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框 五四运动[见学生用书P30]导火线__巴黎和会__上列强拒绝了中国的正当要求,把__德国__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了日本爆发1919年__5月4日__,北京学生举行游行示威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等运动中心与主力北京(学生)→上海(工人阶级)斗争方式学生罢课→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成果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团拒绝在《__凡尔赛条约__》上签字性质一次彻底的__反帝爱国__运动意义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五四运动是中国__新民主主义革命__的开始;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__马克思主义__得到广泛传播,人们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开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国、看世界一、选择题1.政治漫画将过去的人、事以精妙的艺术形式进入了人类记忆的空间。如图漫画反映的事件是( C )A.新文化运动 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 D.洋务运动【解析】 从图中可知,拳头上的“商”“学”“劳动”分别代表商人、学生和工人。拳头打击的“章”“陆”“曹”分别代表三个亲日派的官员。C项符合题意。2.《全球通史》:“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关于这场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①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②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③为日后重新解决山东问题奠定了基础 ④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A.①② B.①③C.③④ D.②④【解析】 从题干中可知,这场运动是指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之时(新中国的成立),才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故①错误。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初次登上政治舞台是在维新变法的时候,五四运动后,中国的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故②错误。3.1919年5月,上海许多家长都收到一份由上海华童公学的校长发出的通知(见下框)。你认为该通知所说现象出现的原因最可能是( B )通 知亲爱的先生:5月26日,星期一,昨天早晨九时,你的儿子无故缺席,且目前仍然缺席,我请你通知我,到底是你儿子自行缺席,抑或是你希望他继续荒废学业。校长:L.H.泰纳(Turner)A.社会动荡,逃避战乱B.学生参与反帝爱国运动C.家境贫困,难以为继D.民族工业发展,扩大招工【解析】 从题干中捕捉关键信息“1919年5月”“学生无故缺席”等可知,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青年学生发起的五四爱国运动。4.五四运动形成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D )①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②斗争的主力逐渐由学生转向工人 ③促使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条约》上签字 ④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解析】 ①考查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②考查五四运动的两个阶段主力军的变化,五四运动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主力军是青年学生,中心在北京。第二阶段的主力军是工人,中心在上海。③考查五四运动的结果。④考查五四运动的意义。5.下列中国近代史上的爱国和进步口号,其中最能揭示五四运动内容和性质的是( A )A.外争国权,内除国贼B.民主与科学C.驱除鞑虏,恢复中华D.抵制日货,收回利权【解析】 B项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C项是“三民主义”之一的民族主义,D项虽然也是五四运动的口号,但与题意“最能揭示五四运动内容和性质”不符。五四运动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6.20世纪初,如春风细雨滋润祖国大地的新文化运动之后,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爆发。以下对这两次运动认识正确的有( B )①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创造了条件 ②五四运动进一步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③无产阶级是两次运动的主力军 ④两次运动都促进了民族的觉醒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 新文化运动的主力军是深受西方进步思想影响的先进中国知识分子,不是无产阶级。五四运动第一阶段的主力军是北京的青年学生,第二阶段是上海的工人,③错误。7.1919年6月3日以后,五四运动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下列对于“新”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D )A.运动中心从北京转移到上海B.斗争方式从学生罢课变为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C.发展成全国性的广泛的群众爱国运动D.斗争对象从帝国主义变为北洋军阀政府【解析】 五四运动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这个性质是贯穿五四运动的整个阶段的。8.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这里“补课”与“起点”的含义分别是指( B )A.明确反封建 实现各革命阶级的联合斗争B.明确反对帝国主义 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C.彻底反帝反封建 无产阶级政党开始领导革命D.开始宣传民主科学 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解析】 从题干中可知,第一次巨变是指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明确反封建,但没有明确反对帝国主义。所以,“补课”指的是明确反对帝国主义。“起点”较易联想到五四运动的意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二、非选择题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1919年的会议上,中国代表提出了废弃各国在华势力范围、取消“二十一条”、收回在大战中日本夺去的德国在山东的权益等多项正当要求。但是,这些要求都被操纵会议的列强拒绝。材料二 以前我们也曾想过最终方案可能不会太好,但却不曾料到结果竟是如此之惨。至于日本,则是如愿以偿。——顾维钧材料三 德国人沮丧、日本人得意,中国人的反应会怎么样?为了弄清这个问题,九年级某同学搜集到如下材料:1919年5月4日,3 000多名学生在北京天安门前集会,随后举行游行示威,队伍中喊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还我青岛”“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材料四 五四时期,革命青年为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而奋不顾身,为反对帝国主义的奴役和封建军阀政府的卖国行径而奔走呼号;先进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积极探索指导中国人民根本改变受奴役、受压迫地位的科学真理和发展道路。(1)材料一反映了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答案】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2)材料二中所说的日本“如愿以偿”是指什么内容?【答案】 日本以“二十一条”为借口在巴黎和会上得到了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的特权。(3)根据材料三,说说哪个社会群体成为五四运动的先锋。这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答案】 先锋:青年学生。性质:这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4)根据材料,说说五四精神的主要内涵有哪些。你认为青年学生应该怎样继承和发扬这一精神?【答案】 内涵:“五四”爱国精神(或:爱国、团结、民主、科学等)。做法:青年学生应当自觉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在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宣传和发扬五四精神等。(5)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有何重大的历史意义。【答案】 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的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人们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开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国、看世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