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自相矛盾 第1课时 教案+课件+视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5.自相矛盾 第1课时 教案+课件+视频素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学 内容 15.自相矛盾 第(1)课时
备课 日期 月 日 课型 执教人
教学 目标  1.学习《自相矛盾》中的生字词,理解“夸口”、“张口结舌”、“自相矛盾”的意思。 2.读懂寓言故事的内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 3.通过说、问、演等活动,使学生在了解寓意的基础上受到教育。
教学 重难点 感受寓言故事的寓意,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资源准备 课件
教 学 过 程
【自主预学】 1.读成语故事,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查字典理解“夸口”、“张口结舌”、“自相矛盾”的意思。 2.想一想成语讲了一件什么事,给你什么启发? 【自主展学】 一、导入课题,激发兴趣。 导入:看下列句子有什么问题? 1、我估计他今天一定不会来看参加会议了。 2、广场上到处是五颜六色的红旗。 3、我的家庭作业全做完了,只剩下两道数学题没有做。 对了,这些句子前后发生了矛盾。板书:矛、盾 像这样的句子前后说法不一致,我们说这是前后矛盾,可是同学们,矛和盾和这个意思可一点也不着边,这才是矛,盾。(看课件) 表示两件兵器的词组合在一起怎么成了现在这个意思的呢,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则寓言,(板书自相)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自”什么意思?自己对矛和盾有什么说法呢? 二、初读课文《自相矛盾》,学习生字词。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 , 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 , 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 以子/之矛 , 陷子/之盾 , 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注释: 楚人:楚国人。 鬻(yù):卖。 誉: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 陷:刺破,这里有“穿透”、“刺穿”的意思。 利:锋利。 或:有人,别人 以:用。 弗:不 。 应:回答。 1.学习理解生字。 (1)学生读准词语。 (2)多种形式理解词语意思。 ▲戳:用手指或长条物的顶端捅。 学生做“戳”的动作。 ▲说大话。 学生读句子。 ▲张口结舌: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哑口无言。 2.联系上下文,猜测加点字的意思。 誉之日。 誉: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 其人弗能应也。 弗:不 。 不可同世而立 立:出现。 【自主练学】 三、读懂故事内容,明白故事寓意。 自学提示: 1.学生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 自相矛盾,出自于《韩非子》,讲的是:有一个楚国人卖矛又卖盾,说他的盾坚固得很,随便用什么矛都戳不穿,说他的矛锐利得很,随便什么盾都戳的穿。有个围观的人问到:“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时,此人无以对答。无法被刺穿的盾牌和刺得破所有盾的长矛,是不可能共同存在的。 2.学生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最能表现这个人骄傲、愚蠢、可笑的句子。 (1)学生读自己找到的句子,谈感受。 “ 吾盾之坚 , 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 , 于物无不陷也 。” (2)学生用“夸口”的语气读读这两句话。 生练习读这两句话。 指名读,评价。 试着加上表情和动作再读。 指名反馈表演读。 3.嘲笑讽刺。 4.因为别人问,用他的矛戳他的盾结果会怎么样,他不知道怎么回答好。 5.学生各抒己见。 6.学生联系实际交流。 7.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前后一致,讲究分寸,不能故意夸大,言过其实。
教学 反思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共22张PPT)
2020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
15.自相矛盾
第1课时


 
自主预学


1.读成语故事,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查字典理解“夸口”、“张口结舌”、“自相矛盾”的意思。
2.想一想成语讲了一件什么事,给你什么启发?
 

自主展学
看下列句子有什么问题?
1、我估计他今天一定不会来看参加会议了。
2、广场上到处是五颜六色的红旗。
3、我的家庭作业全做完了,只剩下两道数学题没有做。

 

像这样的句子前后说法不一致,我们说这是前后矛盾,可是同学们,矛和盾和这个意思可一点也不着边,这才是矛,盾。
表示两件兵器的词组合在一起怎么成了现在这个意思的呢,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则寓言,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15.自相矛盾
 
韩非子,先秦战国时期韩国君主之子,是著名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死后,后人搜集其遗著,并加入他人论述韩飞思想的文章,编成了现今的《韩非子》一书,全书共55篇,20卷,十余万字。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多耳熟能详的成语,都是出自《韩非子》,今天就为大家列举其中的一部分。《韩非子·难一》是战国末期思想家韩非创作的一篇散文。本文选自《韩非子·难一》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 , 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 , 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 以子/之矛 , 陷子/之盾 ,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吾 弗 夫
矛 盾 誉






 

1.学习理解生字。
(1)学生读准词语。
(2)多种形式理解词语意思。
▲戳:用手指或长条物的顶端捅。
学生做“戳”的动作。
▲说大话。
学生读句子。
▲张口结舌: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哑口无言。
 

注释:
楚人:楚国人。
鬻(yù):卖。
誉: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
陷:刺破,这里有“穿透”、“刺穿”的意思。
利:锋利。
或:有人,别人
以:用。
弗:不 。
应:回答。
夫(fú):是助词用于句首,有提示作用。
 

2.联系上下文,猜测加点字的意思。
誉之日。
誉: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
其人弗能应也。 弗:不 。
不可同世而立。 立:出现。

.
.
.
 

自学提示:
1.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
2.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最能表现这个人骄傲、愚蠢、可笑的句子。
(1)读自己找到的句子,谈感受。
(2)用“夸口”的语气读读这两句话。

自主练学
 

自相矛盾,出自于《韩非子》,讲的是:
有一个楚国人卖矛又卖盾,说他的盾坚固得很,随便用什么矛都戳不穿,说他的矛锐利得很,随便什么盾都戳的穿。有个围观的人问到:“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时,此人无以对答。无法被刺穿的盾牌和刺得破所有盾的长矛,是不可能共同存在的。
成语故事的主要内容:
 

课文中最能表现这个人骄傲、愚蠢、可笑的句子:
“ 吾盾之坚 , 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 , 于物无不陷也 。”
 

因为别人问,用他的矛戳他的盾结果会怎么样,他不知道怎么回答好。

这个人为什么会被嘲笑和讽刺呢?
 

学习了《自相矛盾》这个成语故事后,大家结合联系实际说说感想。
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前后一致,讲究分寸,不能故意夸大,言过其实。
自主拓学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