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下选修 2 惨烈的四年战事 课件(岳麓版31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二历史下选修 2 惨烈的四年战事 课件(岳麓版31张ppt)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有人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次偶然的灾难,假如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不打死奥匈帝国皇储夫妇,一战就不会爆发。

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历史不能假设,历史事件背后有深刻的历史动因。偶然?必然?﹗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3、直接原因:
实力对比变化
争夺殖民地和霸权
矛盾尖锐
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军国主义与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
2、具体原因:
条件:
1、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世界成为一个整体,世界性的战争成为可能
2、生产力和科技进步,为世界大战提供了物质和技术基础;科技进步成果被运用于军事领域
3 、完成工业革命的主要列强,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或战争会影响到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进而影响整个世界。
知识框图
第二次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矛盾冲突激烈
法德矛盾
英德矛盾
俄奥矛盾
两大集团对峙
萨拉热窝事件
一战爆发
科技条件:武器改进,通讯和交通发展
思想条件: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推波助澜
1914年7月28日,战争爆发了

材料1 在欧洲各国,战争爆发之初,一般的市民以狂热的态度欢迎它的到来,这是人所共知的。对他们来说,战争脱离了平凡的日常生活,充满兴奋而刺激,为国家而战被认为是崇高的理想,战争就是保卫和强化国家,在当时没有比这更好的思想观念了。
材料2 一位德国伯爵说:战争不会打上10周之久,而另一位伯爵更加乐观,认为只需要8周,而后说:“你我将在英国聚首。”一名即将开赴前线的德国军官说,他预计可于9月2日在巴黎和平咖啡馆吃早餐。
思考:战争之初,欧洲各国市民是怎样看待战争的?对战争有怎样的预计?
   第二课 惨烈的四年战事
【学习目标与导学问题】
(1)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欧洲三条战线主要交战国及其重要战役;(一战过程?)
(2)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演变为旷日持久战争的原因。
(一战特点?持久性 消耗性 总体性 残酷性)
战争特征:大炮、战壕、士兵——战争的残酷
战争的特点:旷日持久
战争的概况:
一个主战场:欧洲战场
两大同盟:同盟国;协约国
三条战线:东线、西线、南线
三个阶段:1914;1915——1916年;1917——1918年
四年之久:1914--1918
西线包括比利时、法国北部和德法边境,在这里是英、法、比对德作战。
东线北起波罗的海,南至罗马尼亚,由俄国对德奥作战
南线为巴尔干战线,由奥匈帝国和塞尔维亚军队展开
三条战线
三条战线:
西线、东线、南线
最关键、最
具有决定性意义
?
1915年-1916年战争第二阶段三大战役,战略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
1917年-1918年战争第三阶段美国、中国参战,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战争以同盟国失败告终
1914年战争第一阶段主战役。兵力:一百五十万人。伤亡:三十四万人。结果:德国速决战计划破产双方形成 相持局面。
第一阶段:1914 战争的重心在西线
“叶落之前你们就能返回故乡”。
—— 德皇威廉二世信心百倍对出征的士兵宣布
我们已经准备好了,对于我们,战争越快越好。 ——德军总参谋长小毛奇
1914年9月11日,小毛奇向德皇报告:“陛下,我们输掉了这场战争。”3天后,他被撤职。
德国陷入长期两线作战。
马恩河战役失败,使得德国速战速决战略破产,西线进入相持阶段;
马恩河战役 ——一战中第一次大规模战役
思考:小毛奇为什么说“输掉了这场战争?”
巴黎
第二阶段:1915—1916 1916年关键一年:凡、索、日三战 西线决定性作用。
(1)凡尔登战役是一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次战役,同时又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碾碎法国的磨盘。
“让法国人把血流干!”
(2)索姆河战役有何特点?
规模最大;
首次使用新武器——坦克
日德兰海战——一战中最大的一次海战
1916年5月,英德两国海军在日德兰海面上展开一场海战,德国取得了战术上的胜利,但在战略上并未打破英军封锁,英军仍掌握着制海权。
    
  
“一战”四大战役表







西线
英法PK德
西线
法PK德
西线
英法PK德
西线
英PK德
第一次大规模
“施里芬计划”破产
规模最大
最大的一次海战
具有决定意义
(转折点)
时间最长
1914.9.5—
1914.9.9
1916.2—1916.12
1916.6—
1916.11—
名称 时间 战线及主要参战国 特征或意义
马恩河战役
凡尔登战役
索姆河战役
日德兰海战 1916
德皇威廉二世曾向整装待发的德国士兵夸下海口:“叶落之前你们就能返回故乡。”但是战争远远超出了发动者的预想,按照自身的规律展开。第一次世界大战在空间上以欧洲为主战场,亚洲、非洲、美洲和澳洲也被卷入,在时间上长达四年之久。
★结合材料并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一战变成了持久战的原因?这一局面的出现对交战双方来说,更有利于哪一方?为什么?
材料1 在战后的三年中,尽管双方动用了大量的武器,再三发动攻势,但在这条战线上任何一方的移动都未超过10英里.造成这一流血的僵持局面的原因:防御性武器从战争一开始就优于进攻性武器.传统的进攻方式是在大批步兵在炮火的掩护下发起冲锋.但是,在这深壕沟、铁丝网、巧布的地雷和机枪掩体相结合的防御设施面前却完全无效。……与各参谋部的计划相反,西线的战斗这是变成了阵地战和消耗战。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德国把进攻重点放在东线。在西线,不管是英法联军还是德国军队,在以堑壕、隧道、铁丝网为特征的阵地战中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但是却没有哪一方获得真正的胜利。
材料2
持久的原因:
A、新式武器的应用,增强防御能力。
B、当时战略战术的使用,消耗双方实力。
C、双方实力均衡,是持久战的主要原因。
D、当时军队机动性差,降低保障能力。
持久战有利于协约国。
协约国在面积、人口、资源等方面都胜于同盟国,还占有广阔海外殖民地,有利于长期作战。
问题探究:

在1914年夏季,大部分人把战争当作短期现象考虑,没有想到它可能根本上变革各国社会和国际秩序。1915-1916年欧洲战争在军事上没有能明显的进展,陷入“堑壕战”。战争以不在像当初人们相信那样,是为了正义的高尚的战争,为国家流血是壮美的行为;其看法变为,战争是丑陋的、无意义的行为,无论是对死去的人还是对国家都带不来丝毫的价值和利益。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思考: 一战爆发两年后欧洲各国一般市民对战争看法的变化及其原因。
认识:从认为战争是正义的、是保卫国家到认识到战争是丑陋的、毫无意义。
原因:战争持续的时间比预期长,代价巨大;相持阶段军事上难有明显进展,结局难料。对战争意义和目的的反思。
在主力舰队无法突破英国封锁的情况下,德国企图用潜水艇来打破英国的海上优势。1915年2月,德国就宣布实行无限制潜水艇战,对环绕大不列颠和爱尔兰领海以及英吉利海峡中的敌国商船一律击毁,事先不加警告,中立国的船只也不例外。由于美国的强烈抗议,德国于1916年5月暂时停止无限制潜水艇战。
但到了1917年2月,德国对在陆上赢得战争已越来越不抱希望,又恢复了无限制潜水艇战,企图通过潜艇封锁迫使英国在“六个月以后投降”。
美国以德国的无限制潜水艇战使许多美国人葬身和美国与协约国的贸易受到极大影响等为借口,在1917年4月正式对德宣战。
1915年5月7日,德国潜艇用鱼雷击沉英国邮轮卢西塔尼亚号。百余名美国乘客和社会名流丧生,为1917年4月美国参战的借口。
无限制潜水艇战
二、协约国阵营的变化
“啊!我把你变成了
一只多么好的鸽子呀!”
1、美国参战

这是一战时发表在英国《笨拙》杂志上的一幅漫画。画中的美国总统威尔逊正对美国鹰说:“啊!我把你变成了一只多么好的鸽子呀!”鹰的嘴中衔着一根橄榄枝,这是爱好和平的象征。
材料1:1914年8月4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威尔逊总统当天就声明中立。8月19日他又号召美国人民“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同样做到不偏不倚”。
材料2:两年半的“中立”使美国在国际贸易中独占鳌头。美国工业总产值1914年为249亿2千万美元,1919年为639亿7千万美元,增长156.7%。美国从债务国变成了债权国。迄1919年,美国借给协约国的战债约一百亿美元,成了二十个国家的债主。它还把世界黄金储备的40%掌握到了手里。
材料3 美国总统威尔逊在美国参加一战的演说中说:“我们现在接受这种敌对国的挑战……没有任何自私的目的可追求。……我们只是人类权利的一个捍卫者。当这种权利已经得到了保障,而各国的信义和自由可以保障这些权利时,我们就如愿足矣。”而他在1916年7月10日的演说中说:“我们对全世界提供相当大的款项,应当认识和了解这个世界,并且要全凭自己的知识和智慧管理这个世界。”
1、材料1反映一战爆发后美国采取了什么政策?结合材料2分析其原因?政策的实质是?



2、威尔逊宣称的参战目的是什么?你怎么看?美国参战有何影响?
宣称目的:捍卫世界和平与正义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美国
政策:“中立”政策
原因(1)国内传统孤立主义政策影响 (2)远离战场,免受战争破坏 (3)利用中立,扩大军火生意,大发战争横财
实质:维护国家利益。
参战原因:捞取战利品和战后争夺世界霸权(根本)。
结合教材(1、德国是美国在拉丁美洲扩张的主要对手;2、与协约国经济利益密切; 3、交战双方筋疲力尽,消耗巨大;4、无限制潜艇战损害美国利益。 )
参战影响: 大大增加了协约国一方的经济、军事实力,
战争局势朝着有利于协约国方向发展。
【历史解密】 一战与中国——没有出兵的参战、战胜国
彼时的中国,正值北洋政府管辖时期,积贫积弱,自身难保,按常理讲,不应该参与这场与自身关系不大的战争。
不过在1917年8月14日,北洋政府却宣布参加一战,正式对德奥同盟国集团宣战。北洋政府虽然没有派遣军队前往欧洲战场,但是却给协约国集团提供了诸多辅助性的帮助,这其中最为人熟知的,当属外派华工的做法。据有关资料统计,在一战期间,北洋政府使用“以工代兵”的办法,共派遣了30多万华工,为协约国的最终胜利立下了功劳。
早在战争之初,北洋政府中就有人预见,参战固然危险,但同样有很多好处,正所谓“高风险,高收益”。并且,这些人还认为,协约国集团资源丰富、殖民地众多,在战争中掌握很大的胜算。故而战争的结果,将会是同盟国失败,而协约国胜利。综合这两大要素,这些人断定,则至少有三大好处。
1、可以融入世界格局,争取国际地位;2、可以收回德奥在中国的特权,减轻列强的压迫 ;3、可以加剧列强之间的矛盾,为自身的发展赢得时机
中国参与一战是比较正确的决定,可以用“事半功倍”加以概括。1918年一战结束后,中国得以顺利收回德奥的特权,还额外获得了德国8400万战争赔款,战争总收益高达2.5亿多。与此同时,中国还成为了国际联盟的创始会员国之一,成功打入了国际俱乐部的第一梯队。中国在一战时期的作为,为以后国家地位的进一步提高奠定了基础。
美国孤立主义与英国光荣孤立(大陆均势)
美国的“孤立主义”和英国的“光荣孤立”其实都是一种保守主义外交政策,基本上都可以用“孤立主义外交政策”概括,政策主张基本涵盖“政治军事”和“经济贸易”。一般而言,在政治军事方面,奉行不结盟或者不长期结盟,不主动干涉外部事务,除了本土自卫以外不轻易卷入对外冲突。经济贸易方面,设置贸易和关税壁垒,减少与外部世界的经济交往,人员和文化方面的交往也加以限制。
1、美国的“孤立主义”与英国的“光荣孤立”,两者提出的时代不同和延续的时间不同。美国的孤立主义从其建国时期就已经存在,并成为很长一段时间内的美国政府所坚持的外交政策,并且影响至今。其是有华盛顿提出,具体为一句话可以概括,“在扩大我们的贸易关系时,美国应尽量少同外国发生政治上的牵连。”后来伴随着美国的本身对外扩张,其发展为“门罗主义”,直到二战之前美国的孤立主义政策倾向都十分强。
英国的“光荣孤立”要晚的多,其是19世纪末才提出的,由当时的本杰明·迪斯雷利和罗伯特·塞西尔两位首相主导的一种保守外交政策。这种孤立主义外交政策并未持续很长时间,在1902年英日同盟组建后,宣告被打破。
美国孤立主义与英国光荣孤立(大陆均势)
2、虽然都为保守主义外交政策,但是这两种政策的欧洲介入程度和目的不同。
⑴两者虽然都主张避免卷入到欧洲大陆事务,但是美国是一种彻底的不介入,而英国则受到本身大陆均势外交政策惯性的影响,无法完全避免卷入到欧洲大陆的争端之中。
⑵ 美国之所以实施“孤立主义”外交政策的目的其实是由于当时美国自身新国建立,十分弱小的国情所决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自身的安全。英国的“光荣孤立”则是为了当时德意志和意大利统一之后,大陆力量对比发生变化,英国为了保障其海上霸权地位所提出的。
3、美国的“孤立主义”和英国的“光荣孤立”,都是依靠其独特的良好地缘政治环境,远离欧洲大陆本土,从而避免纷争和干扰。两种外交政策对于美国和英国两国的影响都十分深远,影响至今。
特朗普的“美国优先”的对外经贸政策,其实就脱胎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大萧条过后的“孤立主义”经贸政策。但是当今国际社会环境和美国自身的地位就决定着,其不可能在回到二战之前的状态。
英国“脱欧公投”之所以能够成功,很大原因在于英国本身对于欧洲大陆的恐惧感和离心倾向。这种心态在全球化退潮,欧洲难民危机,民族主义甚嚣尘上的大环境下被激发了出来。
2、俄国退出一战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
《布列斯特和约》的签定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革命首先发生在俄国,其最根本的原因是
A.俄国经济特别落后,战争引起的危机特别严重
B.俄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
C.俄国最早建立工人政党
D.俄国工人政党没有受到机会主义的毒害
二、协约国阵营的变化 【链接必修一】
克劳塞维茨首先提出了“战争是政治的继续”这一论断列宁随后将之发展了。列宁曾说“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这主要指的是哪一典型事件?
三、同盟国集团的崩溃
★请阅读课文,用最简短的语言概括同盟国集团在一战最后阶段的变化。
变化:
1、由攻到守
2、由战争到求和
3、由和谈到失败
战争的结局:
1918年11月11日,德国签署停战协定。


1918年11月11日法国时间凌晨5时,福煦代表协约国,与德国代表在法国东北部贡比涅森林雷道车站的福煦车厢里,签订了停战协定,11时,各战胜国鸣放礼炮101响,宣告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一次大战后,福煦车厢被放入了博物馆。
福煦有意问道: 先生们,你们要什么?
他们回答: 你们的谈判建议.
福煦耸耸肩说: 啊,我们没有任何停战建议.我们十分愿意作战.
德国代表们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坚决和无奈地说: 但是,我们必须得到条件.我们不能继续作战了.
福煦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笑着说: 啊!你们是来请求停战吗?那是另外一回事.
★ 归纳探究:分析同盟国崩溃失败的原因?
1、力量的对比:德奥处于劣势。
①战争爆发后,日本参战,夺取德国在太平洋的殖民地
②意大利背弃盟约,倒戈协约国
③美国参战,给协约国增加了一个极为重要的砝码
④一大批国家加入协约国作战,进一步增强了协约国的力量
2、同盟国集团军事战略失误:德国陷入两线作战和阵地战、持久战的泥潭。
3、同盟国的内部矛盾:长期战争激化了参战各国的矛盾,而同盟国表现得更加明显
【历史解密】 一战中的意大利——表现相当差劲的战胜国
在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意大利隐然已是欧洲强权之一,与德国、奥匈帝国结成了三国同盟。1914年一战爆发后,意大利却站在一边看热闹,这可让当时意大利炙手可热,协约国和同盟国都争相献媚,意大利既已大展国威,也不客气,向双方漫天要价。1915年5月,意大利加入了出价更为慷慨的协约国一方,出兵进攻奥匈帝国。
奥匈帝国,基本上也是个伪列强。一战时基本上有这样一个科学健康的食物链,德军依靠装备和训练水平轻松搞定俄军,俄军靠人海战术又屡败奥军,而奥军呢,见到意大利人就和打了鸡血一样来劲。在1915年的伊松佐河战役中,人数占绝对优势的意军猛攻奥军,伤亡一百万人却无寸功。1917年底,奥军在得到德军支援后发动卡波雷托战役,意大利军队全线崩溃,三天里投降了20万人,几至退出战争。英军和法军此时只得紧急各向意大利调去五个师,才让意大利侥幸脱险。
但和二战最大的不同是,无论意大利在一战中的表现如何差劲,他最后毕竟耗着耗着就成为了战胜国
【历史解密】 一战中的日本——为了维护远东和平,你猜不到的参战理由
1,英国参战后,日本在英国的要求下,根据《英日同盟》对德奥等同盟国宣战,正式参加了协约国; 2,日本出动1个师团,加上1千多英军,组成了英日联军进攻兵占领了青岛和胶州湾。日本海军组成南特遣支舰队,先后攻占德国在太平洋地区赤道以北的诸群岛,如马里亚纳群岛,马绍尔群岛,贾罗林群岛,帛琉群岛和帕劳。

在大战爆发半个月后的1914年8月15日,日本以“维护远东和平”为名义,向德国提出最后通牒,以8月23日正午为限期。日本要求:立即从日本海面和中国海面撤走德国装甲舰和全部军舰,不能撤走者,则立即解除武装。9月15日以前无条件或无补偿地把德国所租借的胶州地区移交日本当局,这一地区将来再归还给中国。日本帝国主义发出最后通牒后没有得到答复,于8月22日开始作战,以求占据胶州和青岛港口。8月23日,日本正式向德国宣战。占领中国青岛和胶州湾,却以不适应欧洲气候为由,拒绝了英法要求派兵欧洲的要求。
战争特征:大炮、战壕、士兵——战争的残酷
战争的特点:持久性、消耗性、总体性、残酷性
战争的概况:1、2、3、4
一个主战场:欧洲战场
两大同盟:同盟国;协约国
三条战线:东线、西线、南线
三个阶段:1914;1915——1916年;1917——1918年
四大战役: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
四年之久:1914—1918
要点整理:1、战争变成持久战的原因?2、美国参战的原因?3、同盟国失败原因?
重要概念:重要战役 无限制潜艇战 孤立主义
本节知识整合
第二课导学案练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欧洲战争刚开始时,美国仍采取超脱的态度,奥匈皇储的被刺事件,在美国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应。美国庆幸自己在地理上的超然位置。一家芝加哥报纸评论说:“真应该好好感谢哥伦布发现了美洲。”美国总统威尔逊在1914年8月呼吁美国人民“从思想到行动都应该采取不偏不倚的态度”。 【材料二】  1915年1月和1916年初,威尔逊曾两度派遣他的顾问豪斯前往欧洲调查。但是,豪斯在与英国和德国两方面接触以后,得出了“在付出了这么多生命财产的代价后,没有人肯轻易地接受无结果的和平”的印象。 【材料三】  到1917年4月美国正式参战时,由华尔街的银行给予协约国方面的现金贷款已达20亿美元,而给德国的贷款只有2 700万美元。 ——以上材料均摘自《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美国对欧洲战争的政策是什么。从材料中找出美国采取这种政策的优越条件是什么。(2分)
(2)材料三与材料一有何矛盾之处?这种矛盾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结果如何?(4分)
(2)材料一宣称采取“不偏不倚”的态度,材料三则反映出美国利用中立地位积极同交战各国做生意,并表现了倾向和支持协约国的态度。这种前后矛盾的表现已说明美国统治集团不甘心置身事外,而是打着中立的旗号,积极参与战争。1917年美国便迫不及待地参加了对德作战。
(1)中立政策。“在地理上的超然位置”
战争结束了
【本节作业】:
1、整理第2课笔记,完成第3课学案,预习第三课《大战的后果》
2、早读记忆:一战的背景 美国参战和德国战败的原因
【导学问题】 大战落下了帷幕,战争结束了。我们该如果认识这场战争的性质?大战带来哪些影响?
中国参战
中国的参战意向和潜在的人力资源还是鼓舞了深陷战争泥潭、死伤惨重的协约国各方。法国福煦元帅甚至说,”华工是世界一流的劳动者,可以成为出色的士兵,在现代武器的炮火之下仍然能保持良好队形。”
【拓展与链接】 协约国阵营的变化
一战对中国的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
【链接必修】 1、十月革命 2、一战对中国的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
影响: (1)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出现短暂春天。
(2)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形成独霸中国的局面。 (3)在帝义操纵下,北洋军阀混战加剧,人民遭难; (4)战后的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引发五四运动。
通过本节的学习,你从中可得到哪些启示?

1.要通过正当的经济手段促成自身的发展;

2.通过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

3.要警惕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思潮的泛滥

4. 要正确应用科技成果为人类造福;
问题归纳探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