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能判断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认识物质的性质,能判断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过程与方法:通过简单的实验和日常生活入手,帮助学生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形成“物质是变化的”观点,体验生命教育教学过程教学内容(预习)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时间化学研究的内容: 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如何表示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 教学内容(预习)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时间 三.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包括 化学性质:包括 (三)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 三.课堂练习基础达标1、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 。3、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它们之间的联系是 4、化学变化常伴随的现象为____ ____,____ ____,___ _____等。而且还伴随____ ____的变化,常表现为___ _____,___ ____,_____ ___。 5、 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填入下列相应的空格中: (1)火药爆炸 _ ______; (2)汽车轮胎爆炸____ _ ____; (3)水能结冰______ __; (4)铁会生锈__ _ ______; (5)酒精具有可燃性_____ ___; (6)常温下水是无色液体 。知识巩固1、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导电性 B.可燃性 C.延展性 D.挥发性2、 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剩饭变馊 B.自行车生锈 C.牛奶变酸 D.电灯发光3、下列能说明硫和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的是( ) A.硫是淡黄色固体 B.硫受热会融化 C.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 D.液态硫受热会汽化 4、下列变化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酒精燃烧 B.玻璃破碎 C.石蜡熔化 D.水结成冰 5、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古代发明及应用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陶瓷烧制 B.火药使用 C.粮食酿醋 D.活字印刷 能力提升1、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们常常见到下列一些变化,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菜刀生锈 B、衣橱中放置卫生球逐渐变小,最后消失 C、食物腐败 D、天然气燃烧2、下列诗句描述的自然现象跟所涉及到的物质变化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春风又绿江南岸”——包含了化学变化 B.“日照香炉生紫烟”——包含了化学变化 C.“北风卷地白草折”——包含了物理变化 D.“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前者包含了化学变化,后者包含了物理变化3、下列叙述属于氧气的化学性质的是( ) A、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B、氧气在-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 C、氧气不易溶于水 D、氧气能与硫反应生成二氧化硫4、蜡烛燃烧时,发生的变化( ) A、只有物理变化 B、只有化学变化 C、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D、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5、硫在氧气中燃烧,最能说明了该变化是化学变化的是( ) A、比空气中燃烧更旺 B、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放出大量的热 D、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6、“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古丝绸之路将我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的物理变化的是( ) A.粮食酿酒 B.纺纱织布 C.烧制瓷器 D.冶炼生铁7、 1806年,英国化学家戴维用电解法从苏打中得到一种新的金属。他对新的金属做了以下实验:取一块金属,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投入水中,它浮于水面,并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它在水面急速转动,发出嘶嘶声,立刻熔化成一个闪亮的银白色小球,并逐渐缩小,最后完全消失。阅读后,请你归纳出这种金属四点性质。⑴ ;⑵ ; ⑶ ;⑷ 。参考答案 基础达标:1、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2、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3、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两者常常同时发生 4、 颜色改变 放出气体 生成沉淀 能量 吸热 放热 发光5、(1)化学变化;(2)物理变化;(3)物理性质;(4)化学性质;(5)化学性质;(6)物理性质。知识巩固:1、B 2、D 3、C 4、A 5、D 能力提升:1、B 2、B 3、D 4、C 5、D 6、B 7. 质软、密度比水小、熔点低、银白色固体、能与水反应生成气体等五.课后作业:必做题:《导航》 选做题: 六.课后反思PAGE / NUMPAGE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