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下)历史与社会每课一练8.3 共同关注的环境问题一、填空题(一)愈演愈烈的环境问题1.当人类的活动的影响超出 ,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2.工业革命以来,随着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附着全球人口数量的急剧增加,产生了诸如: 、 等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危及全人类的 。应对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需要 。(二)加快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3.我国的环境问题主要包括 问题和 问题;其中荒漠化和 属于 问题;废气、废水及 ,则是 问题。4.环境问题不仅危害 ,制约我国 ,还影响 ,成为威胁 的重大问题。5. 加快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的举措及启示: ⑴国家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⑵我国把 列为基本国策,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力度。 ⑶塞罕坝变迁启示: 地进行生态环境建设。⑷云南滇池变迁启示:加大 投入,依靠 提高环境污染治理的能力。⑸我们必须树立 、 、 的生态文明理念。6. 加快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的现实依据:目前我国 依然不容乐观; ,还不能得到充分的满足;理论依据(即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二、选择题1.下列环境问题属于生态环境问题的有( )①水土流失 ②土地荒漠化 ③雾霾 ④大气污染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③④2.《巴黎协定》是国际上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二氧化碳减排文件,目前已有170多个国家签署《巴黎协定》。这说明( )①世界各国普遍关注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②世界各国对解决和平问题的承诺和责任 ③面对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需世界各国通力合作 ④全球气候变暖已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3.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我们必须树立的理念有( )①尊重自然 ②顺应自然 ③保护自然 ④改造自然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4.从下列示意图中,我们能得出的结论是( )过度放牧 → 地表裸露 → 沙尘暴 → 重大损失 ①人类活动都会引起生态环境的恶化 ②要科学合理利用工农业生产活动③要先发展经济,然后再保护环境 ④人类活动必顺在环境承载能力之内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①③5.2018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正式实施。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固体废弃物和噪声被列为应税污染物。这说明我国( )①存在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②将环保进一步纳入法治轨道 ③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④良法能彻底解决环境问题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6.下列对“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保护环境应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绿色发展 ③经济发展必须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④必须走先发展经济后保护环境的道路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④读“我国某地土地资源构成和利用结构图”,回答7—8题。7.该区域土地利用方式容易造成的环境问题是( ) A.土地荒漠化 B.土壤污染 C.土壤盐渍化 D.水土流失8.为了防止该区域环境进一步恶化,该地区必须( )①清理土壤中的白色垃圾 ②因地制宜采取适合当地条件的发展策略 ③开发利用土地的后备资源 ④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调整农业结构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②④三、非选择题9.【“五水共治”,美丽浙江】五水共 (?http:?/??/?www.21cnjy.com?)治是指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开展“五水共治”工作,了解本地的水环境现状,某校九年级学生开展了社会调查,他们进行了实地考察,在考查中他们拍到了下面两幅照片。 照片一:大手可以伸进去 照片二:鱼虾不能生存(1)请指出两张照片分别反映的问题,并说说这两个问题的内在联系。(4分)为了解当地“五水共 (?http:?/??/?www.21cnjy.com?)治”工作的开展状况,他们有对当地的环保局长和几位市民进行了采访。下面是他们的采访记录:环保局长:“今年我市将投入大笔资金,建成集供水、防洪、灌溉和改善水环境等功能于一体的多个水利工程,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用水质量。”市民王女士:“五水共 (?http:?/??/?www.21cnjy.com?)治,人人有责。我捐了一个月工资用于治理水环境,尽自己的一份心意和责任。”陈律师:“要积极贯彻《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建立一个生态道德、生态文化、生态环境教育机制。”(2)环保局长、市民王女士和陈律师的话,对我们开展五水共 (?http:?/??/?www.21cnjy.com?)治工作有何借鉴意义?(6分)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2.全球气候变暖 土地荒漠化等(其它也可) 生存与发展3.世界各国的通力合作4.生态环境 环境污染 水土流失 生态环境 固体废弃物 环境污染5.人们的健康 经济发展 社会安定 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6. ⑴科学立法,实行良法之治,把对环境保护纳入法制化轨道。⑵保护环境 ⑶因地制宜 ⑷环保或资金 科技 ⑸尊重自然 顺应自然 保护自然 生态文明 美丽中国7.环境问题或环境形势 人民日益增长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求 8.生态环境是生存之本、发展之要;保护和改善环境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二、选择题1. C 2. D 3. A 4. B 5.D 6. B 7. A 8.D三、非选择题9.⑴照片1是资源问题(水资源短缺问题)。照片2是环境问题(水污染严重问题)。水污染严重会加剧水资源短缺。⑵环保局长:政府要增加投入,开展水利工程建设,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用水质量;市民王女士:要加强宣传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五水共治”工作或公民要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关爱社会,自觉履行保护水环境的义务;陈律师:加强法制建设,把“五水共治” 纳入法制化轨道上来。(第7—8题)图)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