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教版政治必修四: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教案(2份打包)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9-2020学年人教版政治必修四: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教案(2份打包)

资源简介

《生活处处有哲学》教学设计
课题
生活处处有哲学
授课人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本框共设两目:第一目主要分析了哲学与生活的关系.生活中处处有哲学,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哲学来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第二目简述了哲学的作用,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通过本框的学习,让同学们感受生活中的哲学,理解一些哲学的基本知识,揭开哲学神秘的面纱
学情分析
本框是哲学的第一课第一框,学生对哲学内容充满好奇,课本内容比较简单,概念、原理较少,需要调动的是学生的认知能力及社会经验,因此,理清哲学与生活的关系是学习本课的重要任务,也是学习本课的重要方法。同时,可以引导学生身边的生活入手,帮助学生探究学习哲学的意义。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理解哲学智慧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哲学是给人智慧、使聪明的学问;可以使人们正确看待宇宙和人生。
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情境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主动地学习,认识哲学以及生活中的哲学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喜欢哲学,热爱哲学,切实体会到生活需要智慧,生活需要哲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感受哲学的智慧、作用进而喜欢哲学
教学难点:
理解哲学智慧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理解哲学功能
教法

学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批注
一、新课导入
1、知识界定导入新课
要使我们的生活丰衣足食,就要学好经济与生活;要使我们的生活保持稳定,就要学好政治与生活;要使我们的生活富有情趣,就要学好文化与生活;要使我们的生活充满智慧,就要学好生活与哲学
知识体系
二、讲授新课
生活中处处有哲学
看图释义:
图一:违背客观规律,注定要失败
图二:把事物之间的偶然联系当作规律
图三:具体问题 具体分析
图四:世界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图五:整体与部队
(二)哲学的来源
情境探究一:你儿时问过什么现在回想起来幼稚的问题?
情境探究二:苏格拉底谈“爱情”、孔子的人生阶段划分
情景探究三:哲学开始于仰望天穹
结论:
(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3)哲学并不神秘,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哲学总在自觉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三)哲学的本义
趣味提问
同学们的名字里有“哲”吗?
“我认为智慧这个词太大了,它只适合于神;但爱智这个词倒适合于人。”——苏格拉底
教师小结:
哲学的本义——爱智慧、追求智慧
哲学的任务: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四)哲学的意义(功能)
问题探究:追寻生活智慧感受哲学之光
提问
(1)这两个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想一想,思维方法在人们生活中起什么作用?
教师小结:
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自然
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对待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
课堂小结
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哲学来源于生活)
(1)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3)哲学并不神秘,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哲学总在自觉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2、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哲学?
(1)从哲学的本义来看: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2)从哲学的意义(功能)来看:正确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
正确对待人生+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 +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
(3)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
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四、板书设计

知识界定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问题与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哲学的本义、作用
当堂检测
有效练习
1、2019年9月24日12时,巴基斯坦东部发生5.8级地震,造成37人遇难,500多人遇难,数百万人紧急疏散。可见人类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上要更加谨慎,由此引发了人们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思考。这说明( B )
A.哲学源于人们对灾难的思考
B.哲学源于生活,源于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C.真正的哲学就是生活本身
D.哲学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2、朱熹小时候就问其父亲“天上有何物”;陆九渊三四岁时就问父亲“天地有没有尽头”,并为此废寝忘食;波普尔八岁时就在思考“空间是无限的还是有限的”。这些人后来成为大思想家,与他们从小善于思考不无关系。这说明( C )
A.哲学源于人们对自然万物的惊讶
B.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C.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D.哲学的任务就是对现存的东西提出质疑
学以致用,巩固知识
作业布置
课时练习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带领学生了解哲学,重点在于理解哲学智慧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理解哲学功能,但是由于本课时的内容较少,学生的生活阅历不足,不利于学生理解运用知识。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教学设计
课题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授课人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生活与哲学》第一课的第二框题,它和第一框题都是学生学习哲学的入门课。这一框题为学生从总体上理解哲学及以后学好哲学做了很好的铺垫。本框题共分为两目。第一目以世界观的产生为切入点,阐释哲学与世界观的区别和联系,说明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第二目以具体科学为切入点,阐释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和联系,揭示哲学思维的特点和哲学的基本内涵。
学情分析
§X§K 学生已经学习了《生活处处有哲学》的内容,了解到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为学习本框题的内容做了很好的铺垫。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的综合运用,通过引用大量的事例及名言,引导学生探究,避免理论说教。书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从我们生活中的事例入手,通过分析其中的哲学思想来说明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在此基础上,引导们学生探究本课的核心问题(即什么是哲学)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识记哲学的含义;理解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哲学与世知识与技能早观的关系。
2.理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哲学与世界观、世界观与方法论、哲学与具体科学三对关系的分析,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科学世界观,加强哲学修养;能够以哲学为指导,增强学好具体科学的自觉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教学难点: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教法

学法
通过对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与具体科学的比较,学会用比学习方法分析法来把握学科概念。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批注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轻轻地撩开了哲学的面纱,对哲学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了哲学是智慧之学,被马克思誉为“文化的活的灵魂”。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真正的哲学可以指导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老师想在上次学习成果的基础上问大家一个问题,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都属于哲学思考吗?要想解答这个问题,我们今天必须弄清楚三组关系: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二、讲授新课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大家刚才所听的《甄嬛传》主题曲——《红颜劫》,它的演唱者是姚贝娜。姚贝娜才华横溢,被称为灵魂的歌者,深受歌迷喜爱。她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在有限的生命里向人间传递了无限的爱。其实,姚贝娜最让我们感动的是她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做出了善举——捐献了自己的眼角膜,让三位患者重见光明。
师:在临终前,同学们愿不愿意捐献自己的器官?
生:纷纷发表意见
师:关于捐献器官,这里有一组数据(展示PPT数据)
活动一:合作探究
看过这组数据之后,我们不禁要问:在我们国家为什么公众不愿意捐献器官?下面请大家看一项国家卫计委的调查。(国家卫计委器官捐献研究项目“公众对器官捐献态度”的调查)
请大家结合课本P7正文和专家点评的内容。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分小组讨论下列两个问题:
【合作探究】
探究1:公众对器官捐赠的不同认识是世界观吗?
探究2:被调查的公众是否有世界观,他们的世界观能否被称为哲学?
【学生回答】……
【教师点拨】
探究1:不同于人们对某个事物或某个方面事物的个别看法(如自然观、社会观、国家观、人生观、道德观、审美观,等等),但又存在于个别观点和个别看法之中,是有共同性、一般性、根本性的观点(形成对世界事物的最一般的看法和最基本的观点)。比如:一个人认为这个世界是由神创造的,他认为人在做天在看,头上三尺有神灵,因此,关于这个世界是什么的问题,这个人就会陷入唯心主义世界观。那么,整个世界包括哪些世界呢?(解释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
探究2:认识一——唯物主义世界观;认识二——唯心主义世界观。这里我们不去讨论到底唯物主义世界观正确还是唯心主义世界观正确,但毫无疑问,其中只有一种是对世界本原到底是唯物还是唯心的正确认识。也就是说:世界观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
就捐献器官这个事件本身来说,他们仅仅是就一个事件做了自己的判断,他们并没有去探讨诸如:世界是什么?世界是怎么样的?我们是否能够正确地认识这个世界等一系列的问题。也就是说,世界观人人都有;但是这种世界观是自发的,零散的,缺乏理论论证的(我们称之为朴素的世界观),还不能称之为哲学。
【结论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二)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过渡问题: 下面,我们再回到刚才的调查当中
请思考:为什么会有对器官捐赠的不同认识?造成的影响是什么?
生:回答
师点拨:具有不同思想观念的人,在做人做事上往往会有不同甚至相反的方式。(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介绍的另外一个重要概念——方法论)
小组总结: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评论 .
师总结: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1)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2)两者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什么、怎么办);
(3)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结论二】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过渡】目前,我们知道了什么是世界观?什么是方法论?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那么,我们不禁又要问哲学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学问呢?
【合作探究】(1)器官移植的知识应该属于哪类科学?
(2)该类科学和哲学有区别吗?
(3)说它们有区别,那么它们之间是否又毫无联系?请举例说明。
生:回答
师:说到医学,我们有博大精深的中医。我国战国时期有位神医——扁鹊,总结出了中医的特色疗法:望、闻、问、切——“四诊法”。比如:“有诸内,必形诸外”,它的意思是说:机体的外部表象与内部情况存在着确定的相应关系。“四诊法”的基本原理:建立在整体、运动、联系观念的基础上。大家从中可以发现,中医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
【教师总结】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1.区别
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
哲学:对具体科学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师:如何理解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抽象概括和升华?
生:略
师点拨:举例说明,具体科学研究运动,物理学中有机械运动,化学中有分子运动,生物学中有生命的新陈代谢,人类社会学中有生产方式的更替等等,哲学上的运动概念就是对具体科学的抽象和概括,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抽象是在头脑中把同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抽取出来,并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特征的思维过程。概括就是把个别事物的某些属性推广到同类事物中去或者总结同类事物的共同属性的思维过程。这体现了哲学思想的形成需要“反思”。(经典引例:黑格尔曾经用“密涅瓦的猫头鹰”在黄昏中起飞来说明哲学“反思”的特点。)
(1)牛顿为什么能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2)晚年的牛顿为什么在科学的道路上停止了前进的步伐?
生:略
师总结: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家的研究活动都是自觉或不觉地在某种世界观的指导下进行的。缺乏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家就可能在自己的研究活动中偏离正确方向,走弯路,甚至陷入混乱和失败。因此,任何轻视哲学否认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的指导作用的看法都是错误的、有害的。
在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问题上,既要反对夸大哲学,认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否定具体科学特殊性的“代替论”,又要反对那种完全否定哲学的指导作用,企图取消哲学的“取消论”。
【结论三】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课堂升华 .
今天的课,我们通过姚贝娜的善举,感知了人性的光辉,透过眼角膜,看到的是我国器官捐献的光明前途。联系到我们自身,我们要留心观察世界,完善自己的世界观,积极乐观,奋发上进,不断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最后,请起立,我们一起充满激情地朗诵这首诗。
《我热爱生活》
当早晨的太阳沉落西山
当黄昏的月亮消失黎明
我感谢时光的恩赐
让青春的活力化成美丽的语言
无数次的坎坷,挫折和失败
无数次的探求,拼搏和成功
都是时光对我公正的鉴定
我要用心描绘生活
我要用手创造生活
我要用歌唱响生活
我要用眼放亮生活
朋友 请热爱生活吧
通过回顾导入新课,设疑激趣
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问题与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
增强学生情感认同
当堂检测
有效练习
1、当前一些地方封建迷信活动沉渣泛起,如占卦算命、求神问卜等。这些活动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极大的危害。一些人甚至被致疯、致残、致死,造成人间悲剧,严重扰乱了社会公共秩序和改革发展的稳定局面。对于迷信思想,我们必须反对。这是因为( B )
A.迷信思想和行为是脱离现实的
B.人们的活动受世界观的支配
C.哲学是系统化科学化的世界观
D.世界观来源于人们的实践活动
2、心理学上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的说法:当你为未知的未来下了一个预言,因为你相信事情会如同预料的情况发展,所以你采取了加强的措施,更加强这个预言的实现,最后的结果会如同你自己的预言一样,呈现在你眼前。这种观点体现了( A )
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B.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C.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D.预言最终都能实现
学以致用,巩固知识
作业布置
课时练习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带领学生了解哲学,重点在于理解哲学与世界观、哲学与方法论、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但是由于本课时的内容较少,学生的生活阅历不足,不利于学生理解运用知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