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综合探究二 从马镫看中世纪欧亚国家间的文明传播[见学生用书P40]一、马镫的起源1.含义:马镫是骑马时的__踏脚__和__支撑装置__,一般成对垂于马鞍两侧之下。2.功能:骑者脚踏一侧马镫跨上马背,双脚穿过马镫,这样,马镫能起到__在奔跑中稳定身体__的作用。行进时,骑者以__马镫__为主要支撑点,可以解放双手,在马背上做各种动作。3.出现背景:在古代人类骑马的大多数时间里,双脚都没有支撑。(1)古代埃及人尚不知马镫为何物。(2)亚历山大的骑兵横扫__中亚__时,都骑在马上无处搁脚。奔驰或跳跃时,骑兵必须紧紧抓住坐骑的鬃毛,以免颠下马背。(3)中国的战国时期,__赵武灵王__为抗击北方游牧民族侵扰,推行“__胡服骑射__”,但__战国乃至汉初__的骑兵马具中也没有马镫。4.发明及发展:发明马镫的最初想法可能来自偶尔用来帮助上马的__皮绳套__。最先使用这种皮绳套的大概是中国的__中原人__、__印度人__或__与中国接壤的中亚游牧民族__。大约3世纪的时候,中国人已经在铸造__金属马镫__了。5.使用的意义:成熟的马镫的使用,标志着__骑马用具__的完备,骑兵的发展由此进入新时期。骑兵可以和战马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复杂的战术动作和训练变得容易了。骑兵不但可以穿上沉重的铠甲,还能够更好地运用马的力量,为重甲骑兵的发展提供了__技术支撑__。二、马镫的传播1.传播(1)金属马镫发明后很快传播到东北亚的__高句丽__地区,并通过__突厥__等草原游牧民族向西传播。(2)6世纪末至7世纪初,__萨珊波斯__人从突厥人那里引入了马镫,并于7世纪初将这一技术传给__阿拉伯__人。(3)在7世纪早期,马镫传向__东欧__和__东罗马__帝国,并继续向北欧、西欧等地传播。2.传入对中世纪欧洲历史的影响:马镫的传入对中世纪欧洲历史的影响非同小可。马镫将__骑手__与__马__融为一体,这些骑手手持长矛或重的长枪,越来越普遍地披挂金属盔甲,他们就成为纵横欧洲中世纪近1 000年的__封建骑士__。★知识提升马 镫马镫,被西方马文化研究界称为“中国靴子”,马镫包括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是由骑者踏脚的部分,即镫环;二是将马镫悬挂在马鞍两侧的镫柄。“胡服骑射”“胡服骑射”是指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学习西方游牧和半游牧民族的短打服饰,同时也学习他们的骑马、射箭等武艺,史称“胡服骑射”。◆思维延伸从欧亚国家间文明传播的史实中你得出什么结论?①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不同文明之间是相互影响的,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吸收与融合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不同文明的接触常常成为人类进步的里程碑。②世界上的不同文化应该多元共存、和平共处。一、选择题1.马镫的发明,使骑兵的双脚有了强劲的支撑点。中国人开始铸造金属马镫是在( A )A.大约3世纪 B.大约4世纪C.大约2世纪 D.大约公元前3世纪2.金属马镫发明后,迅速在世界上传播开来。6世纪末7世纪初,萨珊波斯人从________那里引入了马镫。以上横线处应填入的是( B )A.突厥人 B.高句丽人C.阿拉伯人 D.东罗马人3.下列关于马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A.古代人类骑马的大多数时间里,都没有马镫B.亚历山大的骑兵马具中没有马镫C.战国时期我国的骑兵马具中没有马镫D.秦朝的时候我国的骑兵马具中有了马镫【解析】我国战国乃至汉初的马具中都没有马镫。4.下列关于马镫传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从中国传到东北亚地区B.由突厥人从波斯人处引入C.由阿拉伯人传给波斯人D.从西欧、北欧传到东欧5.西欧有一句谚语:“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克人的手。”据此,你认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充当使者的是( D )A.埃及人 B.法兰克人C.中国人 D.阿拉伯人二、非选择题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很少有发明像马镫那样简单,而又很少有发明具有如此重大的历史意义。马镫把畜力应用在短兵相接之中,让骑兵与马结为一体。——[英]科技史专家怀特材料二 无须赘述骑士们的装备对于中世纪军事贵族封建主义制度具有何等意义。……中国的火药在这一时期后期有助于摧毁这一社会形式,而中国的马镫最初曾促成这一社会形式的形成。——[英]科技史专家李约瑟(1)成熟马镫的使用有何重大意义?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中的“让骑兵与马结为一体”的含义。【答案】成熟的马镫的使用,标志着骑马用具的完备,骑兵的发展由此进入新时期。骑兵可以和战马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复杂的战术动作和训练变得容易了;骑兵不但可以穿上沉重的铠甲,还能够更好地运用马的力量,为重甲骑兵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2)马镫传入中世纪的欧洲后,对欧洲的影响非同小可。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马镫传入欧洲后的影响。【答案】马镫将骑手与马融为一体,这些骑手手持长矛或重的长枪,越来越普遍地披挂金属盔甲,他们成为纵横欧洲中世纪近1 000年的封建骑士。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