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 中华文明探源 同步测试(2课时,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3 中华文明探源 同步测试(2课时,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三课 中华文明探源
第一框 中华文明的曙光 [见学生用书P92]
1.早期农业的发展
(1)时间、地区:距今__一万年__前后,__黄河流域__和__长江流域__的一些地区开始进入__新石器时代__,并出现了__早期农业__。
(2)表现:北方和南方分别形成了__粟作__农业区和__稻作__农业区。
地区
自然条件
农作物
农业区类型
历史影响
黄河中下游地区
气候适宜,黄土层深厚,易于开垦和耕作
大量种植__耐旱的粟__
北方粟作农业区
这种农业生产模式一直延续到今天
长江中下游地区
雨量丰沛,水网密布,气候温暖
大量种植__喜湿的水稻__
南方稻作农业区
2.手工业的兴起
(1)原因:随着农业的发展,手工业也逐渐兴起。
(2)表现:__陶器__是当时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
①最初的陶器都很简朴、粗糙,以__实用__为主。
②渐渐地,一些陶器的质地越来越细腻,造型越来越精巧,器表的图案越来越丰富,体现了高超的__制造技术__和非凡的__审美情趣__。如在山东日照出土的蛋壳黑陶杯,被考古界誉为“4 000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制作”。
3.文字的雏形的出现
考古学家在多处新石器遗址中发现有__刻划符号的陶器__,他们推测,这可能是中国__文字的雏形__。
4.阶级分化
(1)原因:生产发展带来了__剩余产品__,社会分工推动了__商品交换__,这一切打破了原始聚落的宁静生活。
(2)表现:
①生产关系:原来共同分享资源的公有制慢慢解体,__私有制__出现了。
②社会关系:先前人人平等的社会关系悄然改变,人们因__财富__和__权力__的不同而分化为不同的__社会阶层__。如在浙江余杭__良渚遗址__的一处墓葬出土了玉琮等大量玉器。考古学家推测,墓主人是集军事与宗教权力于一身的显赫人物。说明当时已经出现了__早期国家__。
5.古代城市的出现
(1)原因:伴随农业技术的提高,人口迅速增长,一些原始聚落的规模也不断扩大,逐渐向__城市__演变。
(2)表现:在黄河流域就发现了一些距今约__5__000年__的古城遗址。
(3)特点:古城由城墙围起来,__城墙__既是城市的__管理边界__,也是城市的__防御设施__。城里分布着__住宅区__、__手工业区__、__墓葬区__等,具有明显的__城市规划__的痕迹。如在河南省淮阳平粮台古城下发现地下陶质排水管。
6.宗教信仰的萌芽
在新石器时代,中华大地上还出现了__自然崇拜__和祖先崇拜(由图腾崇拜过渡而来)等宗教形式,有__巫师__专门负责宗教活动。不少遗址还发现了专门用来祭祀的__大型祭坛__、__神庙__。(如青海大通出土的新石器时代舞蹈纹彩陶盆,展现了原始先民手拉手跳舞的情景;东北辽河流域的牛河梁遗址中,发掘出规模宏大、布局严整的女神庙及彩色女神头塑。)
◆思维延伸
图腾崇拜
河南省濮阳市西水坡发掘的距今约6 000年的文化遗址中,出土了用蚌壳摆塑的动物图案。墓主人左侧是用蚌壳摆塑的龙图案。说明我国原始社会出现了图腾崇拜。
事实(考古发掘)
观点(反映的信息、结论)
(黄河流域)
蛋壳黑陶杯(被考古界誉为“4 000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制作”)
黑陶杯体现了原始人类高超的制造技术和非凡的审美情趣。黑陶杯是一种显示尊贵身份的礼器,这说明当时社会上已经出现了阶级分化的现象
(长江流域)
浙江余杭良渚遗址中出土的玉琮
玉琮上的符号可能是中国成熟文字出现的前奏;玉琮制作精细,不是谁都可以拥有,说明当时社会上已经出现了阶级分化的现象
(黄河流域)平粮台古城出土的陶质排水管
公共设施是衡量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此图说明当时整个古城内大概已经有了排水系统
(黄河流域)舞蹈纹彩陶盆
原始先民通过歌舞活动来庆祝丰收和胜利,哀悼死者,驱除鬼怪,说明当时社会上已经产生了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等宗教形式
 
(辽河流域)牛河梁女神庙遗址和出土的女神头塑
遗址以圆形祭坛为中心,呈对称分布,形成一定的格局,这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已经形成了较为明显的等级观念。女神头塑可能是祖先崇拜的表现
(黄河流域)龙虎堆塑
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
 
(长江流域和辽河流域)安徽和内蒙古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玉器
体现了我国原始先民对龙的崇拜
一、选择题
1.下列出现在中华大地上的历史现象,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C )
①手工业逐渐兴起 ②早期农业出现 ③公有制慢慢解体,私有制出现 ④国家出现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②③①④
2.下列出土文物中,与我国开始迈进文明时代门槛标志无关的是( A )
A.在北京周口店山顶洞穴里发现的用火遗迹
B.在黄河流域发现的距今约5 000年的古城遗址
C.在长江流域一处遗址中发现的玉器
D.在辽河流域一处遗址中发现的祭坛
3.被考古界誉为“4 000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制作”的是( B )
A.后母戊鼎 B.蛋壳黑陶杯
C.玉琮 D.四羊方尊
4.下列关于在黄河流域发现距今约5 000年的古城遗址的叙述,正确的有( D )
①由城墙围起来 ②城墙是城市的管理边界 ③城墙是城市的防御设施 ④城里分布着住宅区、手工业区、墓葬区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考古学家根据新石器遗址中发现的陶器推测,中国文字的雏形可能是( A )
A.刻划符号 B.图画文字
C.楔形文字 D.甲骨文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考古学家在多处新石器遗址中发现有刻划符号的陶器,他们推测,这可能是中国文字的雏形。
6.公共设施是衡量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下图能反映出在很早以前我国就已有很实用的基础设施的是( C )
   
A      B      C      D
7.小明去浙江余杭良渚遗址参观,发现在同一时期的墓葬中,有的随葬品有陶器、玉器,多达180多件,有的只有一两件,甚至有的什么也没有。这些现象说明( C )
①存在明显的贫富差别 ②体现人人平等的社会关系 ③公有制解体,私有制出现 ④因财富和权力的不同而分化为不同的社会阶层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由题干中的“有的随葬品有陶器、玉器,多达180多件,有的只有一两件,甚至有的什么也没有”可以得出,当时社会贫富差别明显,社会分配不均,故②错误,应排除。
8.从青海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舞蹈纹彩陶盆(如图),可以发现( A )
①制陶业已达到较高水平 ②原始人通过歌舞来表达感情 ③原始人的精神家园日趋丰富 ④我国对龙的图腾崇拜由来已久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原始先民经常通过歌舞活动来庆祝丰收和胜利,哀悼死者,驱除鬼怪,等等。该舞蹈纹彩陶盆,展现了原始先民手拉手跳舞的情景,没有体现我国对龙图腾的崇拜。
二、非选择题
9.观察图片并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 半坡遗址出土的粟、菜籽   图2 半坡遗址出土的骨制
箭头、鱼叉、鱼钩
材料二 考古学家在黄河流域发现了一些距今约5 000年的古城遗址,城里分布着住宅区、手工业区、墓葬区等;在长江下游地区距今约5 000年的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玉器。
(1)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说明距今约5 000年前,半坡居民已经开始从事什么产业?这些产业的产生都离不开什么自然条件?
【答案】农业和渔业。这些产业的产生都离不开河流。
(2)材料二中的考古发现表明这一时期的文明成就与半坡、河姆渡时期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答案】原始的聚落规模不断扩大,逐渐向城市迈进,同时人们分化为不同的社会阶层。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目前为止,红山文化的玉器已出土近百件之多,其中大型碧玉猪首龙(如图),周身蜷曲,吻部高昂,毛鬃飘举,极富动感,是红山文化玉器的代表作,也是目前中国出土时代最早的龙形玉器。
材料二 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全都是龙的传人……巨龙脚底下我成长,长成以后是龙的传人。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
——《龙的传人》
(1)根据所学内容,结合材料一,请你判断红山文化处于什么时期。
【答案】新石器时代。
(2)从两则材料中,我们能感受到从古到今人们对“龙”的崇拜。你认为中国人为什么崇拜“龙”?
【答案】龙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图腾,它蕴含着自然崇拜,反映了人们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愿望。沿袭至今,更表达出中华民族团结一心、自强不息、无所畏惧、开拓奋进的意志。
(3)我们“全都是龙的传人”。我们中学生应该怎样继承和发扬“龙”的精神?
【答案】略。(结合中学生实际,围绕“龙的精神”作答,言之成理即可)
第二框 炎帝、黄帝与尧舜禹的传说[见学生用书P95]
1.古代传说
(1)我国古代流传着大量有关人类起源和古代先民事迹的神话与传说,如“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后羿射日”“伏羲画卦”“神农尝草”“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
(2)也有关于早期社会的很多传说。其中,炎帝、黄帝等是最为著名的传说人物。
2.炎帝、黄帝的贡献
炎帝
黄帝
号称
神农氏
轩辕氏
贡献
发明__耒耜__,教人__农耕__,遍尝百草,发明__医药__,发明__陶器__,开辟__集市__
建造__宫殿__,发明__车船__,制作__衣裳__,教人们__打井__,让下属官员发明__文字__、__历法__、__算术__和__音乐__。他的妻子嫘祖发明了__养蚕抽丝__技术
共同点
炎帝和黄帝被后人尊为中华民族的__人文初祖__
3.考古发掘和古代传说对我们了解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的意义
考古发掘和古代传说相互印证,都是很重要的历史资料,可以从不同侧面揭示历史事实,帮助我们了解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的发展与沿革。
4.华夏族的形成
(1)时间:距今__五六千年__前。
(2)形成:
①五六千年前,中国进入__部落联盟__时期。相传,当时黄河流域活动着几个较大的部落,如炎帝、黄帝、蚩尤等部落。部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起来,打败了东方强大的__蚩尤部落__。
②后来,两个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__华夏族__。炎帝和黄帝被后人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5.尧舜禹时期
(1)禅让制:尧、舜、禹都是我国古代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他们都是通过__禅让__的方式成为首领的。这种部落联盟__推选首领__的办法,历史上叫作“__禅让__”。
◆思维延伸
尧舜禹启
(2)大禹治水:
①背景:尧舜的时候,黄河流域洪水泛滥,造成严重的灾害。舜任用__禹__去治水。
②方法:禹采用__疏导__的方法,使平地的积水注入江河,再流入大海,领导人民最终治服了洪水。
③优秀品质:“三过家门而不入”的__忘我奉献__精神、坚持不懈的顽强意志和积极开拓的创新精神等。
6.夏朝的建立
(1)背景:禹做部落联盟首领时,社会生产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2)建立:约公元前__2__070__年,禹建立__夏王朝__。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
一、选择题
1.歌曲《龙的传人》中,有这样一句歌词:“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作为龙的传人的汉族,其前身是( D )
A.戎族 B.鲜卑族
C.蚩尤部落 D.华夏族
2.如图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一位著名的部落首领。下列有关该部落首领的传说,正确的有( A )
黄 帝
①他联合炎帝,打败蚩尤部落 ②他创造了文字 ③他教人们打井,发明车船 ④他发明养蚕抽丝技术
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
【解析】 ②④说法有误,黄帝让其下属官员发明文字,他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抽丝技术。
3.如图是黄帝陵套票中的一枚。下列叙述不适宜作为该邮票注释的是( B )
A.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
B.曾与炎帝大战于涿鹿
C.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D.会建造宫室,制作衣裳
【解析】 在涿鹿之战中,黄帝和炎帝联合起来打败了东方强大的蚩尤部落,B项说法错误。
4.浙江出土的丝织品残片和黄河上游地区出土的绳纹、蚕纹陶器,证明当时的人们已懂得( A )
A.纺织、养蚕 B.纺织、造船
C.纺织、打井 D.狩猎、生活
5.某旅游团要去祭拜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他们应该去( B )
A.大禹陵 B.黄帝陵
C.秦始皇陵 D.孙中山陵
【解析】 炎帝和黄帝被后人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B项符合题意。
6.“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周易》中的这句话反映了传说时代炎帝时期出现的社会现象是( D )
A.教人农耕 B.发明医药
C.发明陶器 D.开辟集市
【解析】 从题干中的“市”“货”“交易”等关键词可以看出,炎帝时期开辟了集市供人们往来贸易。D项符合题意。
7.下列传说中的部落联盟首领,是通过“禅让制”推选出来的有( B )
①炎帝 ②黄帝 ③尧 ④舜 ⑤禹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
8.“带你走向古老的洪荒神话”,这句旅游景点的宣传标语可能出自( D )
A.半坡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大禹陵景区
9.“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国人这样亲切地赞颂黄河的最主要原因是( A )
A.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B.黄河灌溉了大批良田,造福了两岸人民
C.我们的祖先全靠黄河的养育
D.中华民族早期的形成和发展全部在黄河流域
二、非选择题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07年4月18日上午,万众瞩目的炎黄二帝巨型塑像落成庆典在郑州黄河岸边炎黄广场隆重举行,海内外各界人士三万多人参加了庆典。炎黄二帝塑像高106米,单眼长3米多、鼻高8米。以山为体,山人合一,浑然天成。塑像左侧为炎帝,广额淳朴,智慧慈爱,右侧为黄帝,威武刚强,气宇轩昂。炎黄二帝塑像包容了中华民族的崇高品质,体现了不屈不挠、勤劳勇敢和开拓并进的宏伟气概。它的建成,将会大大增强全球华人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1)炎帝和黄帝被炎黄子孙尊称为人文初祖。人们为什么这样称呼他们?
【答案】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形成的部落联盟是后来华夏族的主体。
(2)炎帝和黄帝巨型塑像为什么建在黄河岸边?
【答案】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生活于黄河流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3)今天我们建造炎帝和黄帝巨型塑像有什么意义?
【答案】示例:对人们更加深刻地了解华夏文明,进一步增强民族凝聚力、自豪感,团结所有炎黄子孙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言之有理即可)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材料二 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
材料三 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传说时代哪种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请举一例说明。
【答案】禅让制。尧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禅让给舜,舜禅让给禹。
(2)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历史典故?后来禹用什么方法治服了洪水?
【答案】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疏导。
(3)结合相关知识,说说你从材料三中学到了哪些精神。
【答案】示例:先公后私、公而忘私的精神;勤劳勇敢、敢于与大自然斗争的精神;善于动脑、敢于创新的精神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