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6.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我国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主要内容。 2、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民主集中制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活动原则;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3、运用:运用实例分析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的优越性。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学、阅读分析、综合归纳教材的能力;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提高对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必要性的认识,感知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真实性,增强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的自觉性,树立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而奋斗的政治责任感。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地位、组织活动原则教学难点:民主集中制的表现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预习本节知识点3月18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以制度筑自信 以民主聚人心》的社论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深深根植于中国社会的沃土,60年风雨为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支撑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重要源泉。永葆开放心态、坚定制度自信,在坚持中完善、在实践中发展,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必将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凝聚起强大动力,以独特的光辉照亮人类政治文明的星空。作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其组织和活动的原则是什么?内容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坚定这样的制度自信?这就是本节课我们共同探究的课题。(二)、讲授新课一、全面理解和把握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项目表述含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的权力机关,统一领导国家事务的政治制度地位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内容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原则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主要表现在正确处理三大关系上:一是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的关系,二是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三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原因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②实践证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的政体,是中国人民奋斗的成果和历史的选择,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意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无比的优越性;它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它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它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它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坚持和完善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注意(1)区分我国的社会制度、国家制度、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社会制度指社会生活中经济、政治、文化等制度的总称国家制度广义上包括国体和政体,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2)区分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二者仅有两字之差,但性质不同: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国家的政体,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从联系上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3)民主集中制与国家机关的关系①民主集中制既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也是其他国家机关必须遵循的原则;②实行民主集中制有利于各国家机关更好地履行国家职能,坚持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4)民主集中制与人民的关系①有利于人民各项民主权利的行使与实现;②有利于实现人民当家作主;③有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调动人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④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5)人大与“一府一委两院”的关系:在我国,人大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一府一委两院”都是由其产生的,因此,“一府一委两院”要对人大负责,受其监督。人大统一行使国家权力,但它所决定的事情不是自己去办,而是由“一府一委两院”去贯彻执行。课堂小结:1.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1)从法律上说,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政权体系中处于最高地位;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处于从属地位。(2)从组织上说,其他国家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所以,人民代表大会是其他国家机关的直接源泉;其他国家机关只能根据它的意志和制定的法律、法规,进行具体的行政管理和执法活动。(3)从工作上说,其他国家机关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每年定期向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4)从行为上讲,人民代表大会对其他国家机关的行为进行全面监督。这种监督包括: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决议、决定的执行情况,各国家机关人员是否恪尽职守,是否有违法、滥用职权和失职的行为等。(5)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之间存在着制约(不是制衡)关系。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人民检察院独立行使检察权,都不受国家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但都受人大监督,对人大负责。2.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国家治理体系国家治理能力区别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联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两者相辅相成,有了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6.1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 2、理解: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权。 (二)能力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实践体验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思考的兴趣,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使学生树立主人翁意识和公民,增强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而奋斗的政治责任感;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相关知识教学难点::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相关知识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京召开》视频。教师提出问题:视频中的人物是谁?他们要去参加什么会议?为什么只有他们去参加会议?他们要在会议上做些什么?学生容易说出,他们是人大代表,去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他们是全国人大代表,他们在会议上反映人们意愿,共商国家大计,管理国家大事……教师及时引导:全国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那么,人民代表大会是一种怎样的机关?人大代表的职责和权利是什么?围绕着这些问题,我们的同龄人李红有很多疑惑。就让我们帮一帮李红,共同感悟我国的权力机关及其组成人员。(二)、讲授新课一、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1.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图示如下:2.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机关名称法律地位职权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全国人大常委会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常设机关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行使全国人大的部分职权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本行政区域内的一切重大问题,都由它讨论决定,并由它监督实施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常设机关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行使本级人大的部分职权都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国家和各级地方的一切重大事务3.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职权内容区分立法权制定、修改、废止法律的权力四种权力的区分关键是看内容,而不是看文字表述中有没有“决定”两个字。如果是关于法律的立、废、改的决定则是立法权;如果是对国家机关干部任免的决定则是任免权;如果是对相关国家机关或工作人员的工作报告进行审议的决定,则是监督权;如果是关于国家大政方针、规划的通过的决定则是决定权决定权依照法定程序决定国家和社会或本行政区域内重大事项的权力任免权选举、任命、罢免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及其他组成人员的权力监督权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监督“一府一委两院”的工作注意:(1)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与国家权力机关的区别:前者特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后者则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后者包括前者。(2)国家权力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国家权力机关是指人民代表大会,其他国家机关如行政机关(各级人民政府)、检察机关(各级人民检察院)、审判机关(各级人民法院)、国家军事机关等,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合称司法机关。(3)立法机关与国家权力机关: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既是国家权力机关,又是立法机关。而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只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不是立法机关。(4)人大听取审议“一府一委两院”的工作报告,总的来说属于行使监督权,但对报告中的经济社会发展计划部分的批准则属于决定权;人大审议财政预算的执行情况属于监督权,审议预算属于决定权。(5)全国人大行使最高立法权(全国人大行使的四项权力前均可加“最高”二字,全国人大常委会及地方各级人大职权的前面不能加“最高”二字),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享有国家立法权,省、自治区、直辖市等的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力,其他人大及其常委会没有立法权。(6)立法机关与立法权①立法机关是指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的国家机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是我国的立法机关,制定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行政法规的机关,不能称为立法机关。②立法权是指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的权力。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享有国家立法权;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设区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享有地方立法权;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制定自治条例;国务院可以行使行政立法权,制定行政法规。二、人大代表1.人大代表法律地位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产生和任期由民主选举产生。县级以上的人大代表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出),县及县以下的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全国各级人大代表每届任期五年权利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和质询权义务人大代表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2.人大的权力与人大代表的权利的关系关系人大权力人大代表的权利区别主体国家权力机关,是国家机构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是个体内容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联系在人大会议期间,当人大代表个人的权利“集中”起来时,就可能变成会议通过的决议、决定,成为权力性存在课堂小结:【考向点评】关于人民代表大会,此考点是高频考点。常见考法是以人大会议的内容为背景材料,考查人大的地位及职权。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必然会成为近两年高考题的中心议题,命题者很可能会以此为载体考查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方法与规律】“全国人大为什么做某件事或如何做某事”的解答模板1.全国人大为什么做某件事。答题要素:国家性质+人大地位、性质+职权+组织活动原则+科学立法、民主立法(1)是由全国人大的地位、性质(全国人大在我国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全国人大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决定的。(2)是履行人大的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的必然要求。(3)从根本上说,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4)是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客观要求。(5)科学立法、民主立法。2.全国人大如何做某事答题要素:治国方略+人大职权+组织和活动原则+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坚定制度自信(1)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2)履行人大的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3)支持人大代表行使其职权,维护人民利益。(4)坚持民主集中制(权力机关与人民的关系、权力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5)坚定制度自信,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必须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方法与规律】“人大代表为什么这样做或怎样完成一件事”的解答模板1.人大代表为什么要这样做?答题要素:地位+权利+义务+与人民的关系①由其法律地位决定的(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②是行使权利的表现(提案权、审议权、表决权、质询权)。③是履行义务的需要(遵守法律;联系群众;接受监督)。④体现与人民的关系(产生、负责、服务、监督)。2.人大代表应该怎样做?答题要素:权利+义务+素质①积极行使权利(提案权、审议权、表决权、质询权)。②自觉履行好义务。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监督。③增强履职意识,提高履职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教案:6.1 人民代表大会 国家权力机关.docx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教案:6.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