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同步测试题:期中质量评估试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9秋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同步测试题:期中质量评估试卷(含解析)

资源简介

期中质量评估试卷
(分数: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最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关于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B )
A.工业革命进一步发展
B.大国主动裁减武器装备
C.世界基本上被瓜分完毕
D.欧洲处于战争阴云下
2.一位老兵回忆说:“我驾着坦克孤零零地冲向一座村庄……德国兵全给吓蒙了,全部乖乖投降,一共有300多人。”材料中提到的武器首次用于战争是在( C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第二次世界大战
【解析】 依据材料中“我驾着坦克孤零零地冲向一座村庄”“德国兵全给吓蒙了”等可知坦克在与德国的作战中使用,结合已学知识可知坦克首次用于战争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
3.诺曼·安吉尔在1909年出版的《大幻想》一书中写道:“目前欧洲军事竞赛的动机是什么?即国家为了给人口增长和工业发展找到出路,就必须推动地域扩张,对他国实施政治压力;作为竞争单位,国家的最终优势总归功于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的一方……”实质上欧洲军事竞赛最根本的目的是( C )
A.给人口增长和工业发展找到出路
B.为了正当地竞争
C.瓜分世界,争夺霸权
D.加强本国的国防力量
4.有人说:“在国际关系中,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下列历史事件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D )
A.英法争夺殖民霸权
B.帝国主义国家建立军事同盟
C.帝国主义国家间的军备竞赛
D.一战期间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作战
【解析】 依据题意可知,ABC三项可直接排除,没有同时存在朋友和敌人的两种关系。一战期间,意大利先加入同盟国,后来为了自己的利益,退出同盟国加入协约国。
5.如图这一历史史实体现了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哪一思想的实现( B )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第一届内阁合影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
6.1913年,某身着西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恐,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这表明( C )
A.国内民众的反日情绪强烈
B.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
C.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
D.中华民国当时还未建立
【解析】 材料中文字内容说明辛亥革命后广大底层民众对革命的情形并不了解或知之甚少,这说明辛亥革命对农村的影响有限,没有发动广大的民众参与革命,具有明显的局限性,这也是其失败的重要原因。
7.据《中国报学史》统计,武昌起义胜利后半年内,全国报纸由100多家迅速发展到500多家,总销量达到4 200万份。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
A.人们关心社会变革,希望了解世界变化
B.《临时约法》规定有言论、出版等自由
C.大力提倡白话文,使阅读报纸的人数激增
D.人们普遍赞成民主共和,反对君主专制
【解析】 题干信息表明报纸的种类增加,销量增多,说明报纸的需求市场扩大,再结合题干信息“武昌起义胜利后半年内”,结合时代背景,A项正确;《临时约法》并没有真正的实施,B项错误;C项不符合史实,提倡白话文是在新文化运动兴起后;D项的“普遍”过于绝对,排除。
8.1912年1月11日,《民立报》提出“天下兴亡,匹妇有责”。一字之差,表明中华民国( B )
①提倡男女平等 ②讽刺女性地位  ③倡导女子关心国事  ④强调妇女社会责任感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9.1912年,五色旗被定为中华民国建国初期(1912—1928)的国旗。你认为五色旗的最准确寓意是( C )
A.驱除鞑虏,共建民国
B.弘扬传统,共创共和
C.民族团结,实现共和
D.各界联合,维护民国
【解析】 五色旗意义:由红、黄、蓝、白、黑组成,表示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
10.苏联曾有一个笑话:农夫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地回到家里对老婆说:“看,我们有炸鱼吃了!”老婆说:“没有油啊。”伊万说:“那就煮。”老婆说:“没锅。”伊万说:“那就烤。”老婆说:“没有柴。”伊万气坏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该笑话反映的是( D )
A.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
B.个人崇拜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
C.新经济政策恢复自由贸易的后果
D.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带来的弊端
【解析】 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对农业造成的危害。农业集体化后,农民被剥夺得一无所有。
11.某校九年级(1)班小张同学,对所学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有关知识进行了归纳整理,形成了以下看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D )
①这场危机具有时间长、范围广、破坏强等特点 ②它直接导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 ③经济危机引发了资本主义各国严重的政治危机 ④经济危机的后果之一是法西斯势力乘机抬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 从时间上看,俄国十月革命发生在1917年11月,从原因上看,直接导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故②错误。
12.甘地及其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之所以能够被印度国大党所接受,是因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A )
①能发动群众起来抵制英国的侵略 ②能始终把群众运动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③符合印度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 ④可以消除印度的种姓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能够团结各个种姓的群众起来加入反英斗争中来,但是并不能消除印度的种姓制度,因此④错误。
13.阅读下面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变化统计表。中国民族工业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C )
年份
拥有厂家
拥有资本
工人人数
1913年
689家
33亿元
27万多
1920年
1 795家
50亿元
55万多
A.清政府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
B.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大量外国资本
C.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D.民族工业打败了列强在华的企业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变化统计表”,排除A项;外国资本是为了扩大在华利益而非支持中国民族工业,排除B项;D项与史实不符;1914—1918年一战期间,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有利于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C项正确。
14.胡适在1923年给友人信中写道:“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其中《新青年》所创造的“新时代”是( C )
A.君主立宪时代 B.民主共和时代
C.民主科学时代 D.尊孔复古时代
【解析】 材料中“新青年”一词告诉我们,此题考查的是新文化运动的知识点,在这次运动中,进步的知识分子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15.人们通常把标志性事件作为定位历史的坐标。下列事件与结论搭配正确的是( B )
选项
事件
结论

洋务运动
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戊戌变法
完成了从君主制到共和制的转变

新文化运动
掀起近代中国首次思想解放潮流

五四运动
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戊戌变法最终虽以失败告终,却掀起近代中国首次思想解放潮流,辛亥革命完成了从君主制到共和制的转变,故②③错误。
16.我们对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耳熟能详,而五四运动又有哪些精神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发扬( A )
①爱国 ②民主 ③罢学 ④追求真理 ⑤思想解放 ⑥科学
A.①②④⑤⑥ B.①③④⑤⑥
C.①③⑥ D.①②③⑤⑥
17.在中国近代,国共曾有过兄弟般的合作。下列图片对应的历史事件中能体现这种合作的有( C )
图1 中共一大      图2 五四运动
图3 北伐战争      图4 遵义会议
A.图1 B.图2
C.图3 D.图4
18.中华民国十三年孙中山先生为黄埔军官学校开学典礼亲笔手书“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一心一意,贯彻始终”训词。这一年是( B )
A.1912年 B.1924年
C.1925年 D.1927年
【解析】 此题有两种解答方法。第一种,中华民国1912年成立,为民国一年,根据材料“中华民国十三年”可知,民国十三年是1924年;第二种,根据材料“黄埔军校开学典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埔军校是1924年创办的。
19.纪录片《苦难辉煌》中这样评价国民革命失败后稍显瘦削的毛泽东:“他却立于高山之巅,放眼未来,在‘红旗能打多久’的疑问动摇中,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下列哪一口号对这条崭新道路的开辟起到鼓舞作用( A )
A     B     C     D
20.民谣具有时代特点。如图民谣内容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D )
贴对联
从前过年贴门神,为叫门神守家门。
门神贴了几千载,穷人终究是穷人。
如今来了红四军,贴上对联迎新春。
上联是:共产党是大救星
下联是:苏维埃是咱命根
A.大革命时期 B.国共合作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解析】 民谣中的“红四军”成立于1928年6月,1926年国共两党合作开始北伐,目的是打倒列强,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1927年由于国民党屠杀共产党人,宣告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故A项排除。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开始第一次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是1924—1927年。第二次国共合作是1937—1945年,故B项不正确。日本于1931年开始局部侵华,故C项不正确。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召开八七会议,标志着中国革命开始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故D项正确。
21.我国有8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农村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经济体制改革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B )
A.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B.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C.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D.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解析】 1927年,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率领部队进军农村,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A项是解放战争时期挺进大别山的作用,C项是长征胜利的意义,D项是南昌起义的意义。
22.如图雕塑上的文字上为“长征从于都出发”,下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如果要求你给雕塑加上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的时间,你会选择( B )
A.1933年10月 B.1934年10月
C.1935年10月 D.1936年10月
23.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于1931年的( D )
A.江西南昌 B.湖南长沙
C.江苏南京 D.江西瑞金
24.1916年,北京街头出现了一副对联,上联:“袁世凯死了”,下联:“中国人民万岁”。围观者说上联和下联对不起来,作者说:“袁世凯就是对不起中国人民。”这样说的最主要理由是他( D )
A.成立了北洋政府 B.排挤孙中山
C.出卖了维新派 D.公然复辟帝制
【解析】 1915年底,袁世凯复辟帝制,不得人心,故正确答案是D。
25.民主革命时期,革命志士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如图体现的是( B )
飞夺泸定桥
A.井冈山精神 B.红军长征精神
C.延安精神 D.“铁人”精神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5小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已经变成一只‘火药桶’,只需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材料二
持续时间
涉及国家
伤亡人数
牵涉人口
经济损失(美元)
4年
30多个
3 000多万
15亿多
3 400多亿
材料三
《凡尔赛条约》部分内容
领土
由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
军事
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
政治
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等国家的独立
赔款
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
殖民地
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1)材料一中提到的“火药桶”是指哪里?为什么这里会成为“火药桶”?“火星”是指哪一历史事件?(4分)
【答案】 “火药桶”是指巴尔干半岛。(1分)原因:位于欧、亚、非三洲交通要冲;奥匈帝国、俄国等大国势力的扩张;自然资源丰富;民族众多等。(2分,只要写出两点即可)历史事件:萨拉热窝事件。(1分)
(2)依据材料二,试简要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特点。(2分)
【答案】 规模大、时间长、波及范围广、十分残酷等。(2分,答出两点即可)
(3)材料三中的和约对当时的世界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漫画的含义。(4分)
【答案】 《凡尔赛条约》与其他一系列和约一同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战胜国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国际“新秩序”。(2分)含义:漫画中的“五头兽”代表巴黎和会上的五大国,如何处置德国是巴黎和会的焦点问题,因此漫画中被撕咬在地的国家是德国。漫画充分地反映了巴黎和会的实质其实就是一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分赃会议。(2分)
27.在历史长河中,伟大人物以自己鲜明的个性和富有创造力的行动,影响着人类文明发展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时代曙光
材料二 临危受命
(1)观察材料一中的图片,指出图1攻占冬宫的意义。根据图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毛泽东的历史贡献。(4分)
【答案】 意义: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揭开了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序幕。(2分)历史贡献: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失败后,决定放弃攻打城市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2分)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主要是围绕哪些方面来克服危机的。用一句话概括其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产生的影响。(4分)
【答案】 围绕复兴、改革、救济展开工作。(3分)影响: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提供范例。(1分)
(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重要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起到什么作用?(2分)
【答案】 示例:顺应历史潮流能促进历史的发展;违背历史潮流则会阻碍历史的发展等。(2分)
28.一百多年前,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发动了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俄罗斯,自北方,包我三面;英吉利,假通商,毒计中藏。法兰西,占广州,窥伺黔桂;德意志,胶州领,虎视东方。新日本,取台湾,再图福建;美利坚,也想要,割土分疆。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压制我,众汉人,拱手降洋。
——陈天华《猛回头》内容摘录
材料二 皇帝……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辛亥革命后,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中国近代历史》
材料三 同盟会提出决断性民族主义的口号:“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显然,最初同盟会已把满族排除在帝国之外,同时也把关外的满洲土地排除在帝国之外……孙中山很快就认识到这是个问题,并且发生一定程度的转变。1906年,孙中山说:“民族革命是要尽灭满洲民族,这话大错。……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
——《帝国的分裂与保存》
(1)根据材料一,概括辛亥革命前中国的社会状况。(4分)
【答案】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2分)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2分)
(2)根据材料二,“新纪元”是指什么?辛亥革命为“新纪元”的到来创造了哪些条件?(4分)
【答案】 新纪元:新民主主义革命。(2分)条件: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复兴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进步探索了道路。(2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武昌起义后口号从“驱除鞑虏”改为“五族共和”的原因。(2分)
【答案】 推翻清王朝后,中国面临分裂割据的危险;(1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有利于维护民主共和。(1分)
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五四运动后,一批先进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积极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准备。1920年,浙江金华籍教育家陈望道翻译出版了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同年参与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创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材料二 1924年,在苏联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在广州黄埔区,国共合作建立了现代中国第一所军事政治学校……以孙中山为核心的国共两党领导人运用高超的政治才能,建立了国共两党联合统一战线,创造性地实行了政治改革和军事改革,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的道路。
(1)陈望道等人的活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哪些准备?(2分)
【答案】 宣传马克思主义;(1分)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1分)
(2)请列举20世纪20年代的两个史实,印证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4分)
【答案】 领导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2分)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2分)
(3)黄埔军校是国共两党合作的产物。创建黄埔军校的目的是什么?这所学校的创办对中国革命起了什么作用?(4分)
【答案】 目的:挽救中国危亡,为革命事业培养大批军事政治骨干力量。(2分)作用:为北伐的胜利进军创造了前提条件。(2分)
3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收割队和征粮队征集的一切粮食,应按下列基础进行分配:首先自然应分配必需数量的粮食,以满足当地居民最贫阶层对粮食的需求。所征集的粮食不应移走,而应留在原地。所有其余的粮食应立即无条件地送往粮食征集中心。
——列宁签署的《关于收割队和征粮队的法令》
材料二 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用来改善自己的经济,也可以用来提高个人的消费,用来交换工业品、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允许在地方经济流通范围内实行交换。
——《前苏联共产党代表大会、代表
会议和中央全会决议汇编》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4分)
【答案】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协约国发动武装干涉,国内发生叛乱。(2分)在战争的紧要关头,为了解决饥荒,以列宁为首的苏维埃政府根据需要向农民征收余粮。(2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指的是什么经济政策。并指出该政策出台的历史背景。(4分)
【答案】 新经济政策。(2分)背景:苏俄国内战争的结束,亟待恢复经济。(2分)
(3)根据从材料一到材料二的变化,说说它可以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提供哪些借鉴。(2分)
【答案】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制定政策的基本原则。(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