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课 传媒的行程第一框 生活中的文化传播[见学生用书P69]1.传播的含义传播是通过__语言__、__文字__或者__形象__等__传递、分享或交换信息__的行为。2.传播与交往的关系(1)所有的交往过程,都可视为文化传播的过程。小到亲朋好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__途径__。(2)只要有交往,人们总在自觉不自觉地参与__文化传播活动__。文化传播,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3.文化传播的基本途径基本途径表现商贸活动人们不仅传播着商品本身蕴含的文化,而且在交往的过程中实现着不同区域的文化交流外来人口的迁入人类的迁徙活动从来没有停止过,外来人口的迁入始终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学校教育通过学校教育,学生学习各种课程。教育这种__更为直接__的文化传播,在现代生活中越来越突出4.文化传播的媒介(1)传媒(媒体):文化传播需要一定的__手段或载体__作为媒介,这就是传媒或者媒体。(2)传媒的发展:传媒的发展,大体经历了__口语__、__文字__、__印刷__、__电子__和__网络__等阶段。从传媒对文化传播的用途来看,传媒不断改进、丰富的行程,就是文化传播日益__广泛__、__深入__的行程。◆易错辨析误区:只有学校教育才是文化传播的途径。提示:文化传播有一些基本途径。教育是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途径,并不是说文化传播只有这一种基本途径。除学校教育外,商贸活动、外来人口的迁入等都是文化传播的途径。一、选择题1.传媒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对文化传播起到了极其关键的作用。下列传媒出现在文字传播之前的是( A )A.语言 B.印刷 C.电子 D.网络【解析】 传媒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阶段,故A项符合题意。2.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上学习汉语的外国人人数已超过3 000万人,有100个外国国家的2 500余所大学和越来越多的中小学开设了汉语课程,中国汉语水平考试的考点遍布五大洲。这种文化传播的方式是( A )A.教育活动 B.商业贸易C.人口迁徙 D.传媒3.秦国攻灭楚国后,为了加强对南方地区的控制,派50万军队驻扎岭南地区。这使得相当一部分中原人留在了粤东北地区,对当地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体现的文化传播的途径是( B )A.商贸活动 B.迁徙活动C.学校教育 D.侵略战争【解析】 从题干中的“派50万军队驻扎岭南地区”“一部分中原人留在了粤东北地区”可以看出此题体现的文化传播的途径是迁徙活动,B项符合题意。4.下列属于文化传播途径的有( D )①丝绸贸易,出国留学 ②亲朋聚会,外出旅游 ③回家做饭,打扫卫生 ④经济交流,政治互访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解析】 传播是通过语言、文字或者形象等传递、分享或交换信息的行为。③的做法不符合传播的特点,不是文化传播途径。5.人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在社会中离不开与他人的交往,在交往中也就实现了文化的传播。以下关于生活中的文化传播的说法正确的是( C )①在人际交往中的语言交流不属于文化传播 ②亲朋好友聚会和外出旅游不属于文化交流的途径 ③我们身边的各种政治、经济、文化活动都是文化传播的途径 ④文化传播存在于我们的身边,融入我们的生活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6.烽火狼烟、晨钟暮鼓、驿寄梅花、鸿雁传书,从这些词语中我们可以看到( A )A.文化传播总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B.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C.当新的传媒出现,旧的传媒就不能起到文化传播的作用D.烽火狼烟、晨钟暮鼓、驿寄梅花、鸿雁传书等都是传媒【解析】 从这些词语中,我们能够看到文化传播有多种媒介和多种手段,文化传播总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A项符合题意。7.古老的欧洲文化没有四大文明古国文化的辉煌,但它通过吸收来自非洲、中东、印度的辉煌文化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其他文明相继没落的历史时期不断成长,达到了一系列的文化高峰。在此过程中,移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移民,就不会有欧洲文化的发展。这一事例说明( C )A.人类的迁徙活动从来就没有停止过B.人口迁徙是一种文化活动C.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D.移民给当地带去的都是先进文化【解析】 “没有移民,就不会有欧洲文化的发展”说明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C项符合题意。AB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项说法错误,移民给当地带去的不仅有先进文化,还有落后文化。8.培根说:“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本身价值的大小,更取决于它是否被传播,以及传播的深度和广度。”这句话强调的是( B )A.知识的重要性B.文化传播的重要性C.知识的力量D.文化交流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解析】 题干中“更取决于它是否被传播,以及传播的深度和广度”强调了文化传播的重要性,B项符合题意。ACD项不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图1 图2 图3(1)上述图片的行为分别反映了文化传播的哪些途径?据此说明人类交往与文化传播具有怎样的关系。【答案】分别反映了外出旅游、商贸活动、学校教育等文化传播的途径。说明所有的交往过程,都可视为文化传播的过程;文化传播,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材料二 藏彝走廊,尤其是西藏、四川、云南三省区的毗邻区域,既是汉藏两大文化板块的交会地点,又是走廊区域内民族大家庭活动的中心地带。古代民族在此沿着一定的路线迁徙数次,有些路线逐渐固定下来,成为地区之间交往的重要通道。在大大小小、或长或短的通道中,最著名的有两条:汇合于西藏洛隆宗而向西至拉萨再远至亚东等地的“茶马古道”与向南至印度和中东的“南方丝绸之路”。(2)请联系“茶马古道”和“南方丝绸之路”的形成历程,谈谈你对文化传播途径的认识。【答案】从“茶马古道”和“南方丝绸之路”的名称上,我们可以看出它们是商人贸易活动(或:茶马交易和丝绸交易)的必经之路,也是文化交流和传播的重要通道。“茶马古道”和“南方丝绸之路”的形成是文化传播的结果,可见商人的贸易活动和人类的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古代民族在此走廊内沿着一定的路线迁徙数次才使路线固定下来。第二框 现代社会的大众传媒[见学生用书P71]1.大众传媒的含义(种类)在现代社会,流行的媒体包括__书籍__、__报纸__、__杂志__、__电视__、__广播__和__互联网__等,我们一般称为大众传媒。2.大众传媒的标志传媒真正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__印刷媒体的推广__为标志的。3.大众传媒的作用新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传媒的__消失__。各种传媒都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日益显示出__文化传递、沟通、共享__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__主要手段__。它使人们的__生活方式__、__工作方式__和__学习方式__发生了巨大变化。所以,有人说,我们的生活正在步入信息时代。4.互联网的优势(1)互联网这一新兴媒体可以__兼收并蓄__各种已有的大众传媒,人们从中能获取书籍、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信息。(2)互联网又有自己独特的优势,这就是__虚拟的人际交往__平台和__信息传播__平台。在互联网上,普通人通过一篇博客或微博,就能让__自己的观点__迅速传遍全球。5.传媒与生活的关系(1)传媒,承载着__文化传播__的使命,更记载着生活时空的__变迁__。(2)传媒因__生活的改变__而发展,生活因__传媒的发展__而改变。我们回顾传媒演进的行程,其实就是回味生活变化的历史。一、选择题1.“百度一下,你就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通过百度网站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这说明( B )A.知识改变命运B.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C.人们精神境界的提高D.百度是我们学习知识的最重要渠道【解析】 题干表明人们可以通过百度网站获取知识,这改变了以往只能通过课本来获取知识的学习方式,B项符合题意。2.实现了报业和出版业的跨越式发展,使中国的印刷业从“铅与火”时代迈进“光与电”时代的是( C )A.中国古代的印刷术B.德国人发明的印刷机C.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应用D.网络的出现3.“没有广播,就没有希特勒;没有电视,就没有肯尼迪。”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C )A.因为有了广播,才有了希特勒B.肯尼迪离开电视就无法生活C.广播、电视成为人们连接社会的重要纽带D.广播、电视给人们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解析】 题干中的这句话说明大众传媒是沟通人们与社会之间的桥梁与纽带,C项说法正确。4.互联网出现后,人们常通过微信、微博等表达、交流思想。“互联网+教育”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知识,接受教育。这表明科技进步( A )A.促进文化传播方式的变革B.优化了文化资源的内容C.促成了新传媒代替旧传媒D.促进了先进文化的发展5.古代有“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说法,今天这种说法已经变成了现实,其所依靠的技术是( A )A.网络技术 B.航天技术C.生物技术 D.印刷技术6.从“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过程中,起重大作用的传媒是( C )A.广播 B.报纸 C.电话 D.电视7.在日常的学习之外,我们可以阅读报刊上的一首温馨小诗,感受青春的律动;在广播、电视中点播一首歌曲,表达对家人、师长的感情;在网上发布一个帖子,讨论我们关注的问题。当我们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也许我们没有意识到,我们正在利用大众传媒。这说明了( C )①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②大众传媒只包括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 ③大众传媒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 ④大众传媒一直处于不断变化中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解析】 ②说法错误,大众传媒包括书籍、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和互联网等。④说法正确,但在题干中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8.电视提供了动态画面和缤纷的色彩,使人们对信息的理解变得更生动、形象和真实;互联网具有传播迅速、全球同时、受众主动、双向互动的特点;手机短信用精练的语言传达丰富多彩的内容,不仅具有娱乐性,还具有情感性、艺术性和哲理性,让人回味无穷。下列对以上传媒的认识,正确的有( C )①它们是现代传媒 ②它们是古代传媒与现代传媒的混合体 ③它们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④它们能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局限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解析】 此题可采用排除法。题干中没有体现古代传媒的相关内容,②说法错误,应排除。二、非选择题9.读图,回答问题。(1)下图中展示的分别是哪一类大众传媒? A__报纸__ B__广播__ C__电视__ D__互联网__(2)遇到下列情况,你将采用上面哪种大众传媒方式解决?(填写字母即可)①去西安旅游之前,想了解当地的风景名胜。__D__②在商场里遇到一个和妈妈走失的小朋友,想帮助他找到妈妈。__B__③外婆生日,想给外婆点播一首歌表达祝福。__BC__④家境贫寒的同学小静不幸得了重病,你想通过媒体帮助她获得救助。__ABCD__(3)上述大众传媒的基本功能是什么?选取其中的一种,谈谈它的优点与不足。【答案】基本功能:获取和传递信息。报纸:优点是便于携带、易于保存、廉价方便且可反复阅读;不足是形象表达功能欠佳、时效性差、读者范围有限。广播:优点是节目内容丰富,收听面广,信息获取方便快捷,通俗易懂;不足是呈现方式单一,单向传播,听众参与性差。电视:优点是声画并茂,兼具报刊和广播的优点;不足是观众选择性差,被动接受节目安排。网络:优点是传播内容形式多样,丰富多彩,传播速度快、及时性强、更新快,互动性强;不足是信息良莠不齐、准确性不如报纸和电视。(选择其中的一种进行说明即可)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宁靖以前是一个不大爱讲话的孩子,近来同学们发现她开始主动和同学聊天,交流学习心得了。老师通过了解后发现这是学校信息课开通校园网后,同学们利用网络交流产生的联动效果。材料二 李彬在学校同学们的印象中是一个讲话文明、举止大方的人。可他一上网就粗话连篇,还经常用脏话攻击网友,甚至还浏览一些低俗的网站。(1)从材料一、材料二中我们可以发现网络有什么作用?【答案】网络能让人积极互动沟通,改变行为习惯,是财富和希望;网络也能让人沉沦和幻灭,有消极的一面。(2)除上述材料外,你认为网络还有哪些积极作用?【答案】方便查阅资料、信息,分享成果,发布消息,参与公益活动等。(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七单元第二课传媒的行程第一框生活中的文化传播 同步测试(含解析).docx 第七单元第二课传媒的行程第二框现代社会的大众传媒 同步测试(含解析).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