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教版政治必修四: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教案(2份打包)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9-2020学年人教版政治必修四: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教案(2份打包)

资源简介

2.1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百舸争流的思想》是《生活与哲学》模块的绪论课,主要是在回答“什么是哲学”这一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哲学的具体存在形态和发展过程的角度介绍哲学,从而使学生对哲学有一个历史的和感性的认识。本框题分为两目。第一目主要解释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哪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二目主要说明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我们生活的关系,并分析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学情分析
本框题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概括性,对于初步接触哲学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学生只有了解了哲学的基本问题,才能对哲学知识有一个宏观的和总体的认识,才能了解不同哲学派别及其观点,从而汲取前人的智慧,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立场。
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创设情境问题,启发学生自主思考”的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识记和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援引经典哲学家的言论,说明对世界的不同看法会形成不同的哲学。
2.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比较、分析的能力,抽象思维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归纳出教材中的基本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哲学发展的历史,明确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实际学习、工作、生活中,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重点难点
重点
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难点
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生活中处处有哲学,那么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呢?它为什么能成为哲学的基本问题呢?今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进入我们第二课第二框的学习。
新课讲授
探究活动(一):感受“思维”与“存在”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范缜(南北朝时期)
“形”和“神”分别是指?
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六祖坛经》
风”“幡”“心”分别是指?
探究活动(二):请根据给定的食材设计个菜谱
主食材:鲜鱼
辅助食材:酸菜、豆腐、西红柿、辣椒等自选
调味品:葱姜蒜等
提问:食材、食谱、食物哪些属于思维 (意识)哪些属于存在(物质)?
知识提炼: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辩一辩:有人认为先有菜谱,后有美食。所有思维决定存在。你怎么看?
知识提炼:
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 思维决定存在 唯心主义
存在决定思维 唯物主义
辨一辨:子非鱼,不知鱼之乐。子非物,不知物?
他们讨论的问题的本质是什么?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知识提炼:
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 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 可知论
思维不能正确认识存在 不可知论
议一议:医生要对症下药、教师要因材施教、工程师要因地制宜、商人要适销对路,由此可见,各行各业在实践中都要解决一个什么共同的问题?
秦汉时期 天人关系形神关系
魏晋南北朝 有无之辨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唐宋元明清 道气之辨
知识提炼
为什么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人们在生活实践中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问题
三、小结
2.2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第二课的第二框题。本框题主要通过介绍哲学存在与发展的具体形态,让学生了解哲学发展的历史。本框题分为两目。第一目主要通过介绍历史上各种不同的唯物主义哲学,从中概括出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第二目主要通过介绍历史上各种不同的唯心主义哲学,从中概括出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学情分析
通过学习前面的内容,学生已初步了解了哲学知识。但是,由于哲学的理论知识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仍然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学生应结合古今中外著名思想家的论断进行探究学习。
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提供素材、创设情境、设置问题等形式,可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同时,教师要注意创设问题的层次性,是由具体到抽象,使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2.区分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3.识别不同哲学派别,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比较分析的能力及抽象思维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根据古今中外著名思想家的论断来分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判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确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实际学习工作、生活中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重点难点
重点: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各自的主张。
难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借助图片,情景导入
新课讲授
活动探究(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
有人认为唯物主义就是一味追求物质财富的满足,专门迷恋物质享受的人;唯心主义者则是追求“心灵”世界的满足,追求远大理想的人。
你同意上述材料对难物主义、唯心主义的理解吗?谈谈你的看法。
总结
(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凡是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就是唯物主义;反之,就是唯心主义。重视物质利益和强调精神文明并不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2) 追求物质利益不一定就是唯物主义,如果违背社会发展规律,不顾客观条件,主观蛮干地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心主义;强调精神文明不一定就是唯心主义,如果在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前提下,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强调精神文明,正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表现。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只能在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意义 上使用,如果给它们加上别的意义,就会造成混乱。
活动探究(二)唯物主义的形态
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水” 是万物的本原
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的本原是“火”。“火生气,气生水,水生土,土又还原成火。
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五行” 原指“五材”
即水、火、木、金、土。早期的“五行”说反映了人,们对事物多样性及世界本原的认识。
上述材料所反映出来的观点,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简要分析上述观点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探究活动三:唯心主义的派别
朋友圈里的哲学
很多人在微信里抽取新一月的运气签,来预测改月的运气
朱熹说:理生万物
算命先生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探究四: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