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初中生物复习纲要(八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0初中生物复习纲要(八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八年级下册
第七单元 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考纲知识要求
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概要
1.植物的无性生殖和发育过程(I)
2.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I)
3.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I)
4.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I)
一、植物的无性生殖和发育过程
1.有性生殖: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
个体的生殖方式。
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
3.植物常用无性生殖方法:扦插(甘薯、葡萄、菊、月季的栽培),嫁接(苹果、梨、桃等果树繁育),压条,组织培养等。
4.嫁接的关键: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
二、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1.变态发育:是指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体与成体的形态和结构差异很大的发育现象。
2.完全变态:是指昆虫的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的发育现象,例如:家蚕、蜜蜂、蝇、蚊等昆虫。
3.不完全变态:是指昆虫的发育经过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的发育现象,例如:蝗虫、蟋蟀、蝼蛄、螳螂等昆虫。
三、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1.青蛙的生殖方式是有性生殖(体外受精),发育过程属于变态发育,分为受精卵、蝌蚪、 幼蛙、成蛙四个时期。青蛙的发育过程离不开水。
四、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1.卵的结构(见图):
卵黄是卵细胞的主要营养部分,外面包裹着卵黄膜。
卵黄表面中央有一盘状的小白点,称为胚盘,里面含有细胞核。
卵黄外面的卵白,也含有营养物质和水分,供胚胎发育的需要。
卵壳和壳膜起保护作用,卵壳上还有许多肉眼看不见的气孔。
2.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一般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育雏等几个阶段。
八年级下册
第七单元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考纲知识要求
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概要
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II)
2、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I)
3、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I)
4、人的性别决定 (II)
5、生物的变异(I)
6、遗传育种在实践上的应用(I)
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1.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三者的关系:基因在DNA上,DNA在染色体上。如图:
3.体细胞染色体、DNA、基因的特点:
(1)不同生物染色体形态、数目不同。
(2)在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
(3) 每条染色体有一条DNA,因此DNA也是成对存在的。
(4)基因在DNA上,因此,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
二、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1.生物性状:性状是生物体所有特征的总和,包括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征,行为方式。
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相对性状有显性和隐性性状之分。
3.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在生物传种接代的过程中,传下去的是:基因。4.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显性基因可表示为“D”。
显性性状:基因组成有“DD”或“Dd”两种。
5.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显性基因可表示为“d”。
隐性性状:基因组成有 “dd”一种。
6.基因组成是Dd的,虽然d控制的性状不表现,但d(隐性基因)并没有受D(显性基因)的影响,还会遗传下去。
7.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的传递:
(1) 生殖细胞的染色体是单条存在的,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
(2) 受精卵内每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3) 受精卵含有父母双方的基因。
(4) 基因通过生殖过程而遗传给后代。
三、人的性别决定
1.男女染色体的差别:男性——22对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XY,
女性——22对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XX。
2.男性生殖细胞有两种,即:含X的精子(22条+X)和含Y的精子(22条+Y)
女性生殖细胞仅一种,即:含X的卵细胞(22条+X)。
3.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原因:两种精子与一种卵细胞结合的机会均等。
四、生物的变异
1.生物界的遗传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遗传是指亲子代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代和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
2.可遗传的变异:变异是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能遗传给后代。
可遗传的变异的类型: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
3.不可遗传的变异:变异是由环境条件的变化引起,不可遗传给后代。
五、遗传育种在实践上应用的几种方法:
1.人工选择培育:如选择培育高产的奶牛
2.杂交:如培育高产抗倒状的小麦
3.诱导基因突变:如培育太空椒
4.诱导染色体变异:如培育无仔西瓜
八年级下册
第七单元第三章生物的进化
考纲知识要求
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概要
1、生命起源的过程(I)
2、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II)
一、生命起源的过程
1.原始地球环境:
(1)物质条件——有原始大气,成分有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没有氧气;
(2)能量条件——高温,紫外线,雷电等;
(3)环境场所——有原始海洋。
2.米勒实验结论:原始地球能形成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3.生命起源的化学起源说: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这些有机物在原始海洋里不断地相互作用,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才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 。
二、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1.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化石;
2.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比较法;
3.植物动物的进化历程(详见教材P55图Ⅶ-22)
4.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5.生物进化的原因:
(1)内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2)外因——环境变化是生物进化的外在动力;
6.自然选择:
(1)自然选择学说的创立者:达尔文;
(2)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3)教材对自然选择的概述:在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只有那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经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
八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 健康的生活
考纲知识要求
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概要
1.青春期的发育特点;(I)
一、青春期的发育特点
1.青春期的身体变化
(1)性器官迅速发育(青春期的标志)
(2)身高、体重迅速增长
(3)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明显增强
(4)男孩开始出现遗精、女孩开始出现月经
2.青春期的心理变化
(1)有强烈的独立意识和遇挫折的依赖性
(2)内心世界逐渐复杂
(3)性意识开始萌动
2.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Ⅱ)
3.常见的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包括淋病)、病毒性传染病;(I)
4.艾滋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Ⅱ)
二、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1、传染病病因:由病原体引起的,并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2、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
3、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1)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2)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
(3)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4.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1)呼吸道传染病的常见传播途径:空气、飞沫,如流感;
(2)消化道传染病的常见传播途径:饮水和食物,如肝炎;
(3)血液传染病的常见传播途径:节肢动物,如疟疾;
(4)体表传染病的常见传播途径:接触,如沙眼。
5.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三、常见传染病:
1.细菌性传染病:肺结核、白喉、百日咳、伤寒、炭疽、淋病等;
2.病毒性传染病:艾滋病、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流行性乙型脑炎、腮腺炎、肝炎、狂犬病等;
3.寄生虫性传染病:蛔虫病、绦虫病、丝虫病、血吸虫病等。
四、艾滋病
1.艾滋病的病原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2.艾滋病的传播途径:(1)性传播;(2)母婴传播;(3)血液传播
3.做好预防措施,正确对待艾滋病:
避免与患者、疑似者及高发病率者发生性接触;
不用未经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
不接受患者、疑似者及高发病率者献血;
避免应用境外生产的血液制品;
防止口、眼、鼻、粘膜与可疑感染物接触;
对艾滋病病人的标本、污染物、排泄物进行彻底的终未消毒处理。
在社交场合偶尔接触,诸如握手、公用设备或卫生间、一起进餐、打喷嚏、拥抱和礼节性接吻,蚊子叮咬一般不会传染HIV。
正确对待艾滋病人,具有奉献爱心的社会责任感。
5.人体的免疫功能;(Ⅱ)
6.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Ⅱ)
7.计划免疫的意义;(Ⅱ)
五、免疫的三个功能:
1.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
2.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产生
3.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
六、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1.人体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
2.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即人体的第一道与第二道防线----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功能
3.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是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4.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即人体的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
5.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是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七、计划免疫
1.什么叫计划免疫: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的给儿童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目的。这种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叫计划免疫。
2.计划免疫的意义:有计划的给儿童接种,可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目的,提高人口素质、造福后代。
3.常见疫苗:
卡介苗——预防结核病
百白破——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
乙肝疫苗——预防乙型肝炎
糖丸——预防脊髓灰质炎
……
8.网瘾、吸毒、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Ⅱ)
八、网瘾、吸毒、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1.吸烟危害:烟草的烟雾中含有焦油,尼古丁和一氧化碳等,诱发多种呼吸系统疾病、肺癌等
2.毒品(鸦片、海洛因、吗啡)危害:损害人的神经系统,降低人体的免疫功能,心脏受损,呼吸麻痹,严重的会导致死亡
3.网瘾的危害:(1)对网络具有强烈的依恋性;(2)情感淡漠;(3) 人际交往范围变窄;(4)意志力薄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