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5.1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一、教学目标1、必备知识: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政治保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四个意识”、“两个维护”。2.关键能力:中国共产党执政,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中国人民对中国近代史上各种政治力量及其建国方案进行比较鉴别做出的选择,让学生尝试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观察、评价问题,提高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引导学生利用已有历史知识,深入学习本课。明确为什么要加强党的建设3.核心价值与学科素养:通过对中国共产党的知识的了解,升华学生对党的认识,进而更加信赖和热爱中国共产党,努力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二、学情分析 关于共产党领导执政地位的确立由于学生在历史课本中已经有所涉及,所以学起来相对轻松,难度不大,主要培养学生对党执政的政治认同。关于为什么要坚持党的领导由于是新增知识,而且比较抽象,学生掌握起来困难些,需要教师细致讲解和进行重难点突破。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教学难点:为什么要坚持党的领导;怎样加强党的领导四、教学时长:一学时五、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列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党的领导的相关语录导入。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第一个就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显著优势”。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探究活动一:阅读课本相关材料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思考:20世纪上半叶,中国出现了哪三种建国方案?结果如何?【思考】:学生看教材,明确新中国诞生前三种政治力量的较量,思考三种建国方案不同结局的原因。总结:1、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民的选择。2、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人民前进,不断夺取新胜利的核心力量3、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探究活动二: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来,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 (1)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 (2)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 (3)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在中国这样的大国,要把几亿人口的思想和力量统一起来建设社会主义,没有一个由具有高度觉悟性、纪律性和自我牺牲精神的党员组成的能够真正代表和团结人民群众的党,没有这样一个党的统一领导,是不可能设想的,那就只会四分五裂,一事无成。 ——1980年8月18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 扩大会议上的讲话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坚持党的领导?教师总结:1、由党的性质决定,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是不断夺取新胜利的核心力量2、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政治保证3、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探究活动三:毛主席: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学生活动:怎样加强党的建设?教师总结:1)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2)坚持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3)确保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探究活动四:党的领导和支持政府工作有冲突吗(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党是居于领导地位的,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和监察委员会、法院、检察院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开展工作、发挥作用,是统一的。探究活动五:党的领导具体体现:体现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各个领域,体现在党和国家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探究活动六:2018年1月26日,中共中央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 党法关系是一种相互依赖、高度统一的关系。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这是因为,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与法律,党同时领导人民实施宪法与法律,党自身又必须在宪法与法律范围内活动,这是党的领导力量的体现。 问题:(1)党能否未经人民同意直接修改宪法? (2)我们已经有宪法和法律,是否还需要党的领导?教师讲解: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关系。板书:1.中国共产党地位 2.坚持党的领导原因 3.如何坚持党的领导 4.党的领导具体体现 5.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关系课堂小结:略课堂作业:略教学反思:本课内容离学生生活比较远,加上是新增知识,理论性较强,如果单纯讲解比较枯燥。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候对课堂采用素材要花心思挑选。5.2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教学目标】◆必备知识:识记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关键能力:通过让学生理解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诞生了五大理论成果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知识框架让学生概括本框题的主要内容,来提高学生综合掌握知识的能力。核心价值与学科素养目标:通过分组问答、合作学习的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自学能力。通过让学生了解灾难发生后,我国领导人和广大党员干部的无私奉献,增强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教学重点难点】?党的性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分组问答法、图片展示法、讨论与讲授法相结合的方法【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林俊德同志的先进事迹学生自学课本思考:作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林俊德院士为什么感动了亿万人民,获得了如此殊荣?林俊德院士的事迹给我们什么启示?指导中国共产党前进的先进理论有哪些?教师总结: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相关内容,自主探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完成下面表格内容。教师活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要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发力,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学生活动:根据材料探究学习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执政理念1、 性质: 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2、执政理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3、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教师总结:党为什么要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是由国家性质、党的性质、根本宗旨决定的;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教师活动:展示为人民谋福利的材料、图片学生活动:党如何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教师总结:践行党的性质、根本宗旨,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的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课堂小结:板书:一、党的指导思想二、党的性质、宗旨、执政理念 课后作业:通过学习榜样的力量及自身知识,请同学们谈谈如果你是一名医护人员,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中应如何尽自己一份微薄力量?教学反思:本框题知识理解难度不大,关键是如何把党的性质、宗旨和执政理念落实到行动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19-2020学年人教版政治必修二:5.1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教案.doc 2019-2020学年人教版政治必修二:5.2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教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