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质量评估试卷(分数: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这则纪功石刻说的是( A )A.秦始皇统一六国B.秦始皇统一文字C.汉武帝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D.汉武帝奠定了今天中国行政区域划分的基础2.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探究了中国帝国制度形成和灭亡的原因。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秦( D )A.统一货币 B.焚书坑儒C.设立丞相等三公 D.建立中央集权制度3.如图是一位同学复习中国古代史时绘制的某朝代“疆域四至”示意图,这个朝代是( A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清朝4.“阿房,阿房,亡始皇”的童谣,说明的是( D )A.秦始皇死后葬在阿房宫B.阿房将发动起义推翻秦朝C.秦朝刑罚残酷,社会混乱D.秦朝徭役繁重,民怨沸腾5.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汉武帝所采取的措施是( A )A.颁布“推恩令” B.设西域都护府C.加强监察制度 D.推行儒学教育6.汉武帝时期的学生要进入全国的最高学府接受儒家教育,必须到( A )A.长安 B.洛阳 C.咸阳 D.开封7.如果你是汉武帝时期的一名丞相,可能会见到的历史事件有( B )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②设立太学③将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④为防御匈奴进攻,修筑万里长城⑤书同文,车同轨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⑤ D.②③④【解析】④⑤是秦始皇时期的措施。8.他和卫青在漠北战役中打败匈奴,汉武帝为他修建了一座豪华的府第,他却以“匈奴未灭,何以为家?”为由拒绝收下,这短短的八个字,因为出自他之口而震撼人心,永远刻在了历朝历代保家卫国将士们的心里。这里的“他”是指( C )A.蒙恬 B.主父偃 C.霍去病 D.王昭君9.1916年,朝鲜平壤附近的古墓中出土了大批汉代文物,其中有一批蜀郡和广汉郡的竹木漆器,其最早的印记为西汉纪年。这说明了( A )①朝鲜在汉朝时和中国来往密切②汉朝的经济和文化对朝鲜有重要影响③朝鲜和中国往来比日本要早④朝鲜和蜀郡有直接的贸易往来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10.“丝绸之路”上运输最多的货物是( C )A.汗血马 B.毛皮C.丝和丝织品 D.瓜果11.中医是中国的传统医学。东汉的张仲景为中医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被后世尊为“医圣”。他著有( C )A.《九章算术》 B.《齐民要术》C.《伤寒杂病论》 D.《汉书》12.东汉以前,我国主要用竹简或木简作为书写材料。西汉文学家东方朔向汉武帝上奏,用了三千片竹简,由两个人抬进宫殿。竹简(木简)作为书写材料,其主要缺点是( A )A.笨重,不便搬运阅读B.质劣,不能长久保存C.稀少,不易找到原料D.昂贵,不能广泛采用13.现存最早的数学名著——《九章算术》最早成书于( A )A.东汉时期 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 D.西周时期14.华佗医术高明,擅长外科手术,他制成的______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C )A.四诊法 B.五禽戏C.麻沸散 D.刮骨疗法15.下列关于秦朝历史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D )A.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B.秦朝时期使用的货币是圆形方孔的铜钱C.秦末爆发的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D.商鞅变法标志着秦统一六国的完成【解析】D项错误,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16.如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B )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④秦朝统一了文字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统一全国后,为加强封建统治,巩固统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秦朝统一使用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③说法错误,①②④在图片中能体现出来。17.秦汉时期反击匈奴的战争之所以具有正义性,是因为( C )A.维护了国家的统一B.促进了民族融合C.保护了中原的经济文化D.打击了外族入侵【解析】秦汉之际,匈奴的地理环境恶劣,中原地理环境优越,匈奴不断袭扰边民,烧杀抢掠,为了安定北边,西汉政府大规模反击匈奴,之所以具有正义性,是因为保护了中原的经济文化。18.关于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C )A.统治者吸取了秦亡的教训B.秦末农民起义促使统治者调整生产关系C.儒家治国思想占据主导地位D.汉初休养生息政策取得成效【解析】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文帝和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文景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国家的粮仓丰满,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ABD项表述正确,C项是汉武帝统治时期出现的局面,与文景之治无关。19.下列哪一年发生的史实最能证明新疆自古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C )A.公元前138年 B.公元前119年C.公元前60年 D.公元9年【解析】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府,这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等广大地区。20.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我国历史上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们采取的共同统治措施是( C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中央统一铸造货币C.抵御匈奴,巩固边防D.统一度、量、衡【解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中央统一铸造货币是汉武帝加强统治的措施,统一度、量、衡是秦始皇加强统治的措施,只有抵御匈奴、巩固边防是他们采取的共同措施。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5小题,共60分)21.在中国历史上,国家大一统的观念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 至六国尽灭之后,则更合全国的情形,加以调整,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当时的郡守,就是一个不世袭的大国之君,自亦有防其专擅的必要。所以每郡又都要派一个御史去监察他。——吕思勉《中国通史》材料二 自秦汉以来,中国一直是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国家掌控大量的金融资源,经济生活国有化,社会信用在中央而不在民间。——摘编自“王小五-松鼠财智”的微博材料三 汉宣帝的时候,就曾经非常高兴地说,汉家有制度,霸王道杂之。霸道就是法家,王道就是儒家,这已经不是孔子提倡的那种思想了。但朝廷不管那个,只要强调为巩固统治,为政权服务就行。——袁腾飞《这个历史挺靠谱》(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在地方上实行哪一行政制度?这一行政制度的实施有何重大意义?(3分)【答案】郡县制。打破了地方管理中的血缘宗族传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新型国家体制,维护了国家的统一。(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列举秦汉时期“经济生活国有化”的三个相关史实。(6分)【答案】秦朝:在经济上统一货币,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同时还统一了度量衡;汉朝:汉武帝在经济上实行盐铁官营,统一铸五铢钱。(答出三点即可)(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是如何推行“王道”的?他的这一做法目的何在?(4分)【答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了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4)综上所述,三则材料从哪些方面加强了国家大一统?这些做法在当时有何积极作用?(2分)【答案】政治、经济、文化方面。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的统一。22.经济的发展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 民失作业,而大饱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四匹相同颜色的马驾车),而将相或乘牛车。上(高祖)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汉书·食货志》材料二 上曰:“夫农,天下之根本也……其令郡国务劝农桑……”——《汉书·景纪》材料三 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晋书·食货志》(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西汉建立初期面临什么样的经济形势?是怎样造成的?(4分)【答案】西汉初期经济萧条,到处一片荒凉景象。原因:秦的暴政,秦末农民战争、楚汉战争等长期的战乱。(2)材料一、二体现了什么共同认识?由此采取的治国政策是什么?出现了什么局面?(6分)【答案】共同认识:以农为本(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治国政策:“休养生息”政策。局面:“文景之治”。(具体答出“文景之治”的表现:汉初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汉初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也可)(3)综合以上三则材料,指出促进古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分)【答案】正确的经济措施;执政者的重视;安定的社会环境;有效的社会改革。(答出两点即可)23.阅读图片,回答问题。(11分) 图1 图2 图3(1)比较以上三幅图片,当时的书写材料分别是什么?(3分)【答案】龟甲、兽骨;竹木简;纸。(2)图1所反映的文字最多使用于哪一时期?(2分)【答案】商朝。(3)请写出图3书写材料发明的历史意义。对它的生产工艺的改进作出突出贡献的是谁?(4分)【答案】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加速了世界文明的进程,为人类文化发展作出了贡献。蔡伦。(4)从史书体例来看,《史记》是一部什么样的书籍?(2分)【答案】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7分)材料一 “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材料二 伴随着东来西往的阵阵驼铃声,图中的这条商路把黄河文明、恒河文明、两河文明和希腊文明等重要文明串联在一起,成为古代世界历史展开的主轴。(1)材料一反映了西汉时期的哪一事件?(1分)【答案】张骞出使西域。(2)材料二图中呈现的是古代世界中西交往的哪一重要商路?材料中的这条路线必须要经过今天的新疆地区,当时的政府设置了一个什么机构来管理该地区?(2分)【答案】丝绸之路。西域都护府。(3)公元前后,在材料二图中这条要道的西端有一个重要的文明古国,请写出它的名称。(2分)【答案】罗马帝国。(4)根据材料二,说说这条商路在文化方面有怎样的影响。(2分)【答案】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材料一 高帝七年(前200年),匈奴引兵南逾句注(山名,即今雁门山),进攻太原,以巧计诱帝于平城,纵精兵四十万骑围帝于白登。帝被围七日,虽以使人厚遗阏氏(单于之妻)得脱,然受挫已不小。材料二 匈奴人失去河西,损失重大,唱道:“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意为生长繁殖)。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不能打扮得漂亮了)。”材料三 昭君和亲后,边关的城门很晚才关闭,处处都是放牧和贸易的牛马,好几代人不再听到报警的狗叫声,老百姓再也没有战争之苦。(1)材料一中的“高帝”指的是谁?西汉初年,西汉无力抵挡匈奴的原因是什么?在材料一所述事件之后,汉朝政府对匈奴采取了什么政策?(3分)【答案】汉高祖刘邦。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国家贫穷。和亲政策。(2)材料二中的历史现象发生在汉朝哪一时期?为什么这一时期西汉有能力击败匈奴?(2分)【答案】汉武帝时期。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具备了反击匈奴的条件,大将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使匈奴无力与西汉抗衡。(3)昭君出塞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2分)【答案】匈奴分裂后,匈奴一部首领呼韩邪单于向汉称臣,并向汉朝请求和亲,汉朝将王昭君嫁给他。昭君出塞为汉匈之间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4)汉初对匈奴的政策看似与昭君出塞类似,但实际有很大区别,请你说说两者的区别。(4分)【答案】汉初是在国力明显不足的情况下与匈奴和亲,带有屈辱性和被迫性,实际也没挡住匈奴的继续南下;昭君出塞是匈奴主动“和亲”,希望恢复汉匈之间的友好关系,昭君出塞后汉匈边境也安定了较长一段时间。(5)民族团结是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旋律,作为中学生的你能为民族团结做些什么?(2分)【答案】积极宣传民族政策,维护民族团结;勇于和分裂行为作斗争;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