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5.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一、教学目标识记并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识记并理解文化创新的作用理解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文化创新的作用教学难点: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舌尖上的中国》播出后,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收视效果。光明日报联合凤凰联动传媒公司,适时将该纪录片出版成书。《舌尖上的中国》还将陆续推出中文繁体字版、日文版、韩文版、英文版和法文版,预计将在今年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和法兰克福书展上亮相。以上材料说明文化创新有何作用?(二)讲授新课一、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1.文化发展的实质及必然性。(1)文化交流、继承和创新的关系: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都包含着文化创新的意义。(2)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3)必然性: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2.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社会实践。(1)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 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2)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二、巨大的作用,深刻的意义1.必要性: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2.重要性。(1)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2)文化创新能够促进 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 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三、呼唤文化创新的时代1.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文化创新。在时代的新起点上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 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2.文化创新的主体:人民群众。3.文化创造者的作用和责任。(1)充分认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时代意义。(2)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3)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4)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 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刻苦钻研,锐意创新,创造出无愧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注意:1.正确理解文化创新:从横向上看,文化在交流中传播;从纵向上看,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这些都是文化发展的过程。前者侧重于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和交融,后者侧重于本民族文化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2.从空间和时间角度看文化的传承与创新①从空间上看,文化具有区域性,文化具有民族性。不同区域的文化、不同民族的文化、不同国家的文化需要交流,这就形成了文化传播。②从时间上看,同一民族在不同时间创造的文化延续下来,形成了传统文化。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只有通过创新才能继续向前发展。文化的创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这是文化发展的基础。课堂小结:关于文化创新相关问题的解答模板1.为什么进行文化创新?答题要素:必然性+重要性必然性: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文化要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发展而不断创新。重要性:(1)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及时有效地赋予文化以新的内容和时代精神,使其不断焕发出新的光彩和活力。(2)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3)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的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5.2文化创新的途径一、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识记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及基本途径。2.通过自主学习,知道“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理解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相互交流、借鉴、融合对文化发展和创新的作用。3.通过合作探究,树立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态度,增强创新意识。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树立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态度教学难点:文化创新的途径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小爸爸》《辣妈正传》等反映“80后”进入“育儿期”后生活状态的电视剧在各大卫视上映后,多数“80后”表示:电视剧之所以热播,是因为反应的都是身边的鲜活事例。剧中表现出的戏剧冲突,正是来源于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剥开时尚华丽、艺人云集等热播剧的吸睛要素之外,剧中的情节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或多或少地不断在每个“80后”身上重复上演。 思考: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什么?(二)讲授新课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2.文化创新与文化继承的关系(1)文化创新与继承的关系: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2)正确处理创新与继承的关系: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1.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的原因(1)必然要求: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 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2)重要基础: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在文化交流、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由此可见, 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2.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的态度和原则(1)态度: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 有益成果。这就需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2)原则: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 为我所用。我们要跻身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就必须深深植根于 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推动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三、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1.处理好两对关系、反对两种错误倾向(1)两对关系:文化创新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2)两种错误倾向①“ 守旧主义主义”和“封闭主义主义”:这是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倾向。②“民族虚无主义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主义”:这是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倾向。2.坚持正确方向,铸造中华文化新辉煌(1)实现文化创新,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2)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3)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4)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注意: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与基本途径不同。(1)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2)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有两条,一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即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这是从继承与创新关系角度讲的;二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交流、借鉴、融合,即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这是从文化交流与传播的角度讲的。2. 学习和借鉴外国文化,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一要具体分析西方文化,真正做到择其优而祛其弊。二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充分保持民族文化的主体意识和独立性,努力实现西方有益文化的中国化。三要坚持从现阶段实际出发,为现阶段任务服务的原则。3.文化创新是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吗?不科学。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工作者在文化创新中肩负着重大责任,但文化工作者的文化创新必须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刻苦钻研,锐意创新,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所以,不能把文化创造仅仅理解为是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4. 在文化交流中“以我为主”与“海纳百川”是相互矛盾的吗?不矛盾。“以我为主”有利于永葆文化生命力和提升文化竞争力,有利于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而文化交流中“海纳百川”则表明文化竞争不排斥文化合作,不同文化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借鉴、合作、共处。要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5.正确理解以我为主,为我所用(1)“以我为主”,就是在对世界文化精华的汲取中,保持民族文化的主体意识和独立性。“为我所用”,就是辩证取舍、择善而从,批判地吸收对我们有用的东西,并结合本国国情进行改造、整合和创新。应高度警惕文化殖民主义,防止西方国家以文化为手段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输入它们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2)学习和借鉴外国文化,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一要具体分析西方文化,真正做到择其优而祛其弊。二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充分保持民族文化的主体意识和独立性,努力实现西方文化的中国化。三要坚持从现阶段实际出发,为现阶段任务服务的原则。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既要看到我们的优势,更要看到我们的差距和不足,从而以博大的胸襟、积极的态度,开展对外经济文化的合作与交流,学习外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科学管理经验和进步文化成果,以服务和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课堂小结:怎样进行文化创新?答题要素:根本途径+基本途径+基本要求+人民群众+反对错误倾向+科技手段+内容(1)根本途径:社会实践。(2)基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3)基本要求:处理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4)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汲取营养。(5)克服错误倾向: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以及“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倾向。(6)科技手段:科技创新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要发挥现代科技的作用,促进文化发展。(7)内容: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和传播手段创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教案:5.1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docx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教案:5.2 文化创新的途径.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