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7张PPT)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历史必修1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必修1第八单元 考点突破考点1 “冷战”的含义和表现(理解)考点2 欧洲共同体的形成(运用)考点3 战后日本的崛起(理解)考点4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理解)考点5 苏联解体后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表现(理解)“冷战”的含义?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考点1 “冷战”的含义和表现(理解)“冷战”的表现?政治上,提出杜鲁门主义(1947年,冷战开始的标志);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欧洲经济援助计划);军事上,成立北约组织。考点1 “冷战”的含义和表现(理解)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北约(1949年)和华约(1955年)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成立。考点1 “冷战”的含义和表现(理解)西欧国家走向联合的原因?①根本动因是发展经济的需求;②两极格局竞争中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③源远流长的欧洲统一思想的回应;④ 关键环节:宿敌法德矛盾的化解。考点2 欧洲共同体的形成(运用)欧洲共同体的成立时间?1967年。考点2 欧洲共同体的形成(运用)组成欧共体的三个共同体?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考点2 欧洲共同体的形成(运用)欧共体成立的历史意义?西欧经济实力大大增强;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进一步加强了欧洲政治上的联合。考点2 欧洲共同体的形成(运用)战后日本崛起的原因?①进行民主改革,进一步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 ②美国大力扶植:削减战争赔偿,发还工业设备,提供资金和物资,采购军火和给养;③朝鲜战争提供有利的外部条件:日本商品进入世界市场;④政府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强政府投资,重视教育,提出“贸易立国”“出口第一”的口号。考点3 战后日本的崛起(理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是在什么时候?20世纪80年代。考点3 战后日本的崛起(理解)日本为什么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经济实力的增强,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考点3 战后日本的崛起(理解)不结盟运动兴起的时间、标志?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的举行。考点4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理解)不结盟运动奉行的政策?非集团,不结盟。考点4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理解)不结盟运动的行动纲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考点4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理解)不结盟运动兴起的背景?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许多亚非拉国家独立;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考点4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理解)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影响?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考点4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理解)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表现?欧共体的成立;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中国的振兴。考点4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理解)西欧的联合和日本的崛起共同的影响?形成美、日、欧三足鼎立局面;推动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考点4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理解)苏联什么时候解体?1991年。考点5 苏联解体后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表现(理解)苏联解体后,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表现?①美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其他国家则主张推进多极化进程;②欧盟:随着欧盟的实力不断增强,欧盟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③日本:积极跻身政治大国,极力争取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④俄罗斯:拥有与美国匹敌的军事实力,经济形势也不断好转,国际地位有很大的改善;⑤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致力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考点5 苏联解体后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表现(理解)欧盟成立的时间、性质?1993年,是欧洲政治及经济货币联盟。是政府间不仅是经济一体化组织,而且也是政治一体化组织。考点5 苏联解体后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表现(理解)当前世界政治格局的特点?两极格局已经瓦解,多极化格局还未完全形成;多极化趋势加强,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 考点5 苏联解体后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表现(理解)关于“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格局的变化,有一种观点认为是一种单极化格局;另一种观点认为当今世界是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第三种观点认为国际格局将朝着无极化时代(或称之为大空白时代)发展。请谈谈你的看法。 赞成第一种观点。理由:冷战结束后,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变成了一极(或称单极)。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超级大国,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的经济进入持续高速发展的时期,它依然是世界头号经济大国、军事大国和科技大国。 赞成第二种观点。理由:冷战结束后,欧盟正式成立,随着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欧盟的国际地位也不断提高;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取代了苏联在联合国的地位,并拥有可以与美国匹敌的军事力量,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好转,俄罗斯的国际地位有了很大改善;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致力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日本将两极格局的瓦解视为跻身政治大国的大好时机,极力争取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世界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赞成第三种观点。理由:两极格局已经结束,但新的世界格局还未正式建立,它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学业测评1、(2010湖南学考题)“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逐渐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其中“一超”是指A、美国??? B、俄罗斯??? C、印度??? D、日本2、(2011湖南学考题)下列关于当今世界格局的表述,错误的是A、多极格局已经形成??????????????? B、世界正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C、世界呈现出“一超多强”局面?????? D、多极化格局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3、(2013湖南学考题)下列关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表述,与史实不符的是 A.随着经济的发展,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B.欧洲共同体的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瓦解 C.当前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 D.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4、【 2014湖南学考题】它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把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作为重要任务,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行动纲领。“它”是A 欧洲共同体B 不结盟运动 C 世界贸易组织D 世界银行5、【 2014湖南学考题】当今世界,欧盟已成为国际舞台上一支不可轻视的力量,日本、俄罗斯和中国等多个政治力量也不断地发展壮大。这表明世界格局A 以欧洲为中心B 单极化趋势加强 C 以亚洲为中心D 多极化趋势加强6、【 2015湖南学考题】“冷战”是指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 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其“行动”不包括A 推行杜鲁门主义B 建立北约组织 C 实施马歇尔计划D 发动朝鲜战争7、(2016湖南学考题)二战后,西欧国家逐渐走向联合,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其产生的重大影响有①增强了西欧国家的经济实力 ②提高了西欧国家的国际地位③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④取代了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8、(2018湖南学考题)下表是小英同学所写的历史学习笔记。她当时学习的主题应为A.“大萧条下的大国角逐” B.美苏冷战格局的形成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D.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9、二战以后,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A、北约的建立 B、华约的建立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杜鲁门主义的出台10、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是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杜鲁门主义的提出C.北约和华约组织的成立 D.北约组织的成立11、西欧国家为在美苏两大国之间保证自己的安全,提高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步伐,采取的措施是A.同程度的推行国有化政策 B.成立“欧洲共同体” C.加强军事力量,发展战争核武器 D.进行社会改革,缓和社会矛盾12、合并后欧共体的机构不包括( )A.欧洲煤钢联营 B.欧洲经济共同体C.欧洲原子能联营 D.欧洲联盟13、推动欧共体成立的根本动因是( ) A 生产力发展的需要B 面对美苏争霸,维护自身安全的需要C 在资本主义世界想与美、日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D 想摆脱美国的控制14、下列不属于战后日本迅速崛起原因的是A.推行广泛的社会改革 B.美国的扶植与支持 C.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D. 积极参与不结盟运动15、20世纪80年代,日本流行一本名为《日本可以说不》的书,书中主张摆脱美国的控制。这种现象说明A.日本得到了西欧国家强有力的支持 B.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局面开始形成C.日本开始谋求成为世界政治大国 D.美国世界霸主地位已经丧失 16、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其根本原因是( )A、美苏两极格局即将瓦解 B、日本开始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C、日本经济实力的膨胀 D、日本需要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17、20世纪70年代,在经济上对美苏两极格局造成冲击的是A.西欧、日本的崛起 B.第三世界的崛起C.中国的崛起 D.亚太经合组织18、第三世界崛起的标志是A.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B.不结盟运动的兴起C.亚太经合组织的成立 D.中国加入联合国19、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穿越时空,透过历史,我们依稀还能看到在欧洲东部矗立着一个巨人的身影;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夜之间,这个曾经伟岸的巨人倒下了,请问:材料中的一夜发生在下面的哪一个时间之中?A.1989年 B.1991年 C.1922年 D.1936年20、1991年12月25日,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了70多年的红旗悄然降落,代表俄罗斯的三色旗重新升起,苏联宣布解体。这一历史事件标志着A、欧洲开始走向联合 B、社会主义从理论实践的破产C、世界多极化开始出现 D、两极格局结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