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框 北方的民族交融[见学生用书P69]1.少数民族内迁(1)时间:东汉、魏、晋时期。(2)内迁民族: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主要有__匈奴__、__鲜卑__、__羯__、__氐__、__羌__。(3)规模:至西晋初年,内迁各族人数已达到几百万,在关中地区,少数民族甚至占到总人口的一半。(4)影响:内迁各族同汉族__长期杂居__,__相互交融__,民族界限日益模糊。少数民族内迁分布状况:少数民族原居住地区新居住地区匈奴蒙古草原今晋、陕、甘三省境内鲜卑大兴安岭一带今辽东、辽西、内蒙古、山西羯西域一带今山西地区氐川、陕、甘交界今陕西、甘肃一带羌甘肃、青海今甘肃、陕西一带2.北魏的建立和统一(1)建立:十六国后期,__鲜卑__族的一支拓跋部强大起来,建立了__北魏__,定都__平城__(今大同)。(2)统一:北魏依靠骁勇善战的骑兵部队,长驱直入中原,迅速吞并北方地区的几个割据政权,439年,统一__黄河__流域,结束了十六国长期纷乱割据的局面。3.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黄河流域统一后,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交往频繁,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习俗上互相影响,__民族交融__已经成为趋势。(2)时间:494年。(3)目的:更好地接受中原地区的__先进文化__;加强对__中原地区__的统治。(4)措施①迁都__洛阳__:平城气候干旱,粮食不能满足都城众多人口的需要;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北魏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也不利于学习和接受中原先进文化。(原因)②汉化改革:改革__鲜卑__旧俗,禁止在朝廷上使用鲜卑语,统一使用__汉语__;规定官员和家属必须穿戴汉族__服饰__;改鲜卑族的姓氏为__汉族__姓氏,把皇族姓氏由拓跋改为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__联姻__;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__礼法__,尊崇__孔子__,以孝治国。(5)影响:孝文帝的改革,适应了__社会经济__的发展,大大加快了__北方民族交融__的步伐。此后,传统的汉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4.北魏的发展:孝文帝改革后,传统的汉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物产丰富。5.南北朝(1)北朝:6世纪前期,北魏内乱不止,分裂为__东魏__和__西魏__,又分别演变为__北齐__和__北周__。历史上把北方的这五个朝代称为“__北朝__”。(2)南朝:从420年开始的160多年间,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都城都在建康,历史上总称“南朝”。(3)南北朝:5世纪初至6世纪末,南朝和北朝对峙的时期统称为“__南北朝__”。(4)南北朝的关系:南北朝后期,南北双方关系出现了明显变化。使节往返日益频繁,__互市交易__越来越多,南北交往趋于正常。(5)影响:为国家__重新统一__创造了条件。一、选择题1.“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广袤无垠的北方草原上生活着许多游牧民族。他们大规模内迁发生在( C )A.西汉时期 B.三国时期 C.东汉、魏、晋时期 D.东晋时期2.自孝文帝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下列内容与此有关的是( D )A.北魏迁都洛阳 B.北魏改用汉姓C.北魏改穿汉服 D.北魏学习汉族礼法3.某电视台拍摄了一部反映我国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与汉族友好关系的电视剧。以下镜头不正确的是( D )①汉族人民使用胡床、圆凳②胡人穿汉服③昭君出塞④蒙恬北击匈奴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4.中国历史悠久,朝代众多。下列几组朝代中,基本并存的一组是( C )A.西周与东周 B.西晋与东晋C.南朝与北朝 D.南宋与北宋5.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中哪一条有利于其直接控制黄河流域( A )A.迁都洛阳B.实行汉化政策C.采用汉族统治阶级的封建统治政策D.颁布均田制6.下列历史现象中,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是( D )A.北方统一的实现B.封建化的完成C.阶级矛盾的激化D.北方民族的融合7.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 )A.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B.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C.促进中国社会封建化D.符合人民群众的要求8.中国古代每一个专制王朝都深深地烙上了“家天下”的印记,因此,一些史学家常把皇姓跟朝代名称合二为一,比如称唐朝为“李唐”、宋朝为“赵宋”,那么被称为“元魏”的应该是( C )A.战国时期的魏国B.三国时期的魏国C.北魏D.元朝9.“对于历史上任何一个闯入并扎根于农耕文化圈的游牧民族来说,接受同化是他们的终极命运。”北魏孝文帝顺应时代潮流对鲜卑旧俗进行改革。下列不属于孝文帝这一方面的改革内容的是( D )A.说汉语 B.穿汉服 C.改汉姓 D.迁都平城10.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整个中华民族的文明就是各个民族不断交流、交融所产生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材料二 (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魏书》材料三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资治通鉴》(1)迁往中原的“北方游牧民族”主要有哪些?【答案】匈奴、鲜卑、羯、氐、羌。(任答四个即可)(2)“中原的部分汉族人迁往江南”给江南地区发展带来了哪些有利因素?【答案】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3)材料二、三反映了历史上哪一次重要改革?两个诏令提出的具体改革措施分别是什么?【答案】北魏孝文帝改革。在朝廷上必须使用汉语,禁止使用鲜卑语;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4)这一改革与材料一中的历史现象,在历史上产生了什么共同影响?【答案】促进民族的融合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