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选自教科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7课。教材是在学生原有认知基础上展开活动。学社对沉浮的关注一般落在物体本身,很少关注到液体的性质,液体对沉浮的影响对学生来说是个意外的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很少有这样的经验。影响物体的沉浮因素不仅仅有物体本身的重量和体积,而且还有液体的密度。本课将展开对另一个量的研究,向学生展示一个新的探索项目。联系本单元的第1课,继续研究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本课主要研究不同浓度的液体,对马铃薯沉浮的影响。调制一杯能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可以使学生看到只有在液体中溶解足够多的物体时,马铃薯才能浮起来,渗透了改变液体密度会影响物体沉浮的概念。【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改变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二)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观察发现——初步猜测——再推测——进一步推测的科学探究过程;通过调制液体和通过对液体加热来增加更多的证据;学会逐步增加液体浓度研究马铃薯沉浮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合作的乐趣,以相应的证据作出相应的结论,体会科学结论得出需要严谨的思维与态度。【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加热液滴和调制液体来探索未知液体的性质。教学难点:总结归纳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器材准备】清水和盐水各一杯、马铃薯1个,小刀一把,酒精灯、铁勺、火柴、(糖、盐、味精)各一杯、装有100毫升水的透明塑料杯两个、搅拌棒、药匙。【教学过程】时间分配教学设计设计意图5151532一、实验引入:老师今天给大家带马铃薯(出示一个大马铃薯,两杯水,)现在把马铃薯放入这杯水中,大家认为马铃薯会沉还是会浮(将马铃薯放入1号盐水中)? 看,马铃薯浮起来了。那老师将它放入2号烧杯中你们觉得又如何呢?如果老师将它分成一般,它的沉浮情况会改变吗?那老师你们知道其中的奥密吗?(生:里面加了其他物质) 同学们都注意到杯中的液体,那今天跟着老师一起探究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吧!(出示课题: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二、验证液体:液体中是否溶解了物质1、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知道两种液体的不同?2、生说出方法,师点评提醒(一定要随时注意出示各种方法让学生一目了然),提出液滴加热法(板书:液滴加热法)。3、根据同学们的意见,跟着老师一起用液滴加热法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吧!4、介绍实验材料,学生说出实验方法。5、师给出实验要求和温馨提示(着重提出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6、小助手上台演示,其他同学观察。7、展示实验结果,同学生一起分析结论,并小结。三、调制一杯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原来,我们的魔术中也蕴含了科学知识。你们想亲自调制一杯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吗?小组合作:在组长的组织下有序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并填入导学单1中。小组展学实验方案,师从旁补充(注意提示加入水的量,实验过程的操作规范,实验前着重提示观察及结论讨论,)。小组调制让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教师指导。邀请成功的小组上台分享。教师小结。四、拓展1.科学来源于生活,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生活,体验科学的神奇吧!(播放视频)2、看了这段视频,你们知道了死海不死的原因吗?(生答)3、介绍我国的两个死海,让同学可以亲自体验。五、本课小结1、我们回顾一下,今天你们有哪些收获?(板书)2、同学们你们知道“液体为什么能使马铃薯浮起来吗?”我们下节课一起来探讨吧!用实验现象与自己的猜想不匹配,让学生产生探究欲望复习前面知识,为后面实验用小块马铃薯做铺垫了解学生对马铃薯浮起来这一现象有哪有原有基础。回顾以前学过的方法,并强调“尝”这种方法的危险行为。用多种方法来证明我们的猜想,体会科学结论得出需要严谨的思维与态度。(插入图形遮盖)让学生思考实验方法,学会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使用学科工具)(使用展台工具展示实验结果)·自主设计方案增加探究性趣,让学生对实验步骤更加熟悉,防止学生犯错,让实验现象明显,成功率高。(白班中的笔直接勾画)(使用展台展示方案)用视频将本节课的知识融入生活的现象中,增加学习科学的兴趣。(插入视频)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对生活中的看到的现象探究的兴趣。(文字隐藏,拖动)巩固本节课所学,加深知识的理解。引入新问题,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板书设计】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液滴加热法液体中加入其他物质,能使马铃薯浮起来;当液体达到一定浓度时,马铃薯才会浮起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