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 同步测试(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 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 同步测试(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二课 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见学生用书P47]
一、秦的暴政
1.秦始皇的暴政
(1)大兴__土木__:秦始皇在位期间,不仅在咸阳修建了许多宫殿,包括著名的__阿房宫__,还在全国各地建设了很多行宫。他还在__骊山__为自己建造了规模巨大的__陵墓__。
(2)__徭役__繁重:为完成规模宏大的工程,秦王朝征调的劳役人员多达70万。长年在外服役的人有二三百万。那时,所有的壮年男子都去打仗或服劳役,妇女也被迫__转运军粮__。
(3)__刑罚__残酷:秦朝法律非常细密,处理罪犯的刑罚有20余种,死刑就约有10种,还有多种残害身体的肉刑,各种徒刑也没有期限,一经判定就终身为刑徒。
2.秦二世的暴政:公元前__210__年,秦始皇死,他的儿子胡亥即位,就是秦二世。胡亥延续了秦始皇的统治方式,人民依旧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二、秦末农民起义
1.陈胜、吴广起义
(1)原因
①根本原因:__秦的暴政__。
②直接原因:公元前209年,900多个农民被征发到渔阳去__守卫边疆__。在蕲县大泽乡时,遇到大雨,无法如期到达,按照秦法,要被__处死__。
(2)经过:陈胜和吴广杀死了押送他们的军官,号召大家起义,大家热烈响应。中国历史上第__一__次农民大起义爆发了。起义军很快建立了自己的政权,__陈胜__自立为王,队伍也发展到几十万人。
(3)结果:不到半年,起义军遭到镇压,吴广、陈胜相继被部下杀害。
(4)影响:揭开了__秦末农民起义__的序幕,沉重打击了__秦朝__的残暴统治。陈胜、吴广起义的消息传遍南北,痛恨秦朝统治的各地百姓纷纷揭竿而起,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项羽和刘邦领导的起义。
2.项羽和刘邦起义
(1)项羽:项羽是楚国贵族的后代。他起兵反秦,并__以少胜多__大败秦军主力。
(2)刘邦:刘邦出身平民,起兵前做过乡间的小吏。刘邦起兵反秦后率兵西攻__咸阳__。公元前207年,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3.楚汉之争:公元前202年,刘邦彻底击败__项羽__,项羽自杀,__楚汉之争__结束。
三、西汉的休养生息政策
1.西汉的建立
(1)建立时间:公元前__202__年。
(2)建立者:刘邦,即__汉高祖__。
(3)定都:__长安__。
2.汉初休养生息政策
(1)背景
①西汉初年,经济__萧条__,国家__贫穷__。皇帝出门,找不到四匹毛色一样的马来驾车,将相只好乘牛车。
②统治者吸取了秦亡的教训,采取__休养生息__政策来恢复经济。
(2)实施者:汉高祖__刘邦__。
(3)措施
①让士兵复员从事生产,免除若干年的__徭役__。
②让战时逃亡在外的人回乡,发还__原有的田宅__。
③释放一些__奴婢__为平民。
④将田租定为__十五税一__。
(4)影响:这些措施促使经济迅速恢复。
“休养生息”一般指经济上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少用兵,少建公共工程;政治上减轻刑法、宽政安民。3.文景之治
(1)在位皇帝:__汉文帝__、__汉景帝__。
(2)措施
①文帝统治时期,进一步减轻__赋税__和__徭役__。他连续12年免除__全部田税__,又把每年服徭役改为__三__年一次。他还减轻刑罚,废除了__肉刑__。
②景帝将田租定为__三十税一__。进一步减轻刑罚,以至一年内,全国处理的案件只有400起。景帝重视__农业生产__,曾说农耕是天下的根本。
③文景两朝重视发展__耕织生产__,努力减轻人民负担,并且注意__法纪__,因此社会比较安定。
(3)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__文景之治__”。
★知识提升
1.秦亡前后,项羽、刘邦进行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秦亡前:项羽、刘邦所领导的起义队伍,主要目的是推翻秦朝残暴的统治,其性质是农民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秦亡后:楚汉之争的目的是争做皇帝,其性质属于统治阶级内部争夺最高统治权的斗争。
2.评价秦始皇的功与过。
功:①灭六国,统一全国,结束了诸侯国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
②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如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大修驰道,统一车轨等,有利于巩固统一,有利于地区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实行郡县制和法律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过:①实施焚书坑儒,钳制了人们的思想,摧残了文化。
②实施一系列暴政,如大修宫殿和陵墓,征发徭役和兵役,采用严酷的刑罚等,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思维延伸
如果陈胜、吴广等人没有因为大雨误期,秦末农民起义还会爆发吗?为什么?
会爆发。因为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它主要表现在:秦朝刑罚严苛;徭役、兵役沉重;秦二世统治更加残暴。以上几点表明了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必然性。戍边途中遇雨误期,只是促使起义爆发的偶然因素。即使没有遇到大雨,秦末农民起义也必定会爆发,只不过是时间早晚问题。
一、选择题
1.刘邦称帝,建立汉朝这一事件发生在( D )
A.公元前2世纪初 B.公元前2世纪末
C.公元前3世纪初 D.公元前3世纪末
2.“四面楚歌”这一成语源于一场战争。公元前202年,汉军包围楚军,并唱起楚歌,勾起楚军的思乡之情,楚军无心恋战,纷纷溃散。这场战争带来的结果是( C )
A.秦朝灭亡 B.秦朝统一
C.西汉建立 D.起义失败
3.《汉书·食货志》记载:“汉兴……天下既定,民亡盖臧(同藏),自天子不能俱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税一。”材料中的( A )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光武帝
4.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史实历经时间的考验,具有恒久的意义,并成为指引历史发展方向的标志。下列能体现西汉统治者充分认识到“先富民,再强国”的道理的是( C )
A.建立县制 B.统一文字
C.休养生息政策 D.平抑物价
5.(景帝)诏曰:“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由此可见汉景帝采取的措施应是( C )
A.释放一些奴婢为平民,将田租定为十五税一
B.连续12年免除全部田税,徭役改为三年一次
C.将田租改为三十税一,进一步减轻刑罚
D.让战时逃亡在外的人回乡,发还原有的田宅
6.刘邦和项羽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下列关于楚汉之争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B )
A.战争的目的是争夺帝位
B.项羽势力弱小,却一味依赖武力
C.刘邦注重收揽民心,善于用人
D.项羽在四面楚歌中自刎而亡
【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项羽势力要强于刘邦,但他骄傲自大,听不进意见,纵兵杀掠,大失民心,最终失败自刎而亡,B项符合题意。
7.西汉初年,刘邦废除秦朝苛法、豁免其徭役,减轻人民的负担,如减轻田租,十五税一;景帝时又将田租由十五税一减为三十税一,还减轻刑法,废除了连坐法和残损肢体的肉刑等。汉初统治者实行这些措施的原因是( C )
①为了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
②人民对政府不满,不断起来反抗
③为汉朝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④为了创造安定的社会局面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西汉初年人口锐减,土地荒芜,统治者的首要任务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安定社会秩序,①④符合题意。②不符合史实,③是其意义,而不是原因。
二、非选择题
8.秦汉时,我国封建社会首次进入大一统时期,但由秦入汉,发生了一系列战争。让我们回顾历史,共同探究这些战争。
【领袖篇】
图1 图2 图3
(1)请根据下列提示语写出上面三幅图片对应人物的名字。
①__陈胜__领导大泽乡起义,在陈自立为王。
②__项羽__指挥巨鹿之战,大败秦军主力。
③__刘邦__率兵直逼咸阳,秦朝统治者向他投降。
【成语篇】
图4      图5      图6
(2)图4表现了我国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的情景,请写出这次起义的名称。
【答案】大泽乡起义(或陈胜、吴广起义)。
(3)图5和图6与哪两场战争有关?这两场战争的结果如何?
【答案】巨鹿之战和垓下之战。巨鹿之战项羽以少胜多,将秦军的主力歼灭;垓下之战,项羽自刎,刘邦获胜。
【评价篇】
它直接诱导了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打乱了秦王朝的统治秩序,加速了残暴的秦二世的统治的灭亡并最终使其走向灭亡;它同时也间接影响了自此以后的历次农民起义,为后世农民起义树立了光辉的形象。
(4)这则材料是对哪次起义的高度评价?请你说出这次起义爆发的时间和爆发的根本原因。
【答案】大泽乡起义(或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年。秦的暴政。
(5)秦朝最终是在什么时候被谁灭亡的?秦朝的灭亡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和教训?
【答案】公元前207年,被刘邦率领的起义军所灭。得民心者得天下。(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