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 资本主义的扩张 同步练习(4课时,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3 资本主义的扩张 同步练习(4课时,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三框 俄国改革[见学生用书P63]
1.彼得一世改革
(1)背景
①16世纪中期,俄国盛行农奴制,社会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欧国家。
②那时的俄国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③17世纪,俄国开始出现手工工场,但是工场里主要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发展缓慢。
(2)时间:1689年。
(3)目的:使俄国成为强国。
(4)改革者:沙皇彼得一世。
(5)内容:大力推行加强中央集权、扩大军事力量、发展经济和推广学校教育的改革。
(6)影响:改革推动社会进步,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俄国开始跻身于欧洲强国之列。
彼得一世改革的局限性
(1)改革仅限于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文化和生活方式,并没有学习西方制度。
(2)手段过于野蛮和粗暴。
(3)农民没有从中得到任何利益,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如征兵和征调劳工。
(4)改革后的俄国仍然是封建农奴制国家。
2.1861年改革
(1)背景
①19世纪中期,俄国的工业有了发展,但由于农奴制的阻碍,仍然与西欧先进国家有很大差距。
②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批评时政,反对沙皇专制,主张废除农奴制。
③1853年,俄国发动了对土耳其的“克里米亚战争”。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把俄国的强国形象打得粉碎,让俄国人深切感受到自己的落后,废除农奴制势在必行。
(2)时间:1861年。
(3)领导者: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4)内容
①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②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
(5)影响
①进步性: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②局限性: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目的、前提条件和性质
(1)目的:挽救危机,巩固沙皇统治。
(2)前提条件: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
(3)性质: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拓展提升
1.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的原因
(1)从背景方面来看,1861年改革有它的必然性。19世纪中期,在欧洲工业革命的影响下,俄国资本主义工业有了一定发展,但受到农奴制度的严重阻碍。
(2)从内容方面来看,1861年改革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但农奴获得自由的同时却被剥夺得一干二净,因此改革也是对农奴的残酷剥削。
(3)从影响方面分析,改革的主要内容客观上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农奴获得“自由”,为工厂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农奴获得份地时支付的巨额赎金,转化为资本主义生产急需的资本。
因此,1861年改革加快了俄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步伐,成为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2.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改革的比较
彼得一世改革
1861年改革
不同点
背景
这一时期俄国的资本主义还没有发展起来,农奴制还没有阻碍到资本主义的发展
这一时期俄国的资本主义已有发展,农奴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不同点
目的
使俄国强大
不仅是为了改变俄国的落后,还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挽救统治危机
影响
加强了农奴制统治,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性质
代表贵族地主和商人利益的封建制改革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相同点
(1)都是沙皇下令自上而下的改革(2)改革的对内作用有相似之处,都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进步(3)改革的对外影响相似,都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加快了扩张的步伐
一、选择题
1.抓住关键信息,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与“19世纪60年代”“亚历山大二世”“农奴制”等关键信息吻合的国家是( B )
A.美国
B.俄国
C.日本
D.法国
2.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大量自由劳动力和资金。下列文件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和资金的是( C )
A.《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B.1787年宪法
C.废除农奴制法令
D.《人权宣言》
3.彼得一世被尊称为“彼得大帝”。这主要是因为他( D )
A.废除了俄国的农奴制度
B.取得了克里米亚战争的胜利
C.改变了俄国人的生活方式
D.使俄国跻身于欧洲强国之列
4.与彼得一世改革相比,俄国1861年改革的特点是( B )
A.自上而下的改革
B.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C.改变了社会制度
D.增强了俄国的国力
【解析】
俄国l861年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解放了劳动力,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障碍,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俄国1861年改革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故B项符合题意。
5.改革推动社会进步。下列关于俄国彼得一世改革的叙述,正确的有( A )
①改革的时间是1689年 ②改革的内容有加强中央集权、扩大军事力量、发展经济和推广学校教育等
③改革使俄国开始跻身于欧洲强国之列 ④改革废除了俄国的农奴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彼得一世改革加强了农奴制统治,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④错误。
6.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规定,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农奴取得的份地,按照当时的市价,总值约6.5亿卢布,而他们后来实际付出的总共不下20亿卢布。这一事实充分说明( A )
A.农奴制改革极力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
B.农奴制的废除是对农奴的解放
C.农奴制的废除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的转折
【解析】
由材料中“总值约6.5亿卢布,而他们后来实际付出的总共不下20亿卢布”可知,农奴制改革并不彻底,它是对农奴进行的一场“合法”的掠夺,最好的土地为贵族和地主占有,维护的仍然是地主阶级的利益。A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搞改革呢?这就是把俄国拖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力量。地主、农奴主不能阻挠俄国同欧洲商品交易的增长,不能保持住旧的崩溃的经济形态,如克里木(克里米亚)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解放以前农民的“叛乱”每十年都要高涨一次。这使头号大地主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承认,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下面推翻要好些。
——列宁《“农民改革”和无产阶级农民革命》
材料二 在农奴制改革前夕,有这样一个地主,人们问他为什么不使用打谷机,他回答说:“打谷机要花费许多钱,它需要修理,还需要喂马匹(用马匹来带动机器);而农民一文钱也不要花费。”
——《俄国农奴制度的废除》
材料三 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列宁《关于纪念日》
(1)从材料一中归纳出俄国实行农奴制改革的原因。(不得抄录材料原文)
【答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农奴的反抗斗争。
(2)材料二反映的问题是什么?
【答案】在农奴制度下,地主不关心生产技术的改进,农奴制度严重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的改革对俄国所产生的积极影响。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认识。
【答案】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材料三中的观点认为这场改革是顺应了历史潮流的改革,充分肯定了其正确性,是实事求是的。第四框 明治维新[见学生用书P65]
1.背景
(1)幕府统治的危机
危机
表现
内忧
19世纪中期的日本仍是闭关锁国、落后的封建国家。天皇大权旁落,实际权力掌握在__幕府将军__手中
外患
1853年,一支美国舰队闯入日本港口,要求谈判“通商”,否则立即向日本开战。第二年,日本被迫在不平等条约上签字,同意开放港口。欧洲列强接踵而来,也向日本提出了同样要求。__外国势力__的入侵,激化了__日本国内矛盾__,幕府的统治摇摇欲坠
(2)倒幕运动
①倒幕派的形成:面对危机局面,一些__中下级武士__逐步放弃了排斥西方的做法,转而接受西方先进技术和思想,主张以__武力__推翻幕府统治。
②结果:1868年,讨伐幕府的武装在京都附近战胜幕府军队,推翻了幕府统治。1869年,明治天皇政府从__京都__迁往__东京__。
2.明治维新
(1)开始时间:1868年。
(2)在位天皇:__明治__天皇。
(3)性质:__资产阶级__性质的改革。
(4)主要内容:
①政治方面,废除全国所有的藩国,设置府、县,以__加强中央集权__。
②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__近代工业__。
③社会生活方面,提倡“__文明开化__”,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④军事方面,开始实行__征兵制__。
3.影响
(1)积极方面:
①明治维新使西方的__自由平等__思想逐渐深入人心。各地成立民权组织,要求开设国会,掀起自由民权运动。1889年,天皇颁布《__大日本帝国宪法__》(也称《明治宪法》),日本确立了__君主立宪__的政治体制。
②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__富国强兵__”,开始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2)消极方面:日本的改革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__军国主义__色彩浓厚。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__对外侵略扩张__的道路。
◆思维延伸
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1)日本在面临沦为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机形势下,迅速地作出了正确的反应。
(2)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才得以在资本主义因素还不够成熟的条件下,成功地进行资产阶级改革。
(3)倒幕派通过倒幕运动掌握了国家权力。
(4)倒幕派领导人在夺取政权后,重视发展本国经济,实施了全面而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
(5)国际环境相对宽松,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日本所承受的外部压力,使其国内改革能在较少受到外部干涉的情况下顺利实现。
一、选择题
1.明治维新前夕,日本的实际权力掌握在谁的手中( B )
A.天皇
B.幕府将军
C.大名
D.武士
2.“惊破太平梦,几只蒸汽船”反映了美国将领佩里率舰队闯进江户湾,迫使日本打开国门。这一事件发生在( A )
A.1853年
B.1869年
C.1854年
D.1868年
3.“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是一个封建专制国家,将军掌握最高权力,对内实行封建专制,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与所述内容相符的是( B )
A.日本近代的民族危机
B.幕府统治下的日本
C.德川家族的发迹史
D.中下级武士的生活困境
4.“当日本在19世纪中叶开始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威胁时,能够以这些国家为榜样,顺利地实现了本国的社会变革,走上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文中的“社会变革”包括( D )
①废藩置府、县,以加强中央集权 ②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海军 ③推行地税改革,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④提倡“文明开化”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日本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中,最具前瞻性的是( A )
A.提倡“文明开化”,发展教育
B.建立常备军
C.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D.加强中央集权
【解析】
日本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中,最具前瞻性的是提倡“文明开化”,发展教育,这为日本的长期发展培养了大量人才。
6.日本明治维新之所以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其主要根据是( A )
A.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B.废除了封建身份制度
C.推行义务教育符合近代化趋势
D.加强幕府的专制权力
【解析】
明治维新是自上而下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A项符合题意。
7.1861年到1868年,日本农民的反抗斗争达到194次之多,社会矛盾尖锐,统治集团为加强统治,进一步加强了对人民的统治,并严格禁止与国外交流。根据材料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B )
A.明治维新的实施
B.农民处境恶化、幕府面临危机
C.日本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D.农民成为反封建和推动改革的主力
【解析】
题干材料评述的是明治维新的背景,但没有提及日本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AC两项排除;在内忧外患的局面下,一些中下级武士打着恢复天皇权力的旗号,发动“倒幕运动”,武力推翻了幕府的统治,D项不选。
二、非选择题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很多人认为这种制度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的障碍……为了保持俄罗斯的大国地位,沙皇政府着手开始了一项改革计划……社会改革为政府发起的工业化进程铺平了道路,使俄罗斯社会在十九世纪最后十年发生转型。
材料二 日本的新统治者致力于日本社会的转型,以获得同外国势力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平等地位……变革使日本成为东亚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强国……明治政府的首要目标是强化中央集权……
(1)材料一中的“这种制度”指的是什么?材料一中的“社会改革”指的是俄国历史上的什么事件?
【答案】“这种制度”指农奴制。事件:1861年改革(或:农奴制改革)。
(2)材料二中的“变革”是指什么历史事件?为了实现材料二中的“首要目标”,日本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答案】事件:明治维新。措施:废除全国所有的藩国,设置府、县。
(3)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这两次改革分别对两国有何共同影响。
【答案】影响:成为两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有利于两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增强了两国的国力等。第二框 美国南北战争[见学生用书P60]
1.美国领土的扩张
(1)美国独立时的领土:美国取得独立的时候,领土只包括__密西西比河以东__地区。
(2)美国独立后的领土:经过半个多世纪,美国通过__购买__、__抢占__和__吞并__等手段成为东临__大西洋__、西濒__太平洋__的大国。
2.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原因
(1)北方与南方经济发展模式的矛盾不可调和。
发展情况
表现
结果
南方经济
南方继续发展__大种植园__经济,保留__奴隶制__
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后,对棉花的需求量猛增,刺激了美国南部植棉业的发展。南方种植园主把棉花等工业原料卖到英国,又从英国买回廉价的工业品。在这种情况下,南方的黑人奴隶数量猛增
南北不同的发展模式,造成了南北矛盾。到了19世纪中期,这一矛盾达到无法调和的地步
北方经济
北方以__工业__为主
18世纪90年代,美国开始了工业革命。北方工业迅速发展。到1860年,美国工业总产值在50年间增长了近9倍
(2)发源于北方的__废奴运动__空前高涨。废奴主义者建立废奴组织,出版宣传废奴的刊物,甚至深入南方组织奴隶逃亡。
(3)导火线:1860年11月,主张限制奴隶制的__林肯__当选为美国总统。
3.南北战争的经过
(1)战争的爆发:1861年4月,南方军队挑起内战,历史上称为“__南北战争__”。
(2)战争初期形势:战争初期,北方军队连连败退,人民群众要求政府采取措施扭转战局。
(3)扭转战局的重要举措:林肯发表《__解放黑人奴隶宣言__》。
①时间:1862年9月。
②内容:规定从1863年元旦起,废除叛乱各州的__奴隶制__,并允许奴隶作为自由人参加北方军队。
③作用:宣言激起了广大黑人的参战热情,战争形势开始有利于北方。
(4)战争的结果:1865年,内战以__北方的胜利__告终。
4.南北战争的影响和历史意义
(1)林肯被刺杀:南北战争结束后不久,拥护奴隶制的狂热分子在剧院刺杀了林肯。
(2)林肯的贡献:林肯为__维护国家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__作出了贡献,成为美国历史上的著名总统。
(3)南北战争的历史意义:南北战争实质上是美国历史上的__第二次__资产阶级革命。经过这场战争,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拓展提升
北方资本主义工业和南方种植园经济之间矛盾的主要表现:
(1)市场方面:北方需要在南方销售它所生产的工业品,需要有一个统一的国内市场;而南方则主要从英国输入工业品。
(2)原料方面:北方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需要南方为它提供工业原料,希望南方成为它的原料产地;而南方则将棉花等工业原料输往英国,以换回所需的廉价工业品。
(3)关税方面:北方从保护本国工商业的角度出发,希望联邦政府提高关税;南方需要向欧洲(主要是英国)输出原料,从欧洲输入工业品,故希望联邦政府降低关税。
(4)劳动力方面:北方资本主义工业发展需要大量自由劳动力;而南方奴隶制的存在,占用了大量劳动力。
(5)矛盾的焦点:奴隶制的废存问题。
一、选择题
1.1862年9月,林肯说:“假如不采取解放奴隶的政策的话,是不可能平息这个叛乱的。……解放奴隶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东西,使敌人减少同样多的东西。”他这一主张的直接目的是( A )
A.扭转战局
B.解放农奴
C.废除奴隶制
D.维护国家统一
2.1864年,美国联邦部队中的黑人团队增加到166个,达到12.6万多人。其直接原因是( D )
A.独立战争爆发
B.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C.法国大革命的推动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颁布
3.“自公元1863年1月1日起……一切被蓄为奴的人应获得自由……上述人员如条件符合,可为合众国征集入伍以警卫堡垒要塞……”以上内容出自《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对此宣言所起作用的表述,正确的是( B )
A.加速了南方的胜利
B.加速了北方的胜利
C.削弱了北方的实力
D.为南方增加了兵员
【解析】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激起了广大黑人的参战热情,战争形势开始有利于北方。B项正确。
4.1863年11月,林肯在著名的葛底斯堡演说中誓言:“要使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永世长存。”为实现此目标,他当时最迫切的任务是( B )
A.废除黑人奴隶制
B.结束南北战争,实现国家统一
C.颁布《宅地法》,促进西部开发
D.修改宪法,巩固独立战争成果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林肯领导的美国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美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要使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永世长存”反映了美国当时最迫切的任务是结束南北战争,实现国家统一。B项符合题意。
5.下列关于美国领土扩张的史实的叙述,正确的有( B )
①独立后的美国热衷于领土扩张 ②美国领土扩张的方式主要有购买、抢占和吞并等 ③通过扩张,美国领土西到密西西比河,东临大西洋 ④扩张后的美国领土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
独立后的美国热衷于领土扩张,经过半个多世纪,美国通过购买、抢占和吞并等手段成为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的大国。故①②④叙述正确。
6.1865年,美国的南北战争以北方的胜利告终。下列关于美国南北战争历史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有( B )
①实现了国家的独立 ②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 ③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④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
实现了国家的独立,这是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与美国南北战争没有关系,①不符合题意。
7.1948—1984年,美国曾开展过四次“美国人心中最伟大的总统”的评选活动,评选结果排在第一位的始终是林肯。这是因为林肯( D )
①领导美国人民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独立 ②废除了黑奴制度,使黑人获得了自由 ③率领美法联军,击溃英军主力 ④维护了美国的统一,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扫清了障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和③是华盛顿的功绩。
二、非选择题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边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我们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
——《独立宣言》
材料二 (在叛乱地区)“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当在那时(指1863年元旦)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合众国政府行政部门,包括陆海军当局,将承认并保障上述人等的自由。”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材料一中的内容颁布的背景是什么?实现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答案】背景:英国殖民统治阻碍北美资本主义发展。奋斗目标:摆脱英国殖民统治,实现美国独立。
(2)材料二中的内容指的是什么事件?《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发表起了什么作用?
【答案】事件:美国内战(或:美国南北战争)。作用:激发了广大黑人的参战热情,战争形势开始有利于北方。
(3)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了美国历史上两次重大历史事件,其共同性质是什么?对美国历史的发展分别起到什么作用?
【答案】共同性质:资产阶级革命。作用:材料一实现美国独立,材料二实现美国统一。第三课 资本主义的扩展
第一框 德国统一[见学生用书P59]
1.背景
(1)19世纪中期,德意志处在严重分裂之中。其中最强大的是南部的__奥地利__和北部的__普鲁士__。
(2)经济的发展要求实现国家统一
①19世纪,发源于英国的__工业革命__向德意志扩展,德意志经济取得显著发展。
②在四分五裂的德意志,各邦有自己的工商业法令,有不同的货币、度量衡,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德意志迫切需要一个统一的__国内市场__。
③由于国家不统一,在输往国外商品和抢夺殖民地的竞争中,德意志资产阶级感到缺乏强有力的后盾。__国家的分裂状况__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__经济的发展__要求把__统一问题__提上日程,又为统一创造了条件。
2.过程
(1)领导权的争夺:长期以来,__奥地利__和__普鲁士__一直在争夺德意志的领导权。奥地利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除了德意志人外,还包括很多其他民族的人。普鲁士是一个主要由德意志人组成的国家。德意志民族统一运动的旗帜,逐渐由__奥地利__转到__普鲁士__手中。
(2)统一过程
①1862年,普鲁士国王任命__俾斯麦__为宰相。俾斯麦坚持推行__军事改革__,主张依靠普鲁士的经济、军事实力,实现德意志的统一。
②俾斯麦运用出色的外交手段,先后与__丹麦__、__奥地利__和__法国__进行三次“__王朝战争__”,均取得胜利。
(3)统一完成:1871年,普鲁士国王__威廉一世__在法国的凡尔赛宫宣布自己是统一的德意志帝国的皇帝,德国统一完成。
3.统一的影响
(1)积极方面:德国的统一实现了德意志民族长期以来的梦想,为德意志民族的进一步现代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统一后的30年内,德国在经济、军事、科学方面一跃为世界强国。
(2)消极方面:德国的统一是通过“__自上而下__”的王朝战争实现的,统一后的德国继承了普鲁士的一些旧制度,同时,德意志民族的民主、自由愿望并未完全实现。
◆知识助记
对德国的统一,可按照以下几个方面来掌握:
(1)背景:德意志的分裂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核心人物:俾斯麦。
(3)核心力量:普鲁士。
(4)方式:三次“王朝战争”。
(5)时间:1871年。
(6)标志:德意志帝国的建立。
一、选择题
1.他在一次演讲中说,当前的各种重大问题不是依靠演说和多数票所能解决的,问题必须依靠铁和血来解决。“他”是( D )
A.威廉一世
B.毛奇
C.加富尔
D.俾斯麦
2.19世纪中期,德意志处于严重分裂的状态,其中最强大的是( B )
①奥地利 ②匈牙利 ③普鲁士 ④丹麦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3.德国的统一实现了德意志民族长期以来的梦想,为德意志民族的进一步现代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德国的统一是通过哪种方式完成的( B )
A.资产阶级革命
B.“王朝战争”
C.民族独立运动
D.资产阶级改革
4.列宁说:“俾斯麦依照自己的方式,依照容克的方式完成了历史上进步的事业。”这一“事业”是指( B )
A.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B.完成德意志统一,促进德国经济发展
C.领导资产阶级革命
D.进行殖民扩张,使德国成为欧洲强国
【解析】
俾斯麦运用出色的外交手段,先后与丹麦、奥地利和法国进行三次“王朝战争”,均取得胜利,完成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德国经济的发展。B项符合题意。
5.德国后来逐渐成为欧洲最富有侵略性的国家,其历史根源是( D )
A.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
B.德国殖民地面积过小
C.日耳曼人特别骁勇善战
D.德国通过“铁血道路”,奠定了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统一后的德国在向资本主义过渡的过程中,继承了普鲁士的一些旧制度,特别是保留的军国主义与专制主义残余,使德国后来逐渐成为欧洲最富有侵略性的国家。D项正确。
6.俾斯麦推行“铁血政策”统一德意志的根本目的是( A )
A.扫除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障碍
B.使普鲁士的势力得到加强
C.将奥地利排除出德意志邦联
D.打败法国,取得欧洲大陆霸权
【解析】
德意志统一是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迫切需求和必然结果。A项正确。
7.下列关于德国统一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B )
A.普鲁士取得统一德国的领导地位
B.奥地利和普鲁士团结起来,共同完成了德国的统一
C.为实现统一,普鲁士先后与丹麦、奥地利和法国进行了三次“王朝战争”,均取得胜利
D.德国的统一是通过“铁血道路”实现的,奠定了未来德国军国主义的传统
【解析】
奥地利和普鲁士一直在争夺德意志的领导权。1871年,普鲁士国王宣布自己是统一的德意志帝国的皇帝,德国统一完成。B项表达错误,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德国的工业化方式截然不同于法国。由于政治上不统一、交通工具不良、行会强大以及其他种种原因,德国开始时发展速度很慢。但是,1871年以后,德国工业以巨人般的步伐前进,使欧洲其他所有的经济,包括英国的经济,都落后了。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中所指的“德国的工业化方式”是什么?
【答案】走普鲁士道路,武力完成统一。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导致“德国开始时发展速度很慢”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邦国分立、交通工具不良、封建行会强大,缺乏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
(3)为什么“1871年以后,德国工业以巨人般的步伐前进”?
【答案】1871年,德国完成统一,获得统一的国内市场,并采取一系列积极措施,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促进了资本主义的飞速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