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课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第一框 新文化运动 [见学生用书P28]背景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__半殖民地半封建__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没有完成实现__民族独立__、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依然如故;深受西方进步思想影响的先进中国__知识分子__开始觉悟开始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__青年杂志__》(后改名为《新青年》)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倡导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鲁迅(《__狂人日记__》是其发表的第一篇白话小说)、蔡元培(提倡“学术思想自由”)口号“民主”和“科学”内容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性质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__思想解放__运动意义(影响)新文化运动让军阀混战中的中国响起了__思想启蒙__的声音。使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从而更加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整个社会一、选择题1.抓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与“1915年”“《新青年》”“民主、科学”等关键词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C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C.新文化运动 D.辛亥革命【解析】 洋务运动的关键词是“自强”“求富”;戊戌变法的关键词是“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的关键词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2.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为此,他认为首先要做的事情是( C )A.进行革命斗争,反对独裁专制B.建立革命政党,发动工农群众C.发动启蒙运动,解放民众思想D.提倡学术自由,普及白话文章【解析】 本题的关键词是“陈独秀”,从“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可以看出陈独秀对民众不关心民主政治的现状不满意。为此,他认为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发动启蒙运动,解放民众思想。由此可知C项正确。D项也属于新文化运动,但与材料不符。3.陈独秀、李大钊等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了新文化运动。下列对于新文化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 A )A.思想解放运动,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B.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C.客观上对资本主义的产生起到了促进作用D.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解析】 B项是对五四运动的评价;新文化运动(前期)有利于传播资产阶级的文化,但C项错在“对资本主义的产生起到了促进作用”;D项是对戊戌变法的评价。4.沈从文曾让儿子读胡适的诗《希望》:“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儿子没看完便说:“这种诗像小孩写的!”沈从文说:“那时候能写这种小孩子东西已经很了不得。没人提倡这些,你就读不到那么多新书,我也不会写小说。”这个故事与新文化运动内容联系最紧密的是( B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B.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C.提倡科学,反对迷信D.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解析】 四个选项都属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从题干中可知,“诗”“小说”等属于文学的范畴。5.“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则材料反映的是( C )A.维新思想开始传播B.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C.民主科学思想冲击封建礼教D.近代学校开设修身课程【解析】 新文化人士认为,封建礼教要求臣民忠于君主,儿子服从父亲,妻子顺从丈夫,把人变成了奴隶,是民主和科学的大敌,向封建礼教猛烈开火。从题干可知,C项符合题意。6.某校历史兴趣小组举办了一场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辩论会,以下是同学们辩论的部分内容,其中表述正确的有( D )①主阵地是《新青年》 ②代表人物有李大钊、胡适、李鸿章等 ③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 ④鲁迅的《狂人日记》强烈地批评了几千年来专制统治的真面目A.②③④ B.①②④C.①②③ D.①③④【解析】 ②中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不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7.右图是出版于1932年的《开明国语课本》中的《太阳》一课,该图直接反映了新文化运动中( D )A.“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B.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的核心主张C.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的强烈愿望D.文学革命的巨大成就和广泛影响【解析】 从图片中可知,《太阳》一课的语言通俗易懂,这是受新文化运动中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思想的影响。8.蔡元培任北大校长后提出“北大者,为囊括大典,包罗万众之最高学府”“无论何种学派,苟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未达自然淘汰之命运,即使彼此相反,也听它们自由发展”。其主要目的是( D )A.听任各种思想自由发展B.缓和政治派系矛盾,鼓励学术研究C.提高北大学术研究水平D.倡导传播资产阶级文化【解析】 蔡元培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担任北京大学的校长后,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为办学理念,提倡“学术思想自由”。他的目的是破除北洋军阀政府对思想的禁锢与控制,为资产阶级文化的传播提供广阔的空间。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民主”“科学”思想,其实质就是资产阶级的民主科学思想,新文化运动(后期)则是宣传马克思主义。二、非选择题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专制主义和至尊的帝王被人们所唾弃,而民主、共和变成人人争贴的时髦标签。革命高潮带来人们心理上的变化,甚至发生普通公民自荐当总统的新鲜、真实的事例。——王文泉《中国近现代史》材料二 追本溯源……只因为拥护那德谟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场革命后人们的心理?【答案】 辛亥革命。(2)材料一所反映的事件与材料二中拥护“德谟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有什么关系?【答案】 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依然如故。面对这种情况,深受西方进步思想影响的先进中国知识分子认为主要是因为人们缺少民主和科学的觉悟。(3)请你从思想解放的角度简单评价这两场运动的积极作用。【答案】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复兴潮流的闸门。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让军阀混战中的中国响起了思想启蒙的声音。民主科学等口号的提出,使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从而更加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整个社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