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课 新中国的诞生[见学生用书P83]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背景:随着战争的推进,__建立新中国__的任务提上日程。2.时间:1949年3月。3.地点:河北平山县__西柏坡__村。4.主要内容:(1)党的工作重心:__由乡村转移到城市__;__城市领导乡村__。(2)党的总任务: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使中国稳步地由__农业国__转变为__工业国__,由__新民主主义社会__转变为__社会主义社会__。5.历史意义:为夺取全国胜利和建设新中国作了__政治上__、__思想上__的准备。二、渡江战役1.背景:__三大战役__后,人民解放军已经控制了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__国共北平谈判__破裂,国民政府代表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2.概况: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在江西湖口至江苏江阴的千里战线上发起__渡江战役__。3.意义:人民解放军占领__南京__,结束了__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__,其残余势力退守__台湾__。4.解放战争取胜的原因:(1)政治:共产党得到__人民群众__的大力支持(根本原因)。国民党独裁专制,统治腐败,__不得人心__。(2)军事:解放军英勇善战,毛泽东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__战略战术__得当;国民党士气低落,战斗力不强,指挥失误等。(3)经济:解放区__土地改革__,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__经济基础__。国统区经济陷入崩溃。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时间:1949年9月。2.地点:__北平__。3.内容:(1)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简称《__共同纲领__》),规定国家的名称是__中华人民共和国__,政权性质是__工人阶级__领导的、以__工农联盟__为基础的__人民民主专政__国家。《共同纲领》具有__临时宪法__的性质。(2)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等人为副主席,组成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3)首都:北平(改名为__北京__)。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代国歌)。国旗:五星红旗。(4)采用__公元__纪年。(5)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4.意义:拉开了__筹建新中国__的序幕,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__组织上__的准备。四、开国大典1.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__中央人民政府__成立,接受《__共同纲领__》为本政府的施政方针,任命__周恩来__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2.开国大典:__1949__年__10__月__1__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__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__今天成立了!”3.新中国成立的意义:(1)国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__新纪元__。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__帝国主义__、__封建主义__和__官僚资本主义__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__独立自主__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__站起来了__。(2)国际:壮大了世界__和平民主__和__社会主义__的力量。五、西藏和平解放__1951__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__祖国大陆__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__大团结__。▲重点知识一次战役渡江战役一个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一部临时宪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简称《共同纲领》)一次谈判北平谈判一个工作重心转移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并开始由城市领导乡村(七届二中全会)一个序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拉开了筹建新中国的序幕三个标志①渡江战役,标志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结束②新中国成立,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③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三次会议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一、选择题1.下列历史事件,按发生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D )①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②渡江战役 ③三大战役④重庆谈判A.①②④③ B.②③①④C.③④②① D.④③①②【解析】 重庆谈判发生在1945年;三大战役发生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发生在1949年3月;渡江战役发生在1949年4月。2.下图反映的是近代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战争。这是指的( A )A.渡江战役 B.百团大战C.淮海战役 D.台儿庄战役【解析】 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渡江战役。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发布渡江战役的命令,在长江北岸严阵以待的百万雄师,从西起江西湖口,东到江苏江阴500多千米的战线上,分三路强渡长江,国民党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顷刻间土崩瓦解。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3.“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这首诗词中所表述的“人间正道”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中其内涵有( D )①争取独立 ②实现富强 ③捍卫民族尊严 ④建立民主政权A.①②④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4.有人说中国民主革命是“从南京到南京”,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北京到北京”。这两句话中的后一个“南京”和前一个“北京”分别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C )A.鸦片战争、开国大典B.《南京条约》的签订、五四运动C.解放军攻占南京、五四运动D.鸦片战争、平津战役【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句话中的前一个“南京”指的历史事件是《南京条约》的签订,后一个“南京”指的历史事件是解放军攻占南京;前一个“北京”指的历史事件是五四运动,后一个“北京”指的历史事件是开国大典。5.某次会议的最后一天,来自清华大学的张奚若教授等代表提出“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名字太长,不如就叫“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好,有了“人民”就可以不要“民主”二字,焉有人民而不民主?据以上信息判断该次会议应是( B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C.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这是在筹备新中国成立的一次会议,是在确定国家名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议还确立了新中国首都、国旗、国歌等内容。6.如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一幅浮雕《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它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直接背景是( B )A.三大战役取得重大胜利B.国民政府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胜利召开D.1949 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的国民政府覆灭【解析】 渡江战役之前,国共在北平进行了和谈,但是结果和谈失败,成为渡江战役的直接背景。D项占领南京是渡江战役的结果。AC项不是直接背景。7.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曾在山西白云观抽签,得一“下下签”,他叹息败局已定。不久,毛泽东也恰巧来到白云观,为助兴也抽了一签,得“上上签”。此事后来蒋介石知道了,说:“天意。”毛泽东却说:“民意。”对此理解合理的是( C )A.“天意”注定了蒋介石必然会失败B.毛泽东因抽到了“上上签”所以最终取得了胜利C.蒋介石夸大了失败的偶然性,未看到失败的根本原因D.该事情后美国放弃了扶蒋反共的政策【解析】 蒋介石的失败不具备历史必然性,这也不是“天意”。这主要是因为蒋介石集团的腐败造成的。由此说明蒋介石夸大了失败的偶然性,未看到失败的根本原因。8.1949 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全党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其主要依据是( B )A.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B.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胜利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D.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解析】 三大战役结束后,基本消灭了国民党主力,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胜利,因此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全党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B项正确。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是在1945年,与题干的时间不符,A项错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是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C项错误。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是在1956年三大改造后,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下图体现了解放战争中某战役的场景。百万雄师过大江材料二 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赶考去……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1)写出材料一中图片反映的战役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战役的重大意义。【答案】 渡江战役。意义:解放南京,标志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结束。(2)中共中央从哪里出发“进京赶考”的?出发前召开了一次会议,请写出这次会议的名称及其主要内容。【答案】 西柏坡。名称: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内容: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并开始由城市领导乡村;革命胜利后,党的总任务是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3)当年共产党交出的完美答卷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这份答卷的理解。【答案】 答卷:新中国成立。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以及社会主义的力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