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二 大气运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二 大气运动

资源简介



1.大气状况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巨大,各产业活动尤其是农业生产受天气、气候影响巨大。关注人类活动必须深入研究大气活动状况。
2.“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作为基本考查内容,是对学生基本思维能力考查的重要着眼点,是高考重要命题点。
3.“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和“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作为重要考点,必然会多角度进行考查。以等压线分布图、天气系统及其变化过程原理图为载体,考查常见天气系统是重要命题方式和方向,也多结合不同区域、不同时间人类的多种多样的活动情境来命题。
考向1 大气受热状况与气温
[模拟诊断]
特朗勃墙是一种依靠墙体独特的构造设计,无机械动力、无传统能源消耗、仅依靠被动式收集太阳能为建筑供暖的集热墙体。其冬季白天工作原理如图。据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示特朗勃墙向室内供暖的工作原理属于
A.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 B.地面的直接热源是太阳辐射
C.特朗勃墙的逆辐射原理 D.空气隔层的温室效应
2.根据图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集热墙可能为黑色 B.乙气流为上升气流
C.甲气流为暖气流,流入空气隔层 D.丙气流为暖气流,流出空气隔层
【答案】
1.D
2.A
【解题思路】
1.读图可知,特朗勃墙是吸收了太阳辐射而增温,由于玻璃和空气隔层对集热墙散发的热量起到阻断作用,从而保证了室内的热量,体现了空气隔层的温室效应,故D正确,A、B、C错误。
2.白墙反射率高,为尽可能多吸收太阳辐射,可采用黑色的集热墙面,故A正确。图中左侧集热墙和玻璃之间空气被加热,气温高,气流上升,甲为暖气流从空气隔层中流出,乙为下沉气流,丙为冷气流,从室内流进空气隔层,故B、C、D错误。
下图为成都和拉萨某时段气温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3.与成都相比,拉萨
A.白天大气辐射强 B.夜晚大气逆辐射强
C.白天太阳辐射强 D.夜晚地面辐射强
4.成都和拉萨气温日较差差异较大的根本原因是两地
A.纬度差异较大 B.经度差异较大
C.地面状况不同 D.人类活动差异大
【答案】
3.C
4.C
【解题思路】
3.读图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出拉萨位于青藏高原,大气稀薄,白天太阳辐射强,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所以C正确。
4.读图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出成都位于四川盆地,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气温日较差差异较大的根本原因是两地地面状况不同,所以C正确。

[名师点睛]
1.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分析
(1)分析太阳辐射状况:主要分析纬度位置、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低纬度气温高,夏季气温高;受其影响,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
(2)分析大气自身条件:主要分析天气状况、大气透明度等。晴天,空气稀薄,白天气温高,夜晚气温低,日较差大。此外,大气环流通过对热量的输送和对降水的影响,也会导致气温的变化。
(3)分析下垫面:海洋比热容大,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小,较同纬度陆地白天,夏季温度低;暖流增温,寒流降温;地势高低、山脉走向和坡向等对气温都有影响;不同地表的反射率差别很大,如冰雪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极高,导致地表气温低。
(4)分析人类活动:通过改变下垫面条件,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排放温室气体和废热等影响气温。
2.等温线弯曲与闭合的成因分析
(1)等温线弯曲的成因分析
①陆地上一般考虑山脉或谷地。等温线穿过山地时一般向气温高的方向凸出,穿过谷地时,一般向气温低的方向凸出。
②海洋上一般考虑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③等温线的弯曲还可能与海陆分布有关。1月份同纬度的陆地等温线向南凸,海洋上向北凸;7月份,同纬度的陆地上等温线向北凸,海洋上向南凸。(即“一陆南,七陆北;一海北,七海南”)。
(2)等温线闭合的成因分析(高、低温中心)
①低温中心:低温中心一般与地形有关,山地一般为低温中心;纬度较高的盆地在冬季时也往往成为低温中心,纬度较高的山脉冬季风的迎风坡也往往成为低温中心。
②高温中心:一般地势较低的盆地往往成为高温中心;城市也往往是高温中心(热岛效应)。

考向2 大气运动和降水
[模拟诊断]
我国甲、乙两地相距约20千米,但降水的日变化差异很大。下图为两地年降水量的日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5.影响甲地年降水量日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A.太阳高度 B.热力环流 C.植物蒸腾 D.大气环流
6.与乙地相比,甲地降水的日变化特点有利于农业生产,主要是由于甲地
A.土壤水分条件较好 B.气温日较差更大
C.降水量较多 D.地形较平坦
【答案】
5.B
6.A
【解题思路】
5.根据材料甲乙两地相距20千米,由两地降水特点,可以判断甲地为谷地(盆地)乙地为山地。读图,甲地北京时间8-20点(白天)降水较少,21-8点(夜晚)降水多,据此,甲地应位于盆地(谷地),夜晚山坡降温快,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地区夜晚降温慢,气温较高,谷底的暖空气被山坡下沉的冷空气抬升,形成降水;白天山坡升温快,气流上升,谷底升温慢,气温低,气流下沉,不易形成降水;因为山坡和山谷温度不同形成的大气运动为热力环流,所以甲地降水量的日变化的直接原因是热力环流,根本原因是受热不均匀,据此分析选B。
6.读图,甲地夜间降水多,夜间气温低,蒸发量小,所以下渗较多,利于保持土壤的水分;乙地白天降水多,白天气温高,蒸发量大,下渗较少,不利于保持土壤水分;因为甲地夜晚降水多乙地白天降水多,可以判断甲地位于谷地(盆地),乙地位于山地,乙地的气温日较差大,B错;读图,乙地降水时间长,降水量更大,C错;甲地降水的日变化特点主要是对土壤的水分造成影响,和地形平坦无关,D错。据此分析选A。

[解题模版]
解答与“降水”有关的试题思维流程
—————————————————————————
[名师点睛]
突破降水成因的2个技巧
(1)降水多少的成因分析方法
多 雨
少 雨
气流上升
气流下沉
低压中心,低气压带控制
高压中心,高气压带控制
低压槽控制
高压脊控制
锋面控制
单一气团控制
地形迎风坡
地形背风坡
迎岸风
离岸风
暖流沿岸
寒流沿岸
夏季风影响
冬季风影响
赤道地区
两极地区
沿海地区
内陆地区
(2)降水差异的成因分析方法
高考中经常给出两地的降水统计图表、两地降水具有差异等材料来命题,分析此类题目时可根据两地距离分析降水差异。
①若两地位于位置较远的南、北方向,则一般从大气环流角度去分析。
例如: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副热带地区大陆西岸降水少,40°~60°大陆西岸降水多。
②若两地位于位置较远的东、西方向,则一般从海陆位置角度去分析。
例如:我国东南沿海降水多,西北内陆降水少。
③若两地位于纬度大致相当的大陆两岸,则一般从洋流角度去分析。
例如:副热带地区的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除了与大气环流有关外,也与寒暖流有关。
④若两地位置较近,且降水差异较大,则一般从地形(迎、背风坡)角度去分析。
例如:澳大利亚大分水岭两侧,南美安第斯山南段东西两侧。

考向3 天气系统
[模拟诊断]
下图是北美部分地区春季某时刻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M地吹
A.西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东北风
8.甲、乙两地间锋面类型和乙侧气流运动特征是
A.冷锋 迫抬升 B.暖锋 被迫抬升 C.冷锋 缓慢爬升 D.暖锋 缓慢爬升
【答案】
7.D
8.A
【解题思路】
7.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北美五大湖区有一个低压中心,并形成了一个锋面气旋系统,在M地的南北两侧气压数值分别是:北侧气压为1012hpa,南侧1008hpa,根据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的原则,判断图中M地吹东北风,D正确,故本题选D。
8.在北半球的锋面气旋,其水平气流呈逆时针旋转,左侧锋面从高纬移来,为冷锋,来自高纬的冷气团南下,冷气团势力强大,主动向暖气团移动,暖气团被迫抬升,带来大风、降温、阴天或雨雪天气,右侧锋面从低纬移来,为暖锋。故A对,B、C、D错,故本题选A。

[解题模版]
解答“天气系统类”试题的思维流程
—————————————————————————
[名师点睛]
天气系统与天气的判断方法
1.图像法——把握等压线分布图的特点
(1)依据等压线分布,判断气压类型,确定天气状况:
①高压中心―→气流下沉―→晴朗天气。
②低压中心―→气流上升―→阴雨天气。
③高压脊(等压线由高压中心向外凸出的部分)―→多大风晴朗天气。
④低压槽(等压线由低压中心向外凸出的部分)―→多阴雨天气。
(2)依据等压线的数值分布及疏密状况,判断某地风力、风向:
①风向:依据等压线数值变化由高压指向低压垂直于等压线,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结合南、北半球判断,将其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即可。
②风力:等压线稀疏的地方,风力较小,反之则大。
(3)依据等压线弯曲或符号,判断锋面类型:
①锋面多出现于低压槽位置,在一个低气压中往往偏右侧的低压槽上形成暖锋,偏左侧的低压槽上形成冷锋。
②从符号上看,锋线上标黑三角的是冷锋,标半圆的是暖锋。
2.特征法——把握不同天气系统的天气特征
天气特征
大风降温天气
连续性降水
沿海地区风暴潮、大风、特大暴雨天气
晴空万里
低压槽上多降水
高压区外围大风天气
天气系统判断
冷锋活动
暖锋或准静止锋
台风活动
(气旋系统)
高压
控制
锋面气
旋活动
高压脊
3.活动规律法——把握典型天气系统的活动特点
冷锋主要在冬半年活动,比如,冬春季节的沙尘暴、冬季的寒潮等;暖锋主要在夏半年活动,特别是我国东部季风区夏季的降水多是由暖锋带来的。我国的准静止锋有江淮准静止锋、天山准静止锋、昆明准静止锋。7~8月份长江流域出现伏旱是副高控制的结果,秋季北方常受亚洲高压控制。夏秋季节,热带气旋主要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温带气旋主要活动于春季和秋季的华北、东北地区。

考向4 气候类型
[模拟诊断]
下图为英国泰晤士河河口区域示意图及伦敦气候资料统计图。泰晤士河河口水闸泄洪孔关闭时时间夏季多于冬季。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9.伦敦地区夏季降水量与冬季存在差异的原因是
A.地处背风坡 B.西风偏弱 C.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D.寒流流经
10.水闸的主要功能是
A.拦水发电 B.储存淡水 C.供旅游活动 D.防海水入侵
【答案】
9.B
10.D
【解题思路】
9.伦敦全年受盛行西风影响,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夏季降水量比冬季小,是因夏季西风偏弱,B正确;沿岸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所以选B。
10.夏季降水较冬季少,河流径流量较冬季少,水闸关闭为防海水入侵,D正确。

[名师点睛]
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
年最低月均温
年降水分配
气候类型
大于15 ℃(热带)
年雨型,各月均在100 mm以上
热带雨林气候
夏雨型,年降水量小于1 000 mm
热带草原气候
夏雨型,年降水量大于1 500 mm
热带季风气候
少雨型
热带沙漠气候
0 ℃~15 ℃(亚热带或温带)
冬雨型,夏季少冬季多
地中海气候
年雨型,各月均匀,50 mm左右
温带海洋性气候
夏雨型,夏季多冬季少
亚热带季风气候
小于0 ℃(温带)
夏雨型,夏季超过100 mm
温带季风气候
少雨型,夏季少于100 mm
温带大陆性气候
2.气候的描述技巧
(1)描述气候特征
一般先指出气候类型,然后对气温和降水两要素分别进行描述。
①描述气温要指出冬夏气温的高低、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常用词有炎热或凉爽,寒冷或温和。
②描述降水要指出冬夏降水的多少、年降水量的大小和降水的季节变化,常用的词有多雨或少雨、湿润或干燥以及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小。
(2)描述气候分布
抓住两个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例如: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等。
(3)描述气候成因
主要从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方面入手。
(4)气候对农业影响的一般描述
常要描述温差大小、光照强弱、热量及降水的多少等。


针对多年冻土表面活动层的反复冻融,我国某铁路修建时为部分路段安装了两侧透风的面板叠瓦式遮阳棚(图a)。图b中曲线示意该铁路某处遮阳棚在暖季(7月至9月)某日与冷季(11月至次年3月)某日的棚内及棚外气温变化。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表示暖季某日棚内气温日变化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此路段冷季
A.棚外日最高气温高于5 ℃ B.棚内气温日变化大于棚外
C.遮阳棚的作用比暖季小 D.棚内外气温差异出现在夜晚
3.该铁路线可能是
A.青藏铁路 B.滨绥铁路
C.北疆铁路 D.贵昆铁路
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体现在增温、保湿、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草等几个方面。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4.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
A.减弱了地面辐射造成的热量散失 B.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C.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 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5.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
A.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 B.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
C.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 D.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

夜雨是重要的农业气候资源,其多少常用夜雨率表示。夜雨率是指20时至次日8时降水量总和占一天中降雨量的百分比。下图为青海省6~9月平均夜雨率的空间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6.图中甲地的数值可能为
A.49 B.44 C.57 D.52
7.甲地夜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临近河流,夜晚水汽较白天充足 B.河谷地形,夜晚盛行上升的气流
C.地处高原,夜晚降水量较白天大 D.位置偏东,受夏季风影响较显著
8.夜雨率高有利于该地
A.棉花的生长发育 B.土壤水分含量增加
C.地面下渗量减少 D.地质灾害频次减少
读东亚部分地区某时刻近地面等压线图(单位:百帕),回答下列各题。
9.此时,哈尔滨的风向是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10.与乙地相比,甲地该日
A.气温日较差较大 B.云量较大
C.降水较多 D.气温较高
11.此时,最有可能出现降水的地区是
A.呼和浩特 B.昆明
C.广州 D.上海

“回南天”是天气返潮的灾害性现象,一般说来,回南天的形成需要两个条件:①有长时间的低温,日平均气温低于12℃至少要持续3天以上。②有天气突变,长时间低温后要突然变得暖湿。下图为广州某月日最高、最低气温距平累积图,该月平均最高气温为14.5℃,平均最低气温为9.1℃。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造成广州该月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是
A.冷锋 B.暖锋 C.准静止锋 D.气旋
13.该月广州出现“回南天”的次数为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最大可能蒸发量是指在下垫面(可理解为地面)足够湿润条件下,水分保持充分供应的蒸发量。下图为某地的气候资料图,a、b、c分别表示气温、实际蒸发量、最大可能蒸发量。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4.该地的气候类型最可能是
A.热带沙漠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
15.该地最可能位于
A.澳大利亚内陆 B.巴西高原
C.里海沿岸 D.非洲北部
读下图“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6.下列对图中各城市此时天气状况叙述正确的是
A.乌兰巴托受高压影响,潮湿闷热
B.天津受冷锋影响,寒风凛冽
C.东京受热带气旋控制,狂风暴雨
D.合肥处于暖锋过境前,阴雨绵绵
17.此时,天津的主要风向为
A.东北 B.东南
C.西北 D.西南
下图为沿20°E经线的地形剖面和某季节的大气环流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8.该经线及附近的地形特征是
A.以高原、盆地为主 B.山高谷深,崎岖不平
C.东西高,中部低  D.北部多火山、地震
19.甲、乙、丙三地中
A.甲和乙都为热带草原气候 B.乙和丙都是热带沙漠气候
C.乙和丙都是热带草原气候 D.甲为地中海气候,丙为热带沙漠气候
20.此季节
A.甲地高温少雨 B.乙地草木枯黄 C.丙地森林茂盛 D.丁海区台风频繁
参考答案

【答案】
1.B
2.C
3.A
【解题思路】
1.首先暖季气温比冷季气温要高,③④排除;同时棚内气温日变化小,棚外气温日变化大,所以②正确①错误。故选B。
2.据上题分析可知,①②为暖季,③④为冷季。且③为棚外气温日变化曲线④为棚内气温日变化曲线。据图可知,冷季时棚外日最高气温低于5℃,A错误;棚内气温日变化小于棚外,B错误;据图可知,棚内外气温差异出现在9点-18点的白天,D错误;据图可知,冷季棚内外气温差较暖季棚内外气温差小,说明遮阳棚的作用比暖季小,C正确。故选C。
3.据图可知,该地暖季时最高气温10℃左右,冷季时最低气温可达-20℃ ,可判断为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故选A。
【答案】
4.A
5.C
【解题思路】
4.在地表进行地膜的覆盖,地膜可以拦截一部分地面长波辐射的热量,从而使得地温不至于过低,故A正确;地膜只能一定程度上减弱地面的长波辐射损失的部分热量,是无法增强大气逆辐射的,故B错误;地膜覆盖根本无改变太阳辐射的总量,故C错误;地膜覆盖对太阳辐射影响不大,故D错误。
5.山东夏季气温以及地温比较高,没有必要再保持或增加地温了,故AD错误;山东夏季的气温以及地温都是比较高的,再说覆盖地膜会使得地温升高的,故B错误;读图可知地膜为白色的塑料薄膜,对阳光有较强的反射作用,利用地膜反光的原理,可以一定程度上增加光效,从而使得苹果可以更好的进行光合作用,故C正确。

【答案】
6.C
7.B
8.B
【解题思路】
6.根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图中甲地的数值可能为55-60之间,据此选C。
7.甲地位于湟水谷地地,河谷的地形,夜晚盛行上升的气流,形成夜雨,河谷地形是夜晚降水量较白天大的主要原因,故选B。
8.夜雨率高直接导致该地土壤水分含量增加,B正确。该地不大量种植棉花;夜雨率增加会使地面下渗量增加,由于区域山地地形较多,夜雨可能会导致地质灾害频次增加。所以选B。
【答案】
9.C
10.A
11.B
【解题思路】
9.在水平方向上,空气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根据图示等压线数值,此时,哈尔滨的风向是西南风,C对。A、B、D错。
10.甲地是高压中心,乙地是低压中心,与乙地相比,甲地该日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气温日较差较大,A对,B、C错。可能是冷高压,气温较低,D错。
11.高压中心是反气旋,控制区多晴朗天气,低压中心是气旋,控制区多阴雨天气。此时,最有可能出现降水的地区是昆明,位于低压中心附近,B对。呼和浩特受高压控制,可能晴天,A错。广州、上海等压线稀疏,降雨可能性小,C、D错。

【答案】
12.C
13.C
【解题思路】
12.根据气温距平累积曲线变化,该月气温反复升高、降低,属于准静止锋控制的天气变化特征,C符合题意。如果冷锋过境,整体气温下降,气温距平累积曲线应呈下降趋势,排除A。如果暖锋过境,整体气温上升,气温距平累积曲线应呈上升趋势,排除B。气旋过境,气温不会反复升降,排除D。
13.材料信息表明,该月平均最高气温为14.5℃,平均最低气温为9.1℃,气温距平值为负时,日平均气温大致低于12℃,图中气温距平值累积下降即表示气温距平值为负。距平值由下降转为上升,说明气温明显上升。图中显示,该月有3次持续低温后迅速升温的变化,根据材料信息判断,持续低温后迅速升温容易出现“回南天”现象,因此此月广州有3次回南天现象,选项C符合题意,排除A、B、D。
【答案】
14.A
15.D
【解题思路】
14.根据材料,a、b、c分别表示气温、实际蒸发量、最大可能蒸发量。根据气温曲线,该地位于热带,B错。可能蒸发量很大,实际蒸发量小,说明该地的气候干旱,气候类型最可能是热带沙漠气候,A对。C、D错。
15.结合前面分析,该地是热带沙漠气候,最可能位于非洲北部,D对。澳大利亚内陆、巴西高原位于南半球,气温最高是1月份,A、B错。里海沿岸位于温带地区,C错。
【答案】
16.B
17.C
【解题思路】
16.据图可知,乌兰巴托受高压影响,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干燥天气,A错;天津受冷锋影响,寒风凛冽,B对;东京受高压反气旋控制,晴朗天气,C错;合肥处于冷锋过境前,单一暖气团控制,温暖晴朗,D错。据此选B。
17.天津西侧为高压区,东侧为低压区,据此做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由于风向还受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影响,北半球向右偏30°夹角即为当地实际风向,据此可知天津市风向为西北风,选C。
【答案】
18.A
19.D
20.B
【解题思路】
18.20°E经线和赤道交汇处为刚果盆地.故图中是非洲大陆沿20"E经线的地形剖面图。结合剖面线,地形主要是高原和盆地为主,A对;高原上相对高度较小,地形较平坦,故B错;南北高,中部低,C错;20°E经线不穿过东非高原和埃塞俄比亚高原,北部主要是撒哈拉沙漠,火山、地震少,D错。故选A。
19.结合图中纬度的分布可知:甲为地中海气候;乙地为热带草原气候;丙地热带沙漠气候。故D正确。
20.据图中声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相对向北移,应为北半球的夏季,南半球的冬季,甲地温和多雨,A错;乙地处于南半球,此时为干季,草木枯黄,B正确:丙地炎热干燥黄沙漫漫,C错,丁地为地中海气候,夏季无台风,D错。


1.大气状况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巨大,各产业活动尤其是农业生产受天气、气候影响巨大。关注人类活动必须深入研究大气活动状况。
2.“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作为基本考查内容,是对学生基本思维能力考查的重要着眼点,是高考重要命题点。
3.“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和“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作为重要考点,必然会多角度进行考查。以等压线分布图、天气系统及其变化过程原理图为载体,考查常见天气系统是重要命题方式和方向,也多结合不同区域、不同时间人类的多种多样的活动情境来命题。
考向1 大气受热状况与气温
[模拟诊断]
特朗勃墙是一种依靠墙体独特的构造设计,无机械动力、无传统能源消耗、仅依靠被动式收集太阳能为建筑供暖的集热墙体。其冬季白天工作原理如图。据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示特朗勃墙向室内供暖的工作原理属于
A.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 B.地面的直接热源是太阳辐射
C.特朗勃墙的逆辐射原理 D.空气隔层的温室效应
2.根据图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集热墙可能为黑色 B.乙气流为上升气流
C.甲气流为暖气流,流入空气隔层 D.丙气流为暖气流,流出空气隔层
【答案】
1.D
2.A
【解题思路】
1.读图可知,特朗勃墙是吸收了太阳辐射而增温,由于玻璃和空气隔层对集热墙散发的热量起到阻断作用,从而保证了室内的热量,体现了空气隔层的温室效应,故D正确,A、B、C错误。
2.白墙反射率高,为尽可能多吸收太阳辐射,可采用黑色的集热墙面,故A正确。图中左侧集热墙和玻璃之间空气被加热,气温高,气流上升,甲为暖气流从空气隔层中流出,乙为下沉气流,丙为冷气流,从室内流进空气隔层,故B、C、D错误。
下图为成都和拉萨某时段气温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3.与成都相比,拉萨
A.白天大气辐射强 B.夜晚大气逆辐射强
C.白天太阳辐射强 D.夜晚地面辐射强
4.成都和拉萨气温日较差差异较大的根本原因是两地
A.纬度差异较大 B.经度差异较大
C.地面状况不同 D.人类活动差异大
【答案】
3.C
4.C
【解题思路】
3.读图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出拉萨位于青藏高原,大气稀薄,白天太阳辐射强,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所以C正确。
4.读图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出成都位于四川盆地,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气温日较差差异较大的根本原因是两地地面状况不同,所以C正确。

[名师点睛]
1.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分析
(1)分析太阳辐射状况:主要分析纬度位置、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低纬度气温高,夏季气温高;受其影响,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
(2)分析大气自身条件:主要分析天气状况、大气透明度等。晴天,空气稀薄,白天气温高,夜晚气温低,日较差大。此外,大气环流通过对热量的输送和对降水的影响,也会导致气温的变化。
(3)分析下垫面:海洋比热容大,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小,较同纬度陆地白天,夏季温度低;暖流增温,寒流降温;地势高低、山脉走向和坡向等对气温都有影响;不同地表的反射率差别很大,如冰雪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极高,导致地表气温低。
(4)分析人类活动:通过改变下垫面条件,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排放温室气体和废热等影响气温。
2.等温线弯曲与闭合的成因分析
(1)等温线弯曲的成因分析
①陆地上一般考虑山脉或谷地。等温线穿过山地时一般向气温高的方向凸出,穿过谷地时,一般向气温低的方向凸出。
②海洋上一般考虑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③等温线的弯曲还可能与海陆分布有关。1月份同纬度的陆地等温线向南凸,海洋上向北凸;7月份,同纬度的陆地上等温线向北凸,海洋上向南凸。(即“一陆南,七陆北;一海北,七海南”)。
(2)等温线闭合的成因分析(高、低温中心)
①低温中心:低温中心一般与地形有关,山地一般为低温中心;纬度较高的盆地在冬季时也往往成为低温中心,纬度较高的山脉冬季风的迎风坡也往往成为低温中心。
②高温中心:一般地势较低的盆地往往成为高温中心;城市也往往是高温中心(热岛效应)。

考向2 大气运动和降水
[模拟诊断]
我国甲、乙两地相距约20千米,但降水的日变化差异很大。下图为两地年降水量的日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5.影响甲地年降水量日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A.太阳高度 B.热力环流 C.植物蒸腾 D.大气环流
6.与乙地相比,甲地降水的日变化特点有利于农业生产,主要是由于甲地
A.土壤水分条件较好 B.气温日较差更大
C.降水量较多 D.地形较平坦
【答案】
5.B
6.A
【解题思路】
5.根据材料甲乙两地相距20千米,由两地降水特点,可以判断甲地为谷地(盆地)乙地为山地。读图,甲地北京时间8-20点(白天)降水较少,21-8点(夜晚)降水多,据此,甲地应位于盆地(谷地),夜晚山坡降温快,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地区夜晚降温慢,气温较高,谷底的暖空气被山坡下沉的冷空气抬升,形成降水;白天山坡升温快,气流上升,谷底升温慢,气温低,气流下沉,不易形成降水;因为山坡和山谷温度不同形成的大气运动为热力环流,所以甲地降水量的日变化的直接原因是热力环流,根本原因是受热不均匀,据此分析选B。
6.读图,甲地夜间降水多,夜间气温低,蒸发量小,所以下渗较多,利于保持土壤的水分;乙地白天降水多,白天气温高,蒸发量大,下渗较少,不利于保持土壤水分;因为甲地夜晚降水多乙地白天降水多,可以判断甲地位于谷地(盆地),乙地位于山地,乙地的气温日较差大,B错;读图,乙地降水时间长,降水量更大,C错;甲地降水的日变化特点主要是对土壤的水分造成影响,和地形平坦无关,D错。据此分析选A。

[解题模版]
解答与“降水”有关的试题思维流程
—————————————————————————
[名师点睛]
突破降水成因的2个技巧
(1)降水多少的成因分析方法
多 雨
少 雨
气流上升
气流下沉
低压中心,低气压带控制
高压中心,高气压带控制
低压槽控制
高压脊控制
锋面控制
单一气团控制
地形迎风坡
地形背风坡
迎岸风
离岸风
暖流沿岸
寒流沿岸
夏季风影响
冬季风影响
赤道地区
两极地区
沿海地区
内陆地区
(2)降水差异的成因分析方法
高考中经常给出两地的降水统计图表、两地降水具有差异等材料来命题,分析此类题目时可根据两地距离分析降水差异。
①若两地位于位置较远的南、北方向,则一般从大气环流角度去分析。
例如: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副热带地区大陆西岸降水少,40°~60°大陆西岸降水多。
②若两地位于位置较远的东、西方向,则一般从海陆位置角度去分析。
例如:我国东南沿海降水多,西北内陆降水少。
③若两地位于纬度大致相当的大陆两岸,则一般从洋流角度去分析。
例如:副热带地区的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除了与大气环流有关外,也与寒暖流有关。
④若两地位置较近,且降水差异较大,则一般从地形(迎、背风坡)角度去分析。
例如:澳大利亚大分水岭两侧,南美安第斯山南段东西两侧。

考向3 天气系统
[模拟诊断]
下图是北美部分地区春季某时刻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M地吹
A.西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东北风
8.甲、乙两地间锋面类型和乙侧气流运动特征是
A.冷锋 迫抬升 B.暖锋 被迫抬升 C.冷锋 缓慢爬升 D.暖锋 缓慢爬升
【答案】
7.D
8.A
【解题思路】
7.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北美五大湖区有一个低压中心,并形成了一个锋面气旋系统,在M地的南北两侧气压数值分别是:北侧气压为1012hpa,南侧1008hpa,根据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的原则,判断图中M地吹东北风,D正确,故本题选D。
8.在北半球的锋面气旋,其水平气流呈逆时针旋转,左侧锋面从高纬移来,为冷锋,来自高纬的冷气团南下,冷气团势力强大,主动向暖气团移动,暖气团被迫抬升,带来大风、降温、阴天或雨雪天气,右侧锋面从低纬移来,为暖锋。故A对,B、C、D错,故本题选A。

[解题模版]
解答“天气系统类”试题的思维流程
—————————————————————————
[名师点睛]
天气系统与天气的判断方法
1.图像法——把握等压线分布图的特点
(1)依据等压线分布,判断气压类型,确定天气状况:
①高压中心―→气流下沉―→晴朗天气。
②低压中心―→气流上升―→阴雨天气。
③高压脊(等压线由高压中心向外凸出的部分)―→多大风晴朗天气。
④低压槽(等压线由低压中心向外凸出的部分)―→多阴雨天气。
(2)依据等压线的数值分布及疏密状况,判断某地风力、风向:
①风向:依据等压线数值变化由高压指向低压垂直于等压线,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结合南、北半球判断,将其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即可。
②风力:等压线稀疏的地方,风力较小,反之则大。
(3)依据等压线弯曲或符号,判断锋面类型:
①锋面多出现于低压槽位置,在一个低气压中往往偏右侧的低压槽上形成暖锋,偏左侧的低压槽上形成冷锋。
②从符号上看,锋线上标黑三角的是冷锋,标半圆的是暖锋。
2.特征法——把握不同天气系统的天气特征
天气特征
大风降温天气
连续性降水
沿海地区风暴潮、大风、特大暴雨天气
晴空万里
低压槽上多降水
高压区外围大风天气
天气系统判断
冷锋活动
暖锋或准静止锋
台风活动
(气旋系统)
高压
控制
锋面气
旋活动
高压脊
3.活动规律法——把握典型天气系统的活动特点
冷锋主要在冬半年活动,比如,冬春季节的沙尘暴、冬季的寒潮等;暖锋主要在夏半年活动,特别是我国东部季风区夏季的降水多是由暖锋带来的。我国的准静止锋有江淮准静止锋、天山准静止锋、昆明准静止锋。7~8月份长江流域出现伏旱是副高控制的结果,秋季北方常受亚洲高压控制。夏秋季节,热带气旋主要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温带气旋主要活动于春季和秋季的华北、东北地区。

考向4 气候类型
[模拟诊断]
下图为英国泰晤士河河口区域示意图及伦敦气候资料统计图。泰晤士河河口水闸泄洪孔关闭时时间夏季多于冬季。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9.伦敦地区夏季降水量与冬季存在差异的原因是
A.地处背风坡 B.西风偏弱 C.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D.寒流流经
10.水闸的主要功能是
A.拦水发电 B.储存淡水 C.供旅游活动 D.防海水入侵
【答案】
9.B
10.D
【解题思路】
9.伦敦全年受盛行西风影响,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夏季降水量比冬季小,是因夏季西风偏弱,B正确;沿岸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所以选B。
10.夏季降水较冬季少,河流径流量较冬季少,水闸关闭为防海水入侵,D正确。

[名师点睛]
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
年最低月均温
年降水分配
气候类型
大于15 ℃(热带)
年雨型,各月均在100 mm以上
热带雨林气候
夏雨型,年降水量小于1 000 mm
热带草原气候
夏雨型,年降水量大于1 500 mm
热带季风气候
少雨型
热带沙漠气候
0 ℃~15 ℃(亚热带或温带)
冬雨型,夏季少冬季多
地中海气候
年雨型,各月均匀,50 mm左右
温带海洋性气候
夏雨型,夏季多冬季少
亚热带季风气候
小于0 ℃(温带)
夏雨型,夏季超过100 mm
温带季风气候
少雨型,夏季少于100 mm
温带大陆性气候
2.气候的描述技巧
(1)描述气候特征
一般先指出气候类型,然后对气温和降水两要素分别进行描述。
①描述气温要指出冬夏气温的高低、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常用词有炎热或凉爽,寒冷或温和。
②描述降水要指出冬夏降水的多少、年降水量的大小和降水的季节变化,常用的词有多雨或少雨、湿润或干燥以及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小。
(2)描述气候分布
抓住两个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例如: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等。
(3)描述气候成因
主要从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方面入手。
(4)气候对农业影响的一般描述
常要描述温差大小、光照强弱、热量及降水的多少等。


针对多年冻土表面活动层的反复冻融,我国某铁路修建时为部分路段安装了两侧透风的面板叠瓦式遮阳棚(图a)。图b中曲线示意该铁路某处遮阳棚在暖季(7月至9月)某日与冷季(11月至次年3月)某日的棚内及棚外气温变化。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表示暖季某日棚内气温日变化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此路段冷季
A.棚外日最高气温高于5 ℃ B.棚内气温日变化大于棚外
C.遮阳棚的作用比暖季小 D.棚内外气温差异出现在夜晚
3.该铁路线可能是
A.青藏铁路 B.滨绥铁路
C.北疆铁路 D.贵昆铁路
【答案】
1.B
2.C
3.A
【解题思路】
1.首先暖季气温比冷季气温要高,③④排除;同时棚内气温日变化小,棚外气温日变化大,所以②正确①错误。故选B。
2.据上题分析可知,①②为暖季,③④为冷季。且③为棚外气温日变化曲线④为棚内气温日变化曲线。据图可知,冷季时棚外日最高气温低于5℃,A错误;棚内气温日变化小于棚外,B错误;据图可知,棚内外气温差异出现在9点-18点的白天,D错误;据图可知,冷季棚内外气温差较暖季棚内外气温差小,说明遮阳棚的作用比暖季小,C正确。故选C。
3.据图可知,该地暖季时最高气温10℃左右,冷季时最低气温可达-20℃ ,可判断为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故选A。
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体现在增温、保湿、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草等几个方面。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4.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
A.减弱了地面辐射造成的热量散失 B.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C.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 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5.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
A.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 B.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
C.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 D.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
【答案】
4.A
5.C
【解题思路】
4.在地表进行地膜的覆盖,地膜可以拦截一部分地面长波辐射的热量,从而使得地温不至于过低,故A正确;地膜只能一定程度上减弱地面的长波辐射损失的部分热量,是无法增强大气逆辐射的,故B错误;地膜覆盖根本无改变太阳辐射的总量,故C错误;地膜覆盖对太阳辐射影响不大,故D错误。
5.山东夏季气温以及地温比较高,没有必要再保持或增加地温了,故AD错误;山东夏季的气温以及地温都是比较高的,再说覆盖地膜会使得地温升高的,故B错误;读图可知地膜为白色的塑料薄膜,对阳光有较强的反射作用,利用地膜反光的原理,可以一定程度上增加光效,从而使得苹果可以更好的进行光合作用,故C正确。

夜雨是重要的农业气候资源,其多少常用夜雨率表示。夜雨率是指20时至次日8时降水量总和占一天中降雨量的百分比。下图为青海省6~9月平均夜雨率的空间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6.图中甲地的数值可能为
A.49 B.44 C.57 D.52
7.甲地夜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临近河流,夜晚水汽较白天充足 B.河谷地形,夜晚盛行上升的气流
C.地处高原,夜晚降水量较白天大 D.位置偏东,受夏季风影响较显著
8.夜雨率高有利于该地
A.棉花的生长发育 B.土壤水分含量增加
C.地面下渗量减少 D.地质灾害频次减少
【答案】
6.C
7.B
8.B
【解题思路】
6.根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图中甲地的数值可能为55-60之间,据此选C。
7.甲地位于湟水谷地地,河谷的地形,夜晚盛行上升的气流,形成夜雨,河谷地形是夜晚降水量较白天大的主要原因,故选B。
8.夜雨率高直接导致该地土壤水分含量增加,B正确。该地不大量种植棉花;夜雨率增加会使地面下渗量增加,由于区域山地地形较多,夜雨可能会导致地质灾害频次增加。所以选B。
读东亚部分地区某时刻近地面等压线图(单位:百帕),回答下列各题。
9.此时,哈尔滨的风向是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10.与乙地相比,甲地该日
A.气温日较差较大 B.云量较大
C.降水较多 D.气温较高
11.此时,最有可能出现降水的地区是
A.呼和浩特 B.昆明
C.广州 D.上海
【答案】
9.C
10.A
11.B
【解题思路】
9.在水平方向上,空气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根据图示等压线数值,此时,哈尔滨的风向是西南风,C对。A、B、D错。
10.甲地是高压中心,乙地是低压中心,与乙地相比,甲地该日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气温日较差较大,A对,B、C错。可能是冷高压,气温较低,D错。
11.高压中心是反气旋,控制区多晴朗天气,低压中心是气旋,控制区多阴雨天气。此时,最有可能出现降水的地区是昆明,位于低压中心附近,B对。呼和浩特受高压控制,可能晴天,A错。广州、上海等压线稀疏,降雨可能性小,C、D错。

“回南天”是天气返潮的灾害性现象,一般说来,回南天的形成需要两个条件:①有长时间的低温,日平均气温低于12℃至少要持续3天以上。②有天气突变,长时间低温后要突然变得暖湿。下图为广州某月日最高、最低气温距平累积图,该月平均最高气温为14.5℃,平均最低气温为9.1℃。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造成广州该月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是
A.冷锋 B.暖锋 C.准静止锋 D.气旋
13.该月广州出现“回南天”的次数为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答案】
12.C
13.C
【解题思路】
12.根据气温距平累积曲线变化,该月气温反复升高、降低,属于准静止锋控制的天气变化特征,C符合题意。如果冷锋过境,整体气温下降,气温距平累积曲线应呈下降趋势,排除A。如果暖锋过境,整体气温上升,气温距平累积曲线应呈上升趋势,排除B。气旋过境,气温不会反复升降,排除D。
13.材料信息表明,该月平均最高气温为14.5℃,平均最低气温为9.1℃,气温距平值为负时,日平均气温大致低于12℃,图中气温距平值累积下降即表示气温距平值为负。距平值由下降转为上升,说明气温明显上升。图中显示,该月有3次持续低温后迅速升温的变化,根据材料信息判断,持续低温后迅速升温容易出现“回南天”现象,因此此月广州有3次回南天现象,选项C符合题意,排除A、B、D。
最大可能蒸发量是指在下垫面(可理解为地面)足够湿润条件下,水分保持充分供应的蒸发量。下图为某地的气候资料图,a、b、c分别表示气温、实际蒸发量、最大可能蒸发量。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4.该地的气候类型最可能是
A.热带沙漠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
15.该地最可能位于
A.澳大利亚内陆 B.巴西高原
C.里海沿岸 D.非洲北部
【答案】
14.A
15.D
【解题思路】
14.根据材料,a、b、c分别表示气温、实际蒸发量、最大可能蒸发量。根据气温曲线,该地位于热带,B错。可能蒸发量很大,实际蒸发量小,说明该地的气候干旱,气候类型最可能是热带沙漠气候,A对。C、D错。
15.结合前面分析,该地是热带沙漠气候,最可能位于非洲北部,D对。澳大利亚内陆、巴西高原位于南半球,气温最高是1月份,A、B错。里海沿岸位于温带地区,C错。
读下图“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6.下列对图中各城市此时天气状况叙述正确的是
A.乌兰巴托受高压影响,潮湿闷热
B.天津受冷锋影响,寒风凛冽
C.东京受热带气旋控制,狂风暴雨
D.合肥处于暖锋过境前,阴雨绵绵
17.此时,天津的主要风向为
A.东北 B.东南
C.西北 D.西南
【答案】
16.B
17.C
【解题思路】
16.据图可知,乌兰巴托受高压影响,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干燥天气,A错;天津受冷锋影响,寒风凛冽,B对;东京受高压反气旋控制,晴朗天气,C错;合肥处于冷锋过境前,单一暖气团控制,温暖晴朗,D错。据此选B。
17.天津西侧为高压区,东侧为低压区,据此做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由于风向还受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影响,北半球向右偏30°夹角即为当地实际风向,据此可知天津市风向为西北风,选C。
下图为沿20°E经线的地形剖面和某季节的大气环流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8.该经线及附近的地形特征是
A.以高原、盆地为主 B.山高谷深,崎岖不平
C.东西高,中部低  D.北部多火山、地震
19.甲、乙、丙三地中
A.甲和乙都为热带草原气候 B.乙和丙都是热带沙漠气候
C.乙和丙都是热带草原气候 D.甲为地中海气候,丙为热带沙漠气候
20.此季节
A.甲地高温少雨 B.乙地草木枯黄 C.丙地森林茂盛 D.丁海区台风频繁
【答案】
18.A
19.D
20.B
【解题思路】
18.20°E经线和赤道交汇处为刚果盆地.故图中是非洲大陆沿20"E经线的地形剖面图。结合剖面线,地形主要是高原和盆地为主,A对;高原上相对高度较小,地形较平坦,故B错;南北高,中部低,C错;20°E经线不穿过东非高原和埃塞俄比亚高原,北部主要是撒哈拉沙漠,火山、地震少,D错。故选A。
19.结合图中纬度的分布可知:甲为地中海气候;乙地为热带草原气候;丙地热带沙漠气候。故D正确。
20.据图中声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相对向北移,应为北半球的夏季,南半球的冬季,甲地温和多雨,A错;乙地处于南半球,此时为干季,草木枯黄,B正确:丙地炎热干燥黄沙漫漫,C错,丁地为地中海气候,夏季无台风,D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