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3 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 同步测试(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4.3 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 同步测试(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三框 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见学生用书P39]
一、红军长征
原因
红军第__五__次反“围剿”的失利,红军损失惨重,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时间
1934年10月—__1936年10月__
路线
江西瑞金(1934年10月)—渡过湘江—强渡乌江—攻占遵义,召开__遵义会议__—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__吴起镇会师__(1935年10月)—会宁会师(1936年10月)
胜利意义
使中国革命__转危为安__,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二、遵义会议
时间
1935年1月
内容
纠正了__博古__等人“左”的错误,肯定了__毛泽东__的正确军事主张,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意义
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__领导地位__,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__生死攸关__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__从幼年走向成熟__的标志
一、选择题
1.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主要原因是( D )
A.敌人的力量强大
B.武器落后,敌众我寡
C.远离根据地,缺少后援
D.博古等人的错误指挥
【解析】 1933年,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分几路向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推行“左”倾错误主张。红军奋战一年,付出重大伤亡,仍未能粉碎“围剿”。
2.下列年代中属于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是( B )
A.1921年 B.1935年
C.1936年 D.1978年
【解析】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3.下面是新中国的将军外交家黄镇在1935年创作的一幅漫画,这幅画定格了戎马倥偬的战争岁月。下列诗歌与之反映的史实相符的是( B )
A.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B.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C.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D.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解析】 可抓住题干中“1935年”和图片中“过草地”的情况,判断出这幅漫画反映的是红军长征。A项是指1927年的秋收起义;B项是指红军长征;C项是指1949年4月的渡江战役;D项是指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爆发的抗美援朝战争。
4.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伟大战略转移。这里的“转移”是指( C )
A.中国革命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B.党的工作重心发生了转移
C.革命中心地区发生了转移
D.中国革命的任务发生了变化
【解析】 由于“左”倾错误,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4年,中共中央被迫放弃根据地,实施战略转移,开始长征。A项中国这个阶段的革命性质依然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但是,中国革命已不是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而是新的民主主义革命。BD项错误,近代中国党的工作重心没有变,革命的根本任务在这个阶段依然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5.“会议室的房顶中央吊有一盏旧式煤油灯,房屋中间有一长条桌子,当时开会时代表们就是围坐在这张桌子前。会场十分狭小,却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命运。”这次“会议”是( B )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解析】 抓住关键信息“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命运”即可判断,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由此可知是遵义会议。
6.下图是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合影(部分),请判断他们所在的地方是( A )
A.甘肃会宁 B.贵州遵义
C.陕西延安 D.陕西吴起镇
【解析】 抓住关键信息“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即可判断是1936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
7.为迎接中国共产党的生日,某校学生决定编排历史情景剧《红旗飘扬》。其中有一个场景与历史史实不符,请帮忙找出来( C )
A.南昌起义——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B.井冈山会师——成立中国工农红军,巩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遵义会议——毛泽东思想写进中国共产党党章,成为指导思想
D.红军长征——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解析】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毛泽东思想被写入党章是在1945年的中共七大上。
8.识读地图是历史学习应掌握的一种技能。下列与图中反映的历史信息相符合的是( B )
A.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扩展到长江流域
B.中国工农红军实行战略转移
C.八路军主动出击给日寇以沉重打击
D.人民解放军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
二、非选择题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
材料二
材料三 以下是外国友人对红军长征的评价。
长征是革命战争史上伟大的史诗,而且远不仅于此!
——美国记者 史沫特莱
长征是艰苦的冒险,长征是人类的勇气与怯懦、胜利与失败的搏斗。
——德国社会活动家 王安娜
长征是中国人民重要的精神财富。
——英国中国问题专家 迪克·威尔逊
长征是锻炼以后中国领导人的熔炉。
——英国评论家 安东尼
(1)阅读材料一,找出红军长征开始、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与中央红军会师的地方。
【答案】 红军长征开始:江西瑞金。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陕西吴起镇。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与中央红军会师的地方:甘肃会宁。
(2)阅读材料一中的《七律·长征》,找出诗中提到的地名。
【答案】 五岭、乌蒙山、金沙江、大渡河(泸定桥)、岷山。
(3)材料二是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的地址。据图分析这次会议的名称及其重要历史意义。
【答案】 名称:遵义会议。意义: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4)从材料三这些外国友人对红军长征的评价中,你感受到了怎样的“长征精神”?
【答案】 示例:长征精神表现在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等等。长征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开放式题目,不拘泥于参考答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