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框 南宋与金的和战[见学生用书P87]1.金的兴起(1)崛起:辽宋对峙的后期,生活在黑龙江、松花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的__女真族__逐渐崛起。11世纪,__女真完颜部__逐渐统一女真各部。(2)建立政权:12世纪初,女真首领__阿骨打__在__会宁__称帝,国号__大金__,他就是__金太祖__。2.金灭辽和北宋(1)金灭辽:辽在对金作战中节节败退,最终被金所灭。(2)金灭北宋:1127年,金灭北宋。3.南宋抗金(1)南宋建立:1127年,__赵构__称帝,后在南方的临安定都,史称__南宋__。(2)岳飞抗金①__岳飞__是当时最著名的将领,他率领的“__岳家军__”,多次打败金军。②1140年,岳家军在河南__郾城__取得大捷,其他几路宋军也捷报频传,抗金形势对南宋十分有利。③__宋高宗__急于求和,又惧怕岳飞拥兵自重,于是解除了岳飞的兵权,并以“__莫须有__”的罪名将岳飞杀害,抗金成果毁于一旦。(3)宋金议和①时间:1141年。②内容:南宋对金__称臣、割地、缴纳钱币__等。③影响:宋金对峙局面形成。4.金朝变革(1)背景①宋金议和之后,金朝占据了淮河以北地区。②为了加强对__中原农耕地区__的控制,金统治者将女真人大规模南迁至中原地区,积极恢复发展__农业生产__,并于1153年将都城迁至__燕京__,定名中都。(2)内容①政治:仿照南宋改革官制,建立起一整套__中央集权行政机构__。②生活习俗:鼓励女真族和__汉族__通婚,在语言、饮食、服饰等方面“__皆习汉风__”。(3)影响①金世宗在位时,曾推行保留女真旧俗的运动,提倡节俭、率直、骑射等“女真旧风”,但最终仍无法扭转。②后来,中原女真人大多用汉姓,与汉族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一、选择题1.北宋与南宋的关系,类似于( B )A.北朝与南朝 B.西晋与东晋C.东魏与西魏 D.唐朝与后唐【解析】北宋与南宋的关系是北宋被少数民族金灭亡之后,由北宋皇族宋钦宗的弟弟赵构建立南宋,并且偏安南方;西晋和东晋的关系是西晋被少数民族匈奴灭亡之后,西晋皇族司马睿建立东晋,偏安南方,B项符合题意。2.宋金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是( B )A.南宋建国 B.1141年宋金议和C.郾城大捷 D.南宋收复建康3.“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nìng)臣”。对联中“忠骨”指的是( B )A.郑成功 B.岳飞C.戚继光 D.左宗棠4.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中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一句,这里的“匈奴”指的是( A )A.女真族 B.匈奴族C.契丹族 D.党项族5.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宋、辽、西夏、金有战有和。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C )A.①②③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②③④【解析】北宋时期,与之并立的政权是辽和西夏;北宋末年,金灭辽后,与北宋并立的政权是金和西夏;南宋时期,与之并立的政权是金和西夏。C项正确。6.英国著名经济史学家麦迪森指出:“早在公元10世纪时,中国人均收入就已经是世界经济中的领先国家,而且这个地位一直持续到15世纪。”这期间,被金灭亡的汉族政权是( B )A.辽 B.北宋C.西夏 D.南宋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 )A.靖康之变是北宋结束的标志B.“岳家军”纪律严明,维护了南方的稳定C.1141年宋金议和有利于经济的发展D.女真族在中原地区还完整地保留着自己民族的生活习俗8.下列关于女真族的叙述,正确的有( C )①女真人生活在炎热地区 ②女真地区盛产貂皮、珍珠等 ③女真人的畜牧业比较发达,以养猪闻名④女真人曾遭受辽统治者的残酷压迫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二、非选择题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005年,宋辽达成和议。宋真宗应允每年向辽输纳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双方约为兄弟之国。——《中国史纲要》材料二 1141年,宋金达成和议,规定:一、宋高宗向金称臣,并要“世世孙孙谨守臣节”。二、宋金两国,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为界,中间的唐、邓两州皆属金国。三、宋每年向金国输纳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1)上述两则材料中的“宋”分别指哪个政权?【答案】材料一指北宋,材料二指南宋。(2)材料二中的“和议”在当时造成了怎样的局面?【答案】南宋与金对峙的局面。(3)上述两则材料分别是哪两个盟约的内容?我们应该怎样评价这两个盟约?【答案】“澶渊之盟”;南宋与金订立的盟约。两次议和的盟约都是在宋军获胜的情况下签订的,反映了宋朝统治者的妥协,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但议和后形势相对和平,宋辽、宋金之间贸易和文化往来频繁,有利于双方经济、文化的恢复和发展,丰富了人民经济和文化生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