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运动的方式【教学目标】1.能按运动的轨迹给运动分类;掌握直线、 曲线运动的特点和异同点;知道移动、滚动、转动(旋转)、摆动、振动、往复运动的特点和异同点;知道同一个物体在运动时可能具备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运动方式。 2.能用画图的方式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式;会分析描述物体运动时,同时具备的几种运动方式;能够运用观察、 比较的方法认识各种运动方式的特点。3.体会到仔细观察和分析问题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感受到其中的乐趣。【教学重点】用画图的方式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并分类。【教学难点】分析一个复合运动物体的几种运动方式。【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学生材料:记录单。【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运用旧知,引出课题比较滑滑梯上的儿童的运动速度和青蛙的运动速度,从而引出新课:运动方式。二、实践体验,了解物体的运动方式分析各物体的运动方式,以及各运动方式的特点和异同点:秋千、蛙跳、滑梯、拍球、风车。知道物体的运动方式主要包括移动、 滚动、 转动(旋转)、摆动、振动、往复运动三、亲自动手,研究物体运动方式的特点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物体的运动轨迹,亲自动手,画一画,这些物体运动的路线(轨迹)。依据移动、 滚动、 转动(旋转) 、 摆动、 振动、 往复运动等运动方式的特点(通过运动路线,总结归纳运动方式的分类),将运动方式归为两类:直线运动(滚动、 转动(旋转) 、 摆动)和曲线运动(移动、振动、往复运动)四、实践应用,判断物体的运动方式依据运动方式的特点,将我们日常见到的各种运动进行详细的分解与说明。首先从滚动的易拉罐开始分析:易拉罐在滚动过程的同时,又在做直线运动。可以通过罐底的两个小孔(中间一个,边缘一个)来进行观察分析。五、课堂总结,拓展延伸归纳本堂课所学习的内容:我们知道所有物体都在运动,但它们的运动方式是各不相同的,有移动、滚动、转动(旋转)、摆动、振动、往复运动等,但可以将其归为两类,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每个运动的物体,它的运动方式有可能只有一种,有可以不止一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