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框 第一次世界大战[见学生用书P2]1.原因:(1)根本原因:__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__。(2)直接原因(导火线):1914年6月28日,发生了__萨拉热窝事件__。(3)其他原因: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竞争;军国主义论调盛行;极端民族主义情绪高涨。2.列强争夺的焦点:__巴尔干__半岛。3.交战双方:同盟国和协约国;时间:__1914__年—__1918__年。4.经过:(1)爆发: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后,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2)两大集团卷入战争:战争在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集团之间展开。意大利看风使舵,从自身利益出发,后来加入协约国一方。(3)主要战场和战线:以欧洲为主战场,形成了西线、东线和南线三条战线。(4)主要战役:①马恩河战役,1914年9月;②凡尔登战役,1916年2月,这一战役被称为“绞肉机”。(5)结束:1918年11月11日,德国签署停战协定,宣布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集团的失败而宣告结束。5.性质:__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列强的掠夺和侵略战争,是非正义的战争__。6.特点和影响:规模空前,损失惨重,使用新式武器多,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延伸思考一战中大量新式武器如飞机、坦克、毒气弹、远程大炮等均在战场上使用,给双方及整个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想一想,人类应该如何正确地运用科学技术?【答案】 示例: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参战国,利用科学技术,不断制造和使用新式武器,如飞机、坦克等,这大大增加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但是,科技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没有科技的进步,人类社会发展将会是极其缓慢的,我们应该把科学技术用在造福人类上,用在推动社会发展上。我们应该阻止利用科技制造战争和杀人武器的行为。一、选择题1.此役从1916年2月21日延续到12月19日,德法双方参战兵力众多,伤亡惨重,双方共伤亡70多万人,故此役有“绞肉机”之称。此役是( B )A.马恩河战役 B.凡尔登战役C.索姆河战役 D.科索沃战争2.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意大利加入同盟国集团;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意大利加入协约国集团一方作战。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D )A.意大利反复无常,不讲信誉B.协约国方面进行的是正义的战争C.协约国集团一开始就稳操胜券D.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一切以利益为前提【解析】 战争是外交的一种手段,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国家利益高于一切。3.史论结合是历史学科的重要特点之一。在历史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区分史实与史论。下列表述中,属于“史论”的是( D )A.1914年9月,英法军队同德军在马恩河附近展开大会战B.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意大利参加了协约国集团作战C.在凡尔登战役中,德法双方共伤亡70多万人D.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争夺霸权和殖民地的不义之战【解析】 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为指导,来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ABC三项均为史实。4.下列图片反映的新式武器不属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首次使用的是( C ) A.坦克 B.飞机 C.山炮 D.毒气弹5.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失败的原因不包括( C )A.美国参战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B.长期战争导致国家的崩溃C.协约国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D.同盟国进行的战争是非正义的【解析】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列强的掠夺和侵略战争,是非正义的战争,所以不论是协约国还是同盟国都是非正义的。6.阅读下图文字,结合所学知识,下列与图中“火药桶”和“火星”相对应的一组是( D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Europe became a ”powder keg”,waiting for the spark that make it explode.A.法国——凡尔登战役B.意大利——萨拉热窝事件C.德国——凡尔登战役D.巴尔干半岛——萨拉热窝事件7.一战期间,英国一位战地记者向国内通讯社发回战况报道,他可以选择的快捷通信工具有( C )①有线电话 ②电报 ③电子邮件 ④无线电话A.①④ B.①③C.①② D.②④8.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同时处于两线作战的国家是( D )A.英国 B.法国C.意大利 D.奥匈帝国【解析】 西线是英国、法国与德国交战的战场;东线是俄国与德国、奥匈帝国交战的战场;南线是奥匈帝国和塞尔维亚交战的战场。同时处于两线作战的国家有德国和奥匈帝国。二、非选择题9.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全世界的战争。由于主要战场在欧洲,故又称为“欧战”。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战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历史溯源】(1)请你帮助小海同学完成“萨拉热窝事件”的知识卡片。时间1914年地点萨拉热窝街头人物奥匈帝国皇储夫妇、塞尔维亚青年影响成为一战的导火线(直接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材料一 欧洲对美国的担忧一直持续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然而长期以来,美国并未对欧洲发动进攻,也没有在经济上将欧洲挤垮,是欧洲内部的矛盾日益激化,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2)材料一中“欧洲内部的矛盾日益激化”是指什么?【答案】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揭穿谎言】材料二 1914年8月4日,德国政府声称:“战争会迅速结束……”,在运送德军的火车上涂写着“去巴黎吃早饭……”的字句。法国的运兵车上也涂有藐视对方的字句和“在圣诞节回家”的口号。新招募的法国士兵高唱《马赛曲》,兴高采烈地从火车站出发,“枪尖上插着鲜花”,脸上露着微笑,似乎把这次军事行动当作“从巴黎到柏林令人振奋的旅行”。(3)用一战的有关史实戳穿材料二中“战争会迅速结束”以及战争是“令人振奋的旅行”的谎言。【答案】 战争持续了四年之久;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如凡尔登战役。(举例恰当即可)【战争审判】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应该审判的是它们。而英国、法国、俄国是世界秩序的保护者,应该肯定。(4)材料三中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评价是否正确?为什么?【答案】 不正确。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是一场为争夺霸权分割世界的帝国主义战争,双方都应该受到审判。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