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各种各样的能量【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能量及能量的几种表现形式,能够根据生活中的事实证据证明能量的存在,知道能量是可以传递的。2.通过动手实验体会能量大小与射程远近的关系。3.懂得能量对于人类和自然界的活动有着重要作用。【教学重点】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教学难点】能量的大小与物体被弹开距离远近的关系。【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学生材料:探究能量存在的实验器材、火箭制作材料。【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PPT,让学生读本单元开头的小诗,然后回答几个问题。)1.教师提问:是什么托起风筝在蓝天自由飞翔?是什么让水车在河边吱呀呀地歌唱?是什么让向日葵绽开金黄灿烂的微笑?(风、水、太阳)2.教师描述:风让风筝飞、水让水车转动、太阳让向日葵绽开,那么风、水和太阳就具有了能量。我们可以分别称之为风能、水能和太阳能。(板书:风能、水能、太阳能)3.教师引导学生给能量进行描述性定义。能量是使物体“工作”或运动的本领。4.教师小结:任何东西只要有移动、发热、冷却、生长、变化、发光或发生的现象,其中就有能量在起作用。(教师要提炼出关键词,物体只要发生了变化,那么这个物体就具有了能量。)二、学习新知活动一:探究声音是否有能量。1.教师提问:声音是否有能量?如果有,如何证明;如果没有,又如何证明。2.学生思考,全班交流。(学生可能的回答:声音有能量。)把手放在正在工作的音响上,感觉手麻麻的;把小纸削儿放在正在被敲打的鼓面上,发现小纸削儿在上下的跳动……3.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器材:音叉、小锤、纸巾、泡沫、细线、水槽(含有水)。4.教师给学生提供记录单(如下)5.学生探究记录单(1)选用的材料:(2)探究内容:①声音可以使物体发生变化吗?②如果可以的话,物体又发生怎样的变化?(3)实验结果:6.学生交流。(学生探究中可能采用的方式如下。)方式一:选取材料:音叉、小锤、水槽(含水)。方法:用小锤去敲击音叉,然后把音叉迅速放到水里面。观察:音叉遇到水后,水面上立即被激起层层波纹。实验结论:声音使平静的水面发生变化,所以声音具有能量。方式二:选取材料:音叉、小锤、细线、泡沫。方法:用小锤去敲击音叉,然后去接近用细线系住的泡沫球。观察:泡沫球被弹开,然后做小幅度的前后摆动。实验结论:声音使平静的水面发生变化,所以声音具有能量。)7.教师小结:声音是有能量的。声能也是一种能量。(板书:声能)8.教师提问:生活中除了上述那些能量,风能、水能、太阳能和声能外,还有没有其它形式的能?活动二:热有能量吗?(教师向学生出示纸蛇、酒精灯和火柴)9.教师边做实验便引导学生回忆、观察。10.教师提问:当把纸蛇悬挂在半空中(而没有其它行为时),纸蛇有变化吗?教师引导学生回答,纸蛇在半空中是静止的。(教师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稍等片刻后,让学生观察)11.教师提问:此时纸蛇有什么变化?引导学生回答,点燃蜡烛一段时间后,纸蛇会向上盘旋的动。12.教师追问:是什么让纸蛇向上动起来的?(教师引导学生回答,热空气让纸蛇向上动。)13.教师继续追问:又是什么使空气变热的?(教师引导学生回答,酒精灯加热,放出了大量的热。)14.教师小结:热也是一种能量。(板书:热能)15.教师综述:水能、风能、太阳能和热能都是能量,能量的表现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力、热、光和电等等。16.(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PPT向学生展示生活中其它几种不常见的能量)教师讲授:地热能:是有地壳抽取的天然热能,这种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熔岩,并以热力形式存在,是引致火山爆发及地震的能量。运用地热能最简单和最合乎成本效益的方法,就是直接取用这些能源,并抽取其能量。地热能〔Geothermal Energy〕是由地壳抽取的天然热能,这种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熔岩,并以热力形式存在,是引致火山爆发及地震的能量。磁能:即磁场能。在线圈中建立电流,要反抗线圈的自感电动势而做工,与这部分共相联系的能量叫做自感磁能。与之相对的是互感磁能。磁能可应用于磁悬浮列车等。潮汐能:海水周期性涨落运动中所具有的能量。其水位差表现为势能,其潮流的速度变现我动能。潮汐能可以发电。三、巩固新知(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教学软件,让同学利用白板找到场景中的各种形式的能量。)活动一:寻找能量(教师先出示一张静止的图片,让学生们观察,并回答问题。)1.教师提问:图片中有什么?(引导学生回答,水龙头、水车、导线(导热线)、烧杯(含水)、温度计)(接着播放教学软件,让学生们再次观察,并回答问题。)2.教师提问:这些物体有什么改变?(教师引导学生回答,水龙头中的水推动水车转动;导热线使水沸腾;温度计显示温度在不断上升。)3.教师追问:你们找到哪些能量?(教师引导学生回答,水能、电能、热能。)活动二:深度探究能量有大小(教师把已经准备好的火柴盒(含火柴)和橡皮筋分发给各组同学。把橡皮筋套在火柴盒上,同时从火柴盒中取出火柴搭在橡皮筋上,用力一拉。火柴就会离开橡皮筋,飞向远处。教师边做示范边讲述。)1.教师讲述:大家对这些不陌生吧。火柴之所以能飞出去是因为橡皮筋发生了形变。2.教师引导:物体如果发生变化如运动,形变等等,都说明了物体有了能量。此时通过拉动橡皮筋使橡皮筋获得了能量。我们叫它弹性势能。3.教师提问:能量有大小吗?(学生陷入思考)(教师引导学生回答,能量有大小。)4.教师追问:如何知道能量的大小?(学生可能的回答,可以通过看橡皮筋被拉开的变形程度。变形程度越大,则它具有的能量就越大;变形程度越小,则它具有的能量就越小。)5.教师继续追问:火柴被弹开的距离与橡皮筋的能量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学生猜想;能量越大,射的就越远;能量越小,射的就越近。(学生实验探究并填写记录单)6.教师小结:能量大,射的就远;能量小,射的就近。四、生活拓展拓展一:食物中储存着能量教师讲授:人和动物都是从食物中摄取能量的,吃了食物才能维持体温和从事各种活动,所以食物中存储着能量。拓展二:趣味游戏——能量是可以传递的1.师问:我们刚才是如何让温度计的温度升高的(或者说让水温升高的)?2.教师引导:各种形式的能量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可以传递下去的。【板书设计】1.各种各样的能量风能水能太阳能化学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