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框 唐的盛衰[见学生用书P76]1.唐朝的建立(1)建立时间:618年。(2)建立者:__李渊__。(3)都城:__长安__。2.贞观之治(1)主观原因:唐太宗注意吸取隋灭亡的教训。(2)客观措施经济①善于以史为鉴,认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治国思想)②非常重视__发展生产__,减轻农民的__赋税和劳役__(农业政策)农民占有一定的土地,赋役负担减轻,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逐步增强政治善于用人:任命富于谋略的__房玄龄__和善断大事的__杜如晦__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 虚心纳谏:重用敢于直言的__魏征__,他前后进谏200多次,是最著名的谏臣政治比较清明,决策正确政治唐太宗时沿袭和完善了隋代的__三省六部制__提高了行政效率。它们之间各有分工,既互相合作,又互相牵制,改善并加强了中央集权文化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培养与选拔。贞观时期进一步完善了隋代创立的__科举考试__制度,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考试科目是一种相对公平的选拔制度,为读书人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人才共同影响(结果)贞观年间,农民占有一定的土地,赋役负担减轻,政治也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逐步增强,历史上称为“__贞观之治__”3.科举制度(1)创立:隋代。(2)完善:唐太宗时进一步完善,__进士科__成为最重要的考试科目。千人报考,被录取的不到百分之一,选拔非常严格。(3)内容:科举制通过__考试__来选拔官员,强调以__才能__作为选官的标准,是一种相对公平的选拔制度。(4)作用:改变了隋唐以前主要依赖荐举和凭借__家庭出身__来做官的惯例,为读书人创造了相对__平等__的竞争机会,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人才。(5)影响:唐朝的科举制在当时还影响到邻国,一些外国留学生也到__长安__参加科举考试。4.开元盛世(1)背景:唐太宗去世以后,经过唐高宗、武则天时期的发展,国力进一步增强。武则天以后,唐朝政局动荡,直到唐玄宗即位,才稳定下来。唐玄宗统治前期,年号“__开元__”。(2)措施①政治:励精图治,任用富有__改革精神__的贤人做宰相;重视__地方吏治__,亲自考核县令的政绩;__虚心纳谏__,抑制奢靡,__提倡节俭__。②农业:大量开辟__荒地__,改进__耕作技术__,粮食总产量持续增加,全国各地修建许多大型__粮仓__。③商业:商业繁荣,大都市有__长安__、__洛阳__、__扬州__和__成都__等。长安城拥有百万人口,城市规划得有如棋盘,十分整齐。城内分为__坊__和__市__,坊是居民__住宅区__,市为__商业区__。__扬州__不但是全国货品的集散地,还是国际商品的转运中心。(3)表现:开元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__开元盛世__”。5.唐朝的灭亡(1)安史之乱:唐玄宗统治后期,朝政逐渐混乱,爆发了以边防将领__安禄山__和__史思明__为首的叛乱,史称“__安史之乱__”。从此,唐朝开始__由盛转衰__。(2)唐朝灭亡:__907__年,节度使__朱全忠__夺取政权,建立__后梁__,唐朝灭亡。◆思维延伸封建社会盛世局面的出现对当今社会的启示有哪些?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②对生产关系进行合理调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③优秀的人才和先进的制度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保证。④执政者必须加强廉政建设,居安思危。一、选择题1.隋唐时期有一大“发明”,它否定按门第选官,为布衣(平民)提供了做宰相、公卿的机会。这一“发明”是( D )A.世袭制 B.分封制C.郡县制 D.科举制2.“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大诗人杜甫的这一经典诗句称颂的是( D )A.文景之治 B.开皇之治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3.我国著名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讲道:“汉代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而唐代宰相则采用委员制。”这里的“委员制”是指( C )A.郡县制 B.科举制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4.下列王朝中,定都长安的有( D )①秦朝 ②西汉 ③东汉④西晋 ⑤隋朝 ⑥唐朝A.①②③ B.④⑤⑥C.①③⑤ D.②⑤⑥5.小明以“繁荣与开放的唐朝”为主题进行探究。下列他整理的内容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唐太宗时出现“贞观之治”的局面C.唐玄宗时出现“开元盛世”的局面D.扬州是全国货品的集散地6.“在历代帝王中,唐太宗是以‘雄才大略而从谏如流,位及人主而兼听纳下’的开明作风而闻名于世的。”该评价的依据是唐太宗( C )A.奖励军功,按照功劳大小分封爵位B.大力加强监察制度,监督地方官员C.善于听取臣下建议,鼓励臣下直言D.创立行省制度,不断加强中央集权7.唐太宗是我国古代一位有作为的开明君主。下列言论不属于他的治国智慧的是( C )A.“若家给人足,朕虽不听管弦,乐在其中矣”B.“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C.“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D.“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8.诗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生活。下列诗句中,能反映唐玄宗统治前期盛世景象的是( C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B.“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C.“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D.“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二、非选择题9.中华文明绵延不绝、吐故纳新,创造了持续的辉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文明需要劳动与创造】材料一 图1 图2 图3 图4(1)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填写下面的表格。内容图1图2图3图4名称铁农具牛耕技术①________②________出现的历史时期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唐朝优点或产生的影响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曲辕犁 ②筒车 ③春秋时期 ④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生产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⑤轻便灵活,回转省力,能够适应深耕和浅耕的不同需要 ⑥可以随水流自行转动,将水由低处运到高处,节省了人力 【文明需要继承和创新】材料二 在当时的条件,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有参政的机会……我国的这一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徐中约《中国近代史》(2)材料二中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的是什么?它创立于我国何时?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答案】科举制度。隋朝。它是一种相对公平的选拔制度,为读书人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人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