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四年级静电教案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学设计编 写 者执 教 者执教时间第一周版 本科教版学 科科学册 数四年级 下册单 元第一单元 电课 题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课 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点。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的物体相互吸引。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形成电流。过程与方法:结合生活中和实验中看到的静电现象,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对静电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教学重点解释静电现象教学难点根据实验现象,运用逻辑推理方法发现电荷的不同,认识正负电荷教学准备气球(乒乓球)、塑料梳子、碎纸、挂气球的支架、有关静电现象的影视资料、小组记录表、橡胶棒和动物的毛皮、丝绸和玻璃棒、静电实验盒教学板块教与学预设(师生活动)教学重构(修改意见)导入一、展示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资料、交流1、小猫身上的泡沫塑料怎么不掉下来?2、晚上睡觉脱衣服的时候,会听到啪啪声响,这是怎么回事?3、把刚梳过头发的梳子靠近头发和碎纸屑,头发和碎纸屑为什么会吸起来?4、说明这是静电现象。物体经过摩擦后产生了静电,就把轻小物体吸起来了。 体验静电现象二、学生实验1、小组分工合作进行实验。①摩擦橡胶棒,用橡胶棒靠近碎纸屑,观察产生的现象。②摩擦玻璃棒,用玻璃棒靠近碎纸屑,观察出现的现象。③。用发梳梳理头发,再把梳子靠近碎纸屑,观察出现的现象。④小结实验结果:2、分析结论:物体经过摩擦,产生了静电,就把轻小物体吸起来了。认识电荷三、电荷知识1、思考:实验发现静电存在于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呢?2、学生交流。3、教师小结,4、解释前面的静电现象:如: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互相靠近时产生互相吸引的现象,所以头发就飘起来了。物质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负电荷。由于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所以物体不显电性。科学上规定: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5、学生实验。①同种电互相排斥②异种电互相吸引6、交流小结。两个摩擦后的物体,有时相互吸引,有时互相排斥,跟我们前面所学的磁铁的现象类似,概括起来说就是:同种电互相排斥;异种电互相吸引。让电荷流动起来四、电流和电路教师介绍让电荷流动起来的意义和条件板书设计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①摩擦可以产生静电②物质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③带有同种电荷的物体互相排斥;带有异种电荷的物体互相吸引;④电荷在电路中流动形成电流。电路:由电源、导线、用电器、电子元件等连接而形成的电流通路。教后随记本课知识点多,实验任务重,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对静电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花了不少时间,虽然拖堂了,但是我认为值得。如果在时间的安排上要紧凑些,可以在发梳的静电实验上压缩,因为即使这一部分实验课内完不成,也可移到课外学生自行补位完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