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2改革开放的推进 每课一练(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3.2改革开放的推进 每课一练(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下)历史与社会每课一练
6.3.2改革开放的推进
一、填空题:
1.拉开我国改革开放序幕的重要会议是 。            
2.改革首先从   开始,主要内容(做法或实行制度)是            , ⑴具体地点       ⑵主要形式:    ⑶作用或意义①激发了   的劳动热情,带来了  生产力的大解放,   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②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      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⑷评价:被誉为”       ”。
3.1984年,      召开,迈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由   转向   的关键性一步,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主要成就:                。
4.改革的实质是                。
5.我国对外开放首先从     开始.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   、    、  和福建
的   设立经济特区。
6.目前,我国已逐渐形成了从   →    →    →   的    、  、  对外开放格局.
7.我国设立经济特区的目的或实行对外开放的作用或意义是:通过国家给予的      ,以多种形式吸收   ,学习国外     和      ,扩大     ,打开     窗口,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8.感悟改革开放40年来的成就:                           .              
二、选择题
1.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首先进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的是( )
A.安徽肥西    B.安徽凤阳  C.河北沧州    D.贵州关岭
2.在改革开放中,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的是( )
A.上海   B.深圳  C.珠海  D.厦门
3.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
A.解放社会生产力 B.增强农村和城市经济活力
C.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4.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会议上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 )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一一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
D.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5.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中最成功的转型和最大的创新分别是( )
①土地改革 ②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③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③④
6.土地制度的变革与亿万农民的利益息息相关。以下四幅图所反映的历史事实,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http:?/??/?www.21cnjy.com?)
A.④③①② B.①③②④     C.③④②① D.③①④②
7.下表为我国1958-1978年间粮食总产量和增率情况表
1958年 1959年 1960年 1961年 1978年
粮食总产量(万吨) 19765 16968 14385 13650 30477
增率(%) 1.32 -16.48 -17.96 -5.38 7.23
1978年粮食总产量和增率方面所反映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实行土地改革         B.注重重工业发展而影响了农业生产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破坏
8.在土地问题上,新中国成立后,有过三次重大变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土地改革后,农民耕种“自己的地”
②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后,农民耕种“公家的地”
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土地归农民个人所有
④三次变革的目的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三.非选择题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78年与1987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全国工业产值中的比重表。
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
??1978年 77.6% 22.4% 0
??1987年 57.7% 34.6% ??5.6%
材料二:“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个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1)表中的数据反映了什么变化?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1979年的那个春天”中国大地开始了一场怎样的伟大变革?中国农民在这场变革过程中有哪些伟大创造?


(3)这场变革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哪些实惠?请举例说明。













10.(拓展题1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新中国成立时爷爷12岁,1950年家里分得了土地,1955年入社,1958年又成为人民公社社员,爷爷最想不明白的是1958年报纸上总说某地水稻亩产上万斤,可他们怎么努力也只有四五百斤。爷爷最高兴的是“四人帮”的粉碎……
(1) 我家50年代发生的3件大事,分别与当时党的哪些政策(事件)有关?(3分)




爷爷说:1967年出生的爸爸是赶上了好时候:联产承包家里有了粮食,能够吃饱饭;1992年爸爸从深圳打工回来,开办了解家制袜的家庭工厂,三年后工厂搬出了家,10年后产品走出了国门……
(2)爸爸能赶上好时候得益于党的哪些富民政策?(4分)




(3)爷爷说,历史上党的决策如果坚持实事求是,就能取得成就;脱离实际,就会带来失误与挫折。请你为爷爷的这一观点各举一个史实并简要说明。(4分)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 十一届三中全会        
2.农村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  包干到户 农民 农村 农业
乡镇企业  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 
3.十二届三中全会 农村 城市 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4.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
5. 沿海地区  深圳 珠海 汕头 厦门  
6.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内地  全方位 多层次 宽领域 
7.优惠经济政策 外国资本 先进技术 经营管理方法  对外经济交流 对外开放
8. 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和发展我国生产力,使我国经济发展,综合国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二、选择题 
 1.B  2.B  3.D  4.A 5.B 6.A 7.C 8.A 
三、非选择题
9. ⑴我国的所有制结构由过去单一的公有制向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结构转变。 原因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实行改革开放。
或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⑵改革开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乡镇企业的崛起。
 ⑶ 从生活的各个方面变化举例说明即可。(注意举例要具体)例如:高楼大厦越来越多,马路宽了,私家车多了。
10.⑴实行土地改革、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或成立农业合作社)、开展“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每点1分)
(2)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或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设立经济特区。
⑶反面:由于对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1958年掀起的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正面: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从中国实际出发,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使中国经济发展,综合国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或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正反史实+影响;各1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