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中考复习资料,补习资料(含知识讲解,巩固练习):39总复习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研究与实践(基础)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初中化学中考复习资料,补习资料(含知识讲解,巩固练习):39总复习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研究与实践(基础)

资源简介

中考总复习:实验室制取气体的研究及实践(基础)
【考纲要求】
1.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原理、步骤和操作方法;知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要求以及选取药品的原则。
2.了解依据药品状态和反应条件设计实验装置,了解根据气体的性质确定收集气体的方法。
3.能正确分析实验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根据实验的需要改进实验装置。
【知识网络】
2KMnO4K2MnO4+MnO2+O2↑
氧气 2KClO32KCl+3O2↑
反应原理 2H2O22H2O+O2↑
二氧化碳:CaCO3+2HCl==CaCl2+CO2↑+H2O
氢气:Zn+H2SO4==ZnSO4+H2↑
固体加热型:
发生装置
固液不加热型:

排水法:
收集装置 向上排空气法:

向下排空气法:
【考点梳理】
考点一、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1.实验室制取O2、CO2、H2 的化学原理:
(1)氧气
2KMnO4K2MnO4+MnO2+O2↑
2KClO32KCl+3O2↑
2H2O22H2O+O2↑
(2)二氧化碳
CaCO3+2HCl==CaCl2+CO2↑+H2O
(3)氢气
Zn+H2SO4==ZnSO4+H2↑
2.实验设计的依据:
3.“多功能瓶”收集气体的方法:任何一种气体,都可以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收集。


(1)若待收集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则气体由a管通入,将空气由b管排出;
(2)若待收集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小,则气体由b管通入,将空气由a管排出;
(3)若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则先在集气瓶中装满水,气体由b管通入。
【要点诠释】
1.制取气体选择药品的原则:速率适中,操作方便,节能环保,气体纯净,杂质易除。
2.实验室几种常见气体制取方法比较:
气体
药品状态
装置
反应条件
收集方法
O2
KMnO4、KClO3和MnO2混合物(固+固)
管口略向下倾斜的试管
加热
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
O2
H2O2和MnO2混合物(固+液)
竖直试管或锥形瓶
不加热
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
CO2
大理石(主要成分是CaCO3)和稀盐酸(固+液)
竖直试管或锥形瓶
不加热
向上排空气法
H2
锌粒和盐酸(固+液)
竖直试管或锥形瓶
不加热
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
NH3
铵盐和碱石灰混合物(固+固)
管口略向下倾斜的试管
加热
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3.根据气体的性质确定气体的收集方法(如下表):
收集方法
气体性质
优缺点
A.向上排空气法
密度比空气大
干燥、纯度不高
B.排水法
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
纯度高、不干燥
C.向下排空气法
密度比空气小
干燥、纯度不高
当气体的密度和空气密度相近且难溶于水时,一般采用排水法。
4.比较气体密度与空气密度大小的方法:无法确定气体密度时,可以根据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与空气比较得到相对密度大小,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9,如果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比29大,则密度比空气的大,如果相对分子质量小于29,则密度比空气的小。
考点二、实验室制取气体综合实验题的特点和解题思路
1.实验室制取气体综合实验题的特点是“三综合”:综合多种气体的制取,如O2、CO2、H2、NH3、CH4等。综合多种装置:加热试管装置、液固接触反应装置;排空气收集装置、排水收集装置;气体去杂装置、气体干燥装置等。制取气体的操作步骤。
2.解答此类试题的思路是“三根据”:根据实验室制取气体要求选择药品,根据药品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收集装置。
3.在解答实验操作步骤时要记住“四先四后”: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加药品;先加固体药品,后加液体药品;先放置酒精灯,后固定试管;先加热试管,后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内;实验结束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
【要点诠释】
1.在实验室制备的各种气体中,常含有少量的酸雾、水蒸气或其它气体杂质,需经过净化和干燥后才能得到纯净的气体。常用的干燥及净化装置主要有洗气瓶、干燥管和U形管。

2.气体的干燥:选用干燥剂应根据气体的性质和干燥剂的性质而定,其原则是干燥剂只能吸收气体中的水分,而不能与气体发生反应。
干燥剂
可干燥的气体
不能干燥的气体
浓硫酸
H2、O2、CO、HCl等中、酸性气体
不能干燥碱性气体,如NH3
无水硫酸铜(CuSO4)、氯化钙(CaCl2)
H2、O2、CO、CO2、HCl
能干燥绝大多数气体,NH3除外
氢氧化钠固体或生石灰
H2、O2、CO等中、碱性气体
不能干燥酸性气体。如CO2、SO2、HCl、H2S等
3.气体的净化:选择气体吸收剂应根据气体的性质和要除去杂质的性质而定。
①原则:所用的吸收剂只能吸收气体中的杂质;不能与被提纯的物质反应,也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②常见的气体及其吸收剂:
H2O:浓硫酸、无水硫酸铜、氢氧化钠固体、碱石灰(氢氧化钠与生石灰的混合物)等。
HCl:氢氧化钠溶液、碱石灰等。
HCl、CO2: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碱石灰等。
③气体的净化顺序:先除杂,后干燥;加热之前先除去水。
【典型例题】
类型一、考查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及气体干燥、净化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常用石灰石和稀硫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
B.酒精、醋酸、水都是有机化合物
C.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要考虑是否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
D.Na2CO3是一种盐,它的水溶液显中性
【思路点拨】
A、实验室常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 B、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 C、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三个条件至少需要具备其中的一个,反应就能够进行; D、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
【答案】C
【解析】A、石灰石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附着在石灰石的表面,从而阻止反应的进一步进行,故不能用石灰石和稀硫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故A不正确。 B、酒精、醋酸等物质属于有机物,水不是有机化合物。故B不正确。 C、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要考虑是否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故C正确。 D、碳酸钠属于盐,水溶液显碱性。故D不正确。
【总结升华】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记住常见物质的性质、物质的分类标准、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等方面的知识,是顺利解题的关键。
2.(2019?南充校级二模)小亮同学设计如图装置来制取并收集气体,你认为他能制得的气体是(  )
A. 用KMnO4粉末制取O2
B.用KClO3和MnO2制取O2
C.用Zn和稀硫酸制取H2
D.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CO2
【思路点拨】此题考查了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方法.从反应装置看,该装置选用的仪器是长颈漏斗和锥形瓶,所以适用于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的情况.从收集装置看,用的是向上排气法,所以收集的是气体比空气的密度大。
【答案】D
【解析】A.用KMnO4粉末制取O2需要加热固体,图中发生装置不适合,故错误; B.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反应条件是加热,该装置没有酒精灯,故错误; C.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排空气法收集氢气的方法是向下排空气法,图示是向上排空气法,故错误; D.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CO2,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此项正确。
【总结升华】解此类题时,可以根据反应装置确定反应情况,也可以根据反应情况来确定反应的装置,因此要熟记常见气体的制取方法和收集方法。
3. 如图是气体x的干燥、收集、尾气吸收装置,该气体可能的物理性质是(  )
A.密度比空气大,极易溶于水
B.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
C.密度比空气大,难溶于水
D.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
【思路点拨】根据图中干燥气体的是碱石灰,可知气体可能是氨气、一氧化碳、氢气等气体;根据收集装置可知气体的密度应小于空气的密度;根据尾气处理装置可知,这种气体极易溶于水。我们可以根据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答案】B
【解析】由图吸收多余的气体装置中可知,该气体易溶于水;碱石灰可以干燥氨气、一氧化碳、氢气,但是一氧化碳和氢气都是难溶于水的;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所以只有氨气合适。故选B。
【总结升华】解答本题时既要考虑气体的水溶性,又要考虑气体是否能和干燥剂发生化学反应。
4. 某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了一瓶无色无味的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带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你推测该气体可能是 (只填一种物质的化学式),请写出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其基本反应类型是 。请用最简便的方法证明你的推测 。
【思路点拨】根据图示实验装置,长颈漏斗可用于添加液体,锥形瓶可用于盛放固体;而集气瓶瓶口向上,采用的是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所收集的气体密度大于空气。初中阶段密度大于空气且可用固体与液体反应制取的气体只有氧气和二氧化碳。
【答案与解析】
(1)长颈漏斗 锥形瓶
(2)CO2(或O2)? ? CaCO3+2HCl=CaCl2+H2O+CO2↑ 复分解反应(或2H2O22H2O+O2↑ 分解反应) 向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证实是CO2(用带火星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证实是O2)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学生利用实验装置进行实验设计的能力,首先要能够对实验装置图所提供信息进行分析,还需要有完善的知识系统。
5. (2019?遂川县一模)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
(2)小彭同学设计了如图乙装置并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当通入一段时间后,F中的现象是 ;G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中观察到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 。
【思路点拨】
(1)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故选发生装置B,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易溶于水,所以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
(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并据现象分析其性质。
【答案】(1)2KMnO4K2MnO4+MnO2+O2↑;B;D(或E); (2)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Ca(OH)2+CO2=CaCO3↓+H2O;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解析】
(1)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方程式是:
2KMnO4 K2MnO4+MnO2+O2↑;该反应属于固体加热型,故选发生装置B,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易溶于水,所以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方程式是:Ca(OH)2+CO2=CaCO3↓+H2O;H中观察到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并且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装置选取等知识,考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6. 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的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装置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 ,b 。 (2)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时,应选用装置 (填字母代号)组合。F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
【思路点拨】在常温下用石灰石和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能溶于水,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做干燥剂,起干燥作用.长颈漏斗、试管、集气瓶和锥形瓶等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
【答案】(1)长颈漏斗 锥形瓶 (2)AFD 干燥气体
【解析】
(2)常温下用石灰石和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不需要加热,因此选A为气体发生装置;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能溶于水,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选D装置收集气体;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作干燥剂,起干燥作用。
【总结升华】在平时的学习和实验中要注意观察和记忆气体的制取装置、收集装置和干燥装置及实验操作要点,可以帮助我们顺利地解答实验类试题。
举一反三:
【变式1】实验室在选择制取气体的仪器装置时,可以不考虑的因素是( )
A.反应物的性质和状态 B.所制气体的性质
C.所制气体的颜色 D.反应的条件
【答案】C
【解析】选择制取气体的装置时,主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气体的收集装置时,主要考虑气体的密度、溶解性,以及是否与水、空气中的成分反应等性质。
【变式2】常温常压下在实验室收集NH3(气体),与选择收集方法无关的信息是( )
A.NH3的密度 B.NH3在水中的溶解性 C.空气的密度 D.NH3的质量
【答案】D
【解析】收集气体常用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所以收集氨气要考虑氨气的密度和溶解性。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而且易溶于水,收集氨气只能用向下排空气集气法。
【变式3】如图所示,下列气体中都含有水蒸气,能收集到干燥气体的所用装置完全正确的是( )

【答案】D
【解析】A装置先干燥了O2后又用排水法收集,A项错。H2的密度比空气小,不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B项错。潮湿的CO2能与CaO反应。C项错。D项正确。
【变式4】潜水艇里要配置氧气的再生装置,以保证长时间潜航,有以下几种制氧气的方法:①加热高锰酸钾;②电解水;③在常温下用过氧化钠(化学式为Na2O2)固体与二氧化碳反应生产碳酸钠和氧气。 (1)写出方法③的化学方程式 。 (2)你认为最适合在潜水艇里制氧气的方法是_______(填序号),与其他两种方法相比,这种方法的两条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2Na2O2+2CO2=2Na2CO3+O2   (2)③ 常温下就能反应  把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反应除去 【解析】本题提供了几种制取氧气的方法,适合于潜水艇里制氧气的方法需具备的条件是:方便易携带,不能产生其它气体等,所以选③。③的优点还有可以把人呼出的二氧化碳除去,常温下就能反应等。
中考总复习:实验室制取气体的研究及实践(基础)

【巩固练习】
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气体中,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是(  )
A.氧气 B.氢气 C.二氧化碳 D.一氧化碳
2.常温常压下实验室收集NH3(气体),与选择收集方法无关的信息是( )
A.NH3的密度 B.NH3在水中的溶解性
C.空气的密度 D.NH3的质量
3.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少量水蒸气,应选用的试剂是(  )
A.浓盐酸 B.浓硫酸 C.熟石灰 D.氢氧化钠
4.可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很多,例如:①酒精的燃烧;②木炭在空气中燃烧;③碳与氧化铜反应;④高温煅烧石灰石;⑤石灰石(块状)与稀硫酸;⑥石灰石(块状)与稀盐酸;⑦碳酸钙粉末与浓盐酸。其中可用于实验室制CO2的是( )
A.④⑥ B.⑤⑥ C.⑥ D.全部
5.(2019?荔湾区一模)下列操作中,可以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的是(  )
A.倒入石蕊溶液 B.闻气体的气味
C.倒入澄清的石灰水 D.插入燃着的木条
6.NO是常温下一种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它能与氧气迅速反应生产NO2。现要收集NO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  )        A.只有③   B.只有②    C.②和③   D.①和③
7. 下列气体中,既能用排水法,又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是( )
A.氧气
B.氢气
C.二氧化碳
D.甲烷
标准状况下密度(g/L)
1.429
0.089
1.978
0.714
在水中的溶解性
不易溶于水
难溶于水
能溶于水
难溶于水
(在标准状况下,空气的密度是1.293g/L)。
8. 实验室收集二氧化硫气体,应选用的装置是(  )

A B C D
9.可用氢氧化钠固体干燥的气体是(  )
A.SO2 B.CO2 C.H2 D.HCl
二、填空题
10.如图所示,是某同学用排水法收集到的一瓶无色气体,请你推测该气体除颜色、状态以外的其他物理性质: (写一种)。
11.(2019秋?咸丰县校级月考)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用序号填空)。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是 ,收集装置为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可用 或 ,收集装置可用 或 。
(2)你所学过的知识中,A装置还可以用来做 的实验(举一例)。
(3)实验室常用块状固体硫化亚铁(FeS)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制取硫化氢气体,有关化学方程式为:FeS+H2SO4═H2S↑+FeSO4,硫化氢气体是一种有臭鸡蛋气味的有毒的气体,能溶于水,根据上述信息回答:实验室制取硫化氢的发生装置为 ,收集装置为 。
12.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装置如下图所示。
?
(1)实验仪器a、b的名称是a 、b 。
(2)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
(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将装置A和C连接进行此实验,实验结束,停止加热前要先将导管移出水面?,目的是 。
13.根据如图所示装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①仪器的名称 ;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CO2,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不用D装置收集CO2的原因是 ;
(3)实验室若用A装置制取O2,通常所用的药品是 ,若选择E装置用排水法收集O2,具体的操作步骤是 。
14.下图是实验室制取干燥氧气的装置:(提示:分液漏斗可以防止气体外逸)
(1)写出图中标号d的仪器名称 。
(2)a中的药品是 ;c中试剂的作用是 。
(3)请说明如何改正装置中的两处错误 、 。
15.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的装置。
A B C D E
(1)仪器a的名称是 。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时应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其作用是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合适时机是 。
(3)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填字母) ,选择该发生装置的依据是 。
16.(2019?泰安模拟)被称为“绿色氧化剂”的过氧化氢(H2O2),俗称双氧水,是一种无色液体,常用作氧化剂、消毒杀菌剂和漂白剂等。在较低温度下和少量催化剂(如MnO2)条件下,它能迅速分解,生成氧气和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1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若实验室用过氧化氢代替氯酸钾制取氧气,可采用上面的哪种发生装置?________(填序号),主要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过氧化氢接触二氧化锰后,反应便立即开始并不能人为控制其速度.如果稍改变你所选择的装置,便可控制其反应的速度。请从如图2的仪器中选择一种仪器更换你选择的装置中的一种仪器,以达到控制反应速度的目的。你选择的仪器是________(填序号),它更换原装置的________。控制反应速度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天然气、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它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能燃烧。实验室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固体混合物加热制取甲烷气体。若用此法制取甲烷气体,其气体发生装置选择(从图1A、B、C中选择)________,可采用________或________收集。
【答案与解析】
1.【答案】C
【解析】氧气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两种收集方法;故A不可选。氢气密度小于空气密度,并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B不可选。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能溶于水,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选C。一氧化碳密度略小于空气的密度,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故D不可选。
2.【答案】D
【解析】选择气体收集方法主要考虑气体的溶解性、与空气密度的相对大小等。故选D。
3.【答案】B
【解析】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且不吸水,故A错;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与二氧化碳不反应,故选B; 熟石灰和氢氧化钠都属于碱,与二氧化碳都能反应;故C、D错。
4.【答案】C
【解析】 ①②两类方法虽然能生成CO2,但燃烧需在空气中进行,放出大量的热,对仪器、装置的要求高而且复杂,燃烧生成的气体也难以收集,故在实验室里可操作性差;③④两类方法在高温下进行,操作不便;⑤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覆盖在石灰石的表面,反应逐渐停止;⑦反应剧烈,不易收集,并且浓盐酸易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使CO2气体不纯。以上反应都不适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5.【答案】D
【解析】A、倒入石蕊溶液只能检验出二氧化碳,因为空气和氧气都不能使石蕊变色;故A不适合; B、氧气、空气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故此法不可取。故B不适合; C、二氧化碳加入澄清石灰水能使石灰水变浑浊,而氧气和空气加入澄清石灰水都无明显现象。故C不适合;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氧气瓶中燃烧更旺;伸入空气瓶中无明显变化;伸入二氧化碳瓶中燃着的木条熄灭。故D适合。 6.【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气体的收集方法,由于NO能和氧气反应,所以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
7.【答案】A
【解析】气体的收集方法主要由该气体的物理性质决定。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的气体,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在相同条件下,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可用瓶口向上排气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可用瓶口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上述气体中,既能用排水法,又能用瓶口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是氧气。
8.【答案】D
【解析】SO2易溶于水(常温、常压下,一体积水约能溶解40体积的SO2),密度比空气大,是一种大气污染物。所以不能用排水法,可用(如图D)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集气瓶要用双孔胶塞密封,并用碱液吸收二氧化硫,以防污染空气。
9.【答案】C
【解析】经常应用的干燥剂有: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生石灰等。干燥气体时必须满足:①气体不能与干燥剂反应;②干燥剂吸水能力要好。本题用的干燥剂是氢氧化钠固体,因此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气体不能用其干燥。SO2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故选项A错误;CO2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选项B错误;氢气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故选项C正确;HCl气体溶于水是盐酸,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故选项D错误。 10.【答案】密度比空气小(或难溶于水)
【解析】因集气瓶倒放,说明收集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又由于是排水法收集的气体,又可得出该气体难溶于水。
11.【答案】(1)B;D;A、B;C、D;(2)碳和氧化铜的反应;(3)B;D
【解析】(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使用块状固体石灰石和液体稀盐酸在常温下反应,属于固体与液体常温下发生反应制取气体类型,应选的发生装置为B;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因此收集二氧化碳只能用装置E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而制取氧气有三种方法、两种装置,氧气难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也有两种收集方法: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 (2)在实验室中验证碳的还原性也可以用该装置; (3)硫化亚铁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即可反应制取气体可以选用B装置作为发生装置,而硫化氢能溶于水,根据硫化氢的相对分子质量比29大,可以知道密度比空气的大,所以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 12.【答案】
(1)长颈漏斗 集气瓶
(2)?B? ?CaCO3+2HCl=CaCl2+H2O+CO2↑
(3)2KMnO4K2MnO4+MnO2+O2↑? ?防止水倒吸造成试管炸裂
【解析】
(2)在常温下用大理石和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
(3)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实验结束,停止加热前要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是为了防止水倒吸造成试管炸裂。
13.【答案】
(1)酒精灯 (2)C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3)高锰酸钾 首先将E装置装满水,气体从b管进
【解析】(2)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CO2,是固液反应,应选装置C;装置D为排水集气法,因为CO2能溶于水,所以不能选择装置D收集。(3)若选择E装置用排水法收集O2,具体操作步骤是首先将E装置装满水,气体从b管进,这样水就会从a端排出。
14.【答案】(1)集气瓶
(2)过氧化氢溶液(或“双氧水”、“H2O2”)
干燥氧气(“吸收氧气中的水蒸气”、“干燥”、“吸水”等合理答案均可)
(3)装置c中的左边导管插入液面下(或“装置c中的进气导管插到液面下”)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解析】根据发生装置的特点我们知道制氧气用的是固-液常温型。题目中强调制取干燥的氧气,则C中的试剂应是浓硫酸,由此可以解答(1)(2)。根据氧气的密度和干燥气体的要求可以回答第(3)问。
15.【答案】
(1)长颈漏斗 (2)2KMnO4K2MnO4+MnO2+O2↑ 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当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
(3)BC 固体和液体反应且不需加热
【解析】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放一团棉花是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合适时机是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因为刚开始产生的气泡是排出的装置内的空气。制取气体选择发生装置的依据是反应物状态和反应的条件。
16.【答案】(1)酒精灯、长颈漏斗、试管、铁架台;
(2)B、过氧化氢在常温下(不需要加热)可以分解生成氧气; (3)C、b、分液漏斗可以使液体的滴加随开随停;
(4)C、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两点顺序可颠倒)。
【解析】
(1)熟悉常见仪器,了解它们的名称。仪器分别是:酒精灯、长颈漏斗、试管、铁架台。
(2)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要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在常温下反应,所以要用装置B。
(3)图中的分液漏斗可以使液体的滴加随开随停,从而控制反应的速度,所以要控制反应的速度,我们可用图中C代替原装置中的长颈漏斗; (4)甲烷的制取是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加热制取的。也就是固体和固体的加热反应,属于“固体加热型”,所以可用装置C作为发生装置;因为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