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日本的大化改新 同步测试(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3 日本的大化改新 同步测试(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三课 日本的大化改新[见学生用书P37]
一、日本的兴起
1.早起国家的出现:__1世纪__前后,日本开始出现早期国家。本州中部的__大和__国家最为强大。
2.大和统一日本:大和不断征服扩张,__5世纪__时统一了日本本土。大和的最高统治者称为__大王__,后来改称__天皇__。
二、大化改新
1.背景
(1)国内因素:7世纪中期,日本的__社会矛盾__十分尖锐。__世袭__大贵族经济实力强大,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者;政治上,__地方__贵族反抗__中央__贵族,中央贵族之间争权夺利,__豪强__贵族权倾朝野,致使皇权旁落。
(2)国外因素:中国__唐朝__高度繁荣,__朝鲜半岛__上的一些国家也蒸蒸日上,这一现实强烈刺激了大和统治者。
(3)改革氛围的形成:皇室、改革派及曾经到过中国的__日本留学生__渴望参照中国的隋唐制度实行改革,建立天皇制__中央集权__国家和“__法制完备__”的新国家。
(4)改革的前提:645年,大和皇族中的改革派发动__宫廷政变__,孝德天皇即位,年号“__大化__”。
2.开始时间:__646__年。
3.改革者:__孝德天皇__。
4.主要内容
(1)政治上,改革__行政制度__,实行中央集权。
(2)经济上,土地收归__国有__,国家定期按人口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__赋税__。
(3)原来被贵族控制的农民转为国家__公民__。
5.治国基础:701年,日本参照中国的律令制度,编订了日本第__一__部律令法典,作为治国的基础。
6.改革的意义:大化改新是日本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改革后,日本发展成为一个__中央集权__的封建国家。标志着日本从__奴隶社会__过渡到__封建社会__。
三、日本的庄园和武士阶层的形成
1.日本的庄园
(1)建立原因:大化改新时推行的由__国家分配田地__的方法,逐步遭到破坏,很多豪强贵族纷纷建起自己的__庄园__。
(2)发展情况:到10世纪,庄园的数量已相当可观。
2.武士阶层的形成
(1)原因:庄园主为维护自身利益,争相蓄养__武士__。
(2)形成:武士的力量不断壮大,地位越来越高,逐渐形成一个特殊的__武士阶层__。
(3)影响:武士阶层在此后的日本历史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知识提升
《大宝律令》是日本第一部成文法典,编订于公元701年,是日本封建时代最完备的法典。它参照中国唐朝《永徽律》编订,是一部以刑法为主、诸法合体的法典。
◆思维延伸
1.日本大化改新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①改革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成功的根本原因。
②改革派通过政变消灭专横的豪强贵族,组建新政权,是成功的前提。
③日本民族对先进文明积极学习、善于利用的精神,是成功的主观因素。
④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2.大化改新后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是怎样的?
①教育:仿照唐朝的教育制度,在中央设太学,在地方设国学。
②宗教:佛教经中国、朝鲜传入日本后,发展很快。
③美术和文学:中国的唐诗和书法在日本深受欢迎。
④建筑:710年,日本仿照唐都长安的式样,建立了新都平城京。
一、选择题
1.日本开始出现早期国家是在( C )
A.公元前2世纪前后 B.公元前1世纪前后
C.1世纪前后 D.2世纪前后
2.“诏书规定:第一,效法隋唐的均田制,实行‘班田收授法’……第二,关于租税,效法唐朝租庸调制,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交谷(租)、服劳役或纳布代役(庸),交地方土产(调)……”根据你的推断,颁布诏书的是( A )
A.孝德天皇 B.屋大维
C.伯里克利 D.汉谟拉比
【解析】注意题干中关键信息“效法隋唐”。7世纪中期,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成功,新上台执政的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其中,经济上,把贵族的土地收归国有,被贵族控制的农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按人口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3.大化改新后,很多豪强贵族纷纷建起自己的庄园。为适应这一趋势,逐渐形成的阶层是( D )
A.市民阶级 B.早期资产阶级
C.骑士阶层 D.武士阶层
4.日本位于太平洋西岸,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4个大岛和6 800多个小岛组成,故日本又称“千岛之国”。大和民族是生活在“千岛之国”上的主体民族,大和统一日本本土是在( C )
A.3世纪 B.4世纪
C.5世纪 D.6世纪
5.下列选项属于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或原因的是 ( A )
①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日益激烈
②以苏我氏贵族为代表的豪强贵族专权跋扈,独揽朝政
③中国大唐王朝的高度繁荣,刺激了大和统治者
④建立起天皇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7世纪中期,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正式开始。对这一变革解读正确的是( B )
A.严重削弱了天皇的权力
B.加速了日本封建化的进程
C.加强了世袭贵族的地位
D.直接推翻了幕府的统治
【解析】7世纪中期,日本的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成功,新上台执政的孝德天皇效仿隋唐制度颁布改新诏书,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它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B项正确。
7.“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这句话反映了日本遣唐使来中国的主要目的是( D )
A.传播日本先进文化
B.进行贸易往来,获取高额利润
C.作为征服中国的先遣队
D.吸收先进文化,促进自身发展
【解析】日本向中国派遣使者的主要目的是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以振兴国家。
8.下列关于古代中日之间的交流史实的描述中,正确的有 ( A )
①公元57年,居日本南部的倭奴国派使者到中国,中国皇帝赐使者印绶
②公元1世纪后的几百年间,中日之间的交流有了更大的发展
③成批的中国织工、陶工等随日本使者到了日本
④到了中国的宋元时期,中日交流达到了一个高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中国的大唐时期,中日交流达到一个高峰。
二、非选择题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7世纪中期,日本社会阶级矛盾尖锐,社会秩序混乱。日本皇室和部分留学中国的留学生决心参照中国隋唐的政治、经济制度实行改革,以振兴国家。
(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反映了7世纪中期日本进行的什么改革。
【答案】大化改新。
(2)这次改革为什么要参照中国隋唐的政治、经济制度?试举一例说明隋唐时期中日友好交往的史实。
【答案】当时中国唐朝高度繁荣,这一现实强烈刺激了大和统治者。举例:日本遣唐使到中国。
(3)在改革的过程中,留学中国的日本留学生发挥了重要作用。假如你是当时的一名留学生,你会怎么做?
【答案】示例:积极学习先进文化知识;回国后,积极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同陈规陋俗作斗争。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颁给贫民口分田(唐代实行均田制时的一种份地),六年一次,死后归还。受田者负担租、庸、调:租为田租,交纳稻米;庸为徭役,每人每年十天,也可以用绢布代替;调为贡物,交纳各种土特产品,一般是交纳绢布,每户一丈三尺。
材料二 凡天下丁男,给田一顷;笃疾废疾,给田四十亩;寡妻妾,给三十亩,若为户者,加二十亩。
——唐朝武德田令
(1)材料一的规定出自哪个国家的法令?这一法令是在什么改革中颁布的?
【答案】日本。大化改新。
(2)材料一中改革开始于什么时候?对该国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答案】646年。这次改革使日本从奴隶社会逐渐过渡到了封建社会,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3)材料一中的田令与材料二中的中国唐朝田令有什么共同点?这个共同点能说明什么问题?
【答案】共同点:政府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说明日本大化改新其实是仿效唐朝的制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