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1张PPT)INDIA古国·印度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思考:从地理的视角分析,印度文明发源的优势?INDIA1印度·自然环境一、地理位置看图,说一说,印度在亚洲的位置。南亚 喜马拉雅山脉中、西段以南及印度洋之间的广大地区,称为南亚。 由于喜马拉雅山脉将南亚和亚洲其他地区隔离开,南亚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又称为南亚次大陆。1.纬度位置2.海陆位置10 °N30 °N大致位于10°N—30°N南部位于热带北部位于温带位于亚洲 部,东临 , 西临 ,南临 。 南孟加拉湾阿拉伯海印度洋优势1:中低纬度,热量适宜。优势2:近海地区,降水丰沛。二、地形ABC字母 地理事物 A B C 喜马拉雅山脉恒河平原 结合地形图,找出ABC代表的地理事物。德干高原 北部中部南部高低高优势3:河流沿岸, 水源充足。优势4:平原地区, 适宜农耕。气候类型 气候特点 三、气候孟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优势5:季风气候, 雨热同期, 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古国印度·文化起源Ancient India纬度/海陆地理位置中低纬度近海地区地形/河流/气候自然环境水源充足地形平坦气候适宜INDIA2印度·人文环境古国印度·多彩文化印度长城 建筑的总长度有84km,虽然长度不及中国万里长城的一个零头,但是印度人却把这个景点看作是他们的文化遗产的奇迹。 比起中国的万里长城,印度总觉得他们的长城是一座皇室,其主要的功能并不表示主要作为军事使用,更多的为了印度皇室活动使用,所以建筑的整体还是比较漂亮,每当到了晚上,这座城堡就会亮起灯来,从城堡的顶楼望去,像是一条蜿蜒的巨蛇,十分美观。古国印度·多彩文化 印度古文明最令人惊异的是城市里完善的供水和排水系统,其完善程度堪比现代化大都市,而今天印度众多的城镇也只能望之兴叹。惊叹之谜项目 季风源地 风向 性质 旱/雨季 10月-次年5月 6-9月 海洋西南风温暖湿润雨季大陆东北风温和干燥旱季孟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 2013年6月16日~2013年6月18日受暴雨洪灾影响,印度北部地区数百个村庄受灾,造成至少13人死亡,几十人失踪。 2015年12月3日,印度南部泰米尔纳德邦豪雨成灾。至今已有超过20万人被迫逃离家园,多家工厂和办公室被迫停业,首府真奈的国际机场也停运。 2018年8月17日,喀拉拉邦首席部长维加扬称“这是100年来最严重的洪水”。季风不稳定·水灾季风不稳定·旱灾 2019年6月,连日来,印度多地遭遇极端天气,高温和干旱引发了严重的水资源危机。 人口超过1000万的印度第四大城市钦奈市(Chennai)面临着严峻挑战。据报道,这座城市的四个主要水库已经完全干涸。当地民众携带塑料桶排长队取水。绿色革命 水旱灾害频发,对农业影响很大。印度又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人口众多,人地压力大,农业的生产关系到国家社会的稳定。北方以小麦、玉米、豆类等为主食,尤其喜欢吃这种叫做“恰巴提”的薄面饼。南方主要以大米为主食饮食文化差异活动:印度粮食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1.指出印度水稻和小麦分布区的主要地形。水稻主要分布在恒河中下游平原和印度半岛东西两侧沿海平原;水稻分布区的气温高于小麦区。2.推测水稻和小麦分布区的气温差异。资料:小麦喜温凉气候,比较耐旱。水稻属于喜温喜湿作物,生长期间需要充足的水分供给。小麦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和恒河中上游平原。3.说出水稻和小麦分布区的年降水量差异。水稻分布区的年降水量大多在1000毫米以上;小麦分布区的年降水量多在1000毫米以下。古国印度·多彩文化印度奇特的牛文化 众所周知,印度是牛的天堂。印度牛拥有信步游走的权利,不仅可以漫步于田野,还可以穿行于城市街道,汽车也要为它们让路,由此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人让牛”、为牛是瞻”的景观。 这一独特景观的背后是印度独特的宗教和风俗习惯在起作用。印度是个农业大国,牛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当成畜力,还能产出牛奶。印度人民认为牛索取的很少付出的很多,所以视牛为神物,表现出印度人民对它们感激、回报,是原始朴素道德的回归。古国印度·多彩文化洒红节 洒红节又是印历的新年。洒红节原是庆祝春天,代表春分和谷物丰收。在洒红节节期,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寻常百姓,载歌载舞,尽情地用五彩缤纷的颜色装扮起来,迎接春天的到来。到时候,印度人为了表示喜庆和祝福,会向人们身上泼洒五颜六色的颜料。古国印度·多彩文化梅瓦尔节 梅瓦尔节一般举行于3-4 月间,象征着迎接春天来临。届时,人们会盛装歌舞狂欢,并在游行队伍中供奉湿婆神和帕尔瓦蒂神的神像,还会在湖边河坛举行宗教仪式,以及举行燃放烟火的活动。古国印度·多彩文化斋浦尔红色风宫 斋浦尔,印度西部城市,拉贾斯坦邦首府1727年始建,市街按棋盘方格式设计,高大、古老粉红色的建筑表现出印度建筑艺术的优美,有“印度粉红色之城”之称。INDIA古国·印度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地形、气候人文环境惊叹之谜 气候与降水饮食差异 气候与农业谢谢观看~~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印度教学设计第1课时课题 印度 单元 第七章 学科 地理 年级 七年级下册学习 目标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利用地图说出印度的位置、邻国、首都;知道印度是仅次于中国的世界人口大国。 2.读图指出印度主要的地形种类和地形单元,知道主要河流、平原、山脉和高原。 3.根据阅读材料说出印度“绿色革命”的主要措施以及粮食生产取得的成效。 4.看图说出印度的主要工业部门及分布区;举例说出印度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状况。过程与方法: 1.学会运用文字和数字资料,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以及人口过度增长给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2.根据地图和资料,分析说明印度的热带季风气候与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培养学生由表及里地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意识。 3.通过分析印度工业发展与资源的密切联系,认识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和工业布局的基本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印度基本国情与工业部门的今昔对比中,初步树立一分为二的评价意识。 2.通过对印度人口问题、水旱灾害的原因等学习,培养学生认识到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树立发展中国家也能腾飞的坚定信念。重点 印度的人口问题和粮食问题;热带季风气候与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关系; 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及分布地区;印度工业中心和原料产地的密切关系。难点 印度水旱灾害的原因。工业发展特点。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电影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近年来,印度电影开始慢慢走进我们视野,小萝莉的猴神大叔、神秘巨星,摔跤吧爸爸更是在中国突破13亿票房。这些电影的背后也传递出印度的风土人情,今天,我们从地理的视角,一起走进印度。 从学生感兴趣的点切入,更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讲授新课 印度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思考:从地理的视角分析,印度文明发源的优势?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印度文明发祥地的自然因素。 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一、自然环境那我们从印度的自然环境方面进行分析。(一)地理位置首先,看图,说一说,印度在亚洲的位置。亚洲幅员辽阔,印度位于亚洲分区之中的南亚。将喜马拉雅山脉中、西段以南及印度洋之间的广大地区,成为南亚。由于喜马拉雅山脉将南亚和亚洲其他地区隔离开,南亚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又称为南亚次大陆。具体分析,我们首先看纬度位置大致位于10 °N—30 °N南部位于热带 北部位于温带优势1:中低纬度,热量适宜。 海陆位置位于亚洲 南 部, 东临孟加拉湾, 西临 阿拉伯海, 南临 印度洋。优势2:近海地区,降水适宜 注重学生的读图能力的培养,从图中提取信息,分析的能力的培养。 (二)地形首先结合地形图,找出ABCD代表的地理事物。 印度古文明发源于恒河流域,河流沿岸, 水源充足。恒河在印度被奉为圣河。河流沿岸的冲积平原是优质的农业区,优势4:平原地区, 适宜农业发展。 我们再回到地形分析上,可以分析出印度的地形,北部以山地为主,中部以平原为主,南部以高原为主,呈现出中部低,南北高的地势状况。 (三)气候结合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印度的主要气候类型是热带季风气候。结合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我们看看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小结:综上,我们分析出中低纬度近海地区水源充足地形平坦气候适宜,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了印度古文明。 悠久的历史又会赋予这片土地怎样的色彩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了解印度的人文环境。 提到中国的历史文化符号,很多人都会想到故宫、长城。很多印度人来到中国,看过中国长城认为印度长城更优秀? 印度也有长城?我们一起看看。建筑的总长度有84km,虽然长度不及中国万里长城的一个零头,但是建设的更加精美,除了防御,更多是为皇室的活动场所。 斋浦尔,印度西部城市,市街按棋盘方格式设计,高大、古老粉红色的建筑表现出印度建筑艺术的优美,有“印度粉红色之城”之称。 印度古文明最令人惊异的是城市里完善的供水和排水系统,其完善程度堪比现代化大都市,而今天印度众多的城镇也只能望之兴叹。 为什么古印度建筑会有完善的供水系统和排水系统。这就要细致分析一下印度的气候。 据资料显示: 2013年6月16日~2013年6月18日受暴雨洪灾影响,印度北部地区数百个村庄受灾,造成至少13人死亡,几十人失踪。 2015年12月3日,印度南部泰米尔纳德邦豪雨成灾。至今已有超过20万人被迫逃离家园,多家工厂和办公室被迫停业,首府真奈的国际机场也停运。 2018年8月17日,喀拉拉邦首席部长维加扬称“这是100年来最严重的洪水”。2019年6月,连日来,印度多地遭遇极端天气,高温和干旱引发了严重的水资源危机。 人口超过1000万的印度第四大城市钦奈市(Chennai)面临着严峻挑战。据报道,这座城市的四个主要水库已经完全干涸。当地民众携带塑料桶排长队取水。 当季风来得早、退的晚,就会带来大量降水。据资料显示:印度多次发生水患灾害,2018年遭遇了100年来最严重的洪水”。当季风来得晚、退的早,就会降水不足。所以,印度还多发旱灾,图中为2019年的旱灾情况,印度第四大城市钦奈市,四个主要水库已经完全干涸。当地民众携带塑料桶排长队取水。这就揭示了为什么印度古代保留城市供水系统和排水系统的设计。 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水患灾害频发,对农业也有很大的影响。印度,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印度是人口众多的国家,人地压力大,水旱灾害频发,农业的生产关系到国家社会的稳定。所以印度进行了两次绿色革命。 印度是一个农业大国,饮食文化差异明显。南方主要以大米为主食,北方以小麦、玉米、豆类等为主食,尤其喜欢吃这种叫做“恰巴提”的薄面饼。下面,通过活动来探究,印度粮食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首先看资料:小麦喜温凉气候,比较耐旱。水稻属于喜温喜湿作物,生长期间需要充足的水分供给。1.指出印度水稻和小麦分布区的主要地形。水稻主要分布在恒河中下游平原和印度半岛东西两侧沿海平原;小麦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和恒河中上游平原。2.推测水稻和小麦分布区的气温差异。水稻分布区的气温高于小麦区。3.说出水稻和小麦分布区的年降水量差异。水稻分布区的年降水量大多在1000毫米以上;小麦分布区的年降水量多在1000毫米以下。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小麦、水稻的分布区有所差异,这也导致印度南北方的饮食差异。农耕文明的古国,也有特色的风俗文化,我们一起看看。奇特的牛文化对农耕的信仰表现出对春的寄托 洒红节梅瓦尔节印度是文明古国,是神秘而又多彩的,有着风情旖旎的建筑,有轻盈曼妙的传统服饰“纱丽”,欢快妩媚的舞蹈,是佛教信徒心目中的西天净土,也是唐僧西天取经的目的地,这还有形态奇异的瑜珈,全民瑜伽的盛况,这一切都是迷人的印度风韵。最后,我们小结一下:我们首先了解了印度的自然环境,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剖析了印度古文明发源的优势条件。接着,我们从揭秘惊叹之谜分析了印度季风气候的特点,最后从饮食差异分析了农业的分布差异。今天的地理课到此结束,同学们,再见 拓展人文知识,让学生感受到印度是一个古国。 借助于惊叹之谜,引出气候的讲解,让学生更加有兴趣。 通过大量的素材,让学生认识到气候对印度的影响。 从饮食差异入手分析,农业布局的差异。 注重学生的读图能力的培养,从图中提取信息,分析的能力的培养。 最后拓展,补充学生的课外知识。 课堂小结 我们小结一下:我们首先了解了印度的自然环境,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剖析了印度古文明发源的优势条件。 板书 古国.印度一.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地形气候二.人文环境季风气候与农业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印度——第1课时.doc 第七章第三节-印度-第1课时(自然环境+农业生产).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