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懂得什么是传统文化;理解传统文化的特点;明确传统文化的作用。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辩证分析传统文化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教学重点、难点:传统文化的表现和作用;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第一部分 预 习 案(学生自主完成)一、基础知识1、传统文化的含义?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 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影响?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及态度?第二部分 探究案 【探究一】传统文化的含义及其表现 萍乡春锣在萍乡有近200年的历史,是流传在江西萍乡一带的由报春演变来的一种汉族曲艺形式,是运用萍乡方言、兼有说唱的一种民间曲艺。萍乡春锣产生于春天,早先的农民对季节变化模糊不清,为不延误农民播种,每年春季,朝廷就派人到乡间鸣锣告示,提醒农民耕种。随着日历的普及,春锣已失去了原有的意义,春锣逐渐演变成祝贺新年、传吉报喜、说唱人物故事的一种曲艺形式,成为一种汉族民俗文化流传至今。2008年,萍乡春锣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曲艺类名录。1.通过萍乡春锣的变化与发展,你可以概括处传统文化的含义吗?2.分组寻找除萍乡春锣外的其他传统文化?并概括它们属于哪种表现形式?[来源:Z|xx|k.Com]【探究二】 传统文化的特点 农历新年——春节,是中国人古老而隆重的传统节日。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变化。它在今天仍然是国人心中辞旧迎新的期盼,迎禧接福的祝愿,家人团聚的温馨。而这样一个重要的节日,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却被当作落后民俗险遭废止。民国政府为了“与国际接轨”,先是采用西历,后又强令废除农历新年,但最终拗不过民情。没能“革”掉春节的“命”。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探究三】 传统文化的作用及正确对待的态度[来源:学科网]好家风·长者兴家之道1.长者是一家的天德星,应以德为根,“德”是担当一家的过,平和一家的错。2.长者要性如灰,温和无火气,少说话,不唠叨,不说家人长短,带头互相看大家的好处,还得要兜全家。3.要知足常乐,在家颐养天年,宣扬家风,赞叹祖德,教育子孙懂得知恩,感恩,报恩。4.不造是非,不说是非,不传是非,不听是非,要担当是非,不怕是非,调和一家不生是非。5.长者要多行善事,广积阴德。好家风·父母兴家之道1.父母是一家的天福星,以志为根。即以全家安乐为己任,造福一家。2.上要尊老,下要爱幼,用感恩的心去完善一切,让家庭上下和睦。[来源:学科网ZXXK]3.向子女宣扬老人,老祖宗的功德,做尊老敬老的尽孝榜样给子女看,用感恩先辈的恩德,来启蒙后代。4.不安排老人做事,他们喜欢什么就做点什么,但要多关心老(1)你家有家风家训或家规吗,是什么呢?你认为这些家风家训或家规对你有影响吗?请你据此概括一下传统文化的作用。(2)家风家训,是家族的传统、规范及习俗,对家庭和国家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不是所有的家风家训我们都该遵从和发扬呢?我们该如何正确对待家风家训?二、易混易错点1.传统文化的继承就是对传统思想的继承。 ( )2、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3、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 )4、对待传统文化我们要科学认识全盘肯定。 ( )5、传统习俗 传统建筑 传统文艺 传统思想形式含义(内容)影响地位传统习俗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来源:学科网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传统建筑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在世界建筑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传统文艺以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等为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思想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等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第三部分 练习案一、选择题1.2500多年前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和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深刻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2018年9月26日举行的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暨第五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吸引了海内外260多名专家学者出席,围绕“用儒家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同命同运相融相通:文明的相融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主题,深入探讨文明的相融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途径。由此可见( A )[来源:学_科_网]①儒家思想在当今时代仍具有现实意义 ②传统文化具有亘古不变的具体内涵③优秀传统思想在继承中不断发展 ④不同的民族文化都有各自的特点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惆怅,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别离后,乡愁是一颗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这首《乡愁》,寄托了台湾作家席慕容对故乡的思念和眷恋。这主要反映出( D )①故乡承载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②故乡寄托了人们的乡思乡情,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③故乡承载的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④故乡所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中央电视台近年来推出的多个大型文化类电视节目,如《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国家宝藏》《朗读者》《欢乐中国人》《信?中国》等,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出众的节目气质,得到了高收视率和良好的社会反响。这表明( B )①健康向上的文化总是会被人们主动接受 ②优秀传统文化的稳定性和创新性是统一的③中华文化既要保持民族性,又要体现时代性④优秀文化都应该以通俗的形式加以表达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4.清明时天地回暖,万物洁齐,春风催促农事。为祈丰收,古人形成清明春祭之习,这一天礼敬祖先、慎终追远;后来逐渐形成了扫墓祭祖的礼俗。由此可见( A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自身的传承性②民族节日蕴含着一个民族的风土人情和历史传统③文化总是随着实践的深入而不断创新和发展④清明祭祖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民族性和包容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天宫”是中华民族对未知太空的传统叫法,以“天宫”命名目标飞行器,引起了国人和海外华人的共鸣。 这表明( B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②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③中华儿女对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强烈认同感 ④中华文化有鲜明的地域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6.左脚舞彝语称“咕遮”,是广泛流传于彝族群众中的一种民族民间传统舞种,也是楚雄州彝族文化的主要象征之一,传承至今已近千年,被誉为彝族文化的活化石。可见,左脚舞( C )①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②具有继承性和相对稳定性③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④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这是过去一首人人传唱的童谣,今天“小鼠标,跳跳跳,文明上网要记牢;鼠标点头微微笑,学习知识很重要……”又成了孩子们喜欢的童谣。童谣是时代背景的镜子,保存着民间文学的精华,值得我们去重视和关怀。从传统文化的继承表现看,童谣属于( B )A.传统习俗的继承 B.传统文艺的继承 C.传统思想的继承 D.传统建筑的继承8.乡贤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在乡村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见贤思齐、崇德向善、诚信友善等特点。我国部分地区以乡情为纽带,以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嘉言懿行为示范和引领,为传统的乡贤文化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可见( A )①文化具有自身的传承性 ②中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③乡贤文化为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 ④传统习俗对当今社会的精神生活有重要影响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那鲜红的对联,那成双的“喜”字,那倒贴的“福”字,那前额突出的“老寿星”画……所有这一切都唤起海外游子们浓郁的乡愁。这表明( B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固定性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③中华儿女对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 ④传统文化是推动民族走向繁荣的物质力量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0.祠堂是古村落的重要组成部分,祠堂里的祖训、族规是古村落的灵魂。几乎每个古村落祠堂里的祖训、族规中都包含“勤学耀祖”“节约”“睦邻”等对族人的要求,甚至有的族规中都具体规定到使用的器物,如:筷子摆放要直、要齐、要和等,这些祖训、族规教化着民众,影响深远。由此可见( B )①传统文化在维系社会生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②要认同其它民族文化,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③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④对祖训、族规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11.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引发了大家对文物的关注,文物背后的历史以及它内蕴的文化都是国家的宝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大船一定要承载着这些宝藏,才能更好地驶向未来。这表明在我国( B )①文物承载着中华文化的基因,是中华文明的物质载体 ②文物是中华文化的精神标识,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③保护文物有利于更好地展示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 ④保护历史文物就能保障中华文化一脉相承和源远流长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12.2018年11月2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经过评审,将中国申报的“藏医药浴法﹣﹣中国藏族有关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知识与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藏医药浴法( A )[来源:学科网]①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②对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③证实了我国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传播 ④是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和集中展示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实物的场所,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在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方面具有特殊作用。2018年,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展出意大利庞贝古城出土文物,意大利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举办了四川古蜀文明展。2019年1月,“新考工记﹣﹣中法手工之美”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启幕,参展法国艺术家将中国元素巧妙地揉进创作,充分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之美。博物馆间的交流与合作对推动各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和维护人类文明多样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材料二:位于山东省西南部的某市,是齐鲁文化重要的发祥地。该市文化底蕴深厚,但文化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平衡,还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近年来,该市立足本地实际,深入挖掘和阐发齐鲁文化。他们利用自身儒家文化圈中心的区位优势,突出本地文化特色,研究制定本市文化发展规划,重点打造“文化经济特区”,着力建设孔子及儒家思想研究传播体系;计划用三至五年时间,建成两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努力建设文化强市。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并结合材料一,分析开展博物馆间的交流与合作对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作用。【解答】(1)①博物馆是促进人类文明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②博物馆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有利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复,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和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更好地传承人类文明;③举办文物展,有利于丰富文化交流的途径,促进文化传播;④展示不同文化的特色,有利于促进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推动文化创新。教学反思: 4.2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一、教学理念在教育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为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创设一个合适的平台。教师的收获不在于教给学生多少现成的结论,而在于使学生思考了多少现实问题。作为本节复习探究课,不应只是知识地再重复,更重要的是学生能用所学知识对身边的文化遗产“葛沽花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作为津南人针对“葛沽花会”在继承和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理性思考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在体验感悟和自觉传承中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二、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已初步具备了政治学科的专业素养,基本掌握一定地提炼和分析材料的能力,能对现实问题进行系统的评述;同时作为津南人对“葛沽花会”有一定的了解。三、课前准备(一)学生在自愿的基础上结成小组,并进行分工。(二)教师与葛沽镇的同学共同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四、课标要求解析中华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阐述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五、教学目标重要说明:依据教学进度(已进入复习阶段),对教材内容与“葛沽花会”的相关资源进行整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调整,“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没有纳入本节课的复习范围。而根据背景材料连带整合1、2、3课的相关知识点。(文化的作用,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一)知识目标 了解传统文化含义及继承性主要表现,理解传统文化的特征,分析传统文化的作用,理解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二)能力目标 以“葛沽花会”为载体,整合学科知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来源:Zxxk.Com] “葛沽花会”我们身边的传统文化遗产,走进她,感悟她,传承她,宣传她。通过学习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增强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强烈认同感,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自觉做中华文化的传播使者。 六、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理解传统文化的特征(二)教学难点1.继承与发展的关系2.如何正确的对待传统文化七、教学媒体多媒体辅助教学八、教学模式(一)教学模式 “ 感知-内化-导行”教学模式(二)学生学习模式 自主合作探究及思维导图的训练。九、教学过程[来源:学科网](一)创设情境,突出主题(感知)教师语言描述: 从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到国家的《十二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到今年的两会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一次次提到更高的位置上。传统文化是一棵大树,而民间传统文化又是藏在我们心底最本真的东西,每年一度的“葛沽花会”已成为我们津南人表达情感的最原始的方式和驱动力。今天,就请来自葛沽的几位同学带我们去探寻“葛沽花会”,感悟其独特的魅力。设计意图:以“葛沽花会”为背景创设情境,进入《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专题探究环节。(二)体验感悟,自觉传承(内化)1.走进 葛沽花会 (1)学生推介 情境设问 (推介材料)葛沽因海而生,妈祖逐海而来。早在明朝燕王扫北时,不少福建居民北上定居在葛沽,带来了妈祖文化。妈祖文化与当地宝辇花会相融合,形成现在的葛沽花会。每逢正月十六的跑辇花会已成为津南春节民俗的一大特点。2007年6月,葛沽花会被纳入市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投影展示根据推介材料教师投影问题: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上述材料? 设计意图:培养和训练学生用所学知识获取和解读材料的能力。 (2)师生合作,知识再现 师生共同进行分析,教师同时板书相应内容,针对材料教师随机进行提问。①通过葛沽花会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化的继承性,请简要说明与其他表现形式的区别?-----投影展示 设计意图:重点考查学生对文化继承性的理解;从传统习俗和传统文艺的继承性感受葛沽花会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同时能比较说明传统习俗、传统文艺、传统建筑和传统思想。②葛沽花会申报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古镇(津南)今后的发展有哪些积极影响?-----投影展示 设计意图:回顾文化遗产相关知识、整合文化的作用,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葛沽花会在现代社会中的积极作用。[来源:Zxxk.Com]2.感悟 葛沽花会 [来源:学科网](1)教师概括:葛沽花会是古镇特有的文化遗存表现形式。(2)学生推介: 有感而言----视频资料(3)名人情怀:亲情纽带周汝昌先生简介:1918年生于天津津南咸水沽,本字禹言、号敏庵,后改字玉言,别署解味道人,曾用笔名念述、苍禹等。我国著名红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诗人、书法家,新中国红学研究第一人,享誉海内外的集大成者。有七十多部学术著作问世,其代表作《红楼梦新证》是红学史上具有开创和划时代意义的重要著作,奠定了现当代红学研究的坚实基础。2012年5月31日凌晨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材料)上世纪八十年代,周汝昌先生考察葛沽花会,先生说了一句非常重要的话:“大陆、台湾两岸的中国人都信奉妈祖,那么妈祖就是中国的‘和平女神’。弘扬妈祖文化,必将对祖国统一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设问)请结合传统文化的特点,说明为什么弘扬妈祖文化必将对祖国统一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投影展示 设计意图:引用家乡名人周汝昌先生的话,一方面增强我们对家乡的自豪感;另一方面分析传统文化的特点,特别是鲜明的民族性;解析葛沽花会作为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促进祖国统一中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3.传承 葛沽花会 (导行)(1)学生推介:情感共鸣----视频资料(2)思维碰撞:情境再现[来源:Z§xx§k.Com]设计思路:结合近年来葛沽花会表演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在思维的碰撞和共鸣中进行判断、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议。情境一:在葛沽花会的传承方面有人提出这样的观点:以前葛沽各会就有应酬红白喜寿事、生孩子过百岁的会规会法。现在也应该恢复和提倡。你是否同意上述材料中的看法?并用文化生活的知识阐述理由?(合作讨论?)运用知识:解析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阐述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积极作用的正确态度。 针对学生的讨论,教师适时深入其中聆听、点拨、捕捉课堂中不可预约的各种精彩。 情境二:我们首要任务是必须把沽上文化继承下去,不能断绝在我们的手里,让我们的后代知道我们是继承者,能留下多少是多少。所以,葛沽花会首先是继承,其次是发展。针对上述观点,请谈谈你的看法?运用知识:阐明文化发展过程中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阐述文化发展的过程。4.宣传 葛沽花会(小组活动) 请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绘制“葛沽花会”宣传海报。 (1)小组合作现场绘制。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各小组从不同的角度对葛沽花会的相关内容进行整合,在行动中学生们对家乡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再一次得到普及,情感再一次得到升华。(2)典型发言 各小组代表从不同角度对本组海报进行宣传。学生的潜能和团队的智慧再次得到展示。 (三)板书设计(生成性板书) 十、活动延伸宣传进行时:利用各种方式扩大影响,海报张贴在校园文化橱窗、发布到校园网、上传到班级博客等。十一、活动后记“教育就像做实验,如果你告诉我如何做,我会记住一分钟;如果你教我如何做,我会记住一节课;如果让我自己做,我会记住一辈子。”学生只有在亲身体验中才会内化为自身的情感,判断取舍中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最终通过实践得到升华。在这节课中这一理念又一次得到精彩的诠释。在活动中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身边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思辨中进一步增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自觉做家乡文化的传播者和传承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4.1传统文化的继承 教案.doc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4.2 文化在 继承中发展 教案.doc