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件48张PPT。第2课时 硫酸 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知识梳理]知识点一 硫酸硫酸安全警示牌警示牌中为什么注明硫酸是腐蚀品,硫酸有什么样的性质,使用时需要注意什么?请完成下列知识点,你就会明白:1.硫酸的物理性质纯硫酸是无色、黏稠、________挥发的油状液体,稀释时________大量热。2.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难放出酸碱指示剂活泼金属碱碱性氧化物3.浓硫酸的特性(1)吸水性:浓硫酸能够吸收气体、液体中的水分子,故常用做________。(2)脱水性:浓硫酸能把有机物中的氧、氢元素按____________脱去,留下黑色的炭。如向蔗糖中加入浓硫酸时,蔗糖逐渐变黑,体积膨胀,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固体,并放出有________气味的气体。不能用于干燥碱性气体和还原性气体生成的气体有H2O、CO2、SO2干燥剂水的组成比疏松多孔的海绵状刺激性(3)强氧化性①与金属的反应:除Au、Pt以外的绝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浓硫酸作用,如与铜反应。[实验5-3]逐渐变黑色无色红色蓝色C与浓H2SO4反应,体现了浓H2SO4的强氧化性,Cu与浓H2SO4反应,体现了浓H2SO4的酸性和强氧化性。4.硫酸的工业流程工业上一般以硫黄或其他含硫化物(如黄铁矿)的原料来制备硫酸。金属冶炼时产生的含二氧化硫废气经回收后也可用于制备硫酸。知识点二 硫酸根离子的检验知识点三 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1.常见重要化合物名称及化学式石膏: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2H2O胆矾:CuSO4·5H2O 黄铁矿:FeS2 黄铜矿:CuFeS2芒硝:Na2SO4·10H2O稀盐酸BaCl22.不同价态硫元素转化关系图微判断(1)一般把pH<5.6的雨水称为酸雨,酸雨中一般含有硝酸、硫酸等强酸( )(2)在常温下,浓硫酸和浓硝酸与Fe和Al发生钝化,说明常温下浓H2SO4和浓HNO3与Fe和Al都不反应( )(3)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稀硫酸不具有氧化性( )(4)常温下将铜片放入浓硫酸中,无明显变化,说明铜在浓硫酸中发生钝化( )(5)将浓H2SO4滴到湿的蔗糖表面,固体变黑膨胀,说明浓H2SO4有脱水性、吸水性和强氧化性( )(6)浓H2SO4具有强氧化性,SO2具有还原性,所以浓H2SO4不能干燥SO2( )(7)浓H2SO4具有吸水性,所以浓H2SO4可以干燥H2、CO、NH3、H2S、HI、HBr等气体( )√×××√××微训练用来鉴别浓硫酸和稀硫酸的操作错误的是( )A.分别取10 mL溶液,质量大的是浓硫酸,质量小的是稀硫酸B.观察液体流动性,流动性好的是稀硫酸,油状黏稠的是浓硫酸C.把CuSO4·5H2O晶体投入溶液中,逐渐变为白色粉末的是浓硫酸,晶体溶解的是稀硫酸D.将铝片分别投入溶液,快速放出气体的是浓硫酸,放出气体慢的是稀硫酸解析 硫酸浓度越大密度越大,故等体积的浓硫酸和稀硫酸相比,浓硫酸的质量大于稀硫酸,A项正确。浓硫酸是黏稠的液体,流动性不如稀硫酸,B项正确。浓硫酸有吸水性,能吸收结晶水合物中的结晶水,故胆矾投入浓硫酸会变为白色粉末,投入稀硫酸中胆矾晶体溶解,C项正确。常温下浓硫酸使铝片钝化无气体放出,铝片投入稀硫酸中有气体(氢气)放出,D项错误。答案 D微思考1.浓硫酸如何稀释?提示 浓硫酸稀释时放出大量的热,故浓硫酸稀释应将浓H2SO4沿烧杯的内壁缓缓注入H2O中,并不断地搅拌。2.实验室制CO2,用HCl与CaCO3反应,为什么不用H2SO4与CaCO3反应?提示 H2SO4与CaCO3反应生成CaSO4微溶于水,覆盖在CaCO3表面,阻止反应的进一步发生,而CaCl2溶于水,不存在这个问题。学习任务1 浓H2SO4的特性情景:很多人使用硫酸的时候不小心,或者是不当的使用硫酸,再或者是不小心触碰到了硫酸,那么就会造成很多的伤害,任何皮肤在接触了硫酸的时候都是很容易烧伤的,如果把皮肤烧伤了,那么很有可能会伤害到皮肤,导致皮肤出现化脓的现象,硫酸有腐蚀性。(1)浓硫酸的急救措施有哪些呢?提示 马上用大量的冷水冲洗。(2)如果浓H2SO4滴到蔗糖上,会出现什么现象?提示 会使庶糖变黑,体现了脱水性。(3)如果滴到蓝矾上呢?提示 蓝矾变成白色粉末,体现了吸水性。1.浓硫酸吸水性和脱水性的区别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物质本身是否存在水分子2.浓硫酸强氧化性(1)本质: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是因为H2SO4分子中+6价的硫元素具有很强的得电子能力。(2)反应规律:①Fe、Al的钝化,常温下,当Fe、Al遇到浓硫酸时,会与浓硫酸发生反应,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而出现钝化现象。过程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②常温下与活泼金属反应(铁、铝除外)表现强氧化性和酸性,生成硫酸盐和SO2,硫酸变稀后,生成的气体为H2。③与不活泼金属和非金属反应的规律a.反应需要加热,否则不反应。b.还原产物一般是SO2,一般金属被氧化为高价态的硫酸盐,非金属被氧化为高价态氧化物或含氧酸。c.浓硫酸与金属反应时,既表现酸性又表现强氧化性,而与非金属反应时,只表现强氧化性。d.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浓度变小,一旦变为稀硫酸,反应就停止。④与具有还原性的化合物反应,如与H2S、HI、HBr、FeCl2等物质反应。【例题1】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铜跟浓硫酸的反应,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有关实验。实验中某同学将a g铜片和12 mL 18 mol·L-1的浓硫酸放入圆底烧瓶中加热,直到反应完毕,最后发现烧瓶中还有一定量的H2SO4和Cu剩余。请回答:(1)请写出Cu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装置E中试管D内盛品红溶液,当C中气体收集满后,D中有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装置E中D有可能造成环境污染,试用最简单方法加以解决(实验用品自选)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B的作用是储存多余的气体。当D处有明显现象后,关闭旋塞K,移去酒精灯,但由于余热的作用,A处仍有气体产生,此时B中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光谱B中应放置的液体是________(填字母)。A.饱和Na2SO3溶液 B.酸性KMnO4溶液C.浓溴水 D.饱和NaHSO3溶液(3)问题讨论:为什么有一定量的余酸还未能使Cu完全溶解。你认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足量下列药品能够用来证明反应结束后的烧瓶中的确有余酸的是________(填字母)。考虑与H+反应的物质A.Fe B.BaCl2溶液C.Ag D.Na2CO3溶液(4)实验中该同学向A中反应后溶液中通入一种气体单质,使铜片全部溶解且仅生成硫酸铜溶液,请问该气体单质是__________(填名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变式训练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解析 A项,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但由于其具有强氧化性和酸性,故不能用来干燥具有还原性的气体和碱性气体(如NH3);B项,浓硫酸与S、C等非金属单质作用时,由于没有盐生成,故只显强氧化性;C项,Cu与浓硫酸反应时,浓硫酸浓度逐渐降低,当反应到一定程度变为稀硫酸时,反应自行停止,故产生的SO2在标况下不足22.4 L;D项是因为浓硫酸的强氧化性使其钝化。答案 A下图是粗盐提纯的实验流程图:1.上图中共涉及哪些实验方法?提示 溶解、过滤和蒸发。2.粗盐中除含有不溶性的泥沙外,还含有可溶性的CaCl2、MgCl2、硫酸钠,利用过滤的方法提纯的粗盐是否纯净?提示 不纯净,过滤能除去不溶性的杂质,但不能除去可溶性的杂质,故提纯后的食盐中还含有可溶性的CaCl2、MgCl2、Na2SO4。3.在除去上述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的过程中,是否考虑除杂试剂用量问题?除杂试剂是否会引入新的杂质?提示 除杂试剂应稍过量,这样才能使杂质离子完全变成沉淀,通过过滤除去,但过量的除杂试剂又成为新的杂质。4.如何判断食盐水中的SO已除净?1.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的“三个必须”和“四个原则”(1)三个必须:①除杂试剂必须稍过量。②过量试剂必须除尽,且容易除去。③除杂途径选最佳,有多种杂质时除杂顺序必须合理。(2)四个原则:2.除去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的原理【例题2】 为了除去KCl固体中少量的MgCl2、MgSO4,可选用Ba(OH)2、HCl和K2CO3三种试剂,按下图步骤操作:(1)写出三种试剂的化学式: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2)①加入过量A的目的是___________,有关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②加入过量B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有关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③加热煮沸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操作Ⅰ是________,操作Ⅱ是________。答案 (1)Ba(OH)2 K2CO3 HCl(2)①除尽MgCl2和MgSO4 MgCl2+Ba(OH)2===BaCl2+Mg(OH)2↓,MgSO4+Ba(OH)2===BaSO4↓+Mg(OH)2↓②除尽过量Ba(OH)2和生成的BaCl2 Ba(OH)2+K2CO3===BaCO3↓+2KOH,BaCl2+K2CO3===BaCO3↓+2KCl ③使HCl挥发(3)过滤 蒸发A.①④②⑤③ B.④①②⑤③C.②④⑤①③ D.⑤②④①③答案 D学习任务3 (核心素养)制取H2SO4的工业流程及H2SO4性质应用一、知识要点二、核心素养工业流程?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A.途径①的反应中体现了浓HNO3的强氧化性B.途径②、③的第二步反应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增大O2的浓度来降低成本C.由途径①、②、③分别制取1 mol H2SO4,理论上各消耗1 mol S,各转移6 mol e-D.途径②、③比途径①污染相对小且原子利用率高,更能体现“绿色化学”的理念[解题思路]三、对点训练解析 稀H2SO4也有氧化性,能氧化活泼金属,本身被还原成H2。答案 AB 1.下列关于浓硫酸与稀硫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双选)( )A.浓硫酸和稀硫酸都有脱水性B.浓硫酸有氧化性,稀硫酸没有氧化性C.浓硫酸和稀硫酸都有酸性D.常温下,浓硫酸和稀硫酸都不能与铜反应解析 SO2和CO2都能与Ca(OH)2生成难溶或微溶于水的沉淀;A不选;硫化钠及亚硫酸钠都具有还原性,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而变质,B不选;常温下铁遇浓硫酸,发生钝化;铂的活泼性较弱,不与浓硫酸反应,不能用同一原理解释,C可选;SO2和Na2SO3都具有还原性,都能与氯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氯水褪色,D不选。答案 C2.下列现象或事实不能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 )A.SO2和CO2都能使澄清石水变浑浊B.硫化钠和亚硫酸钠固体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变质C.常温下铁和铂都不溶于浓硫酸D.SO2和Na2SO3溶液都能使氯水褪色解析 NH3、SO3、Cl2分别与溶有SO2的水溶液反应生成(NH4)2SO3和H2SO4,再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而CO2不能与溶有SO2的水溶液反应,也不与BaCl2溶液反应,无沉淀生成。答案 A3.将SO2通入BaCl2溶液至饱和,未见沉淀生成,继续通入另一种气体,仍无沉淀,则通入的气体可能是( )A.CO2 B.NH3 C.SO3 D.Cl24.将浓H2SO4表现的性质填入括号内。A.酸性 B.强氧化性 C.脱水性 D.吸水性(1)用磷矿粉[主要成分Ca3(PO4)2]和硫酸反应制磷酸( )(2)热的浓硫酸与铜片反应 ( )(3)浓H2SO4不能干燥NH3、H2S、HI等气体( )(4)浓H2SO4能吸收H2或SO2气体中的水分( )(5)浓硫酸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变黑( )答案 (1)A (2)AB (3)AB (4)D (5)AC解析 硫酸与Ca3(PO4)2反应制磷酸利用了硫酸的强酸性;热的浓硫酸与Cu片反应生成CuSO4和SO2,表现了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和酸性;NH3为碱性气体,不能用浓H2SO4干燥,H2S、HI为还原性气体,浓H2SO4氧化这两种气体;浓H2SO4可用来干燥气体,表现了其吸水性;浓硫酸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表现其酸性,后变黑,表现其脱水性。第2课时 硫酸 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学业要求核心素养对接1.能列举、描述、辨识硫酸的重要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实验现象。2.能从氧化还原的角度分析浓硫酸的强氧化性。3.SO的检验。4.了解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转化。1.从氧化还原的角度分析浓硫酸的强氧化性,以提高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素养水平。2.通过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转化的研究提高学生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水平。[知 识 梳 理]知识点一 硫酸硫酸安全警示牌警示牌中为什么注明硫酸是腐蚀品,硫酸有什么样的性质,使用时需要注意什么?请完成下列知识点,你就会明白:1.硫酸的物理性质纯硫酸是无色、黏稠、难挥发的油状液体,稀释时放出大量热。2.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1)电离方程式为H2SO4===2H++SO。(2)硫酸具有酸的通性,可与酸碱指示剂作用,也可与活泼金属、碱、碱性氧化物及某些盐反应。3.浓硫酸的特性(1)吸水性:浓硫酸能够吸收气体、液体中的水分子,故常用做干燥剂。不能用于干燥碱性气体和还原性气体(2)脱水性:浓硫酸能把有机物中的氧、氢元素按水的组成比脱去,留下黑色的炭。如向蔗糖中加入浓硫酸时,蔗糖逐渐变黑,体积膨胀,形成疏松多孔的海绵状固体,并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的气体有H2O、CO2、SO2(3)强氧化性①与金属的反应:除Au、Pt以外的绝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浓硫酸作用,如与铜反应。实验操作[实验5-3]实验说明a.通过可抽动的铜丝来控制反应的发生或停止b.浸有碱液的棉花团可以吸收多余的SO2,以防止污染环境实验现象 a.试管中铜丝表面逐渐变黑色b.试管中的品红溶液逐渐变为无色c.试管中的紫色石蕊溶液逐渐变为红色将a试管里的溶液慢慢倒入水中,溶液变为蓝色实验结论Cu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浓)CuSO4+SO2+2H2O②常温下,冷的浓硫酸能使Fe、Al发生钝化,故可用铁槽车运输浓H2SO4。③与非金属反应加热时,浓硫酸与木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2SO4(浓)CO2+2SO2+2H2O。C与浓H2SO4反应,体现了浓H2SO4的强氧化性,Cu与浓H2SO4反应,体现了浓H2SO4的酸性和强氧化性。4.硫酸的工业流程工业上一般以硫黄或其他含硫化物(如黄铁矿)的原料来制备硫酸。金属冶炼时产生的含二氧化硫废气经回收后也可用于制备硫酸。知识点二 硫酸根离子的检验在实验室里,通常将溶液先加稀盐酸酸化,以排除CO、Ag+等可能造成的干扰,然后加入BaCl2溶液来检验SO的存在。知识点三 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1.常见重要化合物名称及化学式石膏: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2H2O胆矾:CuSO4·5H2O 黄铁矿:FeS2 黄铜矿:CuFeS2芒硝:Na2SO4·10H2O2.硫的常见化合价及代表物化合价代表物-2价H2S 、S2-0价 S+4价 SO2、H2SO3、Na2SO3+6价 SO3、H2SO4、Na2SO43.不同价态硫元素转化关系图微判断(1)一般把pH<5.6的雨水称为酸雨,酸雨中一般含有硝酸、硫酸等强酸( )(2)在常温下,浓硫酸和浓硝酸与Fe和Al发生钝化,说明常温下浓H2SO4和浓HNO3与Fe和Al都不反应( )(3)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稀硫酸不具有氧化性( )(4)常温下将铜片放入浓硫酸中,无明显变化,说明铜在浓硫酸中发生钝化( )(5)将浓H2SO4滴到湿的蔗糖表面,固体变黑膨胀,说明浓H2SO4有脱水性、吸水性和强氧化性( )(6)浓H2SO4具有强氧化性,SO2具有还原性,所以浓H2SO4不能干燥SO2( )(7)浓H2SO4具有吸水性,所以浓H2SO4可以干燥H2、CO、NH3、H2S、HI、HBr等气体( )答案 (1)√ (2)× (3)× (4)× (5)√ (6)× (7)×微训练用来鉴别浓硫酸和稀硫酸的操作错误的是( )A.分别取10 mL溶液,质量大的是浓硫酸,质量小的是稀硫酸B.观察液体流动性,流动性好的是稀硫酸,油状黏稠的是浓硫酸C.把CuSO4·5H2O晶体投入溶液中,逐渐变为白色粉末的是浓硫酸,晶体溶解的是稀硫酸D.将铝片分别投入溶液,快速放出气体的是浓硫酸,放出气体慢的是稀硫酸解析 硫酸浓度越大密度越大,故等体积的浓硫酸和稀硫酸相比,浓硫酸的质量大于稀硫酸,A项正确。浓硫酸是黏稠的液体,流动性不如稀硫酸,B项正确。浓硫酸有吸水性,能吸收结晶水合物中的结晶水,故胆矾投入浓硫酸会变为白色粉末,投入稀硫酸中胆矾晶体溶解,C项正确。常温下浓硫酸使铝片钝化无气体放出,铝片投入稀硫酸中有气体(氢气)放出,D项错误。答案 D微思考1.浓硫酸如何稀释?提示 浓硫酸稀释时放出大量的热,故浓硫酸稀释应将浓H2SO4沿烧杯的内壁缓缓注入H2O中,并不断地搅拌。2.实验室制CO2,用HCl与CaCO3反应,为什么不用H2SO4与CaCO3反应?提示 H2SO4与CaCO3反应生成CaSO4微溶于水,覆盖在CaCO3表面,阻止反应的进一步发生,而CaCl2溶于水,不存在这个问题。学习任务1 浓H2SO4的特性情景:很多人使用硫酸的时候不小心,或者是不当的使用硫酸,再或者是不小心触碰到了硫酸,那么就会造成很多的伤害,任何皮肤在接触了硫酸的时候都是很容易烧伤的,如果把皮肤烧伤了,那么很有可能会伤害到皮肤,导致皮肤出现化脓的现象,硫酸有腐蚀性。(1)浓硫酸的急救措施有哪些呢?提示 马上用大量的冷水冲洗。(2)如果浓H2SO4滴到蔗糖上,会出现什么现象?提示 会使庶糖变黑,体现了脱水性。(3)如果滴到蓝矾上呢?提示 蓝矾变成白色粉末,体现了吸水性。1.浓硫酸吸水性和脱水性的区别→|→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物质本身是否存在水分子2.浓硫酸强氧化性(1)本质: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是因为H2SO4分子中+6价的硫元素具有很强的得电子能力。(2)反应规律:①Fe、Al的钝化,常温下,当Fe、Al遇到浓硫酸时,会与浓硫酸发生反应,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而出现钝化现象。过程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②常温下与活泼金属反应(铁、铝除外)表现强氧化性和酸性,生成硫酸盐和SO2,硫酸变稀后,生成的气体为H2。③与不活泼金属和非金属反应的规律a.反应需要加热,否则不反应。b.还原产物一般是SO2,一般金属被氧化为高价态的硫酸盐,非金属被氧化为高价态氧化物或含氧酸。c.浓硫酸与金属反应时,既表现酸性又表现强氧化性,而与非金属反应时,只表现强氧化性。d.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浓度变小,一旦变为稀硫酸,反应就停止。④与具有还原性的化合物反应,如与H2S、HI、HBr、FeCl2等物质反应。【例题1】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铜跟浓硫酸的反应,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有关实验。实验中某同学将a g铜片和12 mL 18 mol·L-1的浓硫酸放入圆底烧瓶中加热,直到反应完毕,最后发现烧瓶中还有一定量的H2SO4和Cu剩余。请回答:(1)请写出Cu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装置E中试管D内盛品红溶液,当C中气体收集满后,D中有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装置E中D有可能造成环境污染,试用最简单方法加以解决(实验用品自选)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B的作用是储存多余的气体。当D处有明显现象后,关闭旋塞K,移去酒精灯,但由于余热的作用,A处仍有气体产生,此时B中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中应放置的液体是________(填字母)。A.饱和Na2SO3溶液 B.酸性KMnO4溶液C.浓溴水 D.饱和NaHSO3溶液(3)问题讨论:为什么有一定量的余酸还未能使Cu完全溶解。你认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足量下列药品能够用来证明反应结束后的烧瓶中的确有余酸的是________(填字母)。考虑与H+反应的物质A.Fe B.BaCl2溶液C.Ag D.Na2CO3溶液(4)实验中该同学向A中反应后溶液中通入一种气体单质,使铜片全部溶解且仅生成硫酸铜溶液,请问该气体单质是__________(填名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1)Cu与浓H2SO4反应需加热。(2)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为防止环境污染,可用的简单方法是用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团塞在试管口,则SO2+2NaOH===Na2SO3+H2O。关闭K,装置内气体压强增大,B广口瓶内液面下降,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B中的液体应不能与SO2反应,而且要防止SO2的溶解。A项,Na2SO3+H2O+SO2===2NaHSO3;B项,KMnO4氧化SO2;C项,Br2+SO2+2H2O===2HBr+H2SO4;D项,SO2难溶于饱和NaHSO3溶液。应选D。(3)浓H2SO4浓度降低,变为稀H2SO4,Cu与稀H2SO4不反应。检验余酸实质是检验H+的存在。Fe+2H+===Fe2++H2↑,CO+2H+===H2O+CO2↑,Fe和Na2CO3溶液能证明H+的存在;BaCl2溶液不能证明H2SO4剩余,因为产物CuSO4也能电离出SO;Ag与H+不反应,不能证明H+的存在。故选AD。(4)根据题目要求气体单质应为强氧化剂,且仅生成CuSO4溶液,该氧化剂为O2。答案 (1)Cu+2H2SO4(浓)CuSO4+SO2↑+2H2O(2)品红溶液褪色 用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团塞在试管口 试剂瓶中液面下降,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 D(3)随着H2SO4的消耗,浓H2SO4浓度逐渐变稀,稀硫酸与铜不反应 AD(4)氧气 2Cu+2H2SO4+O22CuSO4+2H2O变式训练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浓硫酸是一种干燥剂,能够干燥氢气、氧气等气体,但不能干燥碱性气体和有较强还原性的HI、H2S等气体B.浓硫酸与单质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2SO4(浓)CO2+2SO2↑+2H2O,在此反应中,浓硫酸既表现了强氧化性又表现了酸性C.把足量铜粉投入到含2 mol H2SO4的浓硫酸中,加热得到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为22.4 LD.常温下能够用铁、铝等容器盛放浓硫酸,是因为浓硫酸与其不反应解析 A项,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但由于其具有强氧化性和酸性,故不能用来干燥具有还原性的气体和碱性气体(如NH3);B项,浓硫酸与S、C等非金属单质作用时,由于没有盐生成,故只显强氧化性;C项,Cu与浓硫酸反应时,浓硫酸浓度逐渐降低,当反应到一定程度变为稀硫酸时,反应自行停止,故产生的SO2在标况下不足22.4 L;D项是因为浓硫酸的强氧化性使其钝化。答案 A学习任务2 SO离子检验的应用下图是粗盐提纯的实验流程图:1.上图中共涉及哪些实验方法?提示 溶解、过滤和蒸发。2.粗盐中除含有不溶性的泥沙外,还含有可溶性的CaCl2、MgCl2、硫酸钠,利用过滤的方法提纯的粗盐是否纯净?提示 不纯净,过滤能除去不溶性的杂质,但不能除去可溶性的杂质,故提纯后的食盐中还含有可溶性的CaCl2、MgCl2、Na2SO4。3.在除去上述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的过程中,是否考虑除杂试剂用量问题?除杂试剂是否会引入新的杂质?提示 除杂试剂应稍过量,这样才能使杂质离子完全变成沉淀,通过过滤除去,但过量的除杂试剂又成为新的杂质。4.如何判断食盐水中的SO已除净?提示 静置,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BaCl2溶液,无沉淀生成,则说明SO已除净。1.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的“三个必须”和“四个原则”(1)三个必须:①除杂试剂必须稍过量。②过量试剂必须除尽,且容易除去。③除杂途径选最佳,有多种杂质时除杂顺序必须合理。(2)四个原则:2.除去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的原理【例题2】 为了除去KCl固体中少量的MgCl2、MgSO4,可选用Ba(OH)2、HCl和K2CO3三种试剂,按下图步骤操作:(1)写出三种试剂的化学式: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2)①加入过量A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加入过量B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加热煮沸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操作Ⅰ是________,操作Ⅱ是________。解析 要使杂质一一除去,必须考虑到所加试剂是过量的,而且过量的试剂在后面步骤中必须除去,要除去Mg2+,可用含OH-的试剂,除SO可用含Ba2+的试剂,故选用Ba(OH)2。加入的过量Ba(OH)2中的Ba2+可用K2CO3除去,过量Ba(OH)2中的OH-,以及过量K2CO3中的CO,可用稀盐酸除去,最后加热煮沸可除去HCl。答案 (1)Ba(OH)2 K2CO3 HCl(2)①除尽MgCl2和MgSO4 MgCl2+Ba(OH)2===BaCl2+Mg(OH)2↓,MgSO4+Ba(OH)2===BaSO4↓+Mg(OH)2↓②除尽过量Ba(OH)2和生成的BaCl2 Ba(OH)2+K2CO3===BaCO3↓+2KOH,BaCl2+K2CO3===BaCO3↓+2KCl③使HCl挥发(3)过滤 蒸发变式训练2 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和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①过滤 ②加过量NaOH溶液 ③加适量盐酸 ④加过量Na2CO3溶液 ⑤加过量BaCl2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①④②⑤③ B.④①②⑤③C.②④⑤①③ D.⑤②④①③解析 首先要明确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可分别加入Na2CO3溶液、NaOH溶液和BaCl2溶液,且三种溶液均过量,才能使杂质离子分别变成CaCO3、Mg(OH)2、BaSO4沉淀,过量的BaCl2溶液只能用Na2CO3溶液除去,故要先加入BaCl2溶液,再加入Na2CO3溶液,才能保证不引入新杂质Ba2+,而多余的NaOH和Na2CO3只需要在过滤后再加入盐酸即可,至于NaOH溶液的加入顺序,只要在过滤前加入就可除去Mg2+,故D项正确。答案 D学习任务3 (核心素养)制取H2SO4的工业流程及H2SO4性质应用一、知识要点第一步:制取SO2S+O2SO2或4FeS2+11O22Fe2O3+8SO2第二步:制取SO32SO2+O22SO3第三步:吸收SO3(用98%的浓H2SO4吸收)SO3+H2O===H2SO4若用水吸收易形成酸雾二、核心素养工业流程?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解题】[典例示范] 用硫及其化合物制硫酸有下列三种反应途径,某些反应条件和产物已省略,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途径①:SH2SO4途径②:SSO2SO3H2SO4途径③:FeS2SO2SO3H2SO4A.途径①的反应中体现了浓HNO3的强氧化性B.途径②、③的第二步反应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增大O2的浓度来降低成本C.由途径①、②、③分别制取1 mol H2SO4,理论上各消耗1 mol S,各转移6 mol e-D.途径②、③比途径①污染相对小且原子利用率高,更能体现“绿色化学”的理念[解题思路]读题干三种途径,不正确抽信息A项,(浓)HNO3强氧化性B项,增大O2浓度降低成本C项,1 mol S转移6 mol e-D项,绿色化学注意点硫元素的价态变化细分析途径①属于浓硝酸和非金属单质的反应,表现了浓硝酸的强氧化性,A项正确;途径②、③的第二步反应为可逆反应,通过增大O2的浓度来提高二氧化硫的转化率,降低成本,B项正确;由途径①、②分别制取1 mol H2SO4,理论上各消耗1 mol S,各转移6 mol e-,而途径③转移7.5 mol e-,C项错误。得答案C三、对点训练1.下列关于浓硫酸与稀硫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双选)( )A.浓硫酸稀硫酸都有脱水性B.浓硫酸有氧化性,稀硫酸没有氧化性C.浓硫酸和稀硫酸都有酸性D.常温下,浓硫酸和稀硫酸都不能与铜反应解析 稀H2SO4也有氧化性,能氧化活泼金属,本身被还原成H2。答案 AB2.下列现象或事实不能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 )A.SO2和CO2都能使澄清石水变浑浊B.硫化钠和亚硫酸钠固体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变质C.常温下铁和铂都不溶于浓硫酸D.SO2和Na2SO3溶液都能使氯水褪色解析 SO2和CO2都能与Ca(OH)2生成难溶或微溶于水的沉淀;A不选;硫化钠及亚硫酸钠都具有还原性,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而变质,B不选;常温下铁遇浓硫酸,发生钝化;铂的活泼性较弱,不与浓硫酸反应,不能用同一原理解释,C可选;SO2和Na2SO3都具有还原性,都能与氯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氯水褪色,D不选。答案 C3.将SO2通入BaCl2溶液至饱和,未见沉淀生成,继续通入另一种气体,仍无沉淀,则通入的气体可能是( )A.CO2 B.NH3 C.SO3 D.Cl2解析 NH3、SO3、Cl2分别与溶有SO2的水溶液反应生成(NH4)2SO3和H2SO4,再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而CO2不能与溶有SO2的水溶液反应,也不与BaCl2溶液反应,无沉淀生成。答案 A4.将浓H2SO4表现的性质填入括号内。A.酸性 B.强氧化性 C.脱水性 D.吸水性(1)用磷矿粉[主要成分Ca3(PO4)2]和硫酸反应制磷酸( )(2)热的浓硫酸与铜片反应 ( )(3)浓H2SO4不能干燥NH3、H2S、HI等气体( )(4)浓H2SO4能吸收H2或SO2气体中的水分( )(5)浓硫酸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变黑( )解析 硫酸与Ca3(PO4)2反应制磷酸利用了硫酸的强酸性;热的浓硫酸与Cu片反应生成CuSO4和SO2,表现了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和酸性;NH3为碱性气体,不能用浓H2SO4干燥,H2S、HI为还原性气体,浓H2SO4氧化这两种气体;浓H2SO4可用来干燥气体,表现了其吸水性;浓硫酸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表现其酸性,后变黑,表现其脱水性。答案 (1)A (2)AB (3)AB (4)D (5)AC[学 考 练]1.根据硫元素的化合价判断下列物质中的硫元素不能表现氧化性的是( )A.Na2S B.S C.SO2 D.H2SO4解析 处于最低价态的元素,无氧化性。答案 A2.在下列生成二氧化硫的反应中,反应物中的含硫物质被氧化的是 ( )A.硫在空气中燃烧B.铜片与浓硫酸共热C.红热的木炭与浓硫酸反应D.亚硫酸钠与较大浓度硫酸反应解析 A选项中硫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B、C选项中浓硫酸中的硫元素化合价均降低;D项中硫元素的价态不变,故选A。答案 A3.将浓硫酸与下列物质作用时,浓硫酸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酸性的是( )①红热的木炭 ②H2S气体 ③Cu ④FeO ⑤NH3 ⑥使木材碳化 ⑦CuSO4·5H2O ⑧对铁、铝的钝化A.③④ B.①②⑤⑧C.①②③④⑦ D.以上答案均不正确解析 与木炭、H2S反应及Fe、Al钝化时浓硫酸只表现氧化性;浓硫酸与NH3反应时只表现酸性,⑥是浓硫酸的脱水性;⑦是吸水性。③和④符合题意。答案 A4.下列反应中,调节反应物用量或浓度,不会改变反应产物的是( )A.铁在硫蒸气中燃烧B.H2SO4与Cu反应C.二氧化硫通入澄清石灰水D.硫酸中加入锌粉解析 A项中无论硫蒸气量如何,只发生反应:Fe+SFeS;B项中浓H2SO4时产生SO2,稀H2SO4时不反应;C项中若SO2少量,发生反应:SO2+Ca(OH)2===CaSO3↓+H2O,若SO2足量,发生反应:2SO2+Ca(OH)2===Ca(HSO3)2;D项中若为稀H2SO4,发生反应:Zn+H2SO4===ZnSO4+H2↑,若为浓H2SO4,发生反应:Zn+2H2SO4(浓)ZnSO4+SO2↑+2H2O,故选A项。答案 A5.选用下图所示仪器中的两个或几个(内含物质)组装成实验装置,以验证木炭可被浓H2SO4氧化成C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双选)( )A.按气流从左向右流向,连接装置的正确顺序是A→F→E→C→D→BB.丁中溶液褪色,乙中溶液变浑浊说明甲中生成CO2C.丙中品红溶液不褪色,乙中溶液变浑浊说明甲中生成CO2D.丁和丙中溶液都褪色,乙中溶液变浑浊,说明甲中有CO2生成解析 检验木炭与热浓硫酸反应的生成物中含有CO2,需排除SO2的干扰,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洗气装置中导管长进短出,A正确;用酸性KMnO4溶液除去SO2时还应再通入品红溶液不褪色,检验确认不含SO2,否则结论不可靠,B、D均不正确。答案 AC6.为了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SO,下列操作最合理的是( )A.先用盐酸酸化,再加BaCl2溶液B.先用硝酸酸化,再加BaCl2溶液C.加入用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D.先用盐酸酸化,再加Ba(NO3)2溶液解析 检验SO时常用Ba2+,但是需要排除CO和SO的影响,CO可以通过将溶液酸化排除影响,SO也可以通过将溶液酸化排除影响,但要注意不能用硝酸等强氧化性酸,防止SO被氧化成SO,所以通常先用盐酸酸化溶液,排除CO、SO、Ag+等的影响以后,再用BaCl2溶液检验SO。答案 A7.下列有关物质检验的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及现象实验结论A向某溶液中先加入盐酸酸化,再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B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该溶液一定含有SOC将某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该气体一定是SO2D将SO2通入Na2CO3溶液中,将生成的气体,先通入足量的酸性KMnO4溶液,再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有浑浊说明酸性H2SO3>H2CO3解析 A项,先用盐酸酸化,排除了CO、SO、Ag+等干扰;B项,该溶液中可能含有HSO;C项,该气体可能是Cl2、O3等。答案 AD8.SO2被认为是造成大气污染的“首犯”。大气中的SO2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煤、石油)的燃烧。下列与SO2污染有关的是( )①酸雨现象 ②伦敦“毒雾”事件 ③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④温室效应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解析 SO2在空气中遇水蒸气和O2形成亚硫酸、硫酸,随雨水降落到地面,形成“酸雨”。1952年12月5日到8日,伦敦上空出现的“毒雾”4天内导致4 000人死亡,事件过后的两个月内还陆续有8 000人死亡。这种“毒雾”就是工厂排出的SO2气体引起的。SO2气体主要可引发气管炎、冠心病、肺结核等。洛杉矶“光化学烟雾”是由汽车排放的尾气(含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造成的。“温室效应”是由CO2等引起的。故正确答案为C项。答案 C9.下列因果关系不正确的是( )选项原因结果A植树造林温室效应BSO2和NO2大量排放酸雨C汽车尾气的排放光化学烟雾D含氮、磷等元素的生活废水的大量排放赤潮解析 A项,温室效应是CO2的大量排放导致的,植树造林可降低空气中CO2的浓度,缓解温室效应;B项,SO2和NO2等酸性气体的大量排放,会导致酸雨;C项,汽车尾气中含氮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可引起光化学烟雾;D项,氮、磷等营养元素可使水体富营养化,引起赤潮。答案 A10.物质的类别和核心元素的化合价是研究物质性质的两个重要角度。请根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Y的化学式为________,检验Y所用的试剂是________。(2)W的浓溶液与铜单质在加热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欲制备Na2S2O3,从氧化还原角度分析,合理的是________(填序号)。a.Na2S+S b.Na2SO3+Sc.Na2SO3+Na2SO4 d.SO2+Na2SO4(4)将X与SO2混合,可生成淡黄色固体。该反应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解析 X为气态氢化物H2S,Y为硫元素+4价的氧化物SO2,Z为硫元素+4价的盐,可以为Na2SO3,W为+6价的含氧酸H2SO4。(1)由上述分析可知Y为二氧化硫气体,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恢复红色,所以检验二氧化硫的试剂可以是品红溶液。(2)W的浓溶液是浓硫酸,与铜单质在加热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浓)CuSO4+2H2O+SO2↑。(3)Na2S2O3中S为+2价,从氧化还原的角度分析,反应物中S元素化合价必须分别大于2和小于2,a中S化合价都小于2,c、d中S的化合价都大于2,b符合题意。(4)将X即H2S与SO2混合,可生成淡黄色固体,发生反应:2H2S+SO2===3S↓+2H2O,反应中H2S做还原剂,SO2做氧化剂,则该反应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答案 (1)SO2 品红溶液(2)Cu+2H2SO4(浓)CuSO4+2H2O+SO2↑(3)b (4)1∶211.盐酸、硫酸和硝酸是中学阶段常见的“三大酸”。现就硫酸与金属铜反应的情况,回答下列问题:(1)工业上制备硫酸铜是利用废铜屑经灼烧后,在加热条件下跟稀硫酸反应,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采用铜跟浓硫酸反应来制取硫酸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一定体积的10 mol·L-1的浓硫酸中加入过量铜片,加热使之反应,被还原的硫酸为0.9 mol。则浓硫酸的实际体积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80 mL。(3)将8 g Fe2O3投入150 mL某浓度的稀硫酸中,再投入7 g铁粉,充分反应后,收集到1.68 L H2(标准状况),同时,Fe和Fe2O3均无剩余,为了中和过量的硫酸,且使溶液中铁元素完全沉淀,共消耗4 mol·L-1的NaOH溶液150 mL。则原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解析 (1)加热条件下,Cu和氧气反应生成CuO:2Cu+O22CuO,CuO和稀硫酸反应方程式为CuO+H2SO4===CuSO4+H2O;浓硫酸和铜反应方程式为:Cu+2H2SO4(浓)CuSO4+SO2↑+2H2O,生成等量的硫酸铜时需要浓硫酸较多且生成的二氧化硫污染环境,所以不采用铜跟浓硫酸反应来制取硫酸铜。(2)在加热条件下,浓硫酸和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但浓硫酸浓度达到一定值后变为稀硫酸,稀硫酸和铜不反应,所以当被还原的硫酸为0.9 mol时,则所用浓硫酸的实际体积应大于180 mL。(3)该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Fe2O3+3H2SO4===Fe2(SO4)3+3H2O、Fe+H2SO4===FeSO4+H2↑、Fe2(SO4)3+Fe===3FeSO4、FeSO4+2NaOH===Fe(OH)2↓+Na2SO4、2NaOH+H2SO4===Na2SO4+2H2O,最终溶液中的溶质是Na2SO4,由原子守恒得n(NaOH)=n(Na2SO4)=n(H2SO4),则c(H2SO4)===2 mol·L-1。答案 (1)2Cu+O22CuO、CuO+H2SO4===CuSO4+H2O 生成等量的硫酸铜需浓硫酸较多且生成的二氧化硫污染环境(2)大于(3)2 mol·L-1[能 力 练]12.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做锌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时,甲同学认为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硫,而乙同学认为除二氧化硫气体外,还可能产生氢气。为了验证甲、乙两位同学的判断是否正确,丙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锌与浓硫酸共热时产生的气体为X,且该装置略去),试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硫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乙同学认为还可能产生氢气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丙同学在安装好装置后,必须首先进行的一步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A中加入的试剂可能是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中加入的试剂可能是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中加入的试剂可能是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可以证明气体X中含有氢气的实验现象是:C中:____________,D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去掉装置B,还能否根据D中的现象判断气体X中有氢气?________(填“能”或“不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本题对Zn与浓H2SO4反应的产物进行两种推测,而后设计装置进行验证。设计时既要验证有无SO2生成,又要验证有无H2生成。验证SO2,可用品红溶液,验证H2可利用它的还原性,在加热条件下让气体通过CuO,再通过无水硫酸铜,同时必须注意验证H2时,应考虑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从洗气装置中带出的水蒸气对氢气检验的干扰。答案 (1)Zn+2H2SO4(浓)ZnSO4+SO2↑+2H2O(2)当Zn与浓H2SO4反应时,浓H2SO4浓度逐渐变稀,Zn与稀H2SO4反应可产生H2(3)检查装置的气密性(4)品红溶液 检验SO2 浓H2SO4 吸收水蒸气 碱石灰 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D中(5)黑色(CuO)变成红色(Cu) 白色粉末变成蓝色 不能 因为混合气体中含H2O,会干扰H2的检验13.SO2是常见的大气污染物,燃煤是产生SO2的主要原因。工业上有多种方法可以减少SO2的排放。(1)往煤中添加一些石灰石,可使燃煤过程中产生的SO2转化成硫酸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可用多种溶液做燃煤烟气中SO2的吸收液。①分别用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2SO3溶液和NaOH溶液做吸收液,当生成等物质的量NaHSO3时,两种吸收液体积比V(Na2SO3)∶V(NaO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NaOH溶液吸收了足量的SO2后会失效,可将这种失效的溶液与一定量的石灰水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使NaOH溶液再生,再生过程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甲同学认为BaCl2溶液可以做SO2的吸收液。为此甲同学设计如下实验(夹持装置和加热装置略,气密性已检验):已知:Na2SO3(固体)+ H2SO4(浓)Na2SO4+SO2↑+H2O反应开始后,A中Na2SO3固体表面有气泡产生同时有白雾生成;B中有白色沉淀。甲认为B中白色沉淀是SO2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的BaSO3,所以BaCl2溶液可做SO2吸收液。乙同学认为B中的白色沉淀是BaSO4,产生BaSO4的原因是① A中产生的白雾是浓硫酸的酸雾,进入B中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BaSO4沉淀。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证明SO2与BaCl2溶液不能得到BaSO3沉淀,乙同学对甲同学的实验装置做了如下改动并实验(夹持装置和加热装置略,气密性已检验):反应开始后,A中Na2SO3固体表面有气泡产生同时有白雾生成;B、C试管中除了有气泡外,未见其他现象;D中红色褪去。③试管B中试剂是________溶液;滴加浓硫酸之前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通过甲、乙两位同学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1)根据题意,碳酸钙与二氧化硫、氧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硫酸钙,同时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aCO3+2SO2+O22CaSO4+2CO2。(2)①假设生成的NaHSO3物质的量都为2 mol,Na2SO3+SO2+H2O===2NaHSO3,吸收的二氧化硫的物质的量为1 mol,需1 mol Na2SO3;NaOH+SO2===NaHSO3,吸收的二氧化硫的物质的量为2 mol,需2 mol NaOH,假设Na2SO3溶液和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都为c mol·L-1,两种吸收液体积比V(Na2SO3)∶V(NaOH)=∶=1∶2。②NaOH溶液吸收了足量的SO2发生反应:NaOH+SO2===NaHSO3,与一定量的石灰水溶液充分反应NaHSO3+Ca(OH)2===CaSO3↓+NaOH+H2O,离子反应为Ca2++OH-+HSO===CaSO3↓+H2O,使NaOH溶液再生。(3)②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易被氧气氧化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硫酸,与BaCl2溶液反应,H2SO4+BaCl2===BaSO4↓+2HCl。③滴加浓硫酸之前打开弹簧夹,通入N2,排出装置中的氧气,然后滴加浓硫酸,Na2SO3+H2SO4(浓)===Na2SO4+SO2↑+H2O,A中产生的白雾是浓硫酸的酸雾,所以B中的试剂是饱和NaHSO3溶液,除去白雾。④通过甲、乙两位同学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SO2与BaCl2溶液不能得到BaSO3沉淀;不能用BaCl2溶液做吸收SO2的吸收液。答案 (1)2CaCO3+2SO2+O22CaSO4+2CO2(2)① 1∶2 ② Ca2++OH-+HSO===CaSO3↓+H2O(3)②A中产生的SO2与装置内空气中的O2进入B中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BaSO4沉淀③饱和NaHSO3 打开弹簧夹,通入N2,一段时间后关闭弹簧夹④ SO2与BaCl2溶液不能得到BaSO3沉淀;不能用BaCl2溶液做吸收SO2的吸收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2课时 硫酸 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ppt 第2课时 硫酸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