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变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变化

资源简介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教学反思
永修梅棠中心小学
教学活动伊始,我信心满满,熟悉教材,分析学生,觉得本节课好上,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学生在电脑室借助小数微课视频《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变化》,自学本节课的内容并完成学案作业,当我批改完学生课前导学方案作业后,觉得并不象我想象的简单好上,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预设不准确。针对学生的学情分析要重新定位。经过调整后,设计教具、学具、课件,最终展示并录制了课堂教学过程。
反思两周来的辛酸,感受最深的是在磨练中成长,教学得与失都是宝贵的经验。我从以下几方面回顾:
一、学情调查,找准学生学习的难点
如果老师单凭学科知识与个人教学经验进行教学预设,既使课堂热闹,学生也未必掌握得好。教学的有效性研究也告诉我们,要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本节课有八九层学生能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可是让学生理解这个规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学生大量直观操作,具体形象的思维基础上,由多个例子归纳过渡到抽象的规律。这其中的教学预设大有文章,如果不找准本班学生的学习难点,课堂效果虽好,那也是华而不实的。
于是我在课前设计了导学方案让学生做,从预案中分析发现,能掌握教学重点内容的八九层学生中,只有四五成学生能准确把握规律中的方向与位数,这四五成学生中只有一层左右的优等生能突破难点——位数不足,用“0”补位,多余的“0”去掉。大多数学生在遇到数位多且小数点连移几位的情况后,受方向与位数双重因素的干扰,思维易混乱出错,不能准确去掉多余的“0”,或者用“0”补位不准。最终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定位在——(重点)引导学生发现理解并掌握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难点)小数点移动中学会用“0”准确补位,多余的“0”要去掉。
二、复习兼并导入,找准新知的生长点
很多时候往往由于导入过繁杂而影响新知的探究,小数的数位是由小数点决定的,因此小数点移动,必然引起小数大小发生变化,而且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小数的基本性质,基于以上原因我设计“观察比较大小”的活动导入新课。看似简单的四组小数的大小比较,却蕴含着两层比较的意图:其一,学习本节课学生的思维起点是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的方法,左边两组小数学生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比较后,引导进入深层次的观察思考:数字不变,小数点的位置也不变,小数的大小不变;其二,右边两组小数根据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比较后,引导进入深层次的观察思考:数字不变,小数点的位置变了,小数的大小也变了。
三、情境激趣,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引出探究的课题后,利用多媒体动画呈现西游记中孙悟空打败妖怪的故事情境,很好地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突显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越性。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孙悟空用什么打败妖怪?”(金箍棒)“金箍棒长短发生了什么变化?”(越来越大)“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收集数据并呈现在黑板上,很自然地还原数学味,引起学生对小数点位置的关注。
四、“感知猜想-操作验证-合作交流”中探究性的学习
《2011版课标》提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本节课通过创设活泼生动的教学情境,以问题为导向驱动课堂,注重学生问题意识和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感知猜想—操作验证—探究矫正—总结应用过程中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掌握规律,培养技能,渗透数学人文精神和比较归纳思想的熏陶。
在探究“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100、100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100倍、1000倍……”部分,我设计了探究性学习的三步走活动:看整数找变化的感知猜想活动-个人操作验证活动-小组合作交流活动。
(看整数找变化的感知猜想活动)由式子右边的整数扩大规律引发左边小数的变化规律的思考与猜想,让学生感悟知识的发生发展;(个人操作验证活动)学生任意选择2、3、4中的一个与1式作比较,用学俱移一移小数点,边移边比较说说小数点怎样移动的,式子的结果怎样扩大的,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获取感性的具体形象的认知支撑;(小组合作交流活动)在小组中说说自己发现的变化,还要认真倾听别人发现的变化,既表达数学思维,又充实自己的发现,扩展认知范围。最后老师及时用课件小结归纳规律,突显探究性学习的作用。
学生有了探究“扩大规律”的活动经验,于是探究“缩小规律”部分老师有意放手让学生经历“迁移猜想—操作验证—矫正归纳”的合作探究性学习,在全班师生适时交流反馈中培养学生完整清晰表达思考的能力。不忘及时梳理整合学生零散的发现,让学生的认知逐步深入清晰、完整。
五、白板互动,巧破难点
学生在前面探究出规律,即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但学生在运用规律进行巧算上有难点,于是我设计用白板回放功能,演绎0.07扩大10倍、100倍、1000倍的环节,让学生在观看白板演示中发现移动小数点的办法,在描述中发现学习的难点——位数不够用“0”补位,多的“0”要去掉;接着学生通过用白板操作小数点移动,经历用“0”补位的过程,体验数学学习的成功与快乐;最后全体学生用学具操作巩固移动与补位的技能。实现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更好地矫正学生对规律的认知。
六、分层练习,数学学习服务生活
练习是认知的强化、同化,也是学生反复矫正认知规律的过程,于是我从以下三方面来设计练习:
第一,练习要体现难易层次性,既注重学生基本知识与技能的达标检测,又能挖掘学有余力学生的学习潜力。第二,练习形式多样性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会变变变”把数形结合,既生动有趣,又蕴含数学思想方法,有利的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第三、练习要体现数学学习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七、收获延伸,德智双馨
课堂及时总结收获,也是数学课堂过程性评价的体现,评价结果既能促进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与结果,又能用评价结果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延伸至课外的问题情境既渗透数学人文精神——爱心的培养,又能发挥学生的主观学习能动性,让学生把数学学习带到生活中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