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5张PPT)第九单元 溶液课题2 溶解度课时1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结晶知识梳理知识点1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1. 在一定______下,向一定量______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_________________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_____________。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继续加入______,看能否继续溶解。2. 只有指明“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溶液的“饱和”和“不饱和”才有确定的意义。3. 对于大多数溶液而言,不饱和溶液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法变成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等方法变成不饱和溶液。温度溶剂不能继续溶解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不饱和溶液溶质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溶剂里增加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增加溶剂升高温度4. 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①饱和溶液________是浓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_______;②不饱和溶液________是稀溶液;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______。知识点2 结晶5. 当硝酸钾饱和溶液温度降低时,过多的________会从溶液中以______的形式析出,这一过程叫做______。不一定稀溶液不一定浓硝酸钾晶体结晶课堂演练知识点1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典例1】下面是四位同学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A. 饱和溶液是指不能再溶解物质的溶液B. 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是指该温度下该物质浓度最大的溶液C. 在一定温度下,向饱和KNO3溶液中加入KNO3晶体,溶液质量变大D. 在一定温度下,饱和的NaCl溶液中不能再溶解KNO3晶体B【变式拓展1】室温下,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10 g 氯化钠固体,充分搅拌后,尚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加入10 g水后,固体全部溶解。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加水后一定是不饱和溶液B. 加水前可能是饱和溶液C. 加水后一定是饱和溶液D. 加水前一定是饱和溶液【典例2】在一瓶NaCl饱和溶液中,当温度不变时,加入少量NaCl晶体,则( )A. 溶液的质量增大 B. 晶体的质量不变 C. 晶体的质量增大 D. 晶体溶解一部分【变式拓展2】把室温下的不饱和食盐水变成饱和溶液,最好的方法是( )A. 蒸发水 B. 加食盐 C. 给溶液降温 D. 给溶液升温DBB思路点拨 (1)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要在“一定温度”“一定量溶剂”前提下才有确定的意义。(2)判断某种溶液是否饱和,主要看在一定温度下,还能否继续溶解该溶质,若不能则是该溶质的饱和溶液。需要注意的是,某溶质的饱和溶液对另一种溶质来说,不一定是饱和的。(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要特别注意温度对物质的溶解度的影响: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其饱和溶液可通过①升温、②加溶剂转化为不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可通过①降温、②加溶质、③蒸发溶剂转化为饱和溶液;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其饱和溶液可通过①降温、②加溶剂转化为不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通过①升温、②加溶质、③蒸发溶剂转化为饱和溶液。(4)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浓溶液与稀溶液是从不同角度表示溶液的方法,不存在包含关系。对于不同溶质来说,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如石灰水);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但对同一种溶质来说,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知识点2 结晶【典例3】据《说文解字》记载,我们的祖先在神农氏时代就开始利用海水晒盐。海水晒盐的原理是( )A. 日晒风吹使海水中的氯化钠蒸发B. 日晒风吹使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C. 日晒风吹使水分蒸发晶体析出D. 日晒风吹使氯化钠的质量变大【变式拓展3】将40 ℃时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 ℃,有少量晶体析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40 ℃时的溶液一定为饱和溶液B. 溶剂的质量没有改变C. 20 ℃时的溶液一定为饱和溶液D. 20 ℃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比原来减少思路点拨 对于大多数溶液,当达到饱和状态时,通过降低温度或者蒸发溶剂可以使溶液的溶质以晶体的形式析出;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仍然是饱和溶液。常利用结晶的方法获得海水中的食盐。CA课堂检测1. (3分)一定能使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A. 升温 B. 降温 C. 加溶剂 D. 加溶质2. (3分)20 ℃时,在100 g水中不断加入食盐固体,充分搅拌后过滤,称量所得溶液的质量如下表所列,其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3. (3分)下述方法:①加水;②加硝酸钾;③蒸发水;④冷却;⑤加热但保持溶液质量不变;⑥加饱和硝酸钾溶液。能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是( )A. ①②⑤ B. ①⑤⑥ C. ②③④ D. ②④⑥CDC4. (3分)向一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逐渐加入KNO3固体,下列图象中符合溶液中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C5. (3分)t ℃时,有两瓶硝酸钾溶液,一瓶是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另一瓶是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下列实验操作中,无法区别这两种溶液的是( )A. 加一定量的水 B. 加入少量的硝酸钾晶体C. 稍稍降低温度 D. t ℃时蒸发少量水6. (3分)在温度不变时,某物质的甲溶液,经过如下变化: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乙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B. 丙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C. 乙和丙溶液可能都是饱和溶液D. 将丙溶液再蒸发10 g水,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是5 gAD7. (6分)如图9-2-1所示,烧杯中盛有一定量的水,试管中盛有一定量的有少量固体存在的硝酸钾溶液,在溶液中悬浮着一只塑料小球,请回答下列问题。(1)原硝酸钾溶液是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向烧杯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到的溶液_________(填“是” “可能是”或“不是”)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可用于确定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饱和试管中有固体剩余硝酸钾固体溶解,塑料小球上浮可能是继续加入硝酸钾固体,观察硝酸钾固体是否溶解8. (6分)如图9-2-2所示,在常温下将一块木块放入盛有饱和食盐水的烧杯中,木块漂浮在食盐水中。(1)现加入少量食盐晶体,充分搅拌和静置后,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木块在液面沉浮有何变化?________________,并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要在不用外力的情况下使木块略上浮,你准备采取的具体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沉浮情况不变课时2 固体的溶解度 混合物的分离知识梳理知识点1 固体的溶解度1. 定义:固体的溶解度表示在________下,某_________在______溶剂里(通常溶剂是水)达到_________时所溶解的质量。2. 溶解度的相对大小(20 ℃):①溶解度大于_____g,一般称之为易溶;②大于______g,称之为可溶;③小于______g,称之为微溶;小于______g,称之为难溶。3. 溶解度的含义: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36 g,表示在20 ℃时,在______g水中最多能溶解______g NaCl或在20 ℃时,NaCl在______g水中达到______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______g。一定温度固态物质100 g饱和状态10110.0110036100饱和36知识点2 影响固体的溶解度的因素4. 溶解度的四要素:①条件:_________;②标准:_______________;③状态:_____________;④溶解度的单位:______。5. 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①内因:______、______的性质(种类);②外因:______,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______的升高而增大,如KNO3;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______,如_______;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_____,如_____________。一定温度100 g溶剂达到饱和g溶质溶剂温度温度很小NaCl减小Ca(OH)2知识点3 固体的溶解度曲线6.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叫做_______________,曲线中用纵坐标表示________,横坐标表示______。知识点4 混合物的分离7. 混合物的分离方法:(1)过滤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晶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蒸发结晶法:即蒸发溶剂使晶体析出,如海水晒盐;②降温结晶法: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冬天捞碱。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温度分离可溶物和难溶物分离几种可溶性物质冷却热的饱和溶液使晶体析出课堂演练知识点1 固体的溶解度【典例1】20 ℃时,50 g水中溶解了18 g食盐就恰好达到饱和。下列关于食盐溶解度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 食盐的溶解度为18 gB. 食盐的溶解度为36 gC. 20 ℃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 gD. 20 ℃时,食盐的溶解度为18 g【变式拓展1】在20 ℃时,往50 g水中加入20 g氯化钾固体。充分搅拌后,仍然有3 g氯化钾未溶解,则20 ℃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 )A. 3 g B. 34 g C. 50 g D. 70 gCB知识点2 影响固体的溶解度的因素【典例2】下列与固体溶解度无关的因素是( )A. 溶质和溶剂量的多少 B. 温度C. 溶质的性质 D. 溶剂的性质【变式拓展2】现有一杯20 ℃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能改变硝酸钾溶解度的操作是( )A. 加硝酸钾 B. 充分搅拌C. 恒温蒸发水 D. 升高温度思路点拨 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有内因(溶质的性质和溶剂的性质)、外因(温度),但与溶质、溶剂的量的多少无关。AD知识点3 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典例3】如图9-2-3是熟石灰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熟石灰属于易溶物B. 任何固体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C. 石灰水中溶质的质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D. 把20 ℃时澄清饱和石灰水升温到100 ℃溶液变浑浊D【变式拓展3】现有a、b两种物质在室温下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后,a溶液有晶体析出,b溶液还可以再溶解b晶体。则图中能正确表示a、b两种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的是( )B【典例4】蔗糖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其溶解度曲线如图9-2-4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蔗糖在热水中的溶解度比在冷水中的小B. 将蔗糖饱和溶液蒸发溶剂后恢复至原温度,有结晶现象C. 温度升高,溶液中蔗糖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D. t1 ℃和t2 ℃时的两份蔗糖溶液,所含溶质的质量不可能相等B【变式拓展4】如图9-2-5是X、Y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X、Y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 X物质的溶解度大于Y物质的溶解度C. 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X溶液变为饱和溶液D. t ℃时,X物质和Y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思路点拨 溶解度通常结合溶解度表或溶解度曲线进行考查,是中考的必考点,常涉及以下几个角度考查:(1)比较溶解度大小:根据指定的温度,由各物质曲线上的点的高低来确定溶解度的大小。(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①根据溶解度计算出达到饱和状态时所需溶质的质量,再与所给的溶质质量比较,比所给溶质质量大的是不饱和溶液,反之则为饱和溶液;②饱和溶液降温或升温后溶液状态的判断:若曲线是上升型,降温后仍为饱和溶液,升温后为不饱和溶液;若为下降型,降温后为不饱和溶液,升温后为饱和溶液。(3)有相同溶解度的温度范围:①利用表格数据直接判断:若t1 ℃时溶解度A>B,t2 ℃时,溶解度A(4)判断结晶方法: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物质:蒸发结晶;②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降温结晶。(5)温度变化时是否有晶体析出:①判断温度改变前后溶液是否饱和;②判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如果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饱和溶液降温后一定有晶体析出,不饱和溶液降温后则不一定有晶体析出。(6)降温时析出晶体质量的计算和比较:①析出晶体的质量为两个温度下溶液所含溶质差。若降温前溶质质量已知且溶剂为100 g时,则析出晶体的质量=降温前的溶质质量-降温后的溶解度;②一定温度下等质量的两种饱和溶液降低相同的温度时,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析出的晶体质量大。知识点4 混合物的分离【典例5】若要从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获得较多的晶体,下列方法中,你认为最合理的是( )A. 升高溶液的温度 B. 蒸发溶剂C. 降低溶液的温度 D. 从溶液中倒掉一部分水【变式扩展5】夏天,实验员在实验室里配制了一瓶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并密封放置,到了冬天发现瓶底有大量的晶体析出。这是因为( )A. 溶液中溶剂质量减小B. 变成了不饱和溶液C. 温度下降,硝酸钾溶解度变小D. 溶液中溶质质量增加思路点拨 当溶液中有两种溶质时,要提纯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时(如提纯硝酸钾),可采用降温结晶法(或冷却热饱和溶液法);受温度影响较小时(如提纯氯化钠),可采用恒温蒸发溶剂法。BC课堂检测1. (3分)在60 ℃时50 g水中溶解55 g硝酸钾就刚好饱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硝酸钾的溶解度是55 gB. 6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55 gC. 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 gD. 6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 gD2. (3分)图9-2-6为甲、乙两种固体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升高温度能使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B. 在t1 ℃时M点表示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C. 在t1 ℃时,50 g水可以溶解25 g甲物质D. 在t2 ℃时,N点表示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C3. (3分)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具体措施有①加入氢氧化钙、②升高温度、③降低温度、④加入水、⑤蒸发水。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③⑤ D. ①②⑤ 4. (3分)如图9-2-7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t2 ℃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B. P点表示t1 ℃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C. 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D. t2 ℃时,将30 g a物质加入50 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80 g a的饱和溶液DD5. (3分)KNO3与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9-2-8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KNO3的溶解度大于NaCl的溶解度B. 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能使KNO3从溶液中结晶析出C. t1 ℃时,KNO3溶液与NaCl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D. 两饱和溶液分别由t2 ℃降温至t1 ℃,析出晶体一样多B6. (7分)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9-2-9所示。据图完成下列各题:(1)升高温度,接近饱和的______物质溶液会变得饱和。(2)10 ℃时,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3)35 ℃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CB>A=C3∶10∶13(4)20 ℃时,25 g B物质放入到盛100 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溶液是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5)20 ℃时,取100 g A物质的饱和溶液,将温度升高到35 ℃,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6)要将A从它的饱和溶液中结晶出来,最好采取________的方法,而要将B从它的饱和溶液中大量析出,最好采取_________的方法。饱和不变降温结晶蒸发结晶7. (8分)根据下表中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40 ℃时,NaCl的溶解度是________。(2)20 ℃时,称取31.6g KNO3固体加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形成的溶液是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称取31.6g KNO3固体时,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偏右,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6.6g饱和继续加KNO3固体至天平平衡(3)当KNO3中混有少量NaCl时,提纯KNO3所采用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将等质量KNO3的饱和溶液和NaCl的饱和溶液从60 ℃降温到20 ℃,下列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多选)。A. 都是饱和溶液 B. 溶剂质量:KNO3>NaCl C. 溶液质量:KNO3<NaCl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AC课时3 气体的溶解度知识梳理知识点 气体的溶解度1. 气体溶解度的定义:在压强为________和__________时,在______水里达到______________时所溶解的气体______。2. 影响因素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3. 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增加养鱼池水中氧气的溶解量;向鱼缸通入______可以增加水中的含氧量。101 kPa一定温度1体积饱和状态体积气体的性质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把水喷向空中氧气课堂演练知识点 气体的溶解度【典例1】据新闻报道,夏天经常有啤酒瓶自爆伤人的事件发生,其主要原因是( )A. 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减小B. 压强增大,气体的溶解度增大C. 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增大D. 压强增大,气体的溶解度减小【变式拓展1】小欣拉开易拉罐汽水的拉环时,听到“啵”的一声,并有气体自汽水中冲出。下列有关此现象的说明正确的是( )A. 因压强减小使气体的溶解度变小B. 因压强增大使气体的溶解度变小C. 因温度升高使气体的溶解度变小D. 因温度降低使气体的溶解度变小AA思路点拨 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三个因素:①气体的性质;②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③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课堂检测1. (3分)下列与气体溶解度有关的是( )①温度 ②压强 ③溶剂的质量 ④溶质的质量A. ①② B. ② C. ②③ D. ①④2. (3分)压强增大时,其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受影响的是( )A. NH3 B. SO2 C. CO2 D. KCl3. (3分)小林用凉开水养鱼,不一会儿鱼全死了。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 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氧原子B. 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氧分子 C. 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水分子D. 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氧元素ADB4. (3分)佛山市三水健力宝生产的“魔水”驰名中外。“魔水”内溶有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打开瓶塞,“魔水”会自动喷出;喝了“魔水”后常会打嗝。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压强、温度有关。以下关于气体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压强增大,气体溶解度不变B. 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增大C. 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小D. 温度降低,气体溶解度减小5. (6分)夏天,暴雨来临之前,鱼塘里的鱼常会出现“浮头”现象,你知道是 什么原因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假如你承包了这个鱼塘,你将采取哪些措施增加鱼塘中氧气的含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通过水泵将鱼塘的水喷向空中,以增大水中的含氧量6. (12分)啤酒是生活中常见的饮料,其中含有二氧化碳、水和蛋白质等物质。(1)观察一瓶啤酒,未见气泡;打开啤酒瓶盖,会冒出大量气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要使啤酒冒出更多的气泡,除可采用振荡或搅拌的方法外,其他方法有:______。(3)已知从啤酒中产生的气体是CO2,请你设计2种实验方法检验啤酒中的CO2,请在下表中写出必要的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压强减小,原先溶解在啤酒中的气体的溶解度减小加热将啤酒中跑出的气体用导管导出,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将啤酒中跑出的气体用导管导出,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详情请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