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探究五 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 同步练习(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综合探究五 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 同步练习(含解析)

资源简介

综合探究五 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见学生用书P23]
一、回望“盛世余晖”
1.“乾隆盛世”含义:经历清初倒退逆转之后,清前期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发展。乾隆在位期间,清朝达到鼎盛,史称“__乾隆盛世__”。
2.“乾隆盛世”表现
(1)统一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和发展,确立了__世界大国地位__。
(2)__农业生产水平__进一步提高,__人口__急剧增长,国家安定,社会稳定。
(3)__经济总量__巨大。
(4)__文化__繁荣。
二、透视“盛世阴影”
1.在盛世繁荣中,社会危机隐隐浮现,给盛世投下阴影。
2.表现
(1)__人口增长过快__是造成社会危机的重要原因。
(2)官员__腐败__现象严重。
(3)连年出现文字狱,__禁锢了思想__,造成社会恐怖气氛。
三、从英国使团来华看盛世危机
1.__马戛尔尼使团__访华的时间及目的
(1)时间:1792年,英国派遣以马戛尔尼为首的使团访华。1793年,英国使团来到避暑山庄给__乾隆帝__祝寿。
(2)目的:名义上是代表英王乔治三世为乾隆帝祝寿,实际上是英国在世界范围内__进行殖民扩张__的一个环节,带有__获取殖民利益__的目的。
2.概况
(1)要求:向清政府提出__开放通商口岸__等多项要求。
(2)乾隆帝的态度:对各项要求逐条加以驳斥,完全拒绝。
(3)结果:英国使团没有能够达到预期目标,马戛尔尼十分沮丧地离开了中国。
(4)影响:英国使团在访华过程中,对中国进行了认真的观察,并作了详细的记述,为我们了解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提供了独特的资料。
(5)结论与反思:当时的清朝统治者认为英国不过是藩属般的小国,视马戛尔尼为“贡使”,未能认识到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未能采取积极应对措施,而几乎是坐待西方殖民势力日益强大,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将不平等条约强加给中国。
3.中国近代前夜逐渐落伍的原因
(1)经济: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生产力水平低下。
(2)政治: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制度的黑暗腐败。
(3)对外政策:闭关锁国。
(4)文化科技:统治者狂妄自大而又愚昧无知,文化专制,科技落后;中国国民的整体素质较低。
(5)国际方面:欧美主要国家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起资本主义民主制度;通过工业革命,社会经济得到飞速发展,国力迅速增强。
4.中英近代前夜历史对比
领域
中国
英国
经济
以农业为主,男耕女织,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属于农耕文明
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工业强国,经济迅速发展,属于工业文明
政治
专制皇权进一步强化
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军事
装备落后
船坚炮利、战斗力强
外交
闭关锁国、严格限制对外贸易,脱离世界潮流
开辟新航路,进行殖民侵略,扩大国际贸易,成为世界霸主
思想文化
文化专制,禁锢思想,如文字狱、八股取士,科技落后于西方
思想文化繁荣活跃,如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科技领先
综合国力
日趋衰落
世界强国
◆知识助记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治世或盛世
“文景之治”:出现在西汉时期。
“贞观之治”:出现在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
“开元盛世”:出现在唐玄宗统治前期。
“乾隆盛世”:出现在清朝乾隆皇帝统治时期。
一、选择题
1.中国古代最后一个繁荣时期是( D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乾隆盛世
2.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的真正目的是( C )
A.为乾隆帝祝寿 B.带战船攻打中国
C.扩大英国的海外市场 D.与中国进行平等贸易
3.乾隆在位期间,清朝达到鼎盛,史称“乾隆盛世”。其主要表现有( A )
①乾隆中期,中国确立了世界大国地位 ②当时中国的GDP在世界总份额中占到将近1/3 ③乾隆时期人口急剧增长,达到3亿左右 ④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丛书《四书五经》编纂完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 ④说法错误,乾隆时期,中国历史上卷帙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编纂完成,这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巨大文化工程。
4.乾隆帝观看英国“皇家号”军舰模型后,对沿海地区高级官员说:“英国的海船只能在大洋中行驶,无法进入内地。如果海岸防守严密,他们也无计可施。”他的认识说明了( B )
A.对英国的海军认识很透彻
B.清朝统治者盲目自大
C.清朝统治者很有远见
D.感谢英国送厚重寿礼
【解析】 从乾隆帝的言语中可以看出,乾隆帝未能从根本上了解英国海军的整体实力,说明清朝统治者盲目自大,愚昧无知。B项符合题意。
5.下列是马戛尔尼来华的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B )
①是19世纪中期由英王派遣来华的 ②来华的目的是为乾隆皇帝祝寿 ③提出了开放通商口岸、割让岛屿的要求 ④深刻认识到当时中国隐藏的危机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马戛尔尼是18世纪末期来华,马戛尔尼访华表面上看是给乾隆帝祝寿,其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①②不符合题意。
6.马戛尔尼说:“广东一处地近海洋,洋人到中国者必在此间登岸,中国为防御洋人起见,特设重兵镇之……此辈宽衣大袖之兵队,既未受过军事教育,而所用军器又不过刀、枪、弓、矢之属,一旦不幸,洋兵长驱而来,此辈果能抵抗与否?”马戛尔尼认为中国军队不能抵抗入侵的洋兵,其主要依据有( D )
①中国军队战斗力弱 ②中国军队所用的军器落后 ③中国政府没有派重兵镇守广东 ④中国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②
【解析】 根据“既未受过军事教育,而所用军器又不过刀、枪、弓、矢之属”可知①②符合题意;从“中国为防御洋人起见,特设重兵镇之”可知③错误;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7.在近代世博会上,中国的丝绸、茶叶、景泰蓝等农耕文明的经典之作,在蒸汽机、电灯、电话机等工业文明的杰作面前,犹如“明日黄花”。造成这一差距的政治体制方面的原因是( B )
A.自然经济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B.专制皇权严格控制着人们的思想
C.盲目自大的心态使国家闭关自守
D.商品经济大大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在政治体制方面的原因为君主专制不断加强。B项符合题意。
8.某中学学生在课余探讨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时,得出了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C )
A.清朝时开放广州一处同外国通商,说明并不是真正闭关锁国
B.闭关锁国这一政策产生的根源在于统治者盲目自大、不思进取
C.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成为影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D.闭关锁国虽然妨碍了自身发展,但同时也削弱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力量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时开放广州一处同外国通商,也只是很小一部分对外交流,而且行销内容和范围都很有限,所以“闭关锁国”一词在当时来讲是正确的,A项说法过于片面;“闭关锁国”这一政策产生的根源是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B项错误;闭关锁国和海禁政策,阻断了中国与世界的交往,成为影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C项正确;闭关锁国政策妨碍了清朝自身的发展,并没有削弱西方资本主义的力量,反而导致中国的落后,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9.当西方社会跃上世界文明进程制高点的时候,中国却在封建社会的迟暮中步履蹒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92年,英国派遣以马戛尔尼为首的使团访华。英方在信函中说,英王派使团来访的目的是为了增进两国之邦交,扩充两国人民之商业……而两广总督向朝廷上呈的信函译文却称,英王命“马戛尔尼前来,带有贵重贡物进呈天朝大皇帝,以表其慕顺之心”。
材料二 乾隆皇帝接见马戛尔尼使团后,在给英方的回信中说:“……至尔国王表内恳请派一尔国之人住居天朝,照管尔国买卖一节,此则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其实天朝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无所不有。……又据尔使臣称。欲求相近珠山地方小海岛一处,商人到彼,即在该处停歇,以便收存货物一节。天朝尺土俱归版籍……此事尤不便准行。”
(1)根据材料一,指出在陈述马戛尔尼使团来华的目的时,两广总督上呈的信函译文与英方信函原文有何不同。
【答案】关于马戛尔尼使团来访目的的描述上有本质区别。总督译文写的是:来华朝贡;英方信函写的却是:扩大贸易。
(2)根据材料二乾隆皇帝接见马戛尔尼使团后给英方的回信,简要评价乾隆皇帝对英方提出的几点要求的回应。
【答案】①“照管尔国买卖一节,此则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反映出乾隆帝坚守封建君主专制体制,坚持重农抑商政策,故步自封;②“天朝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无所不有”反映了乾隆帝以天朝大国自居,盲目自大;③“天朝尺土俱归版籍……此事尤不便准行”反映了乾隆帝坚决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