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九单元 溶液导学案课题 1 溶液的形成 (第1课时)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2、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技能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从平凡的事实中发现问题并求甚解的良好品质 【学习重、难点】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及关系.课前预习1、溶液(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 的、 的 物,叫做溶液(2)溶液的基本特征:溶液具有 性、 性、是混合物。(3)溶液的组成:溶液由 和 组成。 叫做溶质(可以是固体、 、 )。 叫做溶剂(一般指 )。(4)、溶液的质量= + 的质量(5)、请举例说明溶液的用途: ; ; 等。2、乳浊液: 叫做乳浊液。例如生活中用的 是乳浊液,起乳化作用。通常情况下生石灰、氢氧化钠和 溶于水时,溶液的温度显著升高; 溶于水时,溶液的温度显著升降低。情境导入1.提问:海水是纯净的水吗?海水又苦有咸,这是为什么呢?[学生讨论:海水的组成] 归纳得出结论: 2.[实验9-1]在20ml水中加入一匙蔗糖,用玻璃棒搅拌,还能看到蔗糖吗?现象: 形成什么: 合作探究[实验9-2]溶剂 溶质 现象水 碘 水 高锰酸钾 汽油 碘 汽油 高锰酸钾 一、溶液1.概念:溶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__________;被溶解的物质叫做____________。溶质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组成:溶液 溶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常用的溶剂是________;碘酒中_________是溶剂,______是溶质。请指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蔗糖溶液 、稀盐酸 、氯化钠溶液、稀硫酸、高锰酸钾溶液、 澄清石灰水、碘溶于汽油中、 医用酒精 、油脂溶解在汽油中 、碘酒。【交流讨论】3.溶液的类别:4.溶液的特征:5.溶液中溶质的判断:1)固体与液体互溶时,固体是________,液体是________;2)两种液体互溶,一般把____________叫做溶剂,_______________叫做溶质;3)两种液体互溶,如果其中一种是水,无论量多与少一般把______叫做溶剂。【达标检测】1.下列物质与水混合,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葡萄糖 B.硫酸铜 C.酒精 D.植物油2.溶液的基本特征是( )A.其组成中一定含有水 B.含有溶质和溶剂C.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D.一定是无色透明的3.将下列物质分别加到水中充分溶解,其中会使溶液的温度明显降低的物质是( )A.NaOH固体 B.NH4NO3固体 C.CaO固体 D.食盐固体4.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B.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C.凡是无色,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 D.水和酒精混合形成的溶液,酒精是溶剂5.下列溶液中,溶质是液体的为 ( )A.医用葡萄糖溶液 B.20%的氢氧化钠溶 C.75%的消毒酒精 D.0.9%的生理盐水【课后反思】课题 1 溶液的形成 (第2课时)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 2、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技能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从平凡的事实中发现问题并求甚解的良好品质 【学习重、难点】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学习过程】[预习导学]溶液: 溶质: 溶剂: 乳浊液: 悬浊液: 一、乳化现象【实验9-3】溶剂 溶质 振荡前的现象 振荡前的现象 静置后现象 结论水 乙醇 【实验9-4】试管内加 入的物质 现象 把液体倒掉后的试管是否干净 振荡前现象 振荡后现象 静置后现象 水和植物油 水和植物油及洗涤剂 【小结】悬浊液: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如泥土、细砂分散在水中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如菜油分散到水里乳化: 两种互不相容的液体,加入乳化剂时能够形成一种叫做乳浊液的混合物。乳化并不是溶解,而是帮助溶解。例如:植物油和水互不相溶,加入洗涤剂后液体不再分层,而能够稳定存在,说明洗涤剂有乳化功能。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活动与探究:NaCl, NH4NO3, NaOH分别放入水中溶解,并测量温度变化水中加入的溶质 NaCl NH4NO3 NaOH加入溶质前水的温度 溶解现象 溶质溶解后溶液的温度 结论 【归纳总结】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吸热溶解过程发生的变化 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放热当吸热 > 放热——降温当放热 > 吸热——升温【达标检测】1.下列清晰方法中利用乳化原理的是( )A.用自来水洗手 B.用汽油清洗油污C.用洗涤剂清洁餐具 D.用盐酸除水垢2.写出下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1)食盐水 (2)石灰水 (3)医用碘酒 (4)医用酒精 (5)浓盐酸 3.物质溶解的过程中发生两种变化,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这一过程要 热量,另一种是溶质分子(或离子)和水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离子);这一过程要 热量,NaOH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升高,是因为 。4.请你各举一个实例,说明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是错误的(1)溶液一定是无色的。实例: 溶液不是无色的;(2)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实例: 是液体,但是不是溶液;(3)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是固体实例: 可做溶质,但不是固体;(4)溶液中的溶剂一定是水。实例: 溶液中的溶剂不是水。【课后反思】课题2 溶解度 (第1课时)【学习目标】知识目标: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概念技能目标: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判断溶液是饱和溶液的方法【学习重、难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方法【教学过程】[课前导学]学生预习并完成相关概念: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变为不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变为饱和溶液;情境导入一杯白糖水,溶质和溶剂分别是什么?要想让杯子里的水变得更甜,我应该怎么做?是否向杯子里加的白糖越多,水就会越甜?一、饱和溶液【学习讨论】【活动探究I】:阅读P33小组讨论,提出假设:NaCl能(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操作 加入5g氯化钠搅拌 再加入5g氯化钠搅拌 再加入5ml水,搅拌现象 结论 【活动与探究II】.操作 现象 结论加入5g硝酸钾 再加入5g硝酸钾 …… 温度改变,杯底没溶的硝酸钾固体能否继续溶解?操作 现象 结论加热 再加入5g硝酸钾,搅拌 冷却 【形成概念】: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1饱和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2.不饱和溶液: 3.结晶: 4.饱和溶液二要素: 、 。为什么要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里”呢?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 增加溶质或降低温度或蒸发溶剂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增加溶质或升高温度5.判断某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在一定条件下,溶质是否继续溶解拓展提升【讨论】:右图中的四个圆分别表示浓溶液、稀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通过对阴影B、D的分析,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有:(1)???????????????????????????????????? ;(2)?????????? ??????????????????????????。【达标检测】1.要使一杯氯化铵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 )A.加水 B.不断搅拌C.升高温度 D.加氯化铵晶体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最简便且可靠的方法是( )A.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C.加入溶质 D.减少溶剂3.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A.碘酒中的溶质是酒精B.改变条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可相互转化C.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D.析出晶体后的溶液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D.温度降低后蔗糖的溶解度随之变小4.下列方法中:①加水②加硝酸钾③蒸发水④冷却⑤加热但保持溶液质量不变⑥加饱和硝酸钾溶液。能使接近饱和硝酸钾溶液由不饱和变为饱和的是( )A.①②⑤ 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②④⑥【课后反思】课题二 溶解度 (第2课时)【学习目标】知识目标:溶解度、溶解度曲线概念技能目标:初步学会绘制和分析溶解度曲线情感态度价值观:分析溶解度曲线,体验数据处理的过程,学习数据处理的方法。【学习重、难点】了解溶解度的含义【教学过程】[课前导学]学生预习并完成相关概念:溶解度: 溶解度曲线: 一、溶解度为了准确表示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里的溶解能力大小,定量地描述KNO3与NaCl在水中的溶解性强弱,我们可以用“溶解度”来表示。1.固体溶解度: (1) 单位: (2)影响因素: (3)变化规律: (4)计算公式: (5)“在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36.0 g。”这句话所表达的含义是什么呢?2.气体溶解度: (1) 单位: (2)影响因素: (3)变化规律: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 随压强的减小而 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随温度的降低而 【活动与探究】:根据表9-1所提供的数据绘制几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知道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3.溶解度曲线: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4.从溶解度曲线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1)可以判断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情况;① ;② ;③ 。(2)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 时溶解度的大小;(3)也可以查出同一种物质在 时的溶解度。(4)交叉的地方表示 【交流讨论】课本P381、 打开汽水盖,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_________有关;2、 喝了汽水后,常常会打嗝。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____________有关;【达标检测】1. 某溶质不含结晶水,将一定质量的该溶质的饱和溶液,从60℃降到20℃时,溶液保持不变 的是( )A.溶液的质量 B.溶质的质量C.溶液的浓度 D.溶剂的质量2. 20℃时,50 g水最多溶解某固体物质8 g,则该物质属于A.易溶物质 B.可溶物质 C.微溶物质 D.无法确定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时100 g水中溶解了10 g A,则A在0℃时溶解度为10 gB.20℃时,100 g A的饱和溶液中含有20 g A,则A在20℃时的溶解度为20 gC.30℃时,100 g水中溶解了40 g A恰好饱和,则30℃时A的溶解度为40D.40℃时,A的溶解度为60 g,说明40℃时,100 g水中溶解60 g A时溶液即达到饱和4. 20℃时50克水中最多可溶解A物质10克,20℃时100克水中最多可溶解B物质15克.则在该温度下A、B 两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为( )A.A的溶解度比B的溶解度小 B.A的溶解度比B的溶解度大C.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D.A、B两物质的溶解度无法比较5. 下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1)P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Q点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2)在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3)若使接近饱和的A物质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课后反思】课题三 溶液的浓度(第1课时)【学习目标】 1、认识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含义; 2、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学习重、难点】重点:认识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含义难点: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 情境导入——鸡蛋在水中的沉浮取一个烧杯,加入250 mL水后放入一只鸡蛋。按下面的步骤进行实验并如实填写下表。分析,在此过程中所得的几种溶液的组成是否相同,判断的依据是什么?次序 清水量 加入的食盐量 鸡蛋 小结1 250 g 不放食盐 沉?浮? ?2 250 g 1匙(约5克) 沉?浮? ?3 250 g 2匙(约10克) 沉?浮? ?4 250 g 3匙(约15克) 沉?浮? ?… … … … ?[活动与探究]在三支试管中各加入10ml水,然后分别加入约0.5g,1g,2g无水硫酸铜。比较三种硫酸铜溶液的颜色,并对现象进行讨论。观察三种不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分析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一、溶质质量分数:1.概念: 。2.计算公式:因为:溶液质量 = 溶质质量 + 溶剂质量所以:当题目告诉体积和密度时运用公式 代换溶质质量 = 溶液体积×溶液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交流讨论】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间的区别和联系?区别和联系 溶解度 溶质的质量分数? ?区别 概念 表示意义 条件 状态 联系 二、应用例题1在农业生产上,常需要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先要配制150kg这种溶液,需要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各是多少?例题2化学实验室现有98%的浓硫酸,但在实验室中常需要用较稀的硫酸。要把50?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为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需要水的质量是多少?**关于溶液的稀释和配制的计算,要牢牢的抓住稀释和配制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来计算【达标检测】1.t℃时,在15g氯化钠中加入60g水,完全溶解后,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A.15%B.20%C.25%D.33.3%2.现有20%的氯化钠溶液100g,将它稀释为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水的质量是多少?3.农业生产中通常用10%---15%的食盐溶液选种,现有配制好的15%的食盐水200kg,其中含水( )A.30kg B.170kg C.140kg D.200kg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用数学公式可表示为 ,现有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钾溶液,其20%表示的含义就是每 g硫酸钾溶液中含有 g,将30g硫酸钾溶于70g水中,制取硫酸钾溶液 g,则硫酸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4.现需要30%的硝酸钾溶液1500g,需要硝酸钾和水的质量各是多少?5.13g锌与1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求:(1)生成氢气的多少克?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多少升?(标况下氢气密度为0.09g/L)(2)原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3)反应后所得硫酸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课后反思】课题3 溶质的质量分数(第2课时)【学习目标】 1.掌握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步骤与方法2.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学习过程】【预习导学】学生预习并完成相关内容:溶液配制的步骤: _____________ 三、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实验9-7)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1.计算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氯化钠 g 水 g2.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倒入烧杯中.3.把水的密度近似看做1g/cm3.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里,用玻璃棒搅拌,使氯化钠溶解.4.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标签中应包括药品名称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放到试剂柜中.下图是某同学配制一定质量的0.9%生理盐水的全过程: ⑴请找出上图中的错误: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 ____。 ⑵如果配制的生理盐水中NaCl的质量分数小于0.9%,则可能造成误差的原因有(至少举出三点):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小结】1.配制溶液的步骤: 、 、 、 、 。2.实验仪器: 3.注意事项:【达标检测】1、判断题(正确打“√”,不正确打“×”)(1)在100 g水里加入20 g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20%( )(2)“10%的食盐溶液”表示100 g水中溶解了10 g食盐( )(3) 10 g硝酸钾完全溶解于90 kg水中,得到10%的硝酸钾溶液( )(4) 40 g 20%的NaCl溶液等分成四份,则每一份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5%( )1、用氯化钠固体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必须使用的一组仪器是( ) A.天平、烧杯、量筒、玻璃棒药匙 B.天平、烧杯、漏斗、蒸发皿、玻璃棒C.天平、烧杯、量筒、铁架台药匙 D.天平、集气瓶、漏斗、蒸发皿玻璃棒 2、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一些操作步骤见下图9.3—1,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 A、④⑤①②③ B、①②③④⑤ C、③④①②⑤ D、②①④③⑤ 3、 配制10%的氯化钠溶液时,不会引起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小的是( ) A、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 B、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C 氯化钠晶体不纯、D 转移已配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溶液溅出 4、要配制1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将10g氯化钠固体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称量 B.量取90ml水时,俯视读数 C为加快固体溶解,用温度计搅拌溶液D将配好的溶液倒入细口瓶中,盖紧瓶塞并贴上标签5、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 g,该温度下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有关质量关系正确的是( )A.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10B.溶剂质量∶溶液质量=20∶21C.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1∶10D.溶液质量∶溶质质量=21∶10【课后反思】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溶质的质量分数 = 溶质质量溶质质量 + 溶剂质量×100%溶质的质量分数 = 称: 称量量: PAG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