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教案 第4课 我国政府接受人民的监督(2份打包)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教案 第4课 我国政府接受人民的监督(2份打包)

资源简介

4.2
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我国行政监督体系。
2、理解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依据、必要性、意义。
3、了解实施政务公开的举措和意义。
4、理解政府的威信如何树立。
(二)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的归纳和分析能力,阐明权力的监督机制以及如何监督权力。
2、学会辩证地观察和认识问题,对于权力要一分为二地看待,正确运用权力,能够取信于民,打造“为民、务实、廉洁”的政府;滥用权力,则可能滋生腐败,最终为人民所抛弃。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权力观念,提高学生(公民)参与监督政府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教学难点: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是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反腐要老虎、苍蝇一起打,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推动建立不敢腐的惩戒制度、不能腐的防范制度、不易腐的保障制度。那么,为什么必须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怎样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这就是本节课即将探究的课题。
(二)、讲授新课
一、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1.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原因及措施
为什么
根本
原因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政府的权力是由人民赋予的,政府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必要性
权力是把双刃剑,用好能造福人民,滥用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为防止滥用权力,需要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意义
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政府只有接受监督,才能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作出正确的决策;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防止和减少工作失误;才能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人民,建立起一个具有权威的政府
怎么办
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体系,这个体系,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建立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全面推进政务公开
2.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的措施
(1)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要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这个体系,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
(2)目前我国已经依据宪法和法律,初步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
(3)政府公务公开,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原因:是由国家性质和政府性质决定的,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是落实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要求,是建设法治政府、依法行政的要求。
意义:政务公开,有利于规范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更好地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便于公民监督政府的工作,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表现: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和办事公开制度,开放可以公开的政府文件。
注意:
(1)各种监督的效力和作用
①国家权力机关、司法机关及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具有明显的强制性和法律效力。
②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有民主监督的职能,公民有监督权,但这些监督不具有强制力和法律效力。
③中国共产党的监督,虽然不具有法律效力,但可以通过党规党纪对党员干部进行有效制约,并可以向权力机关提出相应建议,最终形成强有力的监督。
(2)如何全面认识政务公开?
①从国家性质和政府性质角度看:政务公开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和政府性质决定的,并体现了我国的国家性质和政府性质。
②从政府的宗旨、原则角度看:政务公开体现了我国政府的宗旨和原则。
③从依法治国、依法行政角度看:政务公开是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要求和体现。
④从政府自觉接受监督角度看:政务公开是政府自觉接受监督的要求和体现,意义重大,有利于规范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⑤从公民权利角度看:政务公开有利于更好地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便于公民监督政府的工作,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体现了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⑥从政府权威的角度看:有利于树立政府权威。
二、政府的权威
1.含义:指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过程中形成的得到人民认可的威望和公信力。
2.决定:从根本上讲,一个政府能否具有这种威信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是否被人民认可和接受,是区别有权威与无权威的政府的标志。
3.政府权威的树立
影响因素
具体表现
树立途径
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决策的科学性、依法行政的态度和能力
政府在宪法和法律的框架内行使权力,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同时政府的权威也受到宪法和法律的保障。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充分运用法律手段来管理自身、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它的权威便得以树立和维护
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审慎用权、完善社会管理、优化公共服务,要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与人民群众保持和谐关系
履行职责的效果
政府切实履行有效管理社会、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的职能,树立起高效、廉洁和负责任的政府形象,就会得到人民广泛的认可和支持
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有良好的业绩
政府工作人员的道德形象
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德行操守,是一种无形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促使政府与公民的关系趋向和谐,促进政府权威的形成
政府工作人员要重品行、作表率,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如何通过列表比较法分清有无权威的政府?
有权威的政府
无权威的政府
对国家(社会)
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社会动荡不安,经济、文化等发展停滞
对政府自身
得到人民的信任,政令畅通,令行禁止
与群众之间有隔阂,有禁不止
对公民
造福人民,切实保障公民合法权益
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得不到保证
课堂小结:
【方法与规律】
政府为什么做某一件事?政府怎样做某一件事?
(1)政府为什么做某一件事?
①是由国家性质和政府性质决定的。
②是政府为人民服务宗旨和贯彻对人民负责原则的需要。
③是政府某种职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的内在要求。
④是政府依法行政的要求。
⑤是政府自觉接受监督的要求。
⑥是树立政府权威的要求。
⑦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
(2)政府怎样做某一件事?
①履行职能: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能,把该管的事情真正管好,建设服务型政府。
②坚持的宗旨和原则: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政府应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③依法行政:坚持依法行政,才能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④接受监督: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体系,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⑤审慎行使权力,坚持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4.1
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依法行政的含义
2、理解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意义
3、运用:
政府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
(二)能力目标
1、能运用所学知识评析政府的做法,分析政府是否坚持依法行政,提高学生的判断分析能力。
2、能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时政说明我国政府应怎样行使权力,怎样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提高学生归纳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感受政府部门和公职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和作用,从而理解政府、相信政府、支持政府和监督政府活动,自觉树立主人翁意识、树立国家观念、大局意识,形成现代法治观和正确的权力观。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政府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
教学难点:政府依法行政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预习本节知识点
过去某些地方和部门确实存在着“有权就任性”的行为。比如……(见教材第43页镜头一、镜头二)针对类似现象,李克强总理强调,政府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我们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政府“有权也不可任性”、“法无授权不可用”。
『合作探究』
(1)结合材料和李克强总理提出的“有权也不可任性”、“法无授权不可用”,谈谈什么是依法行政?
(2)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研究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依法治国与依法行政的关系如何?
(3)政府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依法行政与为人民服务矛盾吗?
(二)、讲授新课
1.依法行政
含义
指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由法律授予,行使行政权力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
必要性
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具体
要求
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坚决惩处失职、渎职
意义
公民
角度
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
政府
角度
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不变质,提高政府的权威;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社会
角度
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2.政府的决策
(1)政府权力的行使包括决策、执行、监督等环节。
(2)正确区分政府的三种决策方式。
方式
要求
侧重点
科学
决策
不断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科学决策侧重于决策内容符合规律,符合中国的实际,具有切实可行性,就是要求决策的内容符合公平与效率
民主
决策
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使决策能够更好地反映民意、集中民智
民主决策侧重于在程度上广泛征求意见,在内容上反映人民的根本利益
依法
决策
确保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
依法决策侧重于决策的内容符合法律规定与要求,不得与法律不一致,更不得与法律相抵触;同时要求决策的过程符合法定程序
课堂小结:
(1)区分三种行政决策方式
①“依法”是行政决策的前提条件。依法决策就是要求决策的内容、程序符合法律规定与要求,不得与法律不一致,更不得与法律相抵触。
②“科学”是行政决策的本质要求。科学决策就是要求决策内容符合规律,符合中国的实际,具有切实可行性,就是要求决策的内容符合公平与效率。
③“民主”是行政决策的关键途径和内在要求。民主决策,就是要求在程序上广泛征求意见,在内容上反映人民的最大利益。
(2)公民民主决策≠政府民主决策
公民,涉及的是民与国的关系;公民民主决策,指的是公民参与包括政府在内的决策机关的决策过程。政府进行民主决策,不仅是征求公民的意见和建议。二者有交集,但不完全相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