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2 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 同步练习(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2.2 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 同步练习(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二框 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见学生用书P12]
1.进步思潮
(1)背景:明清之际统治阶级极端腐败,正统礼教遭到怀疑。一些先进知识分子代表__新兴市民工商阶层__利益,掀起一股要求__个性解放__、__平等__和__民主__,带有__早期启蒙性质__的进步思潮。
(2)进步思潮及其表现
思潮
表现
__黄宗羲__对高度强化的__皇权__进行深刻的批判
①__黄宗羲__宣称“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指责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
②黄宗羲呼吁士人普遍参政、议政,提出“__以天下为主,君为客__”,立“天下之法”,废“一家之法”等主张
“__以农为本__”“__重农抑商__”的观念受到挑战
①明朝中后期,__商人__的作用越来越显著,__社会地位__也在逐渐提高
②晚明时期,伴随商业化程度的日渐加深,__拜金逐利__成为社会风尚
2.世俗文化
__小说__逐渐成为文学的主流
(1)发展:__明清时期__的文化领域里,__小说__异军突起,蓬勃发展,逐渐成为__文学的主流__
(2)代表:明清小说中最著名的是《__三国志通俗演义__》《__水浒传__》《__西游记__》《__红楼梦__》,被誉为“四大名著”
__世俗文学__勃兴
(1)兴起:明朝中后期,描摹世态人情的__世俗文学__勃兴,商人、机户、手工工匠、当铺老板、酒店掌柜和游民等形形色色的__市井人物__,成为文学作品描绘的对象
(2)影响:这些作品生动细腻地反映了城市平民阶层的__人生理想__和__社会心理__,成为展现明清社会风貌的多彩画卷
各种__服务性__行业日益兴盛
(1)原因:明清时期,__商品经济__的发展和市镇的繁荣,带动各种服务性行业日益兴盛
(2)形式:以__观赏戏曲__为主要娱乐形式
(3)影响:使城市居民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__京剧__初步形成
(1)背景:清朝中后期,北京成为戏班荟萃的地方,出现了各种地方戏百花争艳的局面。先是四大徽班陆续进京,接着,湖北的汉调也传入北京
(2)形成:以__徽、汉__两个剧种为基础,融合吸收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在__19世纪中期__初步形成了一个新剧种——__京剧__
(3)特点:京剧集古代戏曲艺术之大成,发展出一套近乎完美的艺术程式,发挥象征虚拟、歌舞并重的传统,综合运用__唱__、__念__、__做__、__打__等艺术手段,展现大千世界
◆拓展提升
1.明清时期,黄宗羲等早期启蒙进步思想家出现的原因
(1)政治上,专制统治日趋腐朽,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2)经济上,商品经济蓬勃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3)思想上,八股取士束缚人们的思想,在西学东渐过程中,近代科技传入中国。
2.明清时期,我国古典小说进入创作的成熟阶段的原因
(1)市民生活的需要。明代中叶以后,在工商业发达的江南地区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市民阶层不断壮大,所以反映市民阶层思想感情和复杂的社会生活的通俗文艺形式小说和戏曲得到长足的发展。
(2)商品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明清两代,随着工商业市镇的繁荣和书坊的大量出现以及印刷业的迅速发展,适合广大市民欣赏的趣味性小说因广阔的市场需求而广泛流传。
(3)文化专制的结果。明清两代统治阶级对知识分子采取笼络和高压的两手政策,客观上加强了小说创作的力量。
3.从“四大名著”看明清时期文化的时代特点
(1)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推动着市民文学日趋成熟和繁荣,小说取代诗、词、散曲而成为文学的主流。
(2)《三国志通俗演义》(俗称《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成为这一时期优秀古典小说的代表。《三国志通俗演义》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错综复杂的政治与军事斗争;《水浒传》歌颂了农民的斗争精神;《西游记》通过孙悟空这个形象,歌颂了人们蔑视封建统治,勇于反抗的精神;《红楼梦》通过对四大封建家族的描写,深刻鞭挞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
◆知识助记
著作
作者
成书时间
地位
《三国志通俗演义》
罗贯中
元末明初
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
《水浒传》
施耐庵
元末明初
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西游记》
吴承恩
明朝中期
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
《红楼梦》
曹雪芹
清朝
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一、选择题
1.“四大名著”是我国古典小说中的经典。小崔同学想了解关于魏、蜀、吴之间争斗的故事,他应选读的是( B )
A.《水浒传》 B.《三国演义》
C.《西游记》 D.《红楼梦》
2.清朝前期,昆曲艺术发展到达顶峰,清朝中后期逐渐走向衰落。下列不是昆曲走向衰落的原因的是( A )
A.京剧的兴起
B.脱离现实生活
C.成为统治阶级和社会上层的玩物
D.脱离广大民众
3.明末思想家李贽提出:“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其思想核心是( C )
A.维护封建礼教 B.主张学以致用
C.反对迷信崇拜  D.抨击腐朽统治
【解析】 抓住题干中的信息,结合异端思想家李贽的主张(李贽以孔孟传统儒学的“异端”而自居,对封建社会的男尊女卑、重农抑商、假道学、社会腐败、贪官污吏,大加痛斥批判,主张“革故鼎新”,反对思想禁锢),可以得知李贽在这句话中主张批判地继承儒家思想,反对对孔子的迷信崇拜。C项正确。
4.黄宗羲认为:“然则其(封建国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即论者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其思想核心是( D )
A.建立“一家之法”
B.法律是由人来决定的
C.建立民主共和制
D.反对君主专制,实行法治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宗羲呼吁士人普遍参政、议政,提出“以天下为主,君为客”,立“天下之法”,废“一家之法”等主张。结合材料可知,A项说法错误,D项说法符合题意。BC项与题意无关。
5.小说《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毁僧谤道”,不愿走“学而优则仕”的仕途,痛恨“八股”,却偏爱“杂书”。据此反映了该小说所蕴含的思想是( C )
A.维护封建礼教 B.推崇儒家思想
C.追求个性解放 D.恪守男尊女卑
【解析】 材料中“不愿走‘学而优则仕’的仕途,痛恨‘八股’,却偏爱‘杂书’”反映了该小说所蕴含的思想是追求个性解放。C项符合题意。
6.下列关于明清小说广为流传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D )
A.工商业的发展和市镇的繁荣
B.书坊和刊刻印刷业迅速发展
C.适合广大平民的欣赏趣味
D.市民、农民的文化素质非常高
7.某中学学生在课余探讨明末清初之际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本”观点的根本原因时,众说纷纭。请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在社会思想上的反映
B.统治者重视工商业的反映
C.黄宗羲总结实践经验的结果
D.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必然结果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人的思想是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反映。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本”的思想,根源在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商品经济的发展。A项符合题意。明清统治者仍然坚持“重农抑商”政策,把商农发展对立起来。BD项说法错误。C项与题意无关。
8.明清文学成就辉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A.《三国演义》是长篇神话小说
B.《水浒传》以官逼民反为主题
C.《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
D.《红楼梦》是清代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长篇小说
【解析】 《三国演义》是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我国最为流行的长篇历史小说之一。在这部小说之后,长篇说史的小说大量涌现出来。A项叙述不正确。
9.2019年6月7日,广州举行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昆曲、古琴、侗族大歌等项目联袂演出。下列关于昆曲的说法错误的是( A )
A.昆曲又称“皮黄戏”
B.明朝时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享》是昆曲的代表作
C.到了清朝前期,昆曲艺术发展到达顶峰
D.清朝时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是昆曲的传世之作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昆曲,又称昆剧、昆腔,原是流行于苏州昆山一带的昆山腔。明朝万历末期,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剧种,代表作有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到了清朝前期,昆曲艺术发展到达顶峰,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这两部政治历史剧,成为昆曲的传世之作。BCD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皮黄戏”是京剧剧种的前身。A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所谓“八献”,就是曹操献宝刀、孙策献玺、王允献貂蝉、黄盖献苦肉计、阚泽献降书、庞统献连环计、张松献地图、孔明献空城计。
材料二 施耐庵为写《水浒传》,为突出英雄打虎时的神威,亲自到森林中观虎,并找了许多有经验的猎户,了解偷盗猎虎以及与虎搏斗的情况。
材料三 如图(电视剧照)
(1)材料一中的“八献”出自我国历史上的哪部小说?其作者是谁?
【答案】《三国志通俗演义》;罗贯中。
(2)材料二中的《水浒传》成书于何时?你知道小说中塑造的赤手空拳的打虎英雄是谁吗?
【答案】成书于元末明初;小说中塑造的赤手空拳的打虎英雄是武松。
(3)材料三中的剧照出自根据哪一作品改编的电视连续剧?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案】《西游记》;主要内容:它是一部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书中主要描写了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艰难历程,突出刻画了艺高胆大、爱憎分明、满怀智慧的孙悟空这一神话英雄。作者运用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笔调,勾画出神奇光怪的情境,抒发了铲除邪恶势力的愿望。(言之有理即可)
(4)上述三部小说问世后在社会上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这三部小说问世后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家喻户晓,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并对以后的小说、戏剧等文学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