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框 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见学生用书P66]1.东晋的兴亡(1)建立:317年,西晋灭亡第二年,皇族__司马睿__在南方重建政权,定都__建康__(今江苏南京),史称__东晋__。(2)政权特点:__士族__把持朝政。东晋立国离不开士族的鼎力支持,其中__琅邪王氏__贡献最大。东晋初年流传着一句民谣:“王与马,__共天下__。”琅邪王氏之后,其他几个北方来的士族也相继把持朝政。(3)灭亡:420年,大将__刘裕__自立为帝,国号__宋__,结束了东晋的统治。2.淝水之战(1)背景:东晋中期,__氐族__建立的__前秦__政权基本统一了北方地区。383年,前秦皇帝__苻坚__率军南下,试图一举吞并东晋。(2)过程:__秦军__前锋与东晋军队隔__淝水__对峙。东晋将领要求秦军稍向后退,以便晋军渡河决战。苻坚想趁东晋军队渡河时予以打击,同意后退。秦军中的氐族人不多,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占多数,他们不愿为前秦卖命,秦军一退就溃不成军。晋军趁机发起进攻,大败__前秦__。(3)影响①对南方:淝水之战使江南地区免遭摧残,为__江南经济__持续发展提供了相对安定的环境。②对北方:淝水之战后,前秦的统治土崩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__割据混战__的状态。3.南朝(1)开始:420年,大将刘裕自立为帝,国号宋,结束了东晋的统治。(2)包含的朝代:此后160多年间,南方先后经历了__宋__、__齐__、__梁__、__陈__四个朝代,都城都在__建康__,历史上统称为“__南朝__”。4.江南地区的开发(1)人口南迁①背景:三国以前,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都在__北方__,长江以南的许多地区还非常落后。②开始:从__东汉末年__开始,许多北方人为了躲避战乱,逃亡江南地区。③高潮:__西晋后期__之后,更多的北方人迁到江南。(2)江南经济的发展项目内容原因人口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__劳动力__和先进的__生产技术__;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__社会秩序__比较稳定;当地__民众与移民__的辛勤劳动表现农业①修建了许多__水利工程__,开垦出大量__良田__,__太湖__流域、__鄱阳湖__流域和__洞庭湖__流域,都是东晋南朝的__重要粮仓__。福建、广东和广西一带,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②南方以种植__水稻__为主,__栽培技术__有了提高③稻田里开始使用粪肥,__小麦__的种植也推广到江南④利用__水力__加工谷物的生产工具,应用更加广泛手工业①__养蚕缫丝__技术有了提升,丝织品产量激增,棉布的生产和使用也逐渐发展②__冶铸__技术进一步改进,灌钢法的发明大大提高了钢的质量③__制瓷业__发展迅速,__瓷器__已成为较为普遍的生活用具,尤其是__青瓷__,最为当时人所青睐影响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__经济重心南移__奠定了基础一、选择题1.一个生活在318年的建康人应该接受以下哪个政权的管辖( C )A.东吴 B.西晋C.东晋 D.东汉2.西晋和东晋的建立者分别是( C )A.司马懿和司马昭B.司马昭和司马炎C.司马炎和司马睿D.司马炎和司马昭3.东晋初年流传着一句民谣:“王与马,共天下。”这句话的意思是( B )A.东晋立国离不开庶族的鼎力支持B.东晋立国离不开士族的鼎力支持C.东晋庶族势力很大D.王氏与马氏轮流执政4.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以下成语的来历与如图所示战役无关的是( B )A.投鞭断流 B.万事俱备,只欠东风C.草木皆兵 D.风声鹤唳【解析】图片反映的事件是淝水之战。B项与《三国演义》中描述的赤壁之战有关。5.东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迅速,而北方经济发展缓慢。导致这一变化的客观因素是( C )A.江南生产工具和生产经验比北方强B.南方人比北方人勤劳C.北方社会动荡,南方相对安定D.先秦以来,南方的自然条件优于北方【解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争与政权更迭大多发生在北方,C项正确;AB两项与史实不符;南方地区自然条件优越,但江南地区直到东晋南朝时期经济才迅速发展,D项与题意不符。6.“北麦南稻”至今仍是我国老百姓的饮食格局,但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不同的餐桌上除了常见的稻米饭外,还出现了面食、粟米饭等北方食品。这是因为( D )A.南方人口增多B.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C.面食营养价值更高D.北方人口南迁后习俗逐渐交融7.“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表现包括( D )①修建水利工程②开垦了大量良田③牛耕和粪肥得到推广④小麦种植推广到江南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④二、非选择题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庄稼成熟),则数郡忘饥。——《宋书》材料二 农民在湖沼边筑起堤坝,进行围垦,开辟出一片片湖田。太湖、鄱阳湖和洞庭湖周围湖田很多,这三个地区便成为江南的粮仓。五岭以南,种植双季稻,一年收获两次,粮食自给自足。成都平原的农业也有新的发展。(1)两则材料描述了江南开发的状况。你能具体说一说当时江南经济得到开发的原因有哪些吗?【答案】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南方的统治者大多重视发展经济;南方社会相对安定;南方气候温暖、雨量充足、土地肥沃;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等。(2)当时南方种植的农作物除了水稻,还有哪些?【答案】还有小麦等作物。(3)有人说,经济开发给江南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这种经济开发是应该禁止的。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你如何看待经济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答案】这种说法不对。虽然经济开发会给生态环境带来不良影响,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应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