资源简介 第21章生命的发生和发展考纲要求: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1、自然发生论认为:生命是由 随时自发发生的,法国学者 进行了著名的__ 实验证实了_____________,推翻了这个学说。化学进化论认为生命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下起源的,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逐渐进化来的。2、“腐肉生蛆”、“腐草化萤”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3、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没有 ,在紫外线、闪电、射线的激发下,相互作用形成____________,之后随着雨水汇入热汤似的 ,经过长期演变最终形成 。所以, 的形成是生命发生的开端。原始生命诞生的摇蓝是____________。4、美国科学家 设计了一个模拟 条件的实验装置,实验结果表明,在 _ 条件下, 可以生成 。5、化石是指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 、 和 ,是最有说服力的生物进化证据。6、形成早的古老地层中,化石生物种类 ,结构 ;形成晚的地层中,化石生物种类 ,结构 。这表明地球生物总的进化趋势是: 。7、始祖鸟化石证实,鸟类起源于古代的 。8、生物进化史约始于38亿年前。大约35亿年前(前寒武纪时期),地球上出现了______________等原核生物,改变了地球大气成分的是 。古生代早期,地球上出现大量无脊椎动物和高等藻类,古生物学家称之为 。中生代, 植物和 动物是主要的代表动植物,新生代则是 和__ 占优势。9、达尔文发表的巨著《 》提出了以 为核心的生物进化论。他认为,自然界中的生物都有 的现象,通过 ,具有 变异的个体能够适应环境而生存下来,通过 不断积累,从而进化成新的物种(即包括:过度繁殖、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四个主要内容)。生物的 和__ 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会用达尔文自然选择的进化观点解释物种的形成及生物适应性和多样性的现象。例:(1)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观点分析,长颈鹿的长颈是 ( )A、自然选择的结果 B、人工选择的结果C、环境变化的结果 D、长颈鹿努力伸长脖子的结果(2)比目鱼的体色能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用达尔文进化观点分析,这是( )A.不适应环境的表现 B.生物由陆生到水生进化的表现C.自然选择的结果 D.不能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的现象(3)冬天,雷鸟羽毛的颜色和雪地的颜色很相似。用达尔文进化观点分析,这是( )A.人工选择的结果 B.自然选择的结果C.雪把羽毛染白的结果 D.不适应环境的表现10、选择在自然界中是普遍存在的,环境的 作用决定了生物 11、现代类人猿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与人亲缘关系最近的是____________。12、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 , 是人类祖先和猿分界的重要标志。13、早在1871年, 就提出“人类的诞生地可能在非洲”。科学家认为人类进化的历程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四个阶段。目前发现的最早两足直立行走的原始人类是______________,能制造使用工具的是______,会用火和使用更先进工具的是______,惟一现存人种是________(脑容量与现代人相当)14、北京猿人属于____________,山顶洞人属于____________。15、现代人分为四个人种,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中国人属于________________。第22章物种的多样性考纲要求:①、尝试根据一定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②、描述植物(藻类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③、描述无脊椎动物类群(环节动物、节肢动物)、脊椎动物类群(鱼类、鸟类、哺乳类)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④、描述病毒、真菌和细菌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⑤、描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1、以生物的 和 为依据,将生物进行分类,其分类等级依次是 7个等级,其中, 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分类单位越大,它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所包含的生物体间的差异越大,亲缘关系越远,即共同特征越少,反之亦然。因此,属于同“种”的生物的共同特征最多;同“界”的生物的共同特征最少。例:(1)生物分类的主要依据是(??? )等方面的特征。??? A.数量????B.等级??????C.形态结构?D.大小 (2)同一目的生物,它们一定是 ( )A.同一属 B.同一纲 C.同一种 D.同一科(3)在分类等级中,比“种”大、比“科”小的分类单位是( ) A.界 B.门 C.纲 D.属(4)现有甲、乙、丙三种植物,已知甲、乙两种植物所在同在的最小分类单位是科,乙、丙所同在的最小分类单位是属,则与乙形态结构最相似、亲缘关系最近的植物是(甲和丙中的) ,甲、乙、丙三种植物所同在的最小分类单位是 。2、为了避免生物命名的混乱,瑞典科学家 于1753年创立了 法,规定每种生物只有一个学名,由第一个词 和第二个词 组成,均用斜体字书写。3、植物的主要类群植物类群形态结构特征主要作用代表植物藻类植物细胞里都含有 ,能进行光合作用,没有 的分化。 可作为水域污染的指示植物,如赤潮现象就是由某些藻类植物大量繁殖引起的。衣藻(单细胞)、水绵、海带、紫菜苔藓植物一般具有 分化,没有真正的 ,茎弱小,没有 ,叶片除能光合作用外,还能 可作为空气污染 的指示植物。地钱、葫芦藓、小墙藓蕨类植物具有 等器官,并有 组织和 组织,仍用 繁殖大量的古代蕨类植物在地质运动中被埋在地层中形成了煤炭。满江红、芒萁、贯众、卷柏种子植物裸子植物种子 , 果皮包被,无真正的花和果实。我国是裸子植物的故乡。许多裸子植物是珍稀树种。银杉、银杏、苏铁、松树被子植物种子 ,有果实。又可分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植物界最高等的类群,与人类关系最密切。所有的绿色开花植物我国的珍稀植物:一级植物(桫椤、水杉、银杉、银杏、珙桐等)4、地球上现存的动物可分为两大类: 和 无脊椎动物类群形态结构特征举例(特殊性)原生动物最原始,结构最简单,仅由 构成腔肠动物由两层细胞围成一个消化腔组成扁形动物身体背腹扁平,两侧 环节动物身体分成许多 体节软体动物身体柔软,分头、足、内脏团三部分,体外有外套膜节肢动物体表有 ,一般分为头、胸、腹,体节上有分节的附肢。脊椎动物类群鱼类体表覆盖 ,身体呈 型,用 游泳,用 呼吸两栖类幼体在水中生活,成体水陆两栖,用 呼吸, 辅助呼吸。 离不开水爬行类体表覆盖 , 受精,卵生,体温 鸟类身体被有 ,前肢变为 ,体温 哺乳类体表被毛, ,体温恒定。我国的珍稀动物:大熊猫(活化石)、金丝猴、白鳍豚、扬子鳄等。例:(1)观察藻类、苔藓、蕨类植物时,发现它们的共同点是 ( )A、都生活在水中 B、都是多细胞植物 C、都有根、茎、叶分化 D、都没有果实和种子,靠孢子繁殖(2)松树与桃树有什么主要区别?松树属于裸子植物,其种子外没有果皮包被,种子裸露(其胚珠外无子房壁包被,胚珠裸露);桃树属于被子植物,其种子外有果皮包被,种子不裸露(其胚珠外有子房壁包被,胚珠不裸露)。(3)用显微镜观察一滴池水,发现视野中有一种单细胞生物,具有细胞壁、细胞核、叶绿体和和大液泡,这种生物最可能是( ) A、原生动物 B、单细胞藻类 C、细菌 D、病毒(4)上题中,视野内还发现一种单细胞生物,身体仅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且身体可变形、运动,你认为这种生物是 ( )A、原生动物 B、霉菌 C、细菌 D、软体动物(5)春天来临时,因大量繁殖而导致池塘水逐渐变绿的单细胞植物属于( )A.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 C.蕨类植物 D.种子植物(6)蕨类植物虽然比较高大,但多数仍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主要原因是(?? ???)A? 没有输导组织??? B.没有机械组织? ?C.没有真正的根??? D.受精离不开水(7)下列有果实产生的植物是 ( )A.向日葵 B.石松 C.雪松 D.银杏(8)大豆的种子有果皮包被。由此可见大豆属于( )A.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9)现代地球上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植物是 ( )A.苔藓植物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10)海豚是大家熟悉的动物,如果你想进一步了解它的结构特点和生活习性,应从下列哪本书中查找 ( )A、无脊椎动物学 B、两栖动物学 C、哺乳动物学 D、鱼类学(11)2008年11月6日,在我国两岸互赠珍稀动植物中,有被称为国宝的大熊猫“团团”和“圆圆”,下列不属于大熊猫主要特征的是(??? )?A、用肺呼吸?? B、胎生哺乳??? C、牙齿分化?? D、变温动物(12)2008年11月6日,在我国两岸互赠珍稀动植物中,被誉为植物界中的“大熊猫”和“活化石”的是?(??? )?A、长鬃山羊???? B、梅花鹿????? C、珙桐???? D、大熊猫(13)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由五个以动物及奥运圣火为创意的“中国福娃”组成, 如下所示。其中生殖方式为胎生哺乳的是( )①“贝贝”——鱼 ②“晶晶”——熊猫 ③“欢欢”——奥运圣火 ④“迎迎”——藏羚羊 ⑤“妮妮”——北京燕A.①② B.④⑤ C.②④ D.②⑤5、微生物类群形态结构特征、繁殖方式代谢方式举例细菌 细胞结构,没有成形的 ,有的细菌有特殊结构 ,三种基本形态: ,生殖方式 腐生(分解动植物遗体获得营养)、寄生、少数自养真菌酵母菌 细胞真菌,具有真正的 ,繁殖方式: 腐生霉菌 细胞真菌,由许多线状或绒毛状的 构成,用 繁殖。腐生、寄生大型真菌由许多 组成,地上部分组成 ,分为 、 和 三部分。用 繁殖。腐生病毒 细胞生物,需用 观察。由 组成。按宿主不同可分为 三大类。全部寄生(从活生物体中吸收营养),不能独立生活。6、生物的多样性——含义、保护途径。①.生物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②.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途径:就地保护(最有效措施-自然保护区)、易地保护(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等)、法制教育和管理。例:(1)生物的多样性不包括(??? )???? ??? A.生物数量的多样性?? B.生物基因的多样性????? ???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D.生物种类的多样性(2)以下不属于我国为保护生物多样性而采取措施的是 ( )A、建立濒危动物繁殖中心 B、建立自然保护区 C、颁布相关法律法规 D、放宽引进国外物种限制(3)生物的多样性实质上是指(??? )??? A.基因的多样性? B.染色体的多样性? ??? C.DNA的多样性?? D.细胞的多样性(4)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利用(??? )培育出高产的杂交水稻新品种。?? ?A.基因的多样性? B.染色体的多样性? ??? C.DNA的多样性?? D.细胞的多样性(5)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是最有效的措施。??? A.将濒危物种迁出原地? B.将动物领养回家??? C.建立自然保护区????? D.建立种质库掌握:《复习指南》P56-63主题八 生物的多样性第2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考纲要求:①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②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③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④描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⑤描述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1、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 及其 的环境共同构成生态系统。 _ 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的是:森林生态系统;被称作“地球之肾”的是:湿地生态系统。2、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水+无机盐─→有机物+氧 生物 : ——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生态系统 :细菌和真菌(腐生)——分解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成无机物。 :阳光、水、空气、土壤、温度等——提供能量和物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之间是相互依存的,缺一不可,没有 ,消费者就失去了食物的来源,没有 ,生物的遗物就无法得到分解。3、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 而形成的 ,叫做食物链。许多食物链 ,形成复杂的 联系,称为 。(从生产者到最高级消费者的箭头通路数目为食物链数目)4、 和 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基础。生态系统中的 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5、 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能量流动是从 开始,其特点是 6、生物的数量和获得的能量沿着食物链逐级递减。而有毒物质(如汞、DDT)沿着食物链逐级递增。7、组成生物体的物质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往返循环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8、物质循环过程: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① ② ② ① ③ ③ ④ 9、 和 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10、生态系统稳定性,即生态平衡,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 和 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11、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与营养结构的复杂性相关),能克服内外影响,维持相对稳定和平衡的状态。12、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有两类:一是 ,二是 (主要),指生产、生活活动中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13、人类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员,必须尊重 ,以维持(避免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4、生物入侵因缺乏天敌制约,会危害原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所以引种时,要评估 和引入天敌加以控制,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例:(1)一棵枯木上,生有苔藓、藻类、蘑菇等生物,它们(枯木和生物)共同构成了(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生物圈(2)在生态系统中,以朽木和粪便为生的蕈类、粪金龟子、蚯蚓等生物为( ) A.次级消费者 B.生产者 C.分解者 D.初级消费者(3)“一山不容二虎”这一谚语,用生态学观点可以解释为( )A.虎所需的生活空间很大 B.身强体壮的虎以身体弱小的虎为食C.虎性情孤独,不群聚 D.营养级越高的生物,能得到的能量越少,个体数量也就越少(4)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生态系统是通过:( )A、植物的呼吸作用 B、植物的光合作用C、动物的呼吸作用 D、微生物的分解作用(5)某地区青蛙被大量捕捉,致使稻田里害虫大量繁殖,造成水稻减产,生态平衡失调。其原因是破坏了生态系统的( )A、生产者 B、初级消费者 C、分解者 D、食物链(6)生态平衡是一种( ) A.恒定的平衡 B.动态的和相对的平衡C.绝对的平衡 D.各生物数目完全相同的平衡|7、右图是某生物兴趣小组对一个农田生态系统做调查之后,所绘制的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该生态系统中有 条食物链。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进行着 和能量流动,能量在沿食物链各个环节的传递过程中,特点是 和逐级递减。所以该生态系统中, 数量最少。(2)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该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图中的 ,而图中的动物属于 。(3)收获季节,有不少农民在田里焚烧农作物的秸秆,造成大气污染。针对上述现象,该小组向有关部门建议:利用秸秆生产“再生减少塑料地膜”,减少“白色污染”。“再生纤维共混膜”在土壤中1-2个月被分解。分解该“地膜”的主要生物是腐生性的 菌和 菌。(4)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都是来自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 。(5)通过调查,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认识到:如果人们为了一时的经济利益,大量捕捉农田生态系统中的鹰、蛇、蛙、鸟,就会造成 、 的大量繁殖,从而破坏生态平衡,所以他们呼吁人们:不要随意灭杀某种动物,因为,动物在维持 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掌握:《复习指南》P10-15主题三 生物与环境补充: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的关系(详见七年级上册课本P14第2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例:(1)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因素(生态因素)可分为 和 两类。(2)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得多;寒冷海域中生活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的厚度可达到60毫米,说明生物能够 环境。土壤中蚯蚓的活动能增加土壤的通气性;过度放牧会使草原沙化,说明生物也能 环境。第25章 生物技术考纲要求:①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②说出食品的腐败原因。③运用食品保鲜的一般方法。1、生物技术是人们利用 、 对物质原料进行加工,以提供产品来为社会服务的技术。主要包括 和 。2、酸奶中含有 ,在温度适宜,没有 的条件下,可以使牛奶中的营养物质产生出 。3、对酿制米酒起重要作用的是 ,它在无氧的条件下经过代谢把葡萄糖转化为 ,并产生 气体。4、沼气的主要成分是 ,可以燃烧,但不污染环境。沼气发酵主要是利用了 的作用,在 条件下,将 制成沼气。5、现代生物技术主要指 和 。6、转基因技术就是把一个生物体的 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的 中的生物技术。转基因大肠杆菌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生产大量人胰岛素,是由于 。 7、克隆技术的过程包括: 、 、 。8、食物的腐败主要是由细菌和真菌引起的,这些细菌和真菌可从食品中获得有机物,并在食品中生长和繁殖,导致食品的腐烂,因此食品保存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防腐。防止食物腐败所依据的主要原理是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们生长和繁殖。常用的保存食品的方法有:(1)低温保存(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繁殖,低温下生长繁殖很慢);(2)风干保存(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繁殖);(3)盐渍或糖腌,使细菌失水死亡;(4)高温高压灭菌后密封贮藏(必须密封贮藏防止再次污染)。等等例题:科学家将雌黑鼠乳腺细胞的细胞核移入白鼠去核的卵细胞内,待发育成早期胚胎后移入褐鼠的子宫内,该褐鼠产下的小鼠的体色与性别是( )。A.黑、雌 B.褐、雌 C.白、雄 D.黑、雄掌握:《复习指南》P64-67主题九 生物技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