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七单元达标检测试卷(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学校是我们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遵守学校规则才能保证我们学习和活动的顺利进行。下面几个同学的做法,你赞同的是( A )A.小红总是在上课铃响之前提前走进教室,安静地等待老师来上课B.小刚在课堂上、会议上随便讲话C.小梅在教学楼走廊里嬉戏打闹、大声喧哗D.小彭在图书馆一边看书,一边吃零食2.安全出行,平安走天下。下列做法不符合交通规则的是( D )①放学了,骑自行车走非机动车道回家 ②遇到车祸,迅速跳车 ③在公路上, 行人应当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则可以随意走 ④在公路上学习骑自行车,增加实践经验A.②③ B.①②③④ C.③④ D.②③④3.在浙江景宁山区,山路狭窄,两人相遇,十分危险,此时,青年人必须让老年人,男子必须让女子,成年人必须让未成年人,这已成为规则。这种规则( D )A.以文字的形式存在 B.以社区公约的形式存在C.以文字和约定俗成的方式存在 D.以约定俗成的方式存在4.【江苏淮安中考】近日,淮安市交警部门整治有轨电车沿线交通秩序,曝光并处罚了一批交通违法行为。被处罚的人当中,有很多是为了图省事、走“捷径”而翻越护栏的。这种现象说明( A )A.部分市民遵守社会公共秩序的意识淡薄B.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可以翻越交通护栏C.有轨电车方便了淮安市民日常出行D.维护交通秩序只是交警部门的责任5.历史是关于____的学问( D )①社会生活如何变化 ②古代人物 ③社会生活为何变化 ④古代事件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6.唐太宗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句话体现了( C )A.历史是爱国主义的基石B.历史凝聚着先驱者付出的辛勤劳动和牺牲C.我们可以从历史中获得启示、汲取经验D.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情,与我们现在的生活关系不大7.小明说:“我们都进入信息时代了,学习历史有什么用呢?学历史只会让我们在故纸堆里禁锢思想,根本不会给我们带来任何的好作用。”假如你就在他的身边,你会用下面的哪些内容反驳他( A )①借助历史的眼光,可以更清楚地知道我们正在做什么和我们应该做什么 ②今天是从过去演变而来的,要理解今天就要了解过去 ③学习历史能增长我们的生活经验 ④学习历史能加深我们对将来的认识和理解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8.报纸杂志、电影电视、互联网等传媒手段反映了近现代社会信息传递的演变,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D )A.报刊是印刷媒介,是最早的现代大众传播媒介B.影视是音像媒介,在工业社会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C.互联网是电子媒介,是当今社会标志性的信息传播手段D.上述三类媒介从技术层面上说是一个逐渐替代的过程9.现代社会中,大众传媒渗透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过去通过语言手势等传播,到今天的书籍、报纸、杂志、电视、互联网等,大众传媒已经成为连接社会的纽带,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大众传媒唯一的功能就是获取和传递信息 B.大众传媒对社会只有积极作用C.大众传媒对社会只有消极作用 D.大众传媒对社会有利也有弊10.顺口溜是民生诉求的重要反映,往往突显出重要的影响和老百姓的期盼。顺口溜——“百货商店频打折,超市购物有赠品;不如网上淘淘宝,鼠标一点廉价美!”其中突出反映出网络具有( D )A.传播信息的功能 B.学习、办公的功能C.娱乐的功能 D.促进人们的消费方式转变的功能1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我国人民凭借各种票证购物。这是因为( A )A.物质的匮乏 B.当时的流行风尚 C.领导的意愿 D.人们的喜好12.下列关于生活的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有( B )①生活总是在不断变化的 ②生活总是千篇一律的 ③代际之间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 ④生活的方式也有相承和坚守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13.我们身边的每一件东西,都有长期的发展过程,都可以向我们讲述许多生动的故事。它们包括( A )①住房 ②生活用品 ③交通工具 ④民族精神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4.下列关于消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现在的消费,我们仍然提倡“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B.合理消费,就是在看到商品大幅度降价时再行购买C.消费方式是个人选择,无孰优孰劣,但须顺应时代,与收入相适应D.“寅吃卯粮”,利用贷款方式提前享受生活的消费方式不可取15.一项调查表明,近40%的青少年认为自己有很多用了不久便不再用的东西。这些东西是凭一时冲动后买的,买回来之后,却发现并非自己所需要的,因而闲置一旁,造成浪费。这说明消费应( A )A.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B.发扬艰苦奋斗精神C.提倡适度消费 D.保护环境,绿色消费16.下列对代沟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C )A.代沟是不同的两代对同一事物的不同理解B.不同的环境造就不同的人,不同的境遇造就不同的思想C.父母是代沟的制造者D.代沟体现在对新事物的认识、对问题的看法及行为方式等方面17.造成父母子女两代人隔阂的原因主要有( A )①生活经历不同 ②角色身份不同 ③兴趣爱好不同 ④思维方式和认知水平不同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8.以前的中国人, 既没有太多的闲钱,也没有太多的闲暇,节假日要么待在家里,要么走亲访友。即使出去走走,活动的半径也很小。 而今天,一到“黄金周”,长城内外,大河上下,游人如织。不仅如此,越来越多的人还到国外旅游。旅游正成为中国人的新时尚。这说明( D )A.社会的进步,让人们更加注重物质生活的享受B.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C.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日益追求高品质的物质消费D.人们更加注重精神消费,反映出社会生活的巨大变迁19.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学业进修、技术培训、上网浏览、休闲娱乐、旅游观光等已成为许多居民的生活内容。广大人民群众还积极参与本地的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政治生活。这段材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D )①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②人们的文化生活消费不断增长 ③人们政治生活不断扩大 ④科技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20.纪念邮票是为纪念重大事件或重要人物而专门发行的邮票,图案内容较丰富,多有特定的纪念文字。邮票可以作为( B )A.实物资料 B.文献资料 C.自述资料 D.照片资料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21.【2019·内蒙古赤峰中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 2019年5月15日,从泰国曼谷飞往上海的某航班上,一位大妈因女儿逛街误机,坐在飞机舱门处不让飞机起飞。无独有偶,5月17日,在哈尔滨113路公交车上,一位大叔坐过站,中途拍车门要求司机停车未果,竟然上前拔走车钥匙,引起乘客恐慌。网友发声:大妈堵舱门,大叔拔钥匙,这类事件频发,规则意识有没有?网友跟帖:规则与自由就像孪生兄弟,如果大家都漠视规则,那真正的自由何在?(1)结合材料谈谈规则对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4分)①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②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2)网友说:“规则与自由就像孪生兄弟”,你认同此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4分)认同。规则与自由密不可分。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公民要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和自由,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遵守社会规则,才能享有自由。(3)材料启示我们怎样遵守和维护社会规则呢?(4分)①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②我们要坚定维护规则。一方面要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另一方面要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基础上,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22.读图,回答问题。(12分)(1)下列图中展示的分别是哪一类大众传媒?(4分) (2)遇到下列情况,你将采用上面哪种大众传媒方式解决?(填写字母即可)(4分)①去西安旅游之前,想了解当地的风景名胜。__D__②在商场里遇到一个和妈妈走失的小朋友,想帮助他找到妈妈。__B__③外婆生日,想给外婆点一首歌表达祝福。__BC__④家境贫寒的同学小红不幸得了重病,你想通过媒体帮助她获得救助。__ABCD__(3)上述大众传媒的基本功能是什么?选取其中的一种,谈谈它的优点与不足。(4分)基本功能:获取和传递信息。报纸:优点是便于携带、易于保存、廉价、方便、可反复阅读,不足是形象表达功能欠佳、时效性差、信息量有限。广播:优点是节目内容丰富,收听面广,信息获取方便快捷,通俗易懂;不足是呈现方式单一,单向传播,听众参与性差。电视:优点是声画并茂,兼具报刊和广播的优点;不足是观众选择性差,被动接受节目安排。网络:优点是传播内容形式多样,丰富多彩,传播速度快、及时性强、更新快,互动性强;不足是信息良莠不齐、准确性不如报纸和电视。(选择其中的一种进行说明即可)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 乘火车、坐飞机外出旅游,照上几胶卷的照片,在今天已经不再是稀奇事了。用电话、电脑交流信息,联系友谊,也已成为“家常便饭”。爸爸的书柜上摆满了各类图书杂志,还有各家报纸……爸爸妈妈还常带我去逛超市,看电影……(1)这段话反映了现代社会生活的哪些重要内容?又有哪些是在近代社会生活中发展而来的?(4分)乘火车、坐飞机、旅游、照相、打电话、使用电脑网络、读书、看报刊、逛超市、看电影等。其中,乘火车、照相、读书、看报、看电影等属于从近代社会生活中发展而来的。(2)你还能举出哪些事例说明现代社会生活的变化?(举出三种以上)(6分)使用各种电器,到银行存款,预防各种疾病等。(3)电信部门经常打出“千里‘音’缘一线牵”的广告,请你做一项调查:当今人们快速传递信息的方式主要有哪几种?并列举出各自的利弊。(6分)打电话、网络通讯等。其中,固定电话很便宜,但无法携带;手机最方便,但费用较高;电脑网络快捷,但不普及。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