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3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同步练习(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1.3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同步练习(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三框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见学生用书P86]
1.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
①日本既定政策:日本对朝鲜觊觎已久,__征服朝鲜__是日本企图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重要步骤。
②朝鲜东学党起义: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应朝鲜国王请求,清政府派兵帮助镇压,日本也乘机出兵朝鲜。
(2)爆发:东学党起义平息后,日本继续增兵朝鲜,蓄意挑起战端,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这一年是农历甲午年,史称这场战争为“__甲午中日战争__”。
(3)经过
①__黄海海战__:1894年9月,中国北洋舰队与日本舰队在黄海上展开激战。北洋舰队将士奋勇杀敌,重创日军。这次战役中,北洋舰队遭受一些损失,但主力尚存。__李鸿章__命令北洋舰队躲进威海卫军港,不准出击,将制海权拱手让敌。
②__旅顺大屠杀__:战火很快烧到中国境内,日军接连占领大连、旅顺等地。在旅顺,日军对当地居民实行大屠杀,死难者有两万多人。
③__威海卫战役__:1895年初,日军进攻威海卫,__北洋舰队__全军覆没。
(4)结果:1895年春,清政府派李鸿章到日本求和。__李鸿章__与日本首相__伊藤博文__在日本马关谈判,签订了中日《__马关条约__》。
(5)《马关条约》
割地
清政府把__辽东半岛__、__台湾全岛__及所有附属各岛屿、__澎湖列岛__割让给日本
开放通商口岸
开放__沙市__、__重庆__、__苏州__、__杭州__为通商口岸
设厂
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赔款
赔偿日本军费__白银__2亿两
(6)影响
①《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②甲午战争惨败彻底暴露了清政府的腐朽与虚弱。从此,中国被列强视为可以任人宰割的猎物。
2.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1)背景:__甲午战争__惨败彻底暴露了清政府的腐朽与虚弱。从此,中国被列强视为可以任人宰割的猎物。
(2)列强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的方式:列强以__开设银行__、__强迫贷款__、__投资铁路__、__开矿设厂__等方式,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3)瓜分中国:1898年,清政府被迫将__胶州湾__“租借”给德国,__山东__成为了__德国__的“势力范围”。其他列强竞相效仿,纷纷强租土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着空前严重的生存危机。
(4)“门户开放”政策:
背景
在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__美国__为了弥补因忙于和西班牙争夺殖民地而失去的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的机会,于1899年向英、俄、德、日、意、法六国提出在中国实行“__门户开放__”政策
内容
承认各国在华的势力范围和它们已取得的特权,同时要求列强开放在华的租借地以及势力范围,使美国享有均等的利益和机会
结果
由于列强在华争夺激烈,谁也无力独占中国,于是接受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影响
从此,美国在中国的侵略势力日益扩大
◆拓展提升
1.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的原因
(1)主观原因:①清政府政治腐败,经济落后;②清政府战和不定,贻误战机,妥协退让,致使中国在战争中被动挨打。
(2)客观原因:日本侵略中国早有预谋,准备充分。
(3)根本原因: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对抗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2.《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的原因
把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
中国国土进一步沦丧,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大量举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的财政、经济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使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一、选择题
1.依据表格中已给出的内容,判断空白栏目内应填( C )
战争名称
时间
1894—1895年
人物
李鸿章、邓世昌等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19世纪末,西方列强在中国掀起了瓜分狂潮,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开创这一先例的国家是( D )
A.英国 B.法国 C.俄国 D.德国
3.有学者在论及甲午战争时指出,“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也没有受过海军训练。中国海军也不统一,没有司令部,没有参谋部,从未制定过海军作战预案。清朝海军压根儿就没有争夺制海权的意识。”该学者认为清政府战败的原因在于( A )
A.军事制度落后 B.政治腐败
C.武器装备落后 D.统帅无能
【解析】 从材料内容可以看出,清朝没有保证海军战斗力的制度建设,A项符合题意。BC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4.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是在( A )
A.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
B.鸦片战争爆发后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后
D.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
5.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新约规定,天旋地转”“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之”“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信中的“新约”签订后( C )
A.关天培、邓世昌等人进行了英勇抵抗
B.圆明园遭到英法联军的洗劫
C.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
D.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解析】 审读材料,“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之”即将东南各省视为屏障的地方割占,可知这是指日本割占台湾;“输此巨款”是指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设机造货,夺我生产”指的是日本可以在华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所以此处的“新约”指的是《马关条约》。《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了列强侵华的野心,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6.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D )
A.尊重中国主权
B.维护中国利益
C.扼制其他国家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为与其他列强争夺中国市场创造条件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美国为了弥补因忙于和西班牙争夺殖民地而失去的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的机会,于是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目的是要求与列强“机会均等”“利益均沾”,为与其他列强争夺中国市场创造条件。D项符合题意。
7.《马关条约》第六款中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据此条款,日本获得的权益是( B )
A.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
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C.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D.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解析】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只交所订进口税”意思是说日本人可以在中国的通商口岸进行工艺制造,可以随便进口各种机器设备,进行加工生产。因此此条款中,日本获得的权益是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8.有学者研究认为,甲午战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甲午战后则变为“投资+特权”。对此变化,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D )
A.甲午战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加速发展
B.甲午战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马关条约》让列强开始获得贸易和投资特权
D.列强侵华方式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向以资本输出为主
【解析】 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是“甲午战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甲午战后则变为‘投资+特权’”,这说明甲午战后列强侵华方式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向以资本输出为主。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午战争之后,列强争相在华设立银行,如英国的有利银行,法国的东方汇理银行……在中国开设工厂,如英国的增裕面粉厂、和丰船厂,美国烟草公司……还争夺中国的铁路权,如俄国修筑满洲里至绥芬河、哈尔滨至大连、石家庄至太原等。
材料二 甲午战后,列强划分的势力范围
国别
割占和强迫租借的地区
势力范围
德国
强迫租借胶州湾
山东
俄国
强迫租借旅顺和大连
长城以北和新疆
法国
强迫租借广州湾
广东、广西和云南
英国
强迫租借新界
长江流域
日本
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
福建
材料三 《马关条约》的签订,激起了全国的悲愤和抗议。3年以后,发生了戊戌维新运动;5年以后,发生了义和团运动;16年以后发生了辛亥革命。……如果没有甲午战争的失败,就不会激起中国这样迅速地奔跑。……这次战争确实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它的意义就在于激发了全民族的觉醒,一种安求改革和进步的觉醒、富强意识的觉醒、爱国主义和自救的觉醒。
——戴逸《甲午战争深刻影响世界历史》
(1)材料一反映了甲午战争后列强对中国经济的侵略方式是什么?
【答案】开设银行,设立工厂,投资铁路。
(2)依据材料二,谈谈表格内容反映的状况最终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巨大危害是什么。
【答案】民族危机大大加深,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3)材料三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答案】《马关条约》的签订激发了全民族的意识觉醒,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4)依据材料一、二、三,请为以上探究确定研究主题。
【答案】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