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9. 《食物到哪里去了》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食物到哪里去了》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三年级下册《消化与呼吸》单元的第二课时。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提出问题“我们每天都要吃食物,吃下的食物到哪里去了” ,同时,教科书以文字形式提出了本课探究活动需要的材料: 馒头、淀粉等,为探究实验做准备。 第二部分活动过程,由三部分组成。①提出问题“食物在身体里是是怎样运动的” 。指导学生通过吃馒头,感受馒头在身体中的运动, 认识人体消化器官的组成, 实验认识到唾液中酶的消化作用;②食物是怎样被消化的?通过问题引领学生对食物去哪里了进行思考,通过漫画的形式再次规范学生认识食物在人体中的消化过程。 ③怎样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 通过图片的形式, 结合学生的已有经验, 明确保护消化器官的具体做法。第三部分拓展活动, 了解吃早餐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本课以学生生活中感受吃馒头的实例切入教学活动,学生通过猜想、假设、实验验证的方法, 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 引导学生了解人体的消化器官, 并进一步搜集资料了解消化的意义、过程,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学生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完成猜想、 设计实验、实验观察、得出结论等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 并能够很好的进行合作学习。对于本课的学习内容, 他们知道身体中部分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了解一些消化器官的功能, 但是不全面或有误, 没有形成消化系统这一概念, 不知道保护人体的消化器官对健康的重要性。【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人体消化器官的组成。2.了解人体的唾液、胃液、胆汁、胰液、肠液等消化液的作用。科学探究目标 :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2.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3.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了解人体的消化系统。情感态度价值观:1.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2.愿意合作与交流,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能够珍爱生命。2.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重难点】食物是怎样被消化的;怎样保护消化器官。【器材准备】学生准备: 有关人体消化系统方面的资料、 37℃左右的温水、塑料吸管。教师准备: 课件、烧杯、试管、滴管、淀粉液、碘酒、实验记录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PPT 3 出示 ] 我们每天都要摄入大量的食物,那么吃下去的食物到哪里去了呢?板书课题:食物到哪里去了二、探究活动(一)认识人体的消化系统。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画出食物在人体内的旅行路线。学生小组活动、汇报。[PPT 4出示 ] 人体消化系统图。口腔 -- 食道 -- 胃-- 小肠 -- 大肠 -- 肛门小组成员对照人体消化系统图修改自己小组画的食物在人体内的旅行路线。(二)探究食物的消化过程。食物在不同的消化器官中是怎样被消化的?我们先来进行一个活动。 1.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让学生亲身体验馒头在口腔中细细咀嚼会感到甜, 猜想其中的原因。 是馒头本身有甜味还是馒头在口腔中变成了糖?(让学生想一想在咀嚼的过程中,口腔分泌最多的是什么?)设计实验证明淀粉在唾液的作用下变成了麦芽糖。教师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PPT 5出示 ] 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在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唾液,并摇匀。将两支试管放入 37℃左右的温水中。过一会儿,分别往两支试管中加入一滴碘酒,观察现象。思考:为什么把试管放入 37℃左右的温水中?(放入 37℃左右的温水中是让淀粉液接近口腔里的温度)向试管中加唾液时怎样加更好? (我们在加唾液时, 可以用一根吸管插入淀粉液,然后使唾液顺着吸管流入淀粉液中。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实验现象。(没加唾液的淀粉液变成了蓝色,加了唾液的淀粉液没有变色。)学生猜想加了唾液的淀粉液遇碘为什么没变蓝色?[PPT 6出示 ] 人的口腔内有唾液腺,它能分泌唾液。唾液里有一种促进食物消化的酶,它能把淀粉分解成麦芽糖。师生小结:馒头进入口腔,经牙齿咀嚼,跟唾液腺分泌的唾液混合,加上舌头的搅拌,馒头经历了初步的消化, 一部分淀粉变成麦芽糖。 所以我们把馒头多嚼一会儿就会觉得有点甜。2.食物在其他消化器官中的消化过程。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是隐形的, 我们看不见。那么食物经口腔咀嚼吞咽后在人体的其他消化器官中发生了哪些变化呢?[PPT 7出示 ]食物在消化器官中的消化过程。在胃里,吃进的食物经过充分的研磨、搅拌,同时通过分泌的胃液分解,变成了粥样的食糜状态进入小肠。小肠是人体主要的消化器官,是消化食物吸收养分的主要场所。肝脏分泌胆汁,胰腺分泌胰液,小肠分泌肠液。胆汁、胰液、肠液在小肠内会消化食物中的脂肪、 蛋白质、淀粉等营养物质。 食物在小肠内消化过程基本完成,只留下难于消化的食物残渣进入大肠。大肠没有消化作用, 仅有一定的吸收功能。 食物残渣在大肠内被肠壁吸收了水分后,就变成粪便经肛门排出体外。师生小结:食物的消化一靠牙齿的咀嚼和胃的蠕动使食物粉碎; 二靠唾液、胃液、肠液、胆汁、胰液等消化液把食物中不溶于水的物质变成能被人体吸收的溶于水的营养物质。重新确定人体的消化器官:口腔、食道、胃、肝、胆、胰、小肠、大肠、肛门。(三)科学与生活。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了消化器官的重要作用,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 应怎样做才能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呢?饭前便后要洗手;吃饭要定时定量;不吃变质的食物;吃饭时不要看电视;饭后不要剧烈运动等等。健康的身体离不开健康的消化系统,愿同学们都拥有一个健康的消化系统,拥有一个健康的好身体。[PPT 8出示 ]出示健康饮食儿歌。小朋友,长身体,饮食天天要合理。一日三餐很重要,定时定量要记牢。偏食挑食要不得,暴饮暴食最不好。早餐必须要吃好,午餐一定要吃饱,晚餐别忘吃得少。从小养成好习惯,身体健康壮又高!三、课后拓展[PPT 9出示 ]老师课下做过一个吃早餐的调查报告,发现一部分同学经常不吃早餐,俗话说“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 ,科学证明这种说法是正确的。课下请同学们了解吃早餐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改变不吃早餐的习惯。【板书设计】食物到哪里去了人体的消化器官:口腔、食道、胃、肝、胆、胰、小肠、大肠、肛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