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课件(37张PPT+4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课件(37张PPT+4视频)

资源简介

(共37张PPT)
隋朝建立时间:
581年
建立者:
北周外戚
杨坚(隋文帝)
都城:
长安
隋统一时间:
589年
隋灭陈,南北统一
三点
五河
四段
4、科举制的诞生有什么历史意义?
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年。
“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这段话是在说谁呢?哪个成语与此有关?
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在当时的世界上声名显赫。你是否知道在唐朝前期出现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局面?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作出了哪些贡献?
1
女皇武则天
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2
开元盛世
3
1、唐朝的建立
唐高祖李渊
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在隋末农民大起义中,原镇守太原的隋朝官僚李渊趁机起兵反隋。隋炀帝被杀后,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随后消灭了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平定了全国。
1、唐朝的建立
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
“贞观”,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
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唐太宗李世民
皇帝(李渊)
太子(李建成)
秦王(李世民)
齐王(李元吉)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李建成、李元吉,逼唐高祖李渊退位,自己称帝,是为唐太宗。次年改元贞观。
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1、唐朝的建立
时间:
都城:
建立者:
继任者:
618年
长安
李渊(唐高祖)
李世民(唐太宗)
2、“贞观之治”
唐太宗在位20多年,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
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1)形成原因:
他吸取隋朝速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
从善如流。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唐太宗
2、“贞观之治”
大臣魏征敢于直言,前后进谏200多次。魏征死后,唐太宗痛惜失去一面可以知得失的“镜子”。唐太宗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当时朝中人才济济,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他们都是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
房玄龄
杜如晦
唐太宗的用人
唐太宗在选拔和任用人才上,能够用人唯贤,不拘一格。他说“吾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有其才,虽仇不弃”。他的大臣和将领,有着不同的出身和背景,有的以前是农民起义的将领,有的曾效力于他的政敌,如魏征还曾策划要谋害他。但唐太宗注重他们的才干,不计前嫌,委以重任,用其所长。唐太宗的用人唯贤,是“贞观之治”出现的重要因素之一。
你知道唐太宗手下的名臣吗?
 据史书记载,唐太宗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大喜道:“天下英雄尽入吾彀(gòu)中矣!”你认为这句话反映了什么事实。
贞观时期推行了一系列革新的措施。
政治上,①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
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
②制定法律,减轻刑罚;
③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
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④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经济上,①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
②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军事上,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2)具体措施:
2、“贞观之治”
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主要测试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
包括策问,重在考察治理政事的能力。



容 明经

进士

唐初,突厥控制了漠北和西域的广大地区,经常对唐朝进行骚扰。贞观年间,唐太宗发兵反击,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材料一:“(贞观初期)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贞观政要·纳谏》
材料二: 自贞观以后,太宗励精为理。至八年、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辄数月不闭。至十五年,米每斗值二钱。 ——杜佑《通典》卷七
二、贞观之治
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文教昌盛
材料三: “天下大稔(rěn,丰收),流散者咸归乡里,……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 ——《资治通鉴》
(3)影响:
2、“贞观之治”
二、女皇帝武则天
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武则天是一位怎样的皇帝?
(624——705)
二、女皇武则天
武则天原是唐朝第三个皇帝唐高宗的妃子,多谋善断。她成为皇后以后,与唐高宗共掌朝政。唐高宗去世后,武则天相继废掉两个已经做了皇帝的儿子,自己取而代之,改国号为周。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1.地位
武则天统治时期,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她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她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这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二、女皇武则天
2.治国措施:
政治上:



经济上:
①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②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
她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
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减轻人民负担,重视发展生产。
3.影响:
武则天爱惜人才。骆宾王写的一手好文章,曾参加反抗武则天的队伍,撰写声讨武则天的檄文。武则天读了檄文后,感慨不已,惋惜地说:“这么好的人才,没有得到重用,是宰相的过错!”
唐玄宗是武则天的孙子,不仅多才多艺,治理国家也很有能力。即位后,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在闲相姚崇宋璟的辅佐下,实行了一系列改革。
三、开元盛世
唐玄宗非常注重对官吏的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官吏立即罢免。有一年他亲自主持对县令的考试,结果有45个县令因不合格而被撤职。
四、开元盛世
1、唐玄宗的治国措施:
1)励精图治,重用贤能
唐玄宗走马任姚崇
姚崇
文武双全,历仕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三朝,两次拜为宰相,并兼任兵部尚书。他后因不肯依附太平公主,被贬为刺史。唐玄宗亲政后,姚崇被任命兵部尚书、同平章事,进拜中书令,封梁国公。他提出十事要说,实行新政,辅佐唐玄宗开创开元盛世,被称为救时宰相。姚崇执政三年,与房玄龄、杜如晦、宋璟并称唐朝四大贤相。
三、开元盛世
四、开元盛世
1、唐玄宗的治国措施:
政治上: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经济上: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文化上: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1)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姚崇、宋璟)
2)实行一系列改革:
使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 (唐玄宗统治前期)
2、唐玄宗统治的影响:
三、开元盛世
(把诗赋作为进士科考试的重要内容)
四、开元盛世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摘自杜甫的《忆昔》
这首诗描述的是哪个时期的什么景象?
开元盛世年间,粮食丰收,
国家富足的景象。
“玄宗少历民间,身经迍难,故即位之初,知人间疾苦,躬勤庶政。”
李隆基
想一想: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在治国方面有哪些共同点?唐朝兴盛的原因是什么?给我们留下什么样的启示?
共同点:
改革内政、重用人才;重视发展生产;完善科举制度等……
原因:
国家统一;统治者励精图治;善于用人;重视农业生产,发展经济等……
启示:
1)重视维护国家统一;2)重视农业生产,发展经济;
3)要善于用人等……
唐高祖(李渊)
武则天
建立唐朝
公元(618年)
唐太宗
(李世民)
贞观之治
政启开元
治宏贞观
发展
继续发展
唐玄宗
开元
盛世
鼎盛
课堂小结
爷爷是皇帝

爸爸是皇帝

妈妈是皇帝

哥哥是皇帝

自己是皇帝

儿子是皇帝
唐睿宗李旦
唐太宗李世民
武则天
唐中宗李显
唐玄宗李隆基
唐高宗李治
1.唐太宗时期,轻徭薄赋,戒奢从简,虚心纳谏,为政宽容,社会矛盾相对缓和,史称(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2.房玄龄富于谋略,杜如晦善断大事,唐太宗重用他们做宰相,这表明唐太宗( )
A.重视发展生产 B.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C.注重任用贤才 D.提倡节俭
C
C
4.殿试第一称“状元”,号称“大魁天下”,是科举考试中的最高荣誉。殿试制度的创立者是( )
A.隋炀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5.唐代诗人杜甫在《忆昔》诗中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该诗称颂的“封建盛世”是( )
A.文景之治 B.开皇之治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C
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