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下)历史与社会每课一练 6.6 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一.填空题:1.1949年新中国成立,对中国外交的意义: . 2.建国初期的中国外交(50、60年代外交方针原则与成就)⑴毛泽东的“外交三方针”: ⑵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⑶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原则”:(内容); 、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意义)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 。⑷1955年, 会议,周恩来提出“ ”方针,(意义):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同 .3.70年代的中国外交成就(梅开三度):⑴1971年10月, ⑵1972年, 。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中美关系 。1979年, ⑶1972年 邦交正常化.(此后,许多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热潮,)4.80年代的中国外交政策与外交成就:⑴★我国奉行 外交政策(①背景:邓小平提出 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②中国的对外政策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 ,增进国际合作,促进 .注:对外政策不等于外交政策,对外政策是外交政策的指导思想; ③具体表现为: )⑵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⑶中美、中日关系稳定发展 ⑷中苏关系正常化 ⑸积极发展与欧盟国家关系5.新时代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⑵拓展多边外交、参与多边经济、社会领域活动⑶行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⑷坚持以 解决争端,以 化解分歧,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发挥 的作用,为全国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 。6.历史上的中美关系(整合) ⑴侵略史实:1899年美国在中国实行”门户开放”政策,1900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⑵二战时期的合作与支援:1942年中美等国共同发表 ,成为 ,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重要贡献;美国帮助中国开通”驼峰航线” ⑶新中国成立后,中美间经历的史实及关系演变:①1950-1953年中美之间进行 战争;中美关系 .②1971年, ,关系 —乒乓外交。③1972年2月, ,共同发表了《联合公报》。中美关系 ④1979年,中美 关系。⑷你认为导致中美关系的变化根本原因是 . 中美关系变化历程,对中国外交启示:① ② ③ .7.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交成就取得的根本原因是 .二、选择题1.“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建立的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这就是指(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 C.“求同存异” D.和平共处2. 20世纪50年代,中国在和印度交往中首次提出,后来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是( )A.“求同存异”方针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合作共赢 D.不结盟政策3.下面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热词,依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乒乓外交” ②“求同存异” ③“APEC蓝” ④“不结盟”A.②④①③ B.③②①④ C.③④②① D.②①④③4.同学们自主学习时搜集了一组我国领导人参与重大活动的照片。为这组照片确定一个最恰当的主题( ) A.亚非崛起 民族独立 B.友好结盟 中国崛起 C.世界舞台 中国角色 D.大国合作 国际和平 5.从共和国成立到现在,外交政策可以分为两段时期:第一段,从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我们外交政策的目标是求生存;第二段,从1978年到现在,我们外交政策的目标是求发展。不同的阶段,不同的目标,我们都始终坚持相同的外交原则。这一原则就是( )A.“一边倒” B.独立自主 C.不结盟 D.多边外交6.下列图示反映了中美关系的变化。这体现了( )―→―→(注: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拒绝与周恩来总理握手)①中美关系不断地深化发展 ②我国外交政策由对抗走向对话③我国积极寻求与大国结盟 ④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7.下图是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其中,20世纪70年代出现建交高峰的主要表现是( )21·cn·jy·com①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中美关系的改善③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④中国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提高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8.从右图可知,导致当时中美贸易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②长达10年的文化大革命结束 ③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④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三、非选择题9.《时代》周刊是美国三大时事性周刊之一,创立于1923年,是近一个世纪以前最先出现的新闻报刊之一,为国际读者开设了一个全球新闻的窗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结合相关史实,说明上述《时代》周刊的封面分别反映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演变。(2)中美关系的演变历程带给我们什么启示?10.拓展题 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结合上述图片,围绕“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变化”的角度自拟一个主题,运用所学知识论证你所提出的主题。(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性强)(7分)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揭开了中国对外关系的新篇章2.⑴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⑷亚非会议,“求同存异”方针,团结与合作.3.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⑵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开始走向正常化。正式建立外交⑶中日邦交正常化.4.⑴★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①和平与发展;②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增进国际合作,促进共同③具体表现为:不结盟5.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⑷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负责任大国 中国智慧和力量。6.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抗美援朝战争战争;对抗.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华,出现转机 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开始走向正常化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⑷基于中美两国国家利益 启示:①弱国无外交。②要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增进国际合作,促进共同繁荣。③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7.中国经济发展,综合国力增强二、选择题1.B 2.B 3.D 4.C 5.B 6.C 7.C 8.D三、非选择题9.(1)图1: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拉开序幕,中美关系敌视、对抗。 图2: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结束了长期的对抗,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图3:1979年,中美双方发表《中美建交公报》,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2)弱国无外交;国家利益是外交政策的重要依据;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0.“主题”符合材料即可,如:从“弱国”走向“大国”、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综合国力决定国际地位等。(1分) 论证理由6分:抽象拓展层次:在关联结构的基础上,能够扩展材料本身的意义,并进行更为抽象的概括,论证严密,表达清晰。如:以“从弱国走向大国”为主题论证,1919年,作为“一战”战胜国之一的中国参加巴黎和会,但是列强作出了把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的决定,反映出当时中国处于受列强支配、国家利益被任意践踏的弱国地位。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牺牲和重要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大大提升,成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大幅度提高,中国有能力成功举办如G20峰会这样的大型国际会议,并为推动世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由此可见,综合国力决定国际地位。给6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